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的古代小厮生活 第258章

作者:斯遇雨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不在京城的官员们就靠请安折子和永康帝联络感情,霍谨博一听看请安折子,下意识就觉得这是个枯燥的差事。

  但为了表示永康帝对众官员的关心,每次呈上来的请安折子,永康帝都是认真批复,而且是针对官员请安折子的内容批复。

  永康帝如此行为,自是能官员们心暖,但同时也大大加大了永康帝的工作量。

  霍谨博陪着永康帝看了一日折子,他严重怀疑永康帝之前病重是累的,他实在太勤勉了,对政务又是格外认真,这般既耗费体力又耗费精力,很容易把身体弄垮。

  等霍谨博将要离开时,劝解道:“父皇要保重龙体才是。”

  永康帝放下御笔,道:“太医们天天叮嘱朕,朕自有分寸。”

  霍谨博便拱手退了下去。

  次日,大朝会

  霍谨博和几位郡王皆穿着蟒袍站在最前列,二皇子因腿疾在家休养,四皇子忙着给二皇子找神医也没来。

  朝堂上也就剩下六皇子,九皇子和霍谨博。

  永康帝还没来,众人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话,他们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放在霍谨博身上。

  消息灵通的都知道霍谨博昨日在宫里待了一日,霍谨博做了什么无人知晓,可能在勤政殿待一整日,这本就说明永康帝对霍谨博的不一般。

  再加上霍谨博的名望越来越大,很难不让人对他心生警惕。

  九皇子属于其中最郁闷的,他明明有机会一开始就弄死霍谨博,结果没做,现在一步步看着他做大,心里简直恨得牙痒痒。

  他对霍谨博的江南之行并不以为意,甚至怀疑是永康帝故意偏袒霍谨博,让他去江南就是为了送给他这场泼天的功劳。

  九皇子心里愈加不平衡。

  大皇子在时,他们这些儿子就没什么存在感。

  现在好了,大皇子被圈禁,永康帝终于看到他们了,又冒出来一个嫡子,彻底把永康帝的目光吸引过去。

  刚认回来便为了他大封皇子,之后又为了他的声望,故意派他去剿灭天香教,真是一步步在在他铺路。

  九皇子心中冷笑,同样是儿子,父皇的心真是偏得没边了。

  若是霍谨博知道九皇子的心思,只想送他一句——脑补要不得。

  永康帝一开始对他只有愧疚,能有今日的重视,是他用心谋划且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才换来的,这年头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地疼爱和偏宠,尤其是半路认回来的儿子,亲情更需要慢慢培养。

  说起来,大皇子才是人生赢家,只是他自己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同时也是他的无能,助长了下面几个皇子的野心。

  随着永康帝进来,大朝会正式开始,所有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

  这次大朝会足足开了一个多时辰,早朝的重点依旧在安置百姓上,天气越来越冷,朝廷之前紧急盖了一片木屋,勉强遮风还行,可没法预感,因此需要朝廷出资给百姓置办御寒衣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为地龙翻身无法开工的商铺,以及因此失业的百姓们,这些人也需要朝廷去安抚。

  整个早朝,一多半时间都在讨论这件事。

  等早朝结束,众人都缓缓松了口气,只是还不等把气松完,便看到霍谨博自然而然地随着永康帝一同离开。

  ????

  方才皇上有让昭睿郡王跟着吗?

  六皇子和九皇子对视一眼,心中愈发不安。

  霍谨博随永康帝一同回了勤政殿,依旧是看请安折子的一天,永康帝没有让霍谨博接触别的,就只让他看请安折子。

  如此过了几日,永康帝问道:“是否觉得枯燥?”

  霍谨博摇头:“儿臣受益良多。”

  “说说看。”

  “儿臣才知道仅仅是一县之地,治理起来也不容易,断案诉讼之事有一件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百姓对官府不满,影响官府的信用,一些民风彪悍的地方经常有斗殴之事发生,父母官更加不好当,还有些偏远县城甚至出现当地富户集体找借口拒绝交税的情况,当真是胆大包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这一道道的请安折子中不仅有官员对永康帝问候,还有各地一些情况的介绍。

  永康帝道:“朕只有一个人,深知一人的精力有限,送到朕手里的奏折都是经过秦爱卿和柳爱卿筛选,唯独这请安折子朕不允许他们筛选。”

  “朕久居京城,虽多次出巡,可去过的地方和整个卫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朕是皇帝,朕要了解朕的子民都在过怎样的生活。”

  “因此朕鼓励官员给朕写请安折子,只要他写了,朕就认真批复,朕坚持了三十年,你如今能看到的这些是朕用真诚换来的。”

  正是永康帝认真地批复,让各地的官员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永康帝有认真看,而不是简单的圈红。

  正是如此,官员们才愿意和永康帝说心里话。

  这种情况在永康帝刚继位时根本不可能出现,那会儿写请安折子的人并不算多,即便写了也是长篇对永康帝的赞美,是真真切切的无趣且没有意义。

  是永康帝三十年的坚持换来这一切。

  听到这话,霍谨博心中对永康帝满是敬佩,以真诚换真诚。

  一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

  永康帝看着他道:“从今日起,由你批复各地的请安折子。”

  霍谨博面色微变,却是没有推辞,正色道:“儿臣遵命。”

  永康帝欣慰地点点头。

  他希望这份真诚能继续下去。

  皇帝是九五至尊不假,可皇帝长时间待在皇宫,卫国的疆土不是只有皇宫这么大,他需要了解各地的情况,若他对其他地方漠不关心,就会有官员心生歹心,做出欺上瞒下之事。

  便是现在,亦有欺上瞒下的事发生。

  永康帝不奢望完全杜绝这件事,最起码应该减少此类事的发生,想要做到这些,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官员自身的修养上,皇帝同样应该做到自己该做的。

  所以永康帝允许各地官员给自己写请安折子,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只要他递了折子,沿途的驿站就得把折子完好地送往京城,胆敢在这个过程动手脚的,皆会被永康帝以最严厉的刑罚处置。

  随着霍谨博话音落下,高应捧着一支毛笔放在霍谨博的书案上,同时还有红墨。

  沾了红墨的毛笔有个名字,名为朱笔。

  在卫国,除了记录犯人的名籍时用朱笔,其他人并不会用朱笔。

  更多时候,朱笔是帝王的专有权力,因此皇帝批阅奏折又叫朱批。

  同样是批阅奏折,秦守洪和柳修严两人帮永康帝处理奏折,都会附上自己的意见,用得依旧是黑墨。

  霍谨博看着面前这只朱笔,随着在这个世界待得时间长了,很多事情他都有些了解,最起码他知道朱笔并非一般人能用。

  但这只朱笔又是永康帝给的。

  霍谨博只犹豫一瞬便拿起朱笔,既然永康帝给了,那他用就是了,反正永康帝就是最大的规矩。

  想罢,霍谨博便打开一份请安折子,仔细翻看。

  永康帝没教他怎么批复奏折,但霍谨博前世批改过众多文件,只是把前世简练的话稍微变得复杂一些便是。

  同时要牢记永康帝说的真诚,批复的话不能太过官方,也不能显得高高在上,平易近人些最好。

  心里闪过众多念头,霍谨博便开始批复奏折。

  落笔的时候他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还好他一直有在坚持练字。

  两人就这么坐在书案后,各自处理奏折,殿内只有落笔的声音,宫人们根本不敢发出声响打扰到两人。

  直到高应提醒永康帝该用午膳了,才打破了方才安静的氛围。

  永康帝放下朱笔,道:“还真有点饿了,走吧,陪朕去用膳。”

  霍谨博点头跟上。

  两人便来到偏殿,永康帝的午膳和其他帝王相比有些寒酸,桌上只有十道菜,桌子是长桌子,挺长的那种。

  第一次陪永康帝用膳的时候,霍谨博就在想那些菜永康帝怎么够得着,直到一个宫女拿着公筷为永康帝布菜,他才恍然大悟。

  霍谨博同样够不着,宫女便询问霍谨博的喜好,然后帮他夹菜。

  他已经陪着永康帝用了几日的午膳,但他依旧不习惯这种吃饭方式,想吃什么得让别人帮忙夹,而且一点也没有和家人吃饭的感觉。

  都不如他在国公府用饭的感觉好,那时候他们几个人围着一张圆桌,不会讲究什么食不言的规矩。

  现在想想,那会儿其实也有丫鬟布菜,但融洽的氛围让他忽略了这一点。

  霍谨博陪着永康帝用完午膳,两人便坐在榻上下棋,这也是两人这几日的习惯。

  两人每天都会下一盘棋,然后永康帝就会去休息,霍谨博则是继续处理奏折。

  两人坐在棋盘两侧,永康帝开口道:“方才用膳时,你是不是想说什么?”

  永康帝早就发现了霍谨博的不对劲,只是直到今日才问出口。

  霍谨博听言,略有些尴尬道:“可能是儿臣并未在宫中长大,并不是太习惯这样的用膳方式。”

  永康帝问道:“你习惯什么?”

  “儿臣每次和郡主用膳,其实就是一张方桌,不需要人布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夹什么。”

  永康帝淡淡点头,道:“宫里的规矩就是如此,你今后习惯就好。”

  霍谨博点点头。

  心里却不是很认同,这种缺少人情味的用膳方式,不论多久他都适应不了。

  永康帝一开始并不是如此,当初先帝还没登基时,他们也是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只是当皇帝时间长了,总有人在你耳边提醒各种各样的规矩,久而久之他也就习惯了。

  霍谨博的不习惯在永康帝意料之中,他并不在意,这种事时间长了就好。

  说完这事,两人便开始下棋。

  他们说是下棋,其实更像是教学,永康帝其实并不是个温和的老师,只要是他提出过的错误,霍谨博再犯时就会遭到训斥,一点也没有平时说话的温和。

  以至于霍谨博和永康帝下棋,总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幸亏每天就下一局,要不然霍谨博真觉得自己会受不了的。

  下完棋,永康帝按照往常的习惯去休息,霍谨博回到自己的位置看奏折。

  随着时间流逝,一天就过去了。

  霍谨博和永康帝告辞,便离开了皇宫。

  每日待在永康帝眼皮子底下,让霍谨博不得不小心应对,但霍谨博并非没有收获。

  永康帝对他越来做满意,甚至已经有了属意他的苗头。

  接下来他只需要按部就班,莫要犯错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