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贵妇 第121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宫廷侯爵 重生 甜文 穿越重生

  宴席上除了远在京城的永平帝,一大家子都到齐了,个个都为即将到来的京城新生活喜笑颜开。

  殷蕙往婆婆温顺妃那边看了几次。

  她这个婆婆,真是没什么脾气,而且似乎很怕魏曕,像上午一家团聚的时候,婆婆应该也牵挂娘家哥哥的情况,却硬是没敢问出来,不知是怕打扰了魏曕与孩子们说话,还是怕得到什么坏消息,坏了团聚的好气氛。

  次日早上,衡哥儿、循哥儿去学堂读书,殷蕙、魏曕抱着宁姐儿去了静好堂。

  温顺妃瞧着儿子儿媳小孙女,人就笑了。

  坐到厅堂后,魏曕抱着宁姐儿,看了一眼殷蕙。

  殷蕙就觉得,魏曕叫她一起来,为的就是让她告诉婆婆这个噩耗,再让她出言劝慰婆婆,他在旁边看着就行了。

  不过,殷蕙心疼婆婆,与其让魏曕冷冰冰地说出来,她愿意领这个差事。

  坐到婆婆身边,殷蕙握住婆婆的手,目光怜惜地开了口。

  温顺妃的眼泪哗啦啦地落下来。

  兄长在京城为官,战事一起她的心就悬起来了,既担心兄长一家的安危,也担心儿子会不会受伤。

  三年前儿子告诉她兄长一家入了大牢,但只是暂时关押并无定罪,温顺妃的心才稍稍安定,有消息总比没消息好,再有崔妹妹也经常安慰她,说新帝好名声,不会对燕王府的姻亲做什么。

  昨日儿子回来,温顺妃很想打听一下,可孙子孙女们那么开心地围着儿子,温顺妃不想打扰儿子一家,就想着今日再问。

  谁曾想,儿子儿媳主动说了出来。

  一家四口,连小侄子小侄女也没了!

  温顺妃这一哭就止不住了,殷蕙柔声地安抚着,魏曕沉着脸坐在一旁,宁姐儿见祖母哭得那么伤心,忽然也哭了。

  女娃娃的哭声又响亮又委屈,还带着一丝恐慌,温顺妃被孙女的哭声一惊,抬起头来。

  殷蕙趁机把女儿抱过来,挨着婆婆坐下:“宁宁不哭了,你看祖母也不哭了。”

  宁姐儿的眼泪来得快收得也快,见祖母在看她,宁姐儿就朝祖母伸出手。

  温顺妃接过宁姐儿,看着女娃娃泪汪汪的大眼睛,温顺妃忽然想起什么,眼中含泪地看向儿子:“如月呢?她怎么样了?”

  当年长嫂病故,兄长要读书备考没有精力照顾幼女,温顺妃就把侄女接到身边抚养,从五六岁的女娃娃一直养成豆蔻少女,虽说是姑侄关系,温顺妃早把温如月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如果温如月也出了不测,那她真是不想活了。

  殷蕙也朝魏曕看去。

  不知是魏曕自己心里庆幸,还是他有意安慰母亲,他冷冰冰的脸居然也露出一丝温和来,道:“表妹没事,妹婿并未参与战事,父皇继位后表妹还写了封信给我,说妹婿当初贬她做妾乃是应对朝廷的无奈之举,如今表妹又恢复了妻位,夫妻和睦。”

  对温顺妃而言,此乃不幸中的万幸,知道侄女还好好的,她也没那么揪心了。

  毕竟也是四十出头的人,承受力远比年轻人强,温顺妃渐渐平复下来,对儿子儿媳道:“你们快回去筹备宁姐儿的周岁宴吧,娘没事,过两天就好了。”

  殷蕙知道婆婆现在需要一个人缅怀亡兄,就像上辈子听说祖父的死讯时,她其实谁都不想见,什么同情劝慰的话也不想听,只想一个人静静。与徐清婉、纪纤纤甚至婆婆、魏楹的频繁探望相比,魏曕的沉默寡言反而让她好受些,他只是抱着她,这安慰就足够了。

  离开之前,殷蕙也抱了抱婆婆。

  温顺妃又哭又笑的:“我又不是宁宁。”

  殷蕙在婆婆耳边道:“其实王爷最心疼您了,昨晚为着如何跟您开口,愁得一晚都没怎么睡,他那人,就是话少。”

  温顺妃悄悄看向儿子。

  魏曕一直看着她们这边,见母亲泪眼婆娑地望过来,他很不是滋味。

  温顺妃却很满足,擦掉眼泪,把儿子一家送出门口。

  离开静好堂,魏曕问殷蕙:“你与母亲说了什么?”

  殷蕙如实相告,解释道:“您才是娘心里最重要最亲的人,我安慰她一百句也不如您安慰一句管用,可您又不擅长安慰人,我只能替您找补。”

  魏曕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别人,所以她这么会哄母亲,魏曕很欣慰。

  “这几日你多过来陪陪母亲。”

  “嗯,娘最喜欢宁宁了。”

  温家一家遇难的消息渐渐也在王府里传开了,徐皇后等人都去探望过温顺妃,其中崔淑妃平时就与温顺妃交好,来得更勤,殷蕙带着宁姐儿过来,撞见过崔淑妃两次。

  崔淑妃就抱着宁姐儿,羡慕地对温顺妃道:“瞧瞧姐姐,只比我大七岁,如今儿媳有了,还得了两个胖孙一个小孙女,我们家老五还单着呢,家里大郎小郎天天在眼前晃,十来个,没一个是我们家的。”

  这确实是温顺妃值得自豪的地方,她的儿媳美貌又贴心,孙子们长得结实脑袋聪明性子也讨人喜欢,小孙女更是漂亮得像个小仙童,比起孙辈来,温顺妃敢说她家的就是最好的,连徐皇后的孙子孙女们也比不上。

  当然,温顺妃只是偷偷地在心里美,可不会傻乎乎地说出来。

  人家崔淑妃夸她,温顺妃当然也要夸回去:“老五以前是年纪小,等着吧,等咱们到了京城,皇上肯定会给老五赐门好婚事。还有你们家玉郎,才三十出头就进了内阁,现在肯定也被金陵城内的世家们看上了,只等着妹妹过去挑一个闺秀做弟媳呢。”

  二妃互相夸赞恭维,专挑彼此爱听的说,脸上都是笑。

  殷蕙在旁边带笑听着,她知道,桂王魏暻的确很快就要赐婚了,女方也是世家贵女,至于崔玉,这辈子与上辈子早不一样了,殷蕙也不知道崔玉的姻缘会落在哪家,唯一能肯定的是,京城应该不会再有崔玉是太监的谣言,崔玉也不会再黯然离京。

  不过,有些事就经不起细推敲。

  如果上辈子崔玉真在魏楹出嫁前被公爹惩罚成了太监,那为何公爹起事的三年里没有流言出来,等公爹登基崔玉也进了内阁,流言才起?

  是有人存心针对崔玉?针对的原因,是私仇,还是有人嫉妒崔玉的内阁席位,要把他拉下来?

  这事可就太复杂了。

  话又说回来,京城可不正是全天下人心最复杂的地方,高官厚禄,文武官员们都在使尽手段更进一步。

  温顺妃的情绪渐渐恢复正常,期间魏曕也说了些京城的消息给殷蕙听。

  魏曕是个不爱说闲话的,他主动透露的消息,都与殷蕙有关。

  最先提的就是殷家。

  殷墉接受了永平帝赐封的济昌伯爵位,却推辞了永平帝的授官,自称年事已高对报效朝廷有心无力,不如留给年轻人。不光殷墉如此,殷阆也是,只是殷阆决定发奋读书走科举之路,他今年才二十一,又有读书的底子与聘来的名师,还来得及。

  殷墉专门找魏曕谈过,说殷家可以凭借一时的功劳破格为官,可到了官场上,别的官员都是正经进士出身,人家会怎么看他们,如果难以服众,官做起来也不会顺利。殷墉确实想养老,让殷阆去考吧,考中了再做官,既是自己的体面,也算没有给魏曕、殷蕙夫妻俩丢脸。

  魏曕再把老爷子的意思禀明永平帝,永平帝很是夸了祖孙俩一通,道殷墉目光长远,是真正的智者。

  除了殷家,就是蒋家了。

  殷蕙的堂姐夫蒋维帧有从龙之功,一跃从地方的七品知县提拔成正五品的京官,如今在吏部做事。

  如果不是魏曕提及蒋维帧,殷蕙都快忘了这个堂姐夫了。

  说起来,殷蓉出嫁前还约好要与她保持书信来往,然而婚后殷蓉不曾写过一封信,也不知是不是在夫家出了什么变故。

  “您觉得我那姐夫如何?”殷蕙问。

  魏曕捏捏她的手,点评道:“是个聪明人。”

  作者有话要说:  京城。

  殷蓉问丈夫:你觉得我那王爷妹夫如何?

  蒋维帧:是个冷人。

第115章

  十月初九,澄心堂为宁姐儿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抓周宴。

  不提大人,宁姐儿上面有八个哥哥、两个姐姐,孩子们聚在一块儿就够热闹的。

  宁姐儿穿着一套大红色的对襟襦裙,头上绑了两个小揪揪,一边插一朵小小的牡丹绢花,漂亮又可爱。

  在摆满各中吉祥物件的榻上爬了一圈,最后宁姐儿抓起一枚金元宝。

  纪纤纤差点笑岔气:“宁姐儿厉害呦,你娘手里的银子就够多了,你长大了是不是比你娘还富?”

  宁姐儿见大家都笑,就觉得自己棒棒的,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扑到娘亲怀里。

  殷蕙亲了亲女儿的头顶,她就是在金窝窝里长大的,女儿身份更尊贵,将来肯定比她更有福气。

  魏曕看看女儿还抓着金元宝的小胖手,眼中多了一丝笑意。

  抓周宴结束,徐皇后终于定下了启程的日子,就在六日后,十月十五。

  李丽妃觉得这个日子太迟,一大家子的东西早收拾好了,明天出发都行,为何还要再等六天。

  徐皇后自然有理由,十五那日是黄道吉日,宜搬家、远行。

  李丽妃回去翻翻黄历,还真是如此,于是只能耐着性子等。

  到了十月十五,平城的百姓们但凡有空,都跑来街上看热闹。

  早有两队侍卫将主街中间隔绝了开来,百姓们只能站在边上翘首期盼,盼着盼着,就见一队侍卫训练有素地行了过来,在前面开路,然后才是真正的贵人。

  徐皇后的车辇最为贵气,身穿蟒袍的五位王爷都守在她的车辇两侧。

  见过徐皇后的出场,后面四妃、王妃、公主们的车驾就显得平平无奇了,而且厚厚的帘子将车内的情形挡得严严实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最值得看的,是贵人们要搬到京城的家当,可惜大件的东西外面罩了一层红布,小件的都收在箱笼里面,百姓们看什么都看不真切。然而百姓们并不在意,七嘴八舌的议论得津津有味,还有百姓们专门盯着箱笼上的封条,发现蜀王府的箱笼数量竟然与前面四王家的差不多。

  “奇怪了,蜀王妃可是殷老太公的掌上明珠,殷家那么有钱,蜀王妃的嫁妆怎么也该比其他王妃的多吧?”

  “你傻啊,别的王妃可都是世家贵女,老太公真用嫁妆数量把人家比下去,那不成了给蜀王妃树敌了?我记得,当初蜀王大婚时,殷家给蜀王妃预备的是一百二十八抬嫁妆,但我估摸着,里面肯定有很多抬装的都是金子银子!”

  “说起殷老太公,听说他把家产都捐给皇上做军饷了?”

  “肯定得捐啊,他那不孝孙子竟然敢诬陷皇上,老太公只能捐银将功赎罪,还好皇上赏罚分明,刚登基就给殷家赐了爵位,老太公现在成了伯爷喽,爵位世袭罔替呢!”

  百姓们津津乐道,贵人们的车队却渐渐消失在了他们的视线中,出了城门,继续朝通州码头而去。

  有些百姓一直送出好远,待停下脚步时,竟生出些怅然之感。

  皇上还是藩王时,平城里住着位王爷,百姓们也跟着自豪,如今王爷去京城做皇帝了,平城一下子少了那股贵气。

  唉,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回来看看平城,看看他们这些百姓。

  .

  殷蕙这一行人清晨动身,因为仪仗太长,晌午才到码头,上船之后,还要等侍卫们搬运箱笼上船,于是又等了一个时辰,二十余艘官船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徐皇后单独坐一艘船,四妃两两一组占了两艘船,其中魏楹跟着郭贤妃一起住。

  五位王爷带着家小各占一艘,剩下十几艘,有几艘住了随行的其他人员,譬如燕王宠幸过的几位通房,譬如袁道清等府内效力的官员及其家眷,有几艘专门用来装货。随行侍卫们的船只分布在船队的前后左右,以防有刺客来袭。

  蜀王府的船只位于船队的前面,因为魏曕没有妾室,一家五口人带着乳母、丫鬟们独占一艘长长的官船,就还算宽敞方便。

  殷蕙与魏曕占了两间,一间做卧室,一间做书房,三个孩子带着各自的乳母分别住一间,白日孩子们要么跟着魏曕在书房读书,要么在甲板上活动身体。

  要在船上待一个月,才出发三日殷蕙就觉得枯燥了,倒是魏曕,还在王府的时候他就列了一张船上起居计划,什么清晨教儿子们练武基本功两刻钟,跟着用早饭,上午、下午分别给衡哥儿、循哥儿讲书一个半时辰,休息的时候陪三个孩子一起玩,仿佛要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将前面那三年离家的时光都补回来一样。

  出发之前,殷蕙对他的这份计划嗤之以鼻,认为魏曕只是计划得美好,其实坚持不了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