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封家大院 第36章

作者:四单铺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穿越重生

  一层是桂奶奶说的是“你们”而不是“你”,桂奶奶知道红果和宗炎的关系?

  一层是老吉这个人在桂奶奶看来并不靠谱。

  还有一层是,他们的一举一动桂奶奶都看在眼里。

  “为什么?”

  “他都是以帮杜老板的名义在买房,但是我们谁都没见过杜老板。”

  原来是说这个,红果松了一口气,她笑着点了点头:“无论是杜老板还是刁老板,谁来买房,我们都不卖。”

  两家商量好了,卖房的事一定要共同进退。

  ………

  平常上班时间,采玉房都很闲,红果没事就到玉雕房跟着其他学徒学东西。

  那日她从玉雕房回来,很难得,采玉房里的其他同事都在。

  采玉房除了红果,其他都是有一定年纪的老男人。

  一个李东是她还没来之前就负责采购的主任,因为红果抢了他晋升的位置,心底对红果意见不小;一个老廖是鹩哥的父亲,大玉坊的老员工,采买老手;还有一个雷鸣算是三人当中最年轻的,是鉴玉专家,看玉高手。

  他们个个身经百战,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木得各大场口采买玉石。

  红果她一个不懂玉的小女孩哪里压得住这些牛人,所以她作为房头,几乎不管他们的事,只负责签字和算账。

  农历年之前采玉房要最后去一趟木得进行采买,李东他们三个写了出差申请表递过来要红果签字,红果看了眼经费预算竟然是十万。

  十万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平常去场口,采玉房的人并不会带现金去,都是谈好了价钱,财务划账的。

  李东坐红果前面,他回过头来,一看就知道小女孩啥都不懂,他往烟灰缸里拧灭了烟头,咳嗽了一声,稍微有些不耐烦,但又不得不耐着性子解释:“这不是去场口,是去玉料大集,每年莫八镇年关的玉料大集都是这个预算,遇到好料子要有现金在手才能抢到货,不然马上就被别人买走了。”

  年纪最大的老廖坐在最外面卷土烟,他把卷好的土烟放舌头上舔了舔,道:“有些人等这个大集都等一年了,每年都有人能捡漏买到好玉,不知今年的货怎么样。”

  坐在角落的雷鸣是三个人里最沉默寡言的一个,平常没事就坐在办公室看闲书,也不爱出去跟大家一起赌玉,到点就下班。

  雷鸣没说话。

  李东又道:“往年是老板亲自带队去,今年就我们三个。”

  红果拿着账单去找张凯,张凯在办公室玩石头,他关掉手中的手电筒,朝她招招手,道:“我正想找你,今年的莫八镇大集,你跟他们走一趟。”

  红果诧异:“我也去?”

  她最远只去过县城,从来没去过木得,更不懂得如何采买。

  “你带着他们三个去,很近,五十多公里。明天早点出发,傍晚就能回。”

  “你看看这个预算,十万。”

  “是这个数。本来今年还要往上加的,但我舅在医院守着我妹呢,他没心情去,我那天也有事走不开。你去帮我盯着。”张凯把声音低了低,道:“李东这个人做采买主任很多年了,有场口伙计举报他吃回扣,这次是大集,用的都是现金,那就更好捞油水了,如果价钱高了你就给我死命压住。”

  红果为难了,“我不懂玉。”

  她怎么压价?

  “老廖和雷鸣懂,你要实在把握不住价格,你就多问问他们,价格方面起码要他们都达成一致意见,你才能同意。不要被李东牵着鼻子走。”

  万一他们合起伙来呢?

  “不会。李东这人太过自负,他早把另外两位得罪了。”

  老板安排的任务红果没办法拒绝,不过去莫八镇她倒是可以顺带去找那姓叶的房东谈谈买铺子的事。

  红果提了个要求,她带着那么多现金去木得,必须要配个靠谱的保镖。

  张凯说保镖早就已经安排好了,是个红果没听说过名字的新人。

  红果不同意,“让林虎跟我们去吧,他懂的多。”

  林虎是吴伯招进来的人,张凯一直不怎么喜欢他,但红果执意要林虎,他最后也不得不妥协了。

  那天天亮就出发,一行五个人,红果作为领导还要负责开车,俨然成了一个司机。

  出了国境,都是山路,丘陵地带山路七拐八弯不好走,雷鸣一上车就睡觉,李东则坐在后排跟前面带路的老廖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天,大多时候都是李东在吹牛皮,老廖负责附和。

  红果专心开车不参与闲聊,一路车辆不少,都是往莫八镇方向的,看来都是同行,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人烟,偶尔能看到几栋低矮的房子,大部分都是茅草屋顶的草编房。

  这地方看上去比国内的边陲小镇还要落后很多。

  其实莫八镇跟玉衡的直线距离很近,因为中间隔着一大片的山林,不得不绕一个大圈才能到达集市。

  他们到莫八镇的时候还不到九点,小镇比红果想象的要繁华,临街都是两三层的小洋房,听他们说,这里贫富差距巨大,有钱的人极有钱,穷人则是生活艰难食不果腹。

  在玉石大集附近找了个街边摊吃早餐,他们五人一人来了一份当地特色的鱼汤米线,味道鲜酸还挺有异国风味。

  红果看着街上的招牌几乎都是当地文字和汉字双语,这应该也属于传统的汉字文化圈。

  “莫八镇的有钱人几乎都是中国人,”李东指了指身后某个方向,“木得最大的军阀刚贵就是中国人,他们的营地从这里过去也就10公里,莫八镇、柬镇都归他管。”

  军阀也是中国人?

  红果只知道木得很乱,不知道这地方还有军阀,可能这都是互为因果的。因乱产生了军阀,因军阀而更乱。

  正吃着,前面不远处走过去四五人,红果一眼认出了蒋伯,他在跟身边两个穿着时髦的年轻男女在说话。

  李东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也认出了蒋伯,他皱了皱眉头,问向老廖:“哎,蒋任山身边的是谁?”

  老廖摇头:“不认识。”

  李东脚踢了踢埋头吃米粉的林虎,林虎抬头瞄了眼,道:“那是刁喜的大孙子和大孙女。”

  那就是刁明德的哥哥姐姐?看样子比刁明德靠谱。

  老廖也想起来了,“好像真是他们,人家是老板亲自带队来捡漏。”

  “捡漏何必要老板亲自来,我们房头带队就足够了。”李东今天对红果特别热情,“房头,那边有卖煎蛋的,煎的鹌鹑蛋,要不要给你来几个?”

  红果已经吃饱了,她摇头说不用。

  大家吃完后就往玉石大集走去,这个大名鼎鼎的大集一年才举办一次,没有固定场所,就是在一大片的空地上,停了上百辆各式各样的车,大部分都是破旧面包车,小部分是皮卡,还有一些是小轿车,卖家在自家车前放个小桌子,摆上石头招徕客人。

  他们逛了一上午都没什么收获,只买了三四块小石头,花了也就几千不到,今年来捡漏的买家多,但有好货的卖家少。

  吃了午饭继续逛,逛到快四点,红果打算开溜去找叶房东,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老廖他们看上了一块小石头。

  那石头虽小,也有些瑕疵,但冰种绝佳,一直无精打采的雷鸣看了都眼神发光,卖家开价1万,李东直接对半砍到5千。

  卖家是个小老头,本地人,大家都用袖口捏价,他笑着摇头用蹩脚的中文说:“不行的不行的,太低了。”

  李东招呼大家走吧,结果那老头又把他们叫住,他旁边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普通话说的好,“我爷爷说如果打包一起买,可以便宜拿。”

  “打包什么货?”李东指了指他桌上的其他石头,“这些我们不要。”

  “一样种水的翡翠,同一个场口坑里掏的。”男孩矮矮瘦瘦的,人小却老成。

  小老头邀他们上车看货,小面包车里他们一行除了林虎都挤上去了,小老头从蛇皮袋里拿出四块石头,比刚才看的那块都大,种水也更好,几乎没有瑕疵。

  小老头开价15万。

  李东问:“这四块加上刚才那块?”

  小老头:“就这四块,刚才那块5千给你们。”

  李东把红果单独叫下车,小声跟她商量,“这个漏要捡吗?”

  “十五万?”

  “当然不是,要谈到十万以内。”

  “价钱合适吗?”

  “比场口拿货便宜一半以上。可以做大件,还可以取不少的镯子,出货给港商至少可以赚10倍以上。”

  玉石利润这么高?红果入行时间短,了解不深。

  她之前卖出去的那块石头价格2万已经算是天价,这四块石头比她卖的种水更好,但花10万买下来,那每块均价也2.5万了,这边价格普遍比国内市场价便宜,这还算捡漏吗?

  她盯着李东,摸不准他有没有从中吃回扣。

  “十万高了,把价格往下压。”

  李东愣了愣,他可能没想到红果会觉得十万的价格还高了,他点头:“我试试吧。”

  李东去跟小老头磨了将近半小时,谈到8万小老头不愿意再继续往下谈了。

  全程都是李东负责谈,老廖配合压价,雷鸣则早早下车在外面抽烟。

  最后李东把红果拉到一边问怎么样,要不要拿下。红果虽然不完全懂玉,但她知道8万拿下来也不算贵,按照国内价格肯定是赚的,她叫来老廖和雷鸣,问他们意见。

  老廖有些许兴奋,他道:“这四块都是好货,8万捡漏那绝对值。这些料子要放场口里,至少拿货价都得二十多万。”

  红果看向雷鸣,雷鸣声音比较低沉,他道:“是顶级玉料,8万不贵。不过,这小老头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料子,有一块还能理解,但他有四块大的,一块小的……”

  雷鸣的意思是担心这批货来路不正?

  李东:“管他什么来路,买了再说。”

  老廖也点头小声说:“能被捡漏的货,不要去管来路,我们买了就走人。”

  雷鸣不说话了。

  这事不正常,眼看要天黑了,红果还得去找叶房东,她当即决定:“我们住一晚,你跟他说我们回去取钱,明天交易。”

  李东明显不高兴了,他道:“这不是夜长梦多吗?现在买了,马上走,什么事都没有。”

  红果不理他,就这么决定了。

  他们找了一个小旅馆住下,红果出去办事,因为钱在她身上,林虎作为保镖还是跟着她走。

  莫八镇不大,就四五条主街道,从旅馆开车出来红果有点后悔了,因为玉石大集刚散,里面的车都堵到主干道来了,路又窄堵得水泄不通。

  林虎对这边很熟,这镇上就只有一家照相馆,他知道在哪里。他让红果把车停到路边,两人走路过去。

  大概绕了两条街不过十多分钟就到了,招牌上写着“老潘家照相馆”,是栋两层的小楼。

  红果有些疑惑,不是叶老板吗?怎么是老潘家照相馆。

  照相馆内光线很暗,天还没全黑,屋里没开灯。

  “有人吗?”

  里面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拍照还是洗相片?”

  “我找一下叶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