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57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第一封信是年后从汴京发出来的,上面写了汴京的繁华,说过年的时候跟着圣人,太子殿下看了许多庆典。

  圣人对他们也多有封赏,跟着来的人都换了新衣,还赏赐了礼物。

  还说汴京的繁华是想象不到的,等他从军中退出,一定要带夏大娘去汴京一趟。

  最后也写了多有挂念,再次谢了帮忙读信的人,让夏大娘给他写钱财,算是帮忙。

  不过这句话纪彬没念,夏大娘一人在家,他比自己更需要银钱。

  第二封信的内容有点多,是三四月寄过来的。

  那时候夏校尉已经回了边关,只是他一直跟着的副将没回,新副将较严苛,以后写信会少。

  前副将留在汴京,圣人对他多有照看,非常宠幸。

  夏校尉还说自己一行人回边关的时候,太子殿下还亲自去送,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之后种种,说的就是夏校尉在边关的琐事。

  看得出来这位夏校尉一直在读书认字,非常不错。

  但结尾也讲了,之后可能才能寄一封信,让夏大娘不用担忧,又多寄了银钱,让夏大娘不要省着花。

  如今五月下旬,夏校尉在边关也有好几个月了。

  纪彬读完这些信,不仅夏大娘松口气,柴力也放心了。

  既然圣上如此信任,他的同僚们过得应该还不错。

  夏大娘硬是留他们吃了顿茶,这才肯放两人离开,但给钱的话,纪彬怎么都不要。

  纪彬笑:“我好歹也是小掌柜了,怎么会要您的钱,夏校尉保家卫国,我不过帮忙读信而已,算起来还是我要感谢他。”

  这让柴力也有些动容。

  夏大娘更是拉住纪彬的手,不过纪彬他们也该走了。

  新棣庄的邓杉还在等着呢。

  不管是夏阳坝还是新棣庄这里,都属于邑伊县比较偏的村落,道路也不如纪滦村,堰河村。

  更不要说荆高庄了。

  纪彬看着这条路,怪不得陶器运不出去,这路也太差劲了。

  到新棣庄路口的时候,邓杉已经在等着了。

  邓杉今年二十四,因为口吃得厉害,尚未娶妻,看到纪彬他也是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纪彬知道他的性格,并不会计较。

  邓杉还有两个兄弟,做陶器的手艺他们三兄弟都会,平日也是一起干活,都是沉默又踏实的性格。

  其中邓杉的手艺最好,也喜欢琢磨这个。

  等纪彬到邓杉家中的时候,几兄弟都在这,明显是很欢迎他。

  毕竟跟着纪彬确实赚到钱了。

  纪彬看了看他们平时烧制的陶器,在里面看出不同,比如有些瓶子已经开始有颜色,而不是单纯的土色。

  纪彬道:“这是最新烧制的陶器吗?”

  邓杉点头,其他兄弟补充道:“他平日里爱琢磨这个,可以烧的更好,但是咱们邑伊县没人买的。”

  毕竟邑伊县消费水平在这,当然不好卖。

  要是运往春安城,他们也没门路,就怕做出来之后砸到手里。

  纪彬心里已经有数了,基本就是,他们有技术,但是没销路。

  这让纪彬有些放心,开口道:“我这次过来,还是定酒坛,上次的酒坛还不错,只是这次要的数量多。”

  肯定先把黄米酒的坛子定下来,以后一月至少五百个坛子,这样生意放在春安城都是大的,他当然要亲自来谈。

  “五,五,五百?”邓杉努力道,“好,好好好多。”

  另外两人更是不敢相信。

  他们两个基本都是种田为生,没事给弟弟邓杉帮忙,邓杉也会给他们些酬劳。

  因为他们从未想过,靠这陶罐能赚大钱,也就是补贴家用而已。

  毕竟以前东西运不出去,只有自己村跟隔壁村才会过来买。

  可现在呢?

  五百个?!

  纪彬道:“对,一个月至少五百个,过来就是想问问,能不能做得及,我大概二十天后要,以后每个月十五都要送五百个到纪滦村。”

  黄米酒一个月后酿成,坛子肯定要提前送过去的。

  而且那个时候酿酒坊应该也建好了,甚至可以把坛子直接送到作坊里。

  不等邓杉回答,他两个兄弟有些犹豫。

  他们三个虽然都是熟练工,日赶夜赶,也很难做够这么多吧?

  原本以为上次订了五十个酒坛已经很多了,可现在直接翻倍!翻十倍!

  邓杉却直接点头。

  他虽然说不出来,可却比两个哥哥坚定:“我,我,我,可,可,可以的。”

  邓杉努力了一段话。

  大意就是,他可以提高产量,做五百个就是三炉的事。十五天可以做好,晾个五天之后,就可以送过去了。

  纪彬提前了解过酒坛的做法,知道这种时间很极限了,要是做坏一炉,时间也就赶不上了。

  可邓杉却坚持得很,他能做到。

  纪彬有些佩服邓杉的为人,开口道:“那好,价钱没变吧?”

  之前买小酒坛的时候,就是五文钱一个,这五百个,也就是两千五百文。

  差不多一两多。

  “没,没有,有,变。”邓杉点头。

  他说话艰难,语气却十分坚定。

  有时候纪彬都觉得,跟比较淳朴的农家人做生意,实在有些欺负人。

  因为他们不懂得提价格,也不懂谈条件,更不说签契约。

  不过也没办法,毕竟他们东西不好卖出去,自然是不会谈的。

  在他们看来,有人要已经很不错了。

  但纪彬不是黑心商人,按照惯例签了契约,给了五分之一的定金,也就是五百文。

  这钱拿手里都沉甸甸的,邓杉看着有些沉默,但眼里的开心是藏不住的。

  他的两个哥哥也为邓杉感到开心,弟弟能赚钱是好事啊。

  酒坛的事就这么定下,第一批赶在下个月十五号送到纪滦村。

  因为之前有合作的经验,黄米酒的酒坛生意很快就敲定。

  这件事谈妥,纪彬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这上面画着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瓶子,看着圆滚滚的,十分圆润可爱。

  纪彬道:“邓兄弟,这样的形状的瓶子,你可能做出?”

  邓杉仔细研究了会,点点头,艰难说了可以。

  “那颜色呢?能做出什么颜色。”

  颜色才是重要的。

  邓杉去挑了自己烧制的陶器,都是各种彩陶。

  可见他的手艺十分不错,只是这些彩陶没有市场,所以他才做些最基本的器皿。

  看着这些陶器,纪彬就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之前见邓杉烧制的碗碟,纪彬就觉得这些东西非常不错,否则也不会让人去跟邓杉联系。

  当初他主动联系的人并不多,东封村的刘铁匠是一个,克曹乡的徐木作又是一个。

  还有就是荆高庄,然后新棣庄的邓杉。

  不得不说,邓杉手法细腻,做工扎实,又有肯钻研的心。

  他若不是生在这么偏远的村子,而是在江浙地带,说不定早就小有名气。

  可现在也不晚。

  邓杉从小接触烧陶,基本功肯定没得说,以后定然能烧出好看的陶器。

  纪彬从这些“样品”中选择了乳白色跟浅胭脂两种颜色。

  “这种可以烧出来吗?颜色要稍微均匀些。”

  剩下的话由邓杉大哥帮忙回答,直接说道:“可以是可以,但做工时间会比较长,而且他烧制这种的也不多,估计要熟悉半个月。”

  纪彬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如果可以的话,半个月后,我要这两种陶器,每样各十个,里面可装一斤就好。有瓶有盖,密封的要好。”

  “一个这样的酒瓶,我花一百文买。”

  一百文???

  等邓杉两个哥哥睁大眼睛,但邓杉却比较淡定,他摇摇头:“土,土,土特别,特别难找。价格,价格,是,是这样过的。”

  是的了,不同的瓷器颜色,不仅跟温度有关,也跟坯土有关。

  所以价格贵是应该的。

  纪彬是知道一点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占便宜。

  纪彬又道:“以后要多了,土就好挖了吧。”

  纪彬也看出来了,邓杉是个心有成算的人,他接下来说了几句。

  大意就是,如果需要的多,可以雇人挖,成本会低。

  这就是了,如果只要一两个,那自己去挖土,自己烧制,成本肯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