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89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赵平安刚要松口气,又听他接着道:“具体的我不清楚,这样吧!今日破例,我带你二人去见方丈。”

  方丈地位崇高,一般人轻易见不得,而且一些小的寺庙根本就不会设有住持这个职位。只有在一些极为出名的寺庙才会有方丈驻足,有些甚至辗转几处寺庙。

  所以一听这话,赵平安就有些怵了,万一方丈真的能看出来怎么办?他这张破嘴,应该换个理由的。

  只是此时后悔还是晚了。

  清鉴寺的方丈年龄如今也有八十多岁,如今都是在内室打坐念经,除非到了一些重大的典礼才能够得见真颜。

  主持愿意带他们过去,想来是极为看重,但赵平安宁愿不要这份看重。

  哪怕是主持要见方丈也要唤人先进去通禀,得了首肯才敢带人进去。

  方丈年纪已经很大了,一脸褶子,白眉能有婴儿手指那么长,面容可亲,瞧着很是和蔼。

  “明德,你来了。”

  “阿弥陀佛,贫僧今日见了两位施主来解签,有一处不明,还请方丈解释……”于是他便把赵平安说的话转述给了方丈听。

  听他说完,方丈也有些不淡定了:“竟有此事?”

  唤赵平安来到他跟前,左看右看,手还一直掐指算着什么,这操作看得赵平安心里直突突。

  这话可是他编的呀,万一露馅了怎么办?但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只能豁出去了。

  方丈开口问道:“你说你做梦时经常梦见有人在教你知识?”

  赵平安装作一副极为认真的模样:“回方丈的话,有,只不过我看不见那人的相信,只有身影和声音,模模糊糊的,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讲解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好些东西我听都没有听说过。”

  “你的签呢?拿来我瞧瞧。”

  “在住持那里。”

  明德住持赶忙将手中攥着的签交与了方丈,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字,前面四个还好,倒是这后面一句“生而知之”太过引人深思。

  什么是生而知之?表面上的意思就是讲,这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

  方丈琢磨了半晌,又吩咐主持:“你去拿我的五帝钱来。”

  赵平安自然是听过这五帝钱的大名,这五帝钱乃是取五位盛世帝王所铸的钱来算命的东西,他心中不免有些慌乱,保不齐他今日是遇上了某位大能。

  用这五帝钱算命又要结合人的生辰八字才好看得清楚,看了半天,方丈便又问他:“小施主,你的生辰八字是哪一年?哪一日?”赵平安也都如实回复了。

  说话间,方丈就开始观察他的面相,几相结合来看,从他的面相到卦相再到签相。

  其余人大气儿都不敢出,都在等着方丈说话。

  “小公子这命理,老衲……算不出”,说这话的时候,方丈一点儿都没觉得不好意思。

  赵平安长出了一口气,见方丈正盯着他,似笑非笑,顿时心中有些发毛……兴许,方丈应该看出了些什么,只是不拆穿他罢了。

  方丈说话的同时也在观察他的微表情,活到八十多,他阅历丰富自是不必说。

  他接着道:“不过小公子和家人也不必过于忧心,这世上有许多事情,本就是难以解释,有的人生下来就明白各种道理,三百年前,霍起十几岁便征战沙场,攻打楼兰,战无不胜,被楼兰人称作魔鬼信徒。

  六百八十年前,少年天才王御蘅三岁能吟四岁能诗六岁能文十岁能武,通达天文地理,风土人文,他走遍了这片土地,所画出的堪舆图沿用至今。不只是他二人,还有一千年前的宋九,乞丐出身,终成帝王,若是论成就,只怕更是惊人……

  而今小公子天资聪颖,心思纯净,能有这份福源也是命里该有的,我观你身上隐隐带些功德金光,日后多做好事,多行善事,小公子所纠结的不是什么坏事。”

  说完话,方丈让主持带他们出去,姜鱼林还跟主持讨论了一番,住持也没什么可说的,只管告诉他:“方丈既然说了小公子这不像是坏事应该就不是,若真的是不好,方丈大师绝不会隐瞒。”

  住持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带他们过来的这段日子时间,解签处的人估计是急得不行,他们也不好再占用方丈的时间。

第九十五章 举子宴

  到了差不多的时间他们就回去了, 路上两人都没先开口,都是在想该怎么说,后来还是姜鱼林先开的口:“平安, 你从未告诉过我们你身上还有这秘密。”

  赵平安做出面色艰难的样子:“那人告诉我不能说,等我大了之后, 也知道确实不能说,容易被当成异类, 所以鱼林哥,你能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吗?”

  “可以,不过我还有个问题。”

  “嗯嗯,你说。”

  “你之前用过的那些诗词、对子、还有一些个吃食还有制糖的法子都是那人说的吗?”

  “不错, 不过那声音也不是一直有, 有时候我睡下后, 那个声音就会一直去跟我说些各种各样的东西,也没办法选择不听, 只能接受。”

  听他这么讲,姜鱼林终于明白方丈和住持所言的不是坏事, 多做善事是什么意思了?

  甚至, 他竟然还有一丝羡慕:“平安, 你这运道真的是……方丈说你上辈子应当是做了不少功德, 我觉得也是。”

  赵平安心说:那可不嘛, 救了不少人,造了好几十级的浮屠。

  但是这事儿眼下他还得瞒着,马甲他必定是要捂死的,只是这种卜卦算命的事情,以后说什么他也不干了……太吓人。

  回去的路上,他二人经过庙里的二殿时还碰到了刚来拜佛的蒋家人, 只不过这次并非只有蒋家三个女孩,此次她们应当是跟着家中大人来的,为首的那位四十上下的中年男子,想来便是他们的父亲。

  出去的路只有这一条,经过她们身边时蒋爻还大着胆子跟姜鱼林打了招呼,福了服身:“公子好”。

  姜鱼林并不认识她,出于礼貌便点了点头便离开了,留下蒋爻一个人在那里站着,甚是尴尬。

  毕竟七夕节那日是姜鱼林在台上,他们在台下,台上只有他一人,而台下却有无数人,姜鱼林自然不可能一直盯着她们三个女孩去看。

  而后来,蒋家大小姐让丫鬟过去叫人,又是高小姐替他过去所以也没有见到人。蒋爻主动上去打招呼还是她大姐蒋珊撺掇的,见她妹妹只得到一个点头的示意,还有些替她抱不平。只不过今日她们的父亲也在此处,所以蒋珊也不好说什么。

  蒋大人看见他家里最是寡言寡语的蒋爻今日竟然主动与人打起了招呼,而且是个陌生男子,不免有些讶异。

  “阿爻,你跟那少年认识?”

  蒋爻摇了摇头,没说话,反倒是蒋珊替她回道:“七夕节碰见过的一次,想来那位公子没认出我们。”

  见大姐说话,蒋蝉也跳了出来,一脸的天真的在蒋珊说完后接着补充道:“爹爹你都不知道,那人弹琴谈得可好了,二姐姐魂儿都被勾去了,可惜我们连人家的名字都不知道。”

  说到最后她还叹了口气,羞得蒋爻满脸通红,叱道:“蒋蝉——”

  蒋大人见他二女儿动了春心,便多瞧了几眼,正好他们没走远,姜鱼林还在歪着头跟赵平安说话。一眼望过去,那少年的皮相确实是上等,但看人并非只看皮相,还有人品,学识,家世……要综合来看。

  再者说,自古门当户对本就是常理,她们蒋家的女孩娇贵,门第之女大多是要嫁入与之相匹配的人家,相互拉拔,合作共赢,而那两人出趟门连个小厮都不带,想来也是一般家庭,托付不得。

  女子婚配之事自是要从长计议,哪是她一个女娃子能坐的了主的?

  手上的泡若是不挑破便会一直疼一直疼,而挑破了只是疼那一会儿,很快便能愈合。蒋大人想了想,终究是说出了口:“阿爻,你的婚事你娘会为你挑选合适的门第之子,你可莫要对不起我和你母亲在你身上倾注的心血。”

  蒋爻咬着牙,心头像在滴血,她爹这话说的很是现实,却又合乎情理,换了谁都挑不出毛病,还得夸上一句,她无法反抗也反抗不得,只能回一句:“女儿明白。”

  而另一边,等走远了以后,赵平安还问他:“鱼林哥,刚刚与你打招呼的那位姑娘你认识?”

  姜鱼林在脑中翻找,怎么也想不起之前与这几人见过,摇头道:“不认识,正因为不认识所以才点了点头,免得人家是认错人了,尴尬。”

  赵平安想着,认错人应该不可能,认错谁也不能认错他呀,想来又是个被姜鱼林耽误的痴情女子。

  他在心中不禁替那女孩默了个哀,看上姜鱼林这个“少女收割机”真的没有好结果的。

  这人莫得感情,还不如多等几年,再过几年他赵平安就长大成人了,嘿嘿。

  帖子上写了时间,举子宴差不多要用一天的时间,上午去晌午归,来参加宴会的举子只有早到的没有晚到的,姜鱼林和赵平安他们也不例外。

  不过进门的时候倒是出了点小意外,因为赵平安是陪着姜鱼林一道过来的,两人拿的压根儿就不是同一种帖子。姜鱼林倒是还好说,只是赵平安年纪毕竟是小,不免被人误会,说是来凑热闹的。

  赵平安一开始就将帖子拿了出来,奈何没有人信,姜鱼林也替他说话,说这是主考官王大人给他的帖子,看门的两名侍卫有些为难,若是放了进去,万一是来捣乱的怎么办?若是不放进去他们又怕得罪了贵人。

  “不如这样,二位在此处等候,我拿这帖子进去问问。”

  听他这么说,赵平安虽然表示能够理解但心里总是不舒坦,好在没等他们进去便来了个管事人,问怎么回事,侍卫如实说了。

  “你们两个怎么办事的?既然拿了帖子,那便是大人们邀请来的客人,怎可如此怠慢?”管事人好生训斥了一番,换了一副阿谀的面孔又朝姜鱼林赵平安二人转身道:“二位贵人里面请。”

  等他们二人走了以后,那管事的人又训了那两名侍卫几句:“你们怎么当差的?”

  侍卫解释:“我瞧着他年纪小,怕是来捣乱的,所以才……”

  “那是你自己的想法,你们就不能有点儿眼力见儿?也不瞧瞧,跟他一道来的是位新晋的举人老爷,你当人家是傻子,参加举子宴还带个孩子来?丢了人还惹了考官大人的不快,何必呢?”

  侍卫想想,确实也是这么个道理,连连道歉,管事人戳着他二人的脑门:“你们俩,下回记得动动脑子?”

  而宴会场地是在院落举办,办这举子宴也是让诸位举人早些熟悉熟悉。如今,他们只是从这郡里挑出来的人才,乡试前还算是竞争对手,等再往上一级的会试殿试,他们又多了层身份,还是同乡的队友,是要跟别的郡县抗争的。

  当地的学政处有政绩考核,政绩越好越是容易升官,他们自然是希望自己下头的学子能够拔得头筹。

  见他领个小童过来,旁人都没往这孩子是新晋举人身上想,开玩笑,就算是少年天才王御蘅也不能十岁就中了举。

  这些人互相介绍着自己是哪里人,考试的名次,又说起这乡试的考题,互相交流心得总会有聊头,只不过这种场面让姜鱼林过去就有些为难。

  老话说,三岁一代沟,这宴会里光是赵平安瞧见的四十岁往上走的人就不在少数,像是年龄大些的五六十也都有,反而是姜鱼林这般年纪轻的只他一人,再者说,他还领着赵平安,自然是引人瞩目。

  考官大人们还没有过来,大人物都是在最后才出场。

  有人提醒他,觉得他带弟弟过来不妥,万一惹得考官不快便不好了,这孩子倒是还好,不会受什么责罚,但是兴许会影响他这个大人在考官面前丢了脸,所以便有人劝他趁着主考官还没过来赶紧把孩子送回去。

  一人开口,则众人均是开口,建议道:“你年纪轻轻便中了举,可不好因为这种原因在考官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另一人也跟着接道:“反正这宴会还并未开始,你先将孩子送回去,如果来不及赶回去,先送到我家铺子里让人给看着也行,我瞧着这孩子也懂事了,应该是无妨。”

  这人考虑的算是周到。

  被众人围起来的姜鱼林赵平安他们还有些尴尬,他们一人接一句的说,他二人一直没来得及解释,刚想要说这孩子是主考官让带过来的,便听远处有人唤他。

  “平安你来了。”

  他们刚刚注意力都放在这孩子身上,都没留意有来人,听有人唤他,赵平安转头定睛一看,那人穿一身红色官服,两撇小胡子,可不就是王大人吗?

  赵平安连忙行礼:“拜见王大人。”

  学子们都是经过考试的,虽是没见过主考官大人的面,但这官服他们还是认识的。

  其余的学子见这人着考官官服都纷纷行礼:“拜见王大人。”

  唤他们起身,王大人又问:“你们怎么都围在一块儿,发生了什么事吗?”

  最后面说话的那人出来回话:“学生见这位同期年龄小,不知道这宴会的规矩带了孩子来,刚刚在规劝他将孩子送回去。”

  王大人表示理解,又看向赵平安姜鱼林,问道:“你们没解释吗?”

  根源出在自己头上,自然是赵平安出来说话,他一脸无奈的摊了摊手:“刚要解释,您就来了……”

  王大人抚须,哈哈大笑:“那我来得倒是巧,平安你过来,来我跟前。”

  赵平安只得从命过去,王大人摸摸他的头,与其余人介绍说:“这孩子是我邀请来的,你们有心提醒也是好的,本官很是欣慰,希望日后你们也能互帮互助,相互提点。”

  原本说话的那些人见王大人与这孩子亲近,心中还有些惴惴不安,等听到后面就释怀了。他们本就是好心提点,并无别的意思,只要王大人不介意,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只不过今日这举子宴出现个十岁的孩童依旧是惹人注目。

  赵平安偷偷的拜托了王大人让他别把他写话本的事情说出来,王大人表示能理解,他第一回 写话本子也不愿让旁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