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212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姜大爷明白他的意思,忙介绍道:“这是你太爷爷。”

  只听长生脆生生的喊道:“太爷爷好。”

  不知怎的,听到这声太爷爷,老太爷胸口被堵住的这口气忽然又顺畅了起来。

  摸了摸着孩子的头,老太爷心思流转,这是他太孙啊!唯一的太孙。

  孩子一句话便叫他消了气,果然还是血浓于水……

  说起老太爷今日来此的目的,自然是为着孩子的事情,昨日老二去他那的时候,与他说起姜泠的事情,他也细想了一番。

  姜泠这孩子一直跟着他,总不好身边一直没个玩伴,家里这两个孩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便打算将她放在姜家教养。

  昨日虽是让老二提前打过招呼,但不管结果如何,他总得来看看,成了,他得道一声谢,不成,他也好再说一说。

  他一个老头子,年纪大了,没几年好活,保不齐这孩子还得由着这些个小辈照看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总不能为着自己的一点面子苦了这孩子,没必要。

  说起此事,姜海一人拿不定主意,还得问问他娘,老太爷早知如此,便在此处等着。

  而老太太听了这话之后,似是也想明白了,只道:“孩子倒来无妨,那老东西就算了。”

  姜海自然是将他娘的意思转达给他爹听,不过“老东西”这三个字还得改改,起码不能从他口中说出来。

  听到儿子替他娘传的话,老太爷不禁叹了口气:“哎!你娘还是生我的气。”

  姜海看着他,一脸郑重:“爹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老太爷自嘲的笑笑:“也是,早就知道了。”

  听着他爹说的这话,姜海心里五味杂陈,人生总有不同的分叉,若是当初他爹没有做下此等错事,可能他们也不会来鹿鸣郡,情形也不像如今这般。

  心中憋了许久的话,终究还是说出了口,姜海看着他爹,认真问道:“爹,可后悔过?”

  老太爷摇摇头,转身离去,只留下一句:“不知道……”

  那背影,有些落寞,有些消瘦……

  老太爷走了之后。姜海细细咀嚼了这三个字许久,却还是有些不明白,只凭这三个字,他也说不上他爹到底是悔还是不悔。

  “算了,不想了!”姜海甩了甩头发,将此事抛诸脑后。

  他家估计也就这样了吧!他爹不愁养老,他娘儿孙环绕膝下,身边少个人也不觉得孤单,世事难以两全,这结果也不算太坏。

第两百四十九章 送给赵平安的一盒子宝……

  过了正月十五之后, 两人便又离开了鹿鸣郡,启程去了京都。

  一个求学,一个为官, 生活还如往日一般。

  时间过得很快,同年四月, 第四批的棉花已经被播种了下去,如今他们手里头的棉花种子也仅仅只有三四千罢了, 大约只够种两三亩地,但谁又能想到,这两三亩地的棉花是从当初的那两株棉花培育出来的?

  两三亩地,这个数值听起来并不多, 但到了后期便会呈现喷井似的爆发, 赵平安盘算着, 大约也就是这两三年的时光了,等到数量上得以保证, 这棉花便可进行推广。

  他们手上如今有三四千的棉花种子,按他所记录的, 一株棉花能产出六到十颗种子, 就算再去掉一些不能成活的, 有人精心伺候着, 这三四千的种子到了来年便能翻上几倍。

  明年便是两万多, 那后年便是十六七万,大后年便是一百多万……实在恐怖!

  指数式增长就是这么迅速。

  赵平安计算着这个时间,若是他今年能够成功通过乡试,明年参加会试再能脱颖而出的话,日后这棉花的普及他兴许还能再分一杯羹。

  毕竟有他师傅在其中为他筹谋,再加上这东西本就是他呈上去的, 他提前肖想一下此事,应该不过分吧!

  嗯,不过分!

  同年七月,乡试时间已定,便是在七月中下旬。

  提前几日,赵平安自京都回到鹿鸣郡待考,他户籍是在此处,无法滞留在京都,到底还是要回来的。

  同年八月,上旬放榜,赵平安一朝中举。

  不负韶华,亦不负老帝师这大半年的辅导,到底叫他得了个解元。

  刚满十五岁的解元,这名声说出去,风头一时无两,即便是当初的姜鱼林也无法掩住其锋芒。

  按理来说,若是学识出众,哪怕他从前是个秀才也不应风头不显,就算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总有人会去打听这赵平安是谁。

  结果他们这一打听,郡里的人再一听说他还未定亲,当即找了媒婆上门……

  于是乎,这些日子,去往姜家提亲的媒人接踵而来,恰如当初姜鱼林在鹤溪县上被全县待嫁女子一般。

  只可惜神女有梦,襄王无心。

  赵平安说不急:“我如今年纪还小,如今定亲还太早,不妨再等几年。”

  姜二太太觉得这话有些熟悉,想想他儿子如今的情形,免不了多提点几句,好叫他们有个心里准备。

  长姐如母,这话她自然要跟赵平悦去说:“侄儿媳妇,我可跟你说啊!定亲这种事情,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了,他如今不想娶,过几年也难说会想,若是再跟鱼林似的不愿娶亲,那可有你们愁的……”

  赵平悦知道他二婶说这话是好意,不过还是打算顺着他弟弟的心思来,只是笑笑:“平安年纪也不小了,做事有自己的分寸,就让他多松快几年,由着他的心思来吧!”

  姜二太太不认同这个观点:“你如今压着给他定亲,还能趁这个风口给他挑个好的,若是再等几年,那可就难说了。”

  订婚这种事情就跟买东西一样,瞧顺眼了也就定下了,说起来,也就是脑门一热的功夫,若是过了这个劲儿头,等平安去了京都,郡里的那些人哪里还记得他赵平安是谁?

  “无妨,都是他自己选的,总不会太差。”赵平悦回道。

  “行吧!”

  姜二太太该说的话也都说到了,怎么去选就是他们姐弟的事情,说起来这事儿本身就是他们赵家的事,与姜家又无关,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人家姐姐都这么说了,她也不好再劝,毕竟她自己家这两个孩子还不够她愁的呢!

  一说起定亲,鱼林不在,二太太忽然又想起了姜雨这孩子,她原本还想趁着如今沾着赵平安的光,姜家风头正盛时顺便也给她闺女挑个好的夫婿。

  结果,等她人都挑好了,就等她姑娘点头了,这孩子却死活都不愿意,可给二太太气了个倒仰,差点一口气没顺上来。

  家里这两个孩子哪儿哪儿都好,姜雨如今也跟着她开始理事,账上的事情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了,不比她娘二太太差,甚至颇有些直追赵平悦的意思,说起来也是个极有出息的女孩儿。

  可她哪哪都好,唯独这感情事上不如意,起码在二太太看来并不如意。

  姜二爷见他夫人整日为着孩子的事情发愁,只能劝她少管这些:“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都不着急,你跟着着什么急?皇帝不急太监急……

  二太太瞪他:“你再说一遍。”

  “说错了,是急太监不急皇帝。”

  二太太“……”

  这不还是拐着弯骂她呢吗?

  “滚一边儿去。”

  姜二爷跟立在一旁的他闺女确认了个眼神,表示自己成功祸水东引,姜雨亦是表示感谢。

  这些日子,姜家众人再一次忙得底朝天,不过有姜鱼林的事情在前,他们应付起来倒是得心应手

  等到乡试放榜后没几天,八月下旬,赵平安也参加完了鹿鸣宴。

  宴会毕,两名主考官照例当众宣布今朝国子监招收学生的名单,以成绩和年纪来排,赵平安榜上有名,位居榜首,到底还是如他所愿,以举子身份考入了国子监,做了名举荐生。

  九月入学,赵平安提前几日便去了京都。

  就在去国子监前夕,赵平安还收到了自北疆薛祁叫人送来的信件,是薛府的两个护卫亲自送过来的。

  信上大掠是说恭祝他中举,拔得头筹,还说起他在北疆的一些趣事,到了最后,甚至还提到了赵平安家中媒人上门提亲的事情。

  赵平安还纳闷他是如何知道的?毕竟这种事情他也不好随意张扬,并未在京都说起过,不过人家都这么明明白白的说了,他也不好直接去问。

  但信中还提到了另一件事,赵平安倒是觉得有意思的紧。

  薛祁在信中说:“平安,你如今刚中举,又是解元,日后必定前程远大,婚事上可以不必着急,若是你信得过我,我伯父家中有个小妹,相貌上颇是不俗,与你倒是相配……”

  前面几句赵平安自然是忽略,他如今本就没这心思,重点还是在后头。

  薛祁称他表妹时用了“颇是不俗”四个字,想起薛祁的长相,赵平安倒是好奇,到底是何等女子能得他如此称赞……

  赵平安心中有疑,正好眼前就站着两个薛府的护卫,不问他们问谁?

  “薛祁说他有个表妹长的颇是不俗,两位可知是长什么样?”

  两人对视了一眼,心道:被公子料中了,果然如此。

  他们家公子说,若是赵平安问他此事只管按他说的来回就是,果然真的问起。

  只见其中一个护卫抿了抿唇,再一想起他们公子交代的话,便按着带到薛家另一封信上所说的,又道:“嗯……表小姐与公子有几分相似……”

  虽然他也不知他们家何时多了个表小姐,但他们公子既然让这么说,他们也不好违抗命令。

  而听到这里,赵平安顿时眼睛一亮。

  “有几分相似也仅够了!”

  薛祁那长相本就惊为天人,连他都说颇为不俗,定是好看的,又说与薛祁有几分相似,这不就是女版的薛祁吗?

  不知为何,赵平安竟有几分兴奋在里头。

  入乡随俗的道理他明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道理他也明白,赵平安知道自己可能摆脱不了包办婚姻的现实,毕竟他从前就是这么单过来的……

  他寻思着,既然要包办婚姻,那不如包办个好看的。

  薛祁是个男的,他不好造次,但表妹他可以啊!

  还是个长得像薛祁的表妹……

  妈耶!他可太可以了!

  叫他们薛府的两个护卫先回去,只说回头他写好了信再叫人送过去,届时再由薛府的人送信时一道儿递过去。

  二人如今写信沟通都是通过薛家,虽然比不得上辈子的快递方便,但他们有这条件就不错了,起码还有专人替他们送信,若是平常人家,恐怕还没有这硬性条件。

  不过这一次,薛祁送来的不止一封信,连带的还有一个小木盒子,巴掌那么大,精致的很,

  赵平安还当是什么?打开一瞧,竟全是指甲盖大小的宝石,珍贵异常,赵平安有些意外,无缘无故的,薛祁做甚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他?

  “乖乖,薛祁这是把邻国皇宫洗劫一空了吗?”

  这些宝石都是北疆邻国特产,红的绿的黄的蓝的紫的……颗颗都是净度极高的原石。

  赵平安虽说对这东西认知度不高,但也知道即便是在邻国,这也是有价无市不可多得的好货,只待雕刻打磨抛光镶嵌之后便能成为极耀眼的装饰。

  当然,这东西对于他这个不爱戴首饰的人来说就有些鸡肋了,好在这东西若是觉得麻烦,亦可以高价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