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4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中年人笑笑回礼:“不敢当,在下是隔壁长野县的商人,姓方,跟姜家在生意上有些往来,从前跟着长辈走南闯北的时候倒是见过这料子。”

  余老板点点头:“不怪大家伙儿都不认得,这蜀锦是内贡之物,有时也会被赏给一些王公大臣,上头自己都不够使的,寻常人甭说买,就算见都很难见到,难得他赵家祖上还有这份渊源。”

  此话一出,在场各位包括在座的姜家人恐怕要重新审视这赵家了。

  洞房这边的赵平悦此时正跟姜鱼墨两人在床的两边端正的坐着等待投食,屋子的正中央摆放了六荤六素的十二道菜,看的他二人满眼都是小星星。

  好命人先是端来一碗汤圆舀了一颗喂给赵平悦吃,还没等问话呢就听到一声惊呼。

  “呀!怎么是生的”

  赵平悦鼓着脸,想吐又不知道往哪吐索性嚼了两下直接咽了。

  好命人心想,这倒是省的她再多问一句。

  姜鱼墨恶补风俗的时候只听过吃生面条的,压根儿就没想到还有汤圆这茬儿,他想着自己家里厨房的人虽说不多,但也不至于在他大婚上做碗生汤圆,便朝好命人说道:“你给我也尝一个。”

  好命人听话的喂了他,姜鱼墨一颗汤圆囫囵吞了下肚,心说:果然,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面儿上的功夫还是要做好。

  “确实是生的,你让厨房再煮一煮”,如此便就显得他大度。

  好命人“???”这仪式就这么以一种奇葩的方式完成了?还有这操作呢?

  得,她又省问一句。

  “请新郎拿起喜称挑起喜帕”

  姜鱼墨从丫鬟呈上来的盘里拿起绑着红绳的称杆,抬着下巴看向屋里丫鬟,跟四周众人说道

  “你们都转过身去”

  随后又看向好命人,客气说道:“麻烦婶婶也转身。”

  他倒是会看人下菜碟,等所有人都转过去了,姜鱼墨才得意洋洋的摆摆脑袋。

  他媳妇儿他必是要第一个看的。

第五章 悲催的姜大爷,姜二爷

  姜鱼墨拿着称杆走到跟前,看着他媳妇儿头上的盖头,他刚才自然也听到别人的议论。

  果然这盖头极为精致,昏黄的灯影下,两条翔凤作嘶鸣状,但又极大,快要盖过她半个身子。

  只见赵平悦上身内穿红娟衫,外套绣花红袍,臂缠“定手银”。

  下身着红裙、红裤、红缎绣花鞋,一身红色,喜气洋洋。

  他小心翼翼的挑起翔凤锦的盖头,入眼便是颈套项圈天官锁,头戴宝石珠冠的精致瓷娃娃。

  厚厚的新娘妆也掩不住他媳妇儿的绝色,这个媳妇儿他是满意的。

  他刚想说一句“媳妇儿你真好看“,就见赵平悦甜甜的冲他笑。

  “鱼墨弟弟,好看吗?”

  “平悦姐姐你真好看”姜鱼墨顺口一接,紧接着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

  他这是又被坑了?他的夫纲果然立不起来。

  “好命人”???

  这又是个什么操作,不是才刚成亲吗?咋又叫上姐姐弟弟了,乱了,全乱了。

  但仪典还得继续,她深吸了口气,该撒帐了,这一步可不能出错。

  床上铺了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不算,喜娘又拿起五谷高声念道:

  “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嫦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

  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从今好梦叶维熊,行见虫宾来入掌。

  撒帐中,一双月里玉芙蓉。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

  撒帐下,见说黄金光照社。今宵吉梦便相随,来岁生男定声价。

  撒帐前,沉沉非雾亦非烟。香里金虬相隐映,文箫今遇彩鸾仙。

  撒帐后,夫妇和谐长保守。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接下来,两对新人又被喜娘喂着分别尝了十二道菜,每道菜都是一句吉利话,顺口有韵,妙趣横生,诙谐幽默。

  可惜俩孩子听不懂,只顾着吃菜,场面倒是有趣得紧。

  好命人尴尬的站在那里自导自演,她既是收了钱了,甭管台下人捧不捧场这戏都得唱下去。

  随后她用剪刀从二人头上分别剪下一绺头发,双手灵巧的挽了一个结,放到丫鬟备好的盒中,正应了那句“一朝结发从君子,将妾迢迢东鲁陲”。

  至此,她做喜娘的这一天便算是忙活完了。

  似这一世的宴席大多都安排在中午,主要也是考虑到车马不便,速度又慢,有极大一部分人离得远,要早些回去。

  他们鹿鸣郡多山,走夜路到底不安全。

  照往常来讲,甭管谁家有喜事,都是要叫新郎出来陪大家喝酒的。

  奈何这次的婚礼有些特殊,成亲的毕竟是两个娃娃,总不好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出来陪大家喝酒吧!

  所以这活儿自然就揽到了他爹姜大爷身上。

  谁不知道成亲要被灌酒?

  此刻姜海觉得自己实在是有些冤枉,照他跟他媳妇儿的感情程度来看,他这辈子怕是也只会结一次婚,敬一回新人酒。

  偏这小媳妇儿还是他替他儿子娶的,替自己喝了不算,还要替他儿子喝,所以他总有种自己结了两次婚的错觉。

  而女客那边的姜大太太姜二太太就好得多了。

  他们女席那边儿能喝酒的本就少,不会喝酒主动敬茶的更少,大多都是道声恭喜寒暄两句便罢了,所以她觉得自己还算撑得住。

  悲催的是二房的姜二爷和姜二太太那边儿。

  一个姜大爷才能喝多少酒,打仗亲兄弟,上阵还是亲兄弟,喝不下的自然由姜二爷来接替他。

  两兄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姜大爷心说:好兄弟。

  姜二爷在心中给自己默了个哀:他大哥成亲他要陪着喝酒,他自己成亲更是要喝,如今他侄子成亲,他还得帮着喝,他真是欠他大哥一家的。

  姜二太太差不多也是一个想法,姜大爷姜二爷起码是亲兄弟,倒是没啥,倒是连带着她和她儿子跟着帮了不少忙。

  又不是他们二房的孩子成亲,他们倒是跟着出了不少力气,想想她都憋屈。

  相较之下,姜家老太太和老太爷那边儿算是轻松的。

  到了他们这个辈分,只消应付一下就行,没谁真愿意去折腾这两位年逾半百的老人家,所以他二人倒是该吃吃该喝喝。

  此时画面一转,洞房里的赵平悦看着眼前的汤圆很是发愁,刚吃完十二道菜再吃汤圆她是真的觉得腻的慌。

  “墨儿你吃饱了吗?”

  姜鱼墨咋不懂他媳妇儿的意思,其实他也没啥兴致再接着吃,于是抬抬眼皮说道

  “肚子还有空的地儿,就是觉得腻得慌。”

  话音一转,他又接着说:“不过我奶的小厨房指定备了甜点,好吃还不腻,今儿也不例外,平悦姐姐我带你去咱奶的小厨房瞧瞧”

  他奶最是怕热,一到夏天小厨房比备好了凉饮。

  赵平悦为难:“这么过去怕是不太好吧”。

  “我奶最疼我,吃两口甜点不碍事,只不浪费就行”。

  赵平悦摇摇头道:“你会错意了,我是说我这身衣裳不适合过于走动,尤其头上顶着的这冠有点沉,压的脖子酸的很”

  姜鱼墨看着她头上那红宝累丝金冠,好奇的问道:“平悦姐姐你这冠是金子做的吧”

  他倒是听说过有许多人家还喜欢用金包银的首饰,便宜。

  “嗯哼”

  赵平悦似笑非笑的看他,心说:何止是金的,这还是从你家拿过来的聘礼。

  就算是在她带过来的所有首饰中这金冠也是扛把子的存在,不过这话她倒是没直说给他听。

  姜鱼墨紧接着又看向他媳妇儿手臂上缠的“定手银“,脖子上跟他挂脖子上的是一对的天官锁……

  心说:他媳妇儿家果然跟人说的一样有钱,关键是人还好看。

  好好一朵鲜花就这么……

  呸,重来

  好好一颗白菜就这么被他这……

  呸呸呸,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姜鱼墨表示特别无语,形容他们男人的怎么就没点好词儿。

  叫人卸了妆容,首饰,服装,赵平悦换上一身水粉色的家常穿的罗裙,简单弄了下头发,只留着脖上的项圈。

  姜鱼墨也叫人拿了一身藕荷色长衫换上,不然可显得跟他媳妇儿不搭。

  登时,两个粉嫩的小娃娃如金童玉女一般新鲜出炉了。

  “你们都别跟着,我领我媳妇儿在家逛逛”,姜鱼墨朝丫鬟小厮嘱咐道。

  既不出门,家里还不是由主人做主,何况今日他们也忙,屋里屋外要收拾的东西可都不少。

  姜家跟赵家都坐落在鹤溪县城内,只不过两家隔了一排,姜家所在的巷子叫积云巷,赵家叫梨园巷,两家离得算是比较近了。

  姜家人祖上是务农出身,平素就喜欢买地,只要谁家卖地他家一定是第一个到场的,只要土地不错,价钱合适他们就肯入手。

  当然,一锤子的买卖,谁给的钱多地就卖谁,姜家价格给的也公道,不趁机压价,所以农户们急用钱要卖地了第一选择就是卖给姜家。

  但你要是之后后悔了再想把土地买回来可就难咯!

  姜家换地却不卖地,可以说只要子孙不过于奢靡,日子都能舒舒服服的过。

  不过这年头也没这许多商人,大多数人更愿意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近年来姜家又涉足了雕刻的石坊和家具产业,都是一些经干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