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92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王大人思索片刻,不由得勾起嘴角:“这小子啊!有意思的很,对我胃口。”

  郑大人好心提醒了他一句:“那你可要当心了,收了义子可不止是嘴上说说,我这话说起来你可能不爱听,但是还是得提醒一下,你们两人地位悬殊,到头来麻烦的还是你自己。”

  “我知道,不过我更好奇,他会麻烦我些什么事。”

  “你自己悠着点,打雁别被鹰啄了眼……”

  郑大人不好打击他太多,只是在心里想着:能有多麻烦?这种事情还少吗?仗着背景,欺负人算不算麻烦?日后有事需要帮忙算不算麻烦?

  他哥哥在科考,想来那孩子应该也是如此,既然认了干爹,那他考试时王大人总得要避讳一下,若是考不上,兴许还会找王大人帮忙另谋他就。

  就当他运道好些,考上了也入朝为官了,先不说那孩子能对王大人起到什么帮助,就是王大人自己,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又有家族扶持,按照他的年龄估计还要往上升,也用不着那孩子帮忙。

  当然,若是那孩子争气闯出一番名头,外人总要提上一句王大人一句慧眼识英才,早早就看出了这是匹千里马这类的奉承话……

  不过奉承话他们听的还少吗?

  在郑大人看来,收义子这件事情对于王大人来说,坏处总比好处多,但他既然愿意拿自己的人脉给他用,给他做顺水人情,那他也管不了这么多。话他已经说了,但也只是点到为止,王大人虽是面上不显,但做事一向谨慎,既然他敢在众人面前这么说,就是已经想好了。

  而另一边,赵平安回去以后又去了一趟之前买核桃的那家古玩店,想再挑对儿核桃给王大人,到时候让姜鱼林去国子监带过去便是。

  他们这店铺里的核桃不是选好了成对的直接卖,而是将几十枚都放在了一个木盒子里由着人挑拣,只不过这次他们运气一般,两个半大的少年挑来挑去,怎么也挑不出比之前更好的来。

  赵平安眯了眯眼,既然同等价位,挑不出更好的来,那就别怪他使用金钱大法了。

  他就不信了,老板手里能没有点儿压箱底儿的存货,就是钱没给到位罢了。

  “老板,我加钱,只有一个要求,我要更好的。”

  见这孩子也是直接,掌柜的直接答应了,于是又进去里屋,稍等了片刻才见他拿出一个小盒子出来:“两位公子瞧瞧这对儿如何?”

  他二人看了眼对方,点了点头,赵平安打开这盒子一瞧:“里头装了两只挑拣好的核桃,个头儿又圆又大,成色也好,他比对了半天,也没瞧见什么瑕疵。确实比他给鸟爷挑的那对儿要好些,但若是不仔细比对,其实也不是很明显。”

  举起之前买的那两只核桃,赵平安跟老板商量道:“掌柜的,我也不是第一回 来买,您出个底价吧。”

  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了,之前给鸟爷挑的那对儿是十六两银子,这对儿的价格只高不低,但听到掌柜的报价,他还是有些心疼。

  穷家富路,虽说他们赵家也不穷,毕竟出门的时候他姐姐给他拿了不少银子……但是花三十两银子就为了买俩核桃他也肉疼。

  赵平安解下荷包,看见王大人送他的玉佩明晃晃地挂在腰上,心又定了下来。

  三十两银子怎么了?他瞧着这玉佩……更贵。

  核桃换玉佩,亏的是王大人,他不亏。

  想到这他心中又有了慰藉,不过这回姜鱼林倒是没让他付钱,赵平安这阵儿总替他忙前忙后,去找王大人也是为了他的事情,他也是受益人,哪能让平安掏钱。

  夺过他的荷包,姜鱼林认真开口说道:“这个我来付。”

  说着,他便从自己兜里掏了三个十两的银锭子出来,付了钱拿了东西又跟掌柜的打声招呼,姜鱼林便领着赵平安回去了。

  他们预计是明日起程,东西也收拾的差不多了,那几盆棉花赵平安一直精心伺候着。之前姜鱼林还问过他买这几盆花有什么用,赵平安心里想着早晚他都是要知道的,便解释说这东西能织布做衣服。

  至于他怎么知道能够做衣服,自从拜佛回来后,姜鱼林再也没追问过他,甚至后来还在旁人跟前替他圆着,哪怕是再亲近的人,譬如老太太、她娘、姜鱼墨,他都没有说过。

  他能接受这种事情不代表别人也能接受,这件事情,到他这里就算到头,封口吧!

  回去的时候,山上看泉的张氏夫妇还过来找过他们,说是有人想买山。

  赵平安自然是不同意,那是他爹娘留给他的遗产,他留着那山还有用,可不光是为了卖泉水,他可是知道的,这山难买好卖。

  要买山的人就在附近,张氏夫妇不敢私自透漏家里主子的身份,就又去替他回了话,只是这样毕竟还是折腾,赵平安便吩咐他们去把人带过来面谈。

  得了吩咐,他们二人自然是顺从的带了人过来,要买山的那人有些面熟,俩人面面相觑看了半天,赵平安才想起来。这人是在七夕那日他见过的那位玄衣公子的小厮,俩人之前还有过交涉。

  俩人指着对方,“啊”了半天,异口同声。

  赵平安:“你是那个买猴儿的。”

  小厮:“你是那个卖猴儿的。”

  听他这么说,那人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什么叫买猴儿的?

  赵平安解释道:“我不卖猴儿,小金不是我养的,是我小舅养的。”

  “行吧,行吧!”

  甭管谁养的,总归今日他是来买山的,结果,猴儿没买成,山也没买成……

  他是跟这孩子杠上了吗?

  “我瞧了这郡里,有山的不止我家这一处,要不你再去别家再问问?”

  “不了,我家爷就看上你家的了,你家这山,有泉水,位置也合适。”

  赵平安直接拒绝:“真不能卖。”趁那人没黑脸,他又提了个折中的法子,“虽然不能卖,但是可以租,我也用不了多少地方。”

  之后他就算自己用,也用不了一整座山,租出去的话,还能贴补些家用。

  这回他来郡里花的钱还是太多,虽然这三十两银子是姜鱼林出的,但此前他的花费也不少,能贴补一点是一点。方长那边的话本子是一月一结,这钱他还没见着影儿,还是先把这山的事儿办了再说。

  那人想了想,又道:“若是买下,我倒是做得了主,但你说的这法子我还得回去跟我们家爷再商量商量。”

  他家主人只说了要买,可没说要租,在买的基础上价格他来谈,但租便是换了个概念,他也不好做主。

  “也好”赵平安爽快答应,那人便又回去了。

  第二日便是八月二十九,上午出门,赶在三十日下午便能到家,赵平安跟那人说了,他明日上午要离开,若是着急最好是清早过来,若是来不及之后书信往来也是可以的。

  不过那人倒也来得准时,还提前带了契纸,拟好了契约,只是差一个双方签名以及具体的金额。

  这两人都是不差钱的主,赵平安也不坑他们,直接按市场价来,这是昨日他打听好的价儿。

  那人也不还价,觉得差不多便签了字,他这回租出去一半的山地,一年便是五十两银子……

  怪不得他娘说就算他不成材,靠着租金也能过,这话不是空穴来风。

  两世为人,赵平安实在觉得,房地产果然暴利,太暴利了。

第九十九章 哪个天杀的会送二斤燕窝……

  两人的行李占了足足将近大半车, 这还是他们,丢弃了一部分的结果,若是不丢, 恐怕要拉一车东西,所以像是一些占地方的生活用品就留在此处, 并不带走。

  甭管是客栈的伙计送给有需要的人也好,还是怎样也好, 总比他们再雇一辆车要合适得多——毕竟车里头还是要坐人的。

  临走之前,高小姐还告诉他们,她提前准备了些东西,已经让自家镖局的人给送过去了, 应该会比他们早到半天, 这件事情她并没有提前与他们二人商量, 直接就做了主。

  高小姐做事向来都是凭自己的心意来,她想送, 所以就送了,至于地址, 姜家在县上也是大户, 还怕不好找?

  “高姨你这……”

  赵平安话还没说完, 高小姐就紧跟着接了一句:“这是贿赂, 东西我已经叫人贴了标签儿, 你们拿一半儿,另一半儿给程文他娘送去。”

  说到后面,高小姐还冲他眨眨眼睛,提醒道:“记得多替我说说好话。”

  赵平安福至心灵,表示明白:“高姨,我办事你放心。”

  高小姐回道:“你只要不抽风, 我还是放心的。”

  赵平安有些委屈,他什么时候抽风了?他做事一向是最靠谱的好不好。

  高小姐没有搭理他,所剩的时间不多,他还有几句话要跟李程文说,现在不说,下一次什么时候见面也没准儿。

  三十日下午到家,一进家门,便有小厮进去通禀,而后便是鸣炮。

  今日是他们回来的日子,提前几日便来信儿说了,所以大伙儿都在家等着。

  因为住的比较分散,家里长辈也没到门口去迎接,姜鱼林赵平安两人就直接去了厅堂。

  最先出来的是老太太和老太爷,一见着人就忙着上来问话:“可算是回来了,你二人此次出去辛苦。”

  “鱼林,你是咱家头一个举人,这次也算是给咱们姜家长了回脸。”

  姜鱼林哪敢居功:“爷爷奶奶说的哪里话?我在外头考试,您二老在家里不也也没闲着不是?”

  老太太老太爷听大孙子说这话,心中有些欣慰,歹竹出好笋,好在这孩子不像老二媳妇儿,说话做事是越来越齐整了。

  “人逢好事精神爽,你这孩子出去一趟倒是比之前嘴甜了些,是跟平安学的吧!哈哈。”

  提起赵平安,姜鱼林口中念叨的全是他的好,弄得他平安还有些不好意思:“哪有!都是鱼林哥自己争气。”

  老太爷摸摸他的头,也跟着劝道:“既然鱼林都说你好,你就别谦虚了,总归他考上了你也有功,这回跟着鱼林去考试,科举到底什么样儿你也经历了,他如今是把路给你探了,过两年就轮到你了。”

  赵平安想想,也是这个理儿,他此行不是没有任何收获,不光是眼界,另外做了不少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棉花也被他找到了。

  这一趟,值!

  说了一会子话,不多久大房二房的人也都到了。姜大爷和姜大太太自然是一番恭喜,这可是他们家里头一个举人,早知道举人身份在县里可是能做好多事情的,他们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姜二爷一直都是笑呵呵的,也不多说什么,有什么私密话都等到了屋里再说,毕竟还得照顾一下别人的反应,眼下这会儿还有些话是他不好意思说出口的。

  只不过,姜二太太显然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鱼林,你怎么往家里买了这么多东西?我瞧着补品、布匹、吃食,样样都不少,足足拉了有一车,买的太多了。”

  二太太嘴上是抱怨,但面上却是一脸兴奋,像是马上就要抖起来了。

  姜鱼林听他娘这么讲,才想起那是高小姐给李程文准备的东西,便照实跟他娘解释道:“那不是我买的。”

  “那是谁买的?别人送的?”

  二太太会这么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他儿子十七岁便中了举,去一趟外地考试碰到些想要提前结识的富贵人家,人家愿意送些东西也不是没可能。

  比方说他们姜家每年也会资助些童生秀才们去科举,中了送些银子过去也是常事。

  想到这,二太太就更加得意,下巴都快昂到天上去了,老太太和大太太相视一笑,都当作没看见。

  姜鱼林生了颗七窍玲珑心,怎会不知道他娘是怎么想的,扶着头,顿时就有些无奈:“娘,那东西不是给我的,是旁人给程文叔带的。”

  二太太有些傻眼:“给李程文的?”

  姜鱼林点头应道:“不错,回头我跟平安还需要去一趟赵家把东西给送过去。”

  “叫小厮去就行,干嘛还要你去?”出了这么一遭,二太太也没有刚才那么兴奋了。

  老太太插了句嘴:“老二媳妇儿你这说的什么话?好歹程文也是跟着去帮了忙的,他去道声谢还不是该的?”

  “他能给帮什么忙,倒忙吗?”

  老太太眯了眯眼:“你如今是越发没规矩了,连个孩子比你懂事。”

  “娘,我……”二太太连忙示弱,不敢再多言。

  几人都瞧得出来,她刚才是嘚瑟得太过,已是惹得老太太不快,但大家都没说什么。

  姜鱼林忙出来打圆场:“不着急,东西等明日再送不迟,娘,那些东西你没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