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316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冷天盖个松软的棉被,简直是一种享受。

  他家现在被褥全都是棉花的了,每天恨不得早点上床睡觉。

  棉花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种棉书的出现,只会让很多人变得不同。

  整个南军国都陷入两种情况,能种棉地方,想办法买棉花种子,准备种棉花。

  不能种棉花的地方,则是在做最后几页的机器,准备把机器卖给其他地方。

  也不能说整个南军国。

  还有一个地方,连种棉书都没怎么看,直接扔到一边。

  那知府跟指挥使嗤笑:“种棉?我们有那么人种棉吗。”

  兴华府指挥使皱眉:“盐场人又不够了?”

  “嗯,过年时冻死一百多个,烦死了。”知府站起身,嘴上的胡子翘起来,“一群废物,冬天都过不去。”

  “你要快点,十天后夜晚有船靠岸,要买二百万斤的盐,要是弄不到要赔钱。”这个指挥使脸色难看,显然跟兴华府知府一个想法。

  这知府摆手:“放心,我已经派人去雇盐工了。你再给你拨点人。”

  拨指挥营的兵士去雇盐工。

  这是雇吗。

  两人心知肚明。

  但管他怎么样,他们卖盐才是最重要的。

  指挥使又道:“种棉书真的不推下去?朝廷的旨意可是十分重视。”

  “那也重视其他地方,我们这里是例外。再说我翻了下,咱们兴华府又不适合种棉,推下去干什么。”知府并不在意,但他也不是个蠢人,一看不挣钱,立刻把书合上。

  他才没空管这些。

  朝廷?朝廷又能拿他如何。

  他可是姓谈,在整个兴华府里,姓谈意味着什么,很多人都知道。

  这天下可能是南军国皇帝的天下,但兴华府,却是他姓谈的兴华府。

  这件事,可是整个兴华府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在兴华府,那是他跟指挥营说了算。

  但指挥营还靠着他赚钱,怕什么吗?

  官知府懒得发种棉书下去,整个兴华府自然不知这件事。

  还是过了十天半个月才从外来的人口中偶然得知。

  可兴华府本地的人却是不信的。

  官府哪有那么好,免费教他们种棉花,这事根本不可能。

  一定是外面的人瞎吹的。

  他们在兴华府生活这么多年,当了南军国子民那么久,从来都没听说过官府做过好事。

  只会强行征他们做盐工。

  这就是古代信息闭塞的结果,也是许多人不愿意相信超过自己认知以外的结果。

  跟兴华府只隔了百里的另一个地方邑伊县,此时却热闹非凡。

  三月七日,春安城的刺史都过来了,陪着圣架一起到邑伊县封赏。

  这个圣架是空的,上面放了件圣人喜爱的玉佩,旁边跟着车架的是个老侯爷,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他代替圣架来这里恩赏众人。

  他在旁边也被人抬着,只是轿子并不起眼,反而是空着的圣架格外引人瞩目。

  这就是皇亲国戚代圣人仪仗前来赏赐。

  邑伊县衙门前,周围一圈围观的百姓,被邑伊县兵士们喝退十步之外,可以观看赏赐场面,但不可大声喧哗云云。

  这会老侯爷他们还在路上,估计还有半个时辰能到。

  但焦十一焦十五,荆高庄荆姐,荆思华,王知县,乃至纪彬,已经在此等候。

  现在的程知县自然也在。

  余下小吏捕快,皆是穿着新衣,看着已经清场了的道路,等着恭迎圣架到此。

  其他家眷则在更后面的地方站着,如今场合,自然都是要到的。

  等到日上头顶,这才听到远处喜乐鼓乐之声。

  纪彬听过类似的声音,好像就是圣人出行时会有的奏乐。

  再往前看,浩浩荡荡几百人抬着空轿子往他们这边走,虽说圣人未到,但仪仗还是足的。

  想着从汴京到邑伊县近千里的路途,圣架都是这么大张旗鼓的往前走。

  这是大半个南军国都知道他们被封赏了?

  如此的体面,也是圣人在世头一遭啊。

  谁让这是种棉神书,让圣人太子都欣喜若狂的神书!

  虽说已经能听到鼓乐,还能看到人影,但毕竟是仪仗,走得还是很慢。

  以纪彬知道的,这些仪仗会在临近城池,城池里面的时候奏乐,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则是疾行。

  若是都按现在的速度,只怕他们要等到三四月份才能看到封赏的影子。

  也有人说这种行为只是虚假的仪式。

  但纪彬看来,却也是彰显圣人威仪的一种方式。

  就是刷刷存在感,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个皇帝在,有天子在,天下子民必须恭敬顺从。

  是巩固自己统治的一种手段。

  没看周围百姓,已经被这个盛大的仪仗表示出敬畏之意,有些甚至差点跪下去。

  这就是圣人出行吗。

  圣人没来都这么体面,若是来了呢?

  纪彬可是见过的,若是圣人真正出行,那场面可比这夸张多了。

  纪彬表情自不用说,旁边焦十一焦十五,还有荆高庄的人,已经眼含热泪,显然被这种仪仗感动到了。

  见他们这样,纪彬脸上自然也浮现出激动。

  总不好跟别人不同。

  等到仪仗慢慢靠近,老侯爷慢吞吞的走下来,这一路就算是坐轿子过来的,那也很累了。

  这老侯爷看着五六十岁,身体并不算太好。

  但终于到了这里,也算终于完成圣人嘱托,主要把封赏做好了,他任务也就完成。

  老侯爷都有点热泪盈眶,要不是为了家里不成器的几个孩子,他都主动请缨,跑这么远啊。

  老侯爷到此,首先迎上去的,自然是两位知县。

  王知县跟程知县都去交谈,那老侯爷虽然脾气不算好,但也在搭话,还多看了王知县几眼。

  这人倒是个人才。

  到程知县这则是更亲近了些。

  就差直接喊程将军了。

  寒暄过后,就是真正的封赏。

  只是这前面还要念几句体恤百姓,顺天之道。

  还有什么,令父母妻子饱食暖衣,各得其所,以及各种的,修德求福,统御万方,四方大定等等。

  反正就是先夸圣人有天命,得此神书,又夸著书之人如何如何,再说当地官员怎么样怎么样。

  还说有这书之后,百姓们生活会更好云云。

  后面的那就是套话了。

  但此情此景说出来,倒是十分恰当。

  等小半个时辰过去,老侯爷终于念完旨意,众人山呼万岁。

  然后就是宫里来的内侍唱喊各种封赏。

  绫罗绸缎,衣裳器皿,再到白银千两,其中焦家跟荆思华还得了圣人御笔,送的都是几个字。

  完全可以做成匾额挂到自己屋檐下了。

  焦十一焦十五,以及荆思华谁能想到,他们当初写书,做机器的时候,竟然会有这样的成就。

  更别说荆思华还得了纪彬给的三万两银子。

  如今看来,这些银子还给纪彬,她也是不亏的。

  圣人竟然都赏赐她这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她的名字真的在种棉书上。

  她做得事也是众人皆知。

  谁能想到,最先改进机器的是个女子。

  荆思华显然落泪了,看着纪彬的眼里无限感激。

  焦十一焦十五,甚至王知县也是一样的表情。

  别人不知道也就算了。

  焦十一焦十五最明白,能有这本书最大的功劳就是纪彬,可纪彬却不让别人多说,甚至编者的名字都留的化名。

  当初是纪彬先提起著书的事,又是纪彬一手操办,甚至还找了极为厉害的老先生帮忙。

  一桩桩一件件,可以说没有纪彬,就没有这本书。

  不是焦十一焦十五夸张,而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