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 第23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励志人生 现代架空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何熙点头:“是,姥姥。”

  张贵芬就说:“都弄明白了,我就说说分配,还是按着刚才的,你大舅舅妈占10,一民占5,仲国占10,季军占5。”

  李大壮要说话,张贵芬阻止了,“给你们就拿着,不过我就红梅和大壮两个孩子,大壮我帮他娶了媳妇,看大了三个儿子,算是圆满。红梅我耳根子软,让她嫁错了,耽误了一辈子,我这份10,就给晴晴了。你们也别怪我偏心。”

  李大壮连忙说:“妈,怎么会?”

  张贵芬又看王淑梅,王淑梅也连忙说:“妈,这都是多给的,怎么会呢。我喜欢咱家,就是因为咱家人明事理,讲情分,我没意见。”

  张贵芬听了就放下了心,拉着何熙的手说:“就这么定了。”

  这场分股份,真是何熙没想到的,她忍不住依偎在张贵芬怀里:“姥姥,谢谢你。”

  张贵芬拍着她的脑袋:“好好干。后面事情是不是还多着呢?”

  何熙点点头:“拿了股份,这是分利润时候用的。后面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尽可能多卖泵,我有个想法,等会跟你们商量。另外一件是分工明确,每个人干活领工资,不干活的就分利润。”

  大家连忙说好,李季军早就拿了纸笔递给何晴晴,写了起来。

  倒是王老六,这次倒是说话算话,下午就派了人来定,不过,来的人不是王老六,而是他们村会计王阅书。

  李大壮说:“王老六以后不会再登门了。”

  何熙才不在意呢,这会儿新水泵也装好了,何熙特意带着王阅书看,她还绕了个路,专门从旧泵那边走过来,两相对比,简直太明显了。

  王阅书盯着新水泵一个劲儿的稀罕:“哎呀,这个好,这个是真好,又安静,出水量也大,也省油是吧?”

  这会儿村里人都来看小王村的人,人山人海的,二婶直接大声回答:“那当然,这可是新泵,你知道海州厂的t185拖拉机吗?就是镇上经常跑的那种,咱这个是一种机器,好着呢!”

  王阅书立刻问:“就这个了。什么时候能按?一个星期内行吗?”

  何熙点了头:“没问题。你交钱吧,从明天算一个星期,保证按好。”

  王阅书一点没打磕巴,跟着管账的李一民就走了,倒是田野里,大家都还在。

  昨天何熙数落王老六,虽然是在院子里,可搁不住院墙外都站着看热闹的人啊,大家都知道,王老六那么精明一个人,昨天愣是被何熙说的心服口服。

  当然,最重要的是,何熙说新泵两千一台,要全款。

  也就是说,今天何熙就能收到八千块。

  村里会计都没见过八千块吧。

  有人忍不住说:“这挣大钱了啊!这么多钱我都没见过!人家都说南边厉害的,有万元户了,咱们晴晴这一天都快万元户了。”

  何熙早有预料。

  在村里,她挣这么多钱肯定扎眼,虽然说小李村大部分人都不坏,可这钱也太扎眼!

  所以她早有想法:“这是有成本的,怎么可能全归我,你们想想一台拖拉机可要三千块,拖拉机最重要的不就是发动机电机吗?我这成本能便宜?”

  “另外,现在小清河断流,咱们这里旱的厉害,却是麦子抽穗的关键时期,各位叔伯婶子爷爷奶奶,如果大家认识的人里有想买泵的,可以介绍一下。”

  何熙这么一说,立时有上道的问:“卖出去有好处吗?”

  何熙看了一眼,是小毛头的大哥李大毛,她就说:“卖出一台泵,我给50块钱的介绍费。”

  轰的一下,几乎立刻,所有人都议论起来了。

  50块钱是什么概念?镇上修理厂一个正式工一个月才30块钱工资,那还是效益好的时候。而放在农村里,这两年分产到户,家里劳动力多的,一年能攒下一百块,那就是有钱人了。

  何熙说一台给50块?

  要知道,一个村子要想浇过来,最少三四台泵呢,那一个生意就是一二百块。

  这谁不动心?

  立时有人问:“晴晴,真的假的,不会不算数吧。”

  何熙就笑了,“叔,不算数你找我大舅。”

  这是早就商量好的,李大壮立刻说:“对对对,找我!”

  何熙本来威望就高,再加上李大壮可是村里有名的好人,两人这么一保证,大家自然相信。

  每个人想法不同,有人急性子,立刻就想去找自己熟悉的村落推销推销,有人稳当,当即就问:“我们怎么说啊,人家要问,我们知道的也不多!”

  何熙当然准备好了。

  李仲国已经拿了份手抄报出来:“泵是什么厂子的,多大功率,耗油率多少,怎么使用,怎么维护,我们都写在上面了。等会儿村委我直接讲一遍,你们想听的都去听听,想要的一家也可以拿一份说明。”

  这可是方便多了,即便自己不认字,但是想买泵的村里肯定有认识的,拿过去就懂了。

  立时有人着急了:“那还磨蹭什么?快走吧,挣钱要紧啊!”

  顿时大家就哈哈笑起来。

  说真的,何晴晴挣钱他们嫉妒、羡慕,这年头谁家不缺钱啊。现在居然可以分一杯羹,谁不愿意。

  李仲国往前走,后面呼啦啦都跟上去了。

  等到下午,何熙从大杨树村看他们的压水井回来,村子里已经空了。何熙瞧着空荡荡的街,忍不住问王淑梅:“舅妈,人呢?”

  王淑梅笑着说:“都去卖水泵了。中午听完一民讲,饭都顾不上吃,全都出去了。赶牛车的,走着的,连隔壁李大毛奶奶,都八十了,也颤巍巍的让孙子带着回娘家了,说是她娘家也旱着呢,去卖泵!”

  何熙:……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何熙可是真感觉到了。

  当天晚上还不明显,第二天一早,何熙家里就没断过人。

  一会儿二婶过来说:“我娘家就是隔壁镇拐子村的,没咱们这里旱的厉害,可也有点缺水,听了我说,挺感兴趣的,说是明天过来看看。”

  “我嫂子一听,觉得是好事,昨天下午又跑去她娘家看了看,她娘家是三十里外尚书村的,说是也挺感兴趣,要过来看。”

  “还有我弟妹家……”最终,二婶说:“一共六家来看的,明天到。”

  何熙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婶子们太厉害了。

  当然,叔伯们也厉害,他们不好意思直接跟何熙唠嗑,找的是李大壮。

  “我有个把兄弟,在槐花村当村支书,这些天旱的厉害,正愁呢,我一说他就愿意了,说是后天来看看。”

  “我买农药的时候认识的一个老兄,是百里外老黄庄的,我专门去让人稍的口信,过两天应该能来看看。”

  当然,大家最后还都得问一句:“真买了,真给钱啊?”

  何熙自然回答:“给!都记着呢。”

  当然,还有人有别的疑问:“那要是别的村里也介绍来呢?”

  何熙说:“如果是你们发现的客户,被别人抢了,那只能从你们那里买。如果是你们不知道的,人家慕名来的,就不算大家的了。”

  这个说法公道,不少人都放了心。

  只一天,何熙本本上就记上了三十个买家,何熙本来对海州市没什么概念,这是把周边百里的村子都认识了。

  但这样也的确太忙了,何熙也没空,所以家庭内部又分工了一次。

  李一民识文断字,又温和有礼,所以接待客户是由他负责,当然,王淑梅家里没事,也可以帮把手。

  李仲国敢说敢干胆子大,而且和老七倪亚明都熟悉,所以何熙就干脆给他安了个生产部主任的名头,让他负责联系水泵改造的厂家。

  李大壮人憨厚,心细,在村子里威望高,何熙就让他带好村子里的土建队,改造水井的活归他。

  至于李季军,何熙本来还想让他跟着李仲国学学呢,结果全家都不放心何熙一个人,就让李季军跟着何熙当个小跑腿,一边保护她,一边也能骑着自行车载人,还能送信。

  自此,李家人是全部都动了起来。

  何熙是其中最忙碌的,大杨树村的水泵她得盯着改造——大杨树村原本定的是二手泵,但后来听说有新泵后,又来看了看,回去算了一笔账,发现新泵贵但是省油,用的年数也多。

  商量了一下,还是定了新泵。

  不过那四台旧泵也没亏到了手里,早就被经济有些紧张的槐花村定下了。

  何熙还带着李仲国、李季军和老七去了一趟隔壁镇上的农机厂——这是史佳林介绍的可以帮忙改造水泵的厂家。

  这次就比去海州厂强多了,他们那会儿在海州厂大门口守了一星期,才见到了史佳林,有了谈话的机会。

  这次李仲国到了门岗一说是小李村来的,门岗的保卫就哦哦哦的了然了,热情的不得了:“是何熙和李仲国对吧?我们厂长五天前就交代了,说是你们会来,让我们注意些,你们怎么现在才来?我这是天天等,日日看,好几天了。”

  何熙算了算,五天前就是说,他们还没走,史佳林已经打好了招呼了,这人真是很热情。

  那边李仲国也看出来了,忍不住说:“小史真有心了。”

  何熙没说什么,跟着保卫就进厂了,这厂子比之张庄镇的维修厂,规模要小一些,只是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张庄镇的维修厂里面四处堆着废料,墙皮脱落,大门铁锈斑斑,很多角落还长着杂草,一看就是管理者不用心。

  但这家农机厂却是干干净净,路两边都是花坛,里面种着常见的月季和大丽花,这会儿月季开的正旺盛。

  旁边的草地上也没有乱七八糟,而是修剪的整整齐齐,甚至还放着长椅,供人们坐一坐。

  黑色的大门都是新刷的漆,油亮油亮的,四周都没有瞧见边角料,看样子都收进仓库里去了。

  偶尔有工人路过,都是边走边说,细听都是工作上的事儿,精神面貌好的不得了。

  何熙一看就喜欢这里。

  就连老七也连连称赞:“我们老厂长在的时候,厂里也这样,现在不成了。还是这环境好。”

  正说着,保卫就停了下来:“今天厂里来了客人,在厂房呢,里面脏,你们等会儿,我去跟厂长说一声。”

  何熙他们就等在了外面,不一时,就瞧见有人从厂房里出来了,只是定睛一看,何熙都愣了一下。

  史佳林笑着站在她面前:“我正好来聚贤镇这里出差,有几个公社想买拖拉机。忙完了工作,顺便农机厂看看你们来了没有?没想到真碰上了。”

  “你怎么才来啊!?”他笑的阳光灿烂,倒也不让人烦恼。

  何熙回答说:“回去就先做了个样机出来,探了探市场,这才过来的。”

  “那倒是,看样子你们生意不错。”

  何熙点点头:“天旱,而且不少村子自己有生意,手里有钱了,所以还行。”

  史佳林听着放了心,才扭过头:“我介绍一下,这是聚贤镇农机厂的厂长贺弘。这是张庄镇小李村的何熙。”

  他还没说完,贺弘已经伸出了手:“不用介绍了,你来了一天,在我耳边说了没有三十次也有二十次。”他三十来岁,长着一副笑模样,说话很亲切:“不过,真没想到,气缸套断裂这种难题,是你这么年轻的小姑娘解决的,太厉害了!”

  何熙就笑笑:“只是恰好知道。”

  贺弘可不赞同:“肚子里有一百,才能说出一来。这要是没存货,怎么可能一碰就知道。何同志,你这是谦虚了。”

  他热情的很,“来来来,正好看看,我们农机厂。”

  说着,就领着大家往厂子里走。

  镇上的农机厂其实很简陋,比之海州厂规模小多了,只有两个车间,一个是组装车间,一个是加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