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43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嘿嘿!这不,少女怀春,一见钟情,赶忙就叫我上门了。”

  老太太拿帕子捂嘴笑笑:“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女娃娃情窦初开,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我这孙子已经成了亲了,只能辜负那姑娘的一片心意。”

  一听这话,媒婆当时便傻了眼:“成了亲了?您家孩子瞧着十三四,这就成亲了?”

  这个年纪,若是定亲了还有可能,这么早成亲的倒是少有,姜鱼墨跟赵平悦纯属是意外的产物。

  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这说的是姜鱼林,昨儿她没跟着参与全程,只知道姜鱼墨去了,姜鱼林来的时候他可没看着。

  “你说的若是我大孙子,那确实还没定亲,若说的是二孙子,成亲都四五年了……”

  对于姜赵两家结亲这事儿,周媒婆自然是听过的,当年赵家十里红妆把女儿嫁进来可是轰动一时。

  三姑六婆,她是当媒婆的,这类职业对婚配之事本就天生敏感,当然清楚得很。

  她想着,只要姜鱼林没定亲便还有机会,没曾想,老太太一句话便熄了她准备好的一肚子话。

  “我大孙子要科考,这孩子十二岁时便中了童生,去年他娘要给他说亲,他自己说不想定亲更不想成亲,只一心扑在书本上,不想分心,成亲的话等他有了功名以后再说。”

  童生倒也还好,大不了让女方多陪些嫁妆,也能配得上,毕竟这男方才貌学识如此出挑,那何家当家的大爷又是出了名儿的会疼闺女,想来应该能答应。

  如此她便接着游说道:“今年年中就有秀才试,您家大孙子必是能中,介时不就有功名了。”

  童生不算功名,秀才是底线。

  “可我孙儿非要考进士,不中进士不娶妻……”

  老太太装作一脸无奈的样子,心中却对她孙子有此志向颇感自豪。

  一听这话,媒婆接不下去了。

  十二岁的童生,若无意外,日后有功名是必定的,只不过眼下还不清楚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这孩子瞧着就上进,若是他家的儿子她也不愿给他现在娶媳妇。

  一来影响学业,十三四岁,放在现在也是半大的孩子了,老想着男女之事确实不好,不如只专心读书,再拖几年也不算晚。

  二来则是有了功名之后能找着更好的,秀才媳妇儿跟举人媳妇儿能选择的范围差的可不小。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甭说是过几年,就算是到了老太爷那个年纪,想要找个二八年华的佳人也是有可能的。

  既然如此,他们为何要退而求其次,二房又不是傻蛋。

  姜家在这县上本就出挑,甭说举人进士了,哪怕是个秀才都不是他们县上这些富户家的小姐们能配得上的。

  话里话外她听得出来,人家眼界可高着呢!

  周媒人心中算是有了数儿了,既然成不了,也不好再提亲事了,就单纯跟老太太扯了些别的,好话儿跟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乐的老太太高兴的不得了。

  她们媒人这行,果然没点天赋是干不了的,不仅嘴巴要活,脑袋也要灵光。

  赶在姜家早上开饭前周媒人便告辞了,老太太还想留她吃饭,她摆手婉拒了,老太太便叫他拿了些糕饼走,也不枉她一大早逗她这个老婆子开心。

  饭桌上老太太还说起这事儿,叫他们在姜鱼林的婚事上都别松口,酒桌上也要当些心,两个女孩也得注意别被套了话儿。

  姜雨耳朵竖的高高的,听的真真的,明明是最平常的饭,今日吃起来就是比往常香的多。

  她开心的扒着饭,心里想着:算那些小姐们识货,他哥哥可不就是颗蒙尘的珍珠吗?

  果然,嫡□□边的姜婷就是个瞎子。

  与此同时,远在郡里的姜婷一起床就打了个喷嚏,她还想着是不是因为突然减了衣服闹得。

  媒婆自姜家离开之后便去了何家,看门的小厮早早便被叮嘱过了,于是她一进门便被请进了会客的厅堂。

  “周媒人,姜家那边怎么说?”

  何家大爷边说话边从袖口掏了二两银子出来递与她,周媒人看了看那块闪着银光的锭子,那是专属于钱的颜色。

  只是不属于她。

  昨日已经收了钱,算是替他何家跑一趟的花费,可事儿没办成就不好再收了。虽然舍不得,却也只能狠心拒绝了那块银锭子。

  “您家小姐的眼光自然是慧眼如炬,顶顶好的,姜家那孩子确实才貌过人,只是那孩子一心科举,这几年还不想着定亲,想等考取功名后再考虑这些事……”

  她将姜老太太的话转述了一遍,没敢多加自己的见解,只说了具体情况。不光如此,自姜家离开的时候他还特意问了姜家的小厮他家大公子学业如何,听完更是令她死心了。

  “大公子在县上最好的荟聚书院读书,听说回回都是学院第一。”

  何家大爷是什么人?

  虽然她只是照实说,可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他何家女娃配不上他们姜家儿郎。

  姜家请来的六位小姐都是这县里有头有脸的人家,起码也是跟他家差不多的水平,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古代的小规模名媛聚会。

  何家大爷又是独子,能够一人撑起整个何家自然不是蠢蛋。

  可此时的何大爷满面愁容,拧着眉头,沉着声问道:“依你之见,真的没戏?”

  周媒人委婉劝道:“您家何小姐落落大方又是大家闺秀,不愁找不到好儿郎。”

  她话已经说到这地步了,她不信何家大爷不明白什么意思,至于该怎么做就不是她能管的了。

  “也只能如此了”,何家大爷做出妥协。

  就在此时,一道尖细的女声回荡在偌大的厅堂内。

  “我不,我非他姜鱼林不嫁”

第四十八章 一家有儿百家求

  两人抬首望去, 只见何家小姐站在门口,她穿着淡绿色的春装,靠在门边上手把着门框, 眼中含泪娇躯颤抖。

  何家大爷当即脸就黑了,他厉声呵斥道:“依依, 回你自己房间去”

  女孩哭喊着:“我不,我不……”

  “依依……”

  媒婆才夸过他家闺女是大家闺秀, 话一说完就被自家闺女狠狠打了一巴掌,何家大爷顿觉没了面子,可又心疼孩子,舍不得训斥。

  周媒人见此场景顿时觉得有些尴尬, 提出想要离开。

  家丑不可外扬, 何家大爷自然同意:“小女肆意妄为, 让周媒人见笑了。”

  “孩子嘛!都是由着性子,也是正常。”

  她话音一转, 直接将这事儿定了性,说是孩子使使小性子罢了, 不妨事。

  “只是今日之事……”

  “在下权当做没有看见。”

  “也好也好, 只是, 周媒人这两日毕竟是替我家忙前忙后, 多有叨扰, 这二两银子还请务必要收下。”

  周媒人顺坡下驴,极为自然的收了这钱,她当然知道这是封口费。

  《还魂记·婚走》中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 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什么是媒妁,“媒”指男方的媒人,“妁”则是指女方的媒人。他们女方上门说亲本就是上赶着的,眼看着被拒了亲,女方再闹腾,这名声就不好听了。

  虽是达不到后者“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的程度,可若是叫外人知道父母跟媒人谈论女子婚姻大事的时候被当事女子闯入厅堂,还忤逆长辈,依旧是会被扣上大帽子的。

  周媒人出了门,打定了主意不叫这事儿外传,不然何家小姐日后婚事必定艰难。

  不过她心中却也想着,这何小姐的气性确实配不上人家姜家大公子,也难怪人家没看上。

  而待她走了以后,何家小姐后来又是怎么跟何大爷分说,又怎么吵起来的她就不知道了。

  总归何家今日是狠狠闹了一场。

  自三月二十二这日开始,姜家众人一直在忙着见客,不曾歇过,上至老太太老太爷,下至姜雨赵平悦,一个都没闲着,全是明里暗里要给姜鱼林说亲或是定亲的。

  若是只何家一家倒也还好,但可别忘了还有另外的五家,还有拖关系来打探消息的,等了解清楚这孩子的品性,自己也看中了……

  皇天在上,造化弄人。

  老太爷本就是个闲不住的,家中事物虽是交给了两个儿子打理,但一些必要的人脉应酬还得他去。

  这回邀请他去的是张家一个与他同辈的掌事人,张家与他家生意上素来便是有来往的,如此,姜海姜河的资历不免显得略有不足。

  几人在酒桌上大谈论阔,张家的掌事大刀阔斧的坐着,旁边挨着的就是姜家太爷。

  只见他一手举起酒杯,一手拍着老太爷的大腿,中气十足的说道:“要不说还是姜老哥你福气大啊!家里孩子一个比一个争气,两个儿子就别说了,那是家里的顶梁柱。”

  说到“顶梁柱”的时候,他竖起大拇指,而后接着夸赞:“不光儿子,家里大孙子更是有出息,小小年纪便中了童生,要是论这儿女福分,谁都比不上你,姜老哥我敬你一杯。”

  老太爷没接他那杯酒,他若是此时就喝等会就没该肚子盛了,怎么也得推拒一番。

  所以他只乐呵呵的说道:“张家老弟真是说笑了,要我说还是你有福份,你瞧咱俩差不多的年纪,你这身体就是比我 强,我这身体走两步就喘,你还跟从前一样的生龙活虎,只不过你的福气是在身上体现的。”

  不得不说,这俩人都是人精,光是劝个酒,说话都是一套一套的。

  只不过今日请宴的毕竟是张家,能来作陪的自然是他那边的人,理所应当是顺着张家掌事灌姜老太爷的酒。

  等到三两酒下肚,姜老太爷人也晕晕乎乎的,看人都生出了重影,这才算进入了正题。

  “老太爷果真豪爽,我就欣赏你这样的敞亮人,我跟你说啊,我有个侄孙女,今年才十四,长得貌美如花,秀外慧中,家底儿比起你家也不差什么。

  更加难得的是,与你家大孙子年纪正合适,你说多巧,咱们两家不妨做个通家之好,我也好帮你在中间牵牵线……”

  一听牵扯到他家大孙子,姜老太爷顿时清醒了,走的时候他婆娘还反复叮嘱他让他注意点,别被下了套儿。

  要是真坏了他家大孙子的终身,他婆娘绝对有这个胆子敢让他进不了家门儿。

  不能答应,必须拒绝。

  想明白了这些弯弯绕绕,老太爷迷迷瞪瞪的开口,慢慢悠悠的说道:“我家大孙子要科考,近几年不准备说亲,这事就不提了……”

  说完他就趴下了,任他们如何喊,都装作听不见的样子,根本不接话茬儿,装着装着就真睡着了,还是张家派小厮用马车给拉回去的。

  不光是老太爷,老太太以及大房那边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骚扰。

  “老太太,您家孙子真不准备说亲?”

  “不急,这孩子要科考,近几年就不准备说亲。”

  “哎!您家孩子志向远大这是好的,您也是担心误了孩子学业,可这科举哪是这么容易的,不然咱们县上那许多人也不会五六十岁还止步于秀才童生。

  再说了,现只是定亲,在那搁着,等过些年年纪到了再娶也是行的,早定下来早放心。”

  老太太只是笑呵呵的听着,并不应她,捡些不重要的“嗯嗯啊啊”应付过去,等这人说的没话说了自然就不说了。

  而姜家大房这边还好些,他们既不是姜鱼林生身父母,也不是他的爷奶长辈,毕竟是隔了一茬的,不好掺和进二房的家事,倒是好应付些。

  “姜大哥,姜大嫂,咱都是生意人,一起做生意这么久了,我家的人品你还不了解吗?您也替我们在二房跟前说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