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 第78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励志人生 现代架空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山中寿喜立刻问:“多少?”

  何熙这才将她心里的价格报了出来:“我想要你们公司的cs系列发动机生产线和相关配套技术。”

  大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以转子发动机为主,却也有着四冲程发动机的生产线。这个cs系列发动机装配在他们的飞翔系列轿车上,曾经在70年代在樱花国风靡一时,大卖特卖。

  山中寿喜显然没想到,何熙居然要的是这个,一个发动机生产线和技术这有多重要,就看夏国对于引进泰斯集团的整车技术多么重视就明白了!

  何熙居然敢开口要这个!

  山中寿喜几乎立刻站了起来:“何女士,你的胃口太大了。这只是一个节油的小东西而已。”

  何熙却稳稳坐着,她的声音淡淡的:“山中先生,小东西可以救你们的命,不是吗?”

  这话让山中寿喜心里震惊,他却不肯承认:“你在说什么?”

  何熙接着说:“石油危机让你们的销量大受影响,你们负债累累,现在是八月份,如果今年还是没有扭转局势,投资方将会撤资,你们明年就要破产被收购。”

  山中寿喜这下却无法反驳了。

  他以为夏国不会知道樱花国的新闻,但不过转念一想,这可是夏国的京城,这里的人都会外语,看到报道也很正常,也就理解了。

  但是,一条生产线外加全部技术,这个价值太大了。

  何熙仿佛知道他想什么,笑着说:“你们的cs系列已经落后了,最近几年销量层层下跌,从去年开始不再盈利,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先进技术,也不是什么赚钱机器。用一条已经要淘汰的生产线,来换取翻身的希望,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好犹豫的,这很合算好不好?”

  她站了起来:“我始终觉得,活着就是最好的逆袭。你们那么坚持转子发动机,全世界只有你们一家在研究它,如果你们倒下了,新的主人也会一样醉心它吗?二十年心血,无数的金钱,都会功亏一篑。”

  “我必须承认,我的专利对比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而言,金钱价值不相等。但是,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没机会拿回来。机会比金钱重要。”

  但她并没有说完,而是又真诚地说:“而我,同您一样,我也有我的理想,我需要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希望您理解。”

  何熙说完,站起来离开了。

  倒是山中寿喜坐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

  他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泰斯集团的人所说,何熙是个很好的谈判者。

  即便知道,这价值相差太大了,但是他不可抑制地动心了——二十年心血,上亿美元的投入,一代人的坚持和理想,抓住这个机会,还有希望,可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就一点希望都没了。

  他心里其实隐隐已经有了个想法,即便他知道这样太疯狂了,可他抑制不住,他立刻站起来,想要回去打电话跟董事会商议。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熟悉的面孔走了过来:“山中先生,真的是你?怎么在这里?”

  山中寿喜根本没心情搭理他,只是很礼貌的说:“赵秘书,好巧,不过我要上去了,祝你有个愉快下午时间。”

  却听见赵秘书笑着说:“何熙过来是为了那个转子发动机节油密封圈吗?其实这个,不一定要和她谈。”

第41章 三章合一

  何熙跟山中寿喜谈完,就去忙别的事儿了。

  毕竟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即便是已经落后的技术,也是价值万金的,这样的一个决定,从来不是一个人拍板就可以定下来的。

  山中寿喜需要时间去衡量,去说服董事会,而何熙也需要时间——她缺人!

  这几天一切都上了正轨,周明光那边与泰斯集团的谈判一切顺利,而且据他表示,很多不曾想到的优惠居然都有可能拿到。

  而交流会那边气氛热烈,白天参观交流学习,晚上进出口管理处则各个突破,表示合作诚意,倒是效果很好。

  何熙也就不那么忙了,就将这事儿提上了日程。

  她早就跟王淑媛打听过现在哪里可以刊登广告、招聘人才。王淑媛父母都是报业员工,对这个可是很熟悉。

  何熙本来是想去《夏国青年报》的,结果王淑媛回去问了问,这会儿的《夏国青年报》压根没有广告版,并且,很多何熙后世耳熟能详,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报纸都没有广告版面,连夹缝都没有!

  何熙真是挺郁闷的。

  好在王淑媛问了问父母,给何熙推荐了《夏国工人晚报》:“这家报纸虽然不如那几家影响力大,但是工人们都爱看,发行量也很大,他们从今年8月份开始,推出了广告版面,效果很不错,你可以试试。”

  何熙过去谈了谈,将广告打了出去。

  不过何熙本来想的广告词是“你想月入过千吗?请来晴天机械“,结果被否决了,编辑是位非常持重的大姐,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广告不能造假,也不能过分宣传待遇。”

  所以何熙的广告就变成了——“晴天机械诚聘人才:现招聘管理人员一名,要求懂机械技术,会外语,有同行业工作经验,工作地南河省海州市。一经录用待遇从优。联系地址:……”

  何熙瞧着都觉得,挺没看头的,也不知道能捞着鱼吗?

  显然她多虑了。

  这个年代报纸上招聘还是很少的,所以这个广告挺吸引眼球,刊登第二天开始,就有人前来应聘,不过何熙工作时间没空,应聘时间都改为了下午五点下班后,地址就在涉外饭店旁边的一家宾馆大厅。

  ——这样一方面她过去的快,另一方面比较高大上,最重要的是她属于饿不得选手,可以吃块蛋糕垫垫肚子。

  只是并没有找到很合适的人。

  要不太年轻没经验,要不有经验不懂外语,要不又有经验又懂外语人却太滑了,压根不像是正干的。

  如此三天,顾孟平瞧着何熙的黑眼圈都劝她:“要不你停停,沉淀一下再说。我最近也在帮你问,我有不少学长他们都从事这个行业,也有出国镀金过的,说不定会有合适的。这事儿急不得。”

  何熙想想也是,更何况,大工那边有点不对劲。

  在跟山中寿喜谈过后的第二天,山中寿喜就再次找到她,两个人还是在咖啡厅见的面。

  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和所有配套技术实在是代价太大,要知道,这样的技术你们的机械部需要用很好的条件来交换,就比如你们正在进行的跟泰斯集团的谈判,是可以换来持续的高额利润和市场的。”

  何熙自然知道这个,不过她也说了,“你们可以和泰斯集团一样,用发动机技术甚至整车技术换取市场和持续高额利润,但我想,这需要时间。一条生产线的投产,从落地到调试到真正的第一辆车下线,最少需要两年。”

  “而你们只有半年的时间。”

  “我想这条生产线的获益,并不会落在你们的口袋里。”

  何熙真的是非常知道他们的弱点在哪里。

  山中寿喜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对。一切的落地都需要时间,而大工已经没有时间了。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快速能解决现在转子发动机困局的技术。

  山中寿喜犹豫了一下又问:“我们花钱购买呢?”

  何熙摇头:“山中先生,我不缺钱,我的条件就是一条生产线。您不用在交换条件上跟我谈判,没有用。就跟你们永远不想放弃转子发动机一样,我的理想就是一条发动机生产线。”

  用转子发动机做比,显然是非常生动的比喻。

  山中寿喜几乎立刻就明白了何熙的决心,他倒是没再试图用别的方案来换取技术了,而是说:“让我再想想。”

  从那天起,何熙作为夏方的接待人员,其实没少和山中寿喜见面,山中寿喜始终是没有和何熙再谈,也没有表态,但可以看出来,他有点心事重重。

  何熙开始觉得很正常,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一面是一条生产线,一面是整个公司的存亡,不同意见,不同想法,跨国传递,山中寿喜显然会压力很大。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今天,山中寿喜似乎一下子轻松起来,他仿佛做好了某个决定。

  但何熙并没有收到他的邀请进行更进一步的洽谈。

  何熙不是那种在顺遂环境下生长的女孩,她自幼母亲去世,十四岁父亲也不在了,先是跟极品亲戚斗争了大半年,随后又去了孤儿院这样看尽人间冷暖的地方。

  她的敏锐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这么着急的事儿,自己又明确提出了交换条件,已告知没有任何可以谈判的余地,所谓拉扯没有任何用处,早拿到技术一天,大工就早一天摆脱困境,山中寿喜有了决定却不找她?

  要不放弃了,要不另有办法了。

  前者不可能,可后者是什么呢?

  是樱花国有了新的资金注入?还是其他?

  何熙并没有天眼,只能慢慢地等待、观察。

  8月26日,随着晚上最后一次交流结束,夏国主办的第一届发动机未来发展方向交流会就彻底结束了。

  从第二天开始,各国的与会者都会陆续离开。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几乎每个与会的实验室和研究所,都看到了夏国的发展机遇。与大公司不同,大公司需要技术的壁垒,保证自己的先进性,而实验室和研究所却是需要将技术转为经济效益,所以,他们几乎都和夏国有了合作意向。

  等着下次再来,就是真正带着技术来谈判了。

  所以整个进出口管理处特别高兴,用郭一星的话说,“咱们顾处长走路都带风呢!”

  送别肯定是忙的,有人负责定机票联络接送车辆,还有人负责礼品的发放——夏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让人空手回去。

  不过这些都用不到何熙,何熙是负责整理目前已经有意向的合作名单和项目。

  她正加班的时候,就听见负责协调机票的王淑媛一头大汗的从外面回来了,这会儿虽然已经八月底了,但京城还没出伏天呢,此时除了电风扇没有其他的降温措施,简直热的不得了。

  王淑媛一口气将专门用大黄桃罐头瓶晾着的白开水咕嘟咕嘟喝光了,这才舒服点了。

  郭一星问她:“你怎么这会儿跑回来了?”

  王淑媛无奈地说:“本来今天是啤酒国和樱花国都走,结果我一到,樱花国的人却说他们要改签机票,想在夏国转转,我又跑了机场一趟,才办好的,累死了。”

  改签?

  何熙抬起了头。

  没用她问,郭一星已经问了:“改签?他们要去哪里逛?我发现大工这几个人天天神神道道的,来的时候就冲着专利来的,也不是冲着咱们交流会。别的参会者都达成了合作意向了,他们除了跟人吵吵转子发动机好,合作一点眉目都没有。”

  “他们不是找到那个国际专利的持有者了吧。”

  这事儿为了保护何熙,再说本来就是个人事情,张俊副部长压根就没让顾孟平宣传,所以大家都知道大工是冲着专利来的,但不知道专利持有人是何熙。

  王淑媛摇摇头:“不知道。”

  何熙就问:“他们要去哪里逛?”

  王淑媛就说:“这个你熟悉,去海州!”

  海州?何熙有了点不详的预感。

  而这个预感显然是正确的,不一会儿,她桌边的电话就响了,何熙看了看来电的号码,就是海州厂的电话。

  何熙立刻接了起来,就听见徐海信的声音:“你好,我找何熙同志。”

  何熙就说:“徐厂,是我。”

  一听是何熙,徐海信的声音立刻急迫起来:“何熙,有点事不太对。突然省里的机械厅发了通知过来,说是有一家樱花国的汽车公司要来参观海州厂,叫大工。”

  “我一听就觉得很奇怪。我们是柴油机厂,汽车都是汽油机,他们参观我们干什么?没有地方需要交流!“

  “后来还是老霍提醒我,让我注意王川华,我这才发现,他和邬大河最近忙得很,显然对这事儿是知道的。”

  “你在部委,知道这个什么大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是怎么回事吗?”

  何熙可没想到,这事儿居然这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