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神医吃瓜日常 第146章

作者:词酒 标签: 穿越重生

  “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认下老美的阳谋。”

  “我们需要通过老美,去与其他国.家产生更多的联系。”

  “我们需要借助老美的力量,来尽快完善国内的工业体系。”

  “我们需要利用国外的需求,来尽快拔高国内行行业业的技术水平。”

  “所以,哪怕我们明知道,摆在面前的路是架在刀山火海上的路,我们也非走不可。不过我们也没必要那么悲观,觉得为他人做嫁衣就是蠢事。我们需要想清楚,给他人做嫁衣,我们能得到什么?能得到钱,能给企业得到订单,帮助企业发展,能锻炼了自身的技能,能帮我们避免像老毛子一样,被孤立。”

  “我觉得,真正值得讨论的,是我们走上这刀山之后,该怎么火中取栗,取什么栗,取到栗之后,该怎么全身而退。”

  大领导点头,“看问题清不清醒,还得是你。”

  这话说的就有些重了,会场里的专家们脸色都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好看。

  蒋芸开口给了那些专家们一个台阶下,“专家们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所以当局者迷。我是个经济学的门外汉,但管理了骄阳实业集团这么多年,还帮助渠州军.医大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多少懂一点应对问题时的取巧办法,看问题也更注意大局观。只要最后能大口吃到肉,就没必要在意皮毛大小的得失。”

  大领导问,“我刚刚听你说了好多个好处,可这好处是那么容易得的吗?我们把产业的摊子铺大,把工厂的产能给提了上去,可万一哪天他们同我们翻脸了,那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怕是会闹出大乱子来。”

  蒋芸道:“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我们既然要敞开怀抱做生意,那就不能只同老美做,得同更多的国.家做生意。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们骄阳实业集团对外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的心得吧。”

  “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已经被贴上了低廉成本与廉价劳动力的标签,所以我们的东西只要能保证品质,拿出去是很受欢迎的。同样品质的东西,我们的价格只是人家的零头。说起来,是不是我们亏大发了?可他们就真的赚到了吗?”

  “根据骄阳实业集团对外的了解,因为我们的白梅霜等产品,老美与欧洲已经有好多好多老牌的护肤品品牌倒闭了。”

  “老美和高卢还有两个品牌在死撑着,一直都想破解我们的配方,我懒得搞经济手段去击垮他们,毕竟他们的努力就是骄阳日化厂的压力,如果这两个品牌都垮了,没人再给骄阳日化厂压力,那拿什么逼着骄阳日化厂进步?拿什么逼着骄阳日化厂搞技术革新?”

  “除了这两个品牌外,偌大的美洲与欧洲地区,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护肤品品牌了。假设有一天,我们不打算卖给他们了,他们用什么?用老美和高卢的那两个半死不活的品牌生产出来的劣质品?”

  “假设真有那么一天,我相信在美洲与欧洲大地上,会有很多消费者替我们说话的。这些消费者就是我们与他们捆绑的纽带,在护肤品这个品类上,他们没有选择。”

  “每挤垮他们的一个产业,他们就不得不交给我们一个把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的软肋,包括我们。所以我进言一句,重视所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所有产业都划出一条红色的及格线来,这条及格线是为保障国.家利益与民生的红线,绝对不容低于红线的事情发生。”

  “在引领历史发展潮流的技术上,我们不止是得满足于及格,还得朝着优秀与先进的目标奔去,这样才无惧别人的卡脖子,不会把自己陷入被动之中。”

  “他们认为我们是廉价劳动力,那就让我们用廉价劳动力挤垮他们的产业,把他们绑上我们的大船好了。地主老财,总是逃不过被打倒的命运。人民群众,一定能够站起来当家做主。”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蒋芸的话掷地有声。

  水木大学的那位一直都没怎么说话的女教授开口了,“蒋校长说的话,我十分赞同。就凭蒋校长的这番直指经济学核心的言论,谁要是敢说蒋校长不懂经济学,那才是真的贻笑大方。”

  “我根据蒋校长的观点,提一些我的想法吧。”

  “这些外来产业,我们必须得接住,还得接稳。借助外来的订单,把我们的所有产业都发展起来。就拿联合国列出来的那份清单去发展,不允许任何的产业掉队。引用一下蒋校长的红线理论,我们只有保证了红线以内,才能保证我们永远都不陷入被动。”

  “发展是有台阶性的,我们现在还没能实现全国人民脱贫,就不该直接去奢望带领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这中间是有过程的。老美送来的这个机会,就是一个途径,让人人都能进厂子上班,赚到足够生活和储蓄保障的钱,这对社会的影响是正向促进的,我们应当拥抱这次机会。”

  “可怎样才能保证火中取栗不烫到手,这是个技术活儿。不过我想着,老美的阳谋可能是跨世纪的工程,我们有的是时间去慢慢想。不知道蒋校长有没有什么高见?”

  蒋芸看了好几眼这位来自水木大学的女教授,姓韩,面相生的就十分睿智,看着和蔼可亲。

  她说,“韩教授抬举我了。我只能谈一谈最基础的。我们没必要把自己当成蓄水池,得把自己当成大坝。比我们贫困的国.家多的是,老美给我们泄洪,我们从这洪水里把鱼儿都捞到,吃饱了肚子,养壮了身子,哪天感觉用不上这些洪水了,就学老美的办法,再把这些洪水给卸掉,不就行了?”

  “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产业布局,东南西北以及中部地区,全都找好主要承接的工业板块,大家都发展起来,然后就自我革命,内部也搞一个泄洪模式嘛,各家的省会城市先从这洪水里捞到鱼,吃的差不多了,就往县城泄水,让老百姓也跟着发展起来,兜里有了钱。等我们的老百姓也不稀罕这些洪水的时候,直接泻了就是。”

  “不过啊,‘自我革命’四个字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难得很,得做好监管,严防有些产业在国内搞垄断,不思技术上的进取,却想着兜更多的洪水捕鱼,让别人都吃不到鱼,搞恶性竞争那一套。”

  好几个正直了大半辈子,思想略微有点迂腐的人,在见蒋芸笑眯眯地说出这种话时,心里忍不住悄悄呸了一声。

  这蒋校长是真的心黑啊!

  老祖宗讲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了蒋校长这儿,怎么就变成了‘己所不欲,吃干抹尽,甩锅于人’,心里真是坏透了!

  真不愧是骄阳实业集团的老总,属实是把资本家那套给玩明白了。

  可真到了同资本家打交道的事情上,要是不知道资本家的做事逻辑,那怎么同别人打?连知己知彼都做不到。

  况且,方法哪有什么高低贵贱,只要不违背天理人性,还能守好己方的利益,那就是好方法。

  谁要是在大国博弈中搞仁慈恻隐的那一套君子做法,忽略了最本质的利益博弈,那才是脑子被门挤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量子第三更是确定有的,大家等我,我要今天就一鼓作气把正文写完!

第191章 结局·下

  大会堂里的这次会议开完后,一份文件就发到了浙南省和苏江省。

  中央圈出了浙南省与苏江省来做试点,有序承接老美放出来的这些‘洪水’,尽力从‘洪水’中摸到鱼儿吃,试点时间依旧是三年。

  这种‘资本差异承接序列’的理论是蒋芸提出来的,中央决定让蒋芸再在渠州军.医大学待三年,等浙南省与苏江省的产业群建设完成,在这浑水河里摸出一条行得通的路之后,再把蒋芸的‘资本差异承接序列’理论推广向全国,为全国的发展模式提供指导。

  从天而降的这个馅饼可把苏江省的领导高兴坏了。

  之前总羡慕浙南省处处都能拔得头筹,占尽先机,这回他们总算也能跟着吃到肉喝到汤了。

  苏江省的领导与浙南省的领导通过电话后,决定去渠州市展开详细的会谈,会议地址就交给蒋芸来决定。

  蒋芸原先以为还是以浙南省为试点,心想这挺简单的,浙南省的产业群雏形早就立了起来,只要有大量的订单涌进来,整个市场肯定能在极短时间内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现如今的浙南省工业产业界就如同一块被太阳炙烤的地皮,大家渴望订单都快渴死了,全国的市场都薅了一遍,就等着订单来。

  旁人觉得从老美泻来的这股洪水是滔天大祸,可浙南省太需要这滔天大祸来滋润自家工厂里的设备了。

  可中央突然加了苏江省过来,一起展开试点……这让蒋芸有些意外。

  意外之余,蒋芸也能想明白大领导的想法,无非就是想看看蒋芸的这一套理论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从浙南省搬到苏江省后,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浙南省与苏江省存在很大的不同,贸然将浙南省的发展模式套用到苏江省,肯定会水土不服,但宏观大战略是不会改变的,只需要在细节上进行一些微调就好了。

  从首都回渠州的时候,蒋芸就去国.家统计局调出了整个苏江省建国以来的各项数据统计报告,回到渠州之后一直在看。

  心里也渐渐有了想法。

  浙南省的长处在于商业种子已经扎根了几百年,而苏江省的优势却在于学府林立。

  遑论苏江省南部的是金陵城还是苏江省背部的古彭城,都有国内知名的大学在,而这些大学所代表的,正是为产业界提供新技术、新活力的能力。

  苏江省领导同她通电话说,想来商量具体资本承接方案时,蒋芸便同苏江省领导说,统计好苏江省内所有高校的学科信息及人才师资力量,一并带到渠州市来。

  至于会议地点,蒋芸懒得折腾了,就安排在渠州军.医大学的大会议室内,会议餐也交给学校食堂负责。如果不是怕铺张浪费,满汉全席都能给整出来。

  毕竟渠州军.医大学还有一个别名——‘望海烹饪技校’,当然,这只是一个戏称。

  ——————————

  苏江省的领导不知道蒋芸要苏江省的高校信息干什么,但他依旧让人去自习搜集了,等到来渠州军.医大学开会时,他带来了好几个笔记本,担心自己记不下重点,还特地喊了三个秘书跟过来,就是为了事无巨细地做会议记录的。

  会议的前半程,蒋芸一直在同浙南省省政.府的人谈,谈资本市场的承接与管理,谈产业群的建设与监督,谈行政力量如何有效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确保市场经济平稳上升……

  苏江省的领导一边记录一边在心里庆幸,得亏自己来时带了二十根钢笔,还全都往里面吸满了墨水,不然一支钢笔能装的墨水根本不够用。

  他在旁听蒋芸与浙南省政.府的对话中,思路感觉一点一点开阔,一点一点明晰,也越来越有信心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蒋芸同浙南省省政.府的团队谈了两天半,总算详细地制定出一套发展章程来。

  她同浙南省省政.府派来的人说,“大致方向就算明确下来了,之后一边走一边看,出现问题立马就解决问题。一个产业出现了问题,就立马把这个问题套到别的产业群中,防微杜渐,决不能有任何的放松。接下来会谈论苏江省的资本承接与产业布置情况,你们都听一听,也提提自己的想法。苏江省的发展模式,和浙南省是不一样的。”

  苏江省领导看了一眼自己记满的那好几个笔记本,突然有些茫然。

  合着那么多的笔记全都白记了?

  他很快就打消了自己的这种疑虑。怎么可能是白记?他学到的东西还能成了假的?最坏的结果就是不能拿回去照搬照抄,可蒋芸这会儿不还说要同他们详细商量吗?等着听就是了。

  蒋芸这几天也把苏江省领导拿来的高校信息看了一遍,同苏江省领导说,“我翻阅过资料,苏江省和浙南省,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整个浙南省的商业气息很浓郁,所以只要为市场松绑,下面的人就会自发组织起来,而苏江省的市场是偏向于规矩的,单单是为市场松绑还不够,需要政.府去有意识地引导。”

  “而且苏江省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省内区域性,苏南和苏北简直就不是在一个省内的水平。关于如何引导资本承接,如何稳定市场等,和浙南省是一样的,我们就不谈了,我看高书.记你记了不少东西,可以一边走一边试,出现问题随时沟通。”

  “我们要谈的是,如何依靠苏江省内的十三个市,打造数十个各有特色的产业群。比如最靠近上海的地区,比如轻工业发达的苏南地区,比如水晶矿石产业发达的沿海港城,比如漕运发达的安海市,比如重工业与采矿业发达的苏北古彭……”

  “苏江省内部十三个市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苏江省不能同浙南省一样,全省抱团发展。苏江省可以把竞争机制安排到十三个市之间,以十三个市原有的特色产业为引子,有序且有区别的放开市场管制,承接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订单。”

  “并且,一定一定要让苏江省内那么多的高校发挥好智囊的作用,要知道新理论、新技术,可都是从高校的研究中摸索出来的,苏江省只要能利用好现有人才,并做好未来人才的培养工作,绝对会扶摇直上九万里的。”

  按照蒋芸的想法,就是先激发苏江省内部的‘卷’力,让苏江省内十三个市都卷起来。

  当代伟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蒋芸有个自己的说法,卷是核心驱动力。

  只要苏江省内部的‘十三太保’都卷起来,那苏江省绝对会所向披靡的。

  而且蒋芸有句话没说,苏江省内的差异化发展并不是坏事,就如同人走路一样,一条腿肯定不如两条腿,两条腿的人站着大概率不如趴着稳,差异化发展是为整个苏江省的经济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

  离开渠州军.医大学后,浙南省政.府与苏江省政.府就开始各自发力、大显神通了。

  浙南省的市场继续松绑,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农业用地整合种植,形成规模化种植群,鼓励地方积极联络高校,推进技术变革……没错,这是浙南省政.府受蒋芸与苏江省政.府的谈话启发后,想到的主意。

  虽然浙南省内的高校没有苏江省内的高校那么多,但蚊子腿儿也是肉,更何况浙南大学可不比金陵大学等差。

  浙南省政.府心里还决定,也得积极筹办一些省属高校。没有先天优势,那自己就培养后天优势,总不能一直都落后于苏江省。

  而苏江省政.府也开始按照与蒋芸商谈的方法推动政策的实施。

  大量订单流入,势必会刺激现有工厂的扩张以及新工厂的诞生。

  遑论是现有工厂的扩张还是新工厂的诞生,都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让更多的人找到厂子里的体面工作,得到更稳定的薪资。

  当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时,整个市场的消费水平就会水涨船高,经济才会活泛起来,并形成步步攀升的趋势。

  就算政策的推动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小意外、小插曲,可是能当上封疆大吏的人,有谁是一路吃白饭吃上来的?各种手段落实下去,很快就能将风波消弭于无形。

  ——————————

  蒋芸是七三年的时候生下的白定海和白行云兄妹俩,一晃已经到了九零年,兄妹俩都已经念完了高中,参加了高考。

  这两个孩子是让蒋芸十分省心的,她和白川这些年各有各的忙,可没少找赵红梅、蒋苗和蒋正夫妻俩帮忙给这兄妹俩做饭。

  白定海和白行云兄妹俩打小被宠着长大,蒋芸都没怎么干预俩娃的生长与发展,这俩娃也没有丁点儿长歪的趋势,蒋芸归因于避难所育婴模块的强大。

  等两个兔崽子高考完,蒋芸和白川把俩小的叫到跟前,开了个家庭会议。

  “你们俩跟着我在渠州军.医大学转悠了这么多年,大学是什么样子,你们在小学的时候就搞明白了。说说吧,你们想学什么专业,想去哪个城市。”

  白行云有些黏蒋芸,她挽着蒋芸的胳膊撒娇,“妈,我,我想学国际政治,想学外交……但是外交学院在首都,我舍不得离开你。做火车来回太慢了……”

  蒋芸瞅了闺女一眼,拍一拍闺女的手,问白定海,“你呢?你妹想去首都,你想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