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封家大院 第57章

作者:四单铺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考古队总共来了三个人,他们住在镇上安排的旅馆里,中午和晚上两顿饭都在桂奶奶家吃,桂奶奶赚他们一点点的伙食费。

  那天红果看见考古队的人蹲在酸角树下吃午饭,便端着一碗酸豆角肉沫走前去打招呼,今天桂奶奶烧了五花肉,他们吃得正腻,酸豆角刚好解腻又下饭。

  几个人把一小碟的酸豆角瓜分完了,看他们吃得高兴,红果笑问他们工作是不是快做完了。

  队长老韩端着个搪瓷碗扒着饭,道:“快了,这密室里没什么东西,就是这个井和密室的结构很有意思,队里在讨论要不要向上申请继续研究。如果有研究价值,你们家这口井可能要升级为文物保护单位。”

  “那会影响我们后续的房产交易吗?”

  老韩让她放心:“你们这些房子没有什么保护价值,建造时间不够长,建的也乱,没有形制。封举人真正的府邸在县城,那举人府是清朝的,建造规格比这里高多了。现在暂时不能交易也只是一个保护期,你们放宽心吧。”

  红果点了点头,这些都在她的预料之类,她不动声色地道:“韩队,这井和密室我都下去看过,你刚才说结构很有意思,我倒没看出来。”

  “如果你随便看看都看得懂,那还要我们这些专业的做什么?”老韩很有职业素养,并没有随便透露消息给红果这个围观群众。

  红果并不放弃,她问:“我看这井是双圈的,墙也是双层的,其他哪里还有什么特点?”

  老韩和队友互看了一眼,没想到这女的还懂些东西,既然她懂,那他们也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的,便道:“就是因为这个双层结构有意思。以前只有皇家陵寝才会用这种双层架构,但这是普通民宅的地下室,为什么要用双层?”

  他们知道封家历史,也听说过封家众多财富不知所踪的传说,他们是不是怀疑这密室跟封家丢失的财宝有关系?

  红果装傻:“你的意思是,这底下可能有墓地?”

  老韩被逗笑了:“那应该没有,一般墓地不会选在水井边上。”

  其中一个考古队员早就想回家了,他说:“我看没什么研究价值,如果这是战国的,那厉害了,哪怕是明朝都还可能有点意义,但这个是民国的,只比我们共和国多那么几年历史,到处都有的东西,有什么研究意义?”

  另外一个队友也附和了一声,确实年代太近了,研究这个也是浪费人力。

  听他们这么一说,红果放下心来,她又问封举人的骸骨封家人没来取吗?

  封举人的骸骨昨天已经运走了,韩队说:“还没人来,昨天才公布的消息,估计没那么快。封家后代人应该不多了。”

  红果把空碟拿回家洗了,下午上班她去找宗炎,其实她去玉雕房三楼目的也不是为了找宗炎,她主要是想看看坤爷从省城回来没有,但三楼书房门锁了,应该不在。

  宗炎看她眼神,就猜到了,他问:“你找坤爷有事?”

  红果摇头:“没事。”

  “他女儿昨天走了。坤爷这段时间应该不会回玉衡。”

  红果愣住,这是个悲伤的事,不止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还是失独,这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

  宗炎把几块雕好需要拿去抛光的玉牌放在了一旁的木盒里,拉开椅子坐下,拧开桌上台灯,拿起本子看线稿。

  红果问他:“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呢,而且还那么认真工作。”

  以宗炎的条件,他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几百元工资来这里做加班加点地奋斗。

  宗炎反问她:“有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好吗?”

  不是不好,是不符合常理。

  红果道:“如果你来这里是想要找回以前的东西,这份工作不就是个身份掩饰吗?没必要那么认真。”

  宗炎合上本子,看向红果,他知道她要说什么,便道:“你是不是怀疑坤爷是封举人的后代?”

第42章

  外面没人, 红果怕等会儿吴伯会上来,她便把他玉雕房的房门关上了,道:“你也是因为坤爷才来这边上班的吗?”

  宗炎也不绕圈子, 直接承认:“对, 我跟你说过, 我来这里寻找封举人的后代, 除了杜老板,我还有一个重点怀疑对象,那就坤爷。你是怎么怀疑上坤爷的。”

  “从你说坤爷书房里有一本关于封举人的书开始, 我就在猜, 你的另外一个怀疑对象是不是坤爷。”

  宗炎笑了, 没想到她是直接从他身上开始找线索,他问:“还有呢?”

  “有一天我看店里的资料,有一份关于大玉坊学习天宝斋采买方式的文件,我突然发现大玉坊的名字‘大玉’头上添加笔画部首就是‘天宝’……”然后豁然开朗。

  “我也是从名字开始留意到大玉坊。外面这条街以前叫‘玉器街’, 前几年政府重修街道, 坤爷出资了,是他建议把‘玉器街’改名为‘天宝大街’。不过我来这里那么久, 并没有找到更多的信息可以证明坤爷是封举人的后代, 一切都只是猜测。”

  哪怕坤爷是封庆的后代,在坤爷痛失爱女的节骨眼上, 他也未必会马上就回来领他爷爷的骸骨。

  她问:“那你还在这里坚持?”

  “我留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寻找封家后人, 我喜欢这份工作。如果有可能, 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开一家玉器行,我负责技术, 你负责经营。”

  开一家玉器行, 那要多少成本?红果当然不能打退堂鼓, 她也没马上亟不可待地答应,而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是个梦,白天也可以做一做。

  这里夫妻两个在“密谋”开店,红果身后的房门“笃笃笃”响起来,红果心虚地回想了一下刚才宗炎说话声音很轻,外面应该听不到。

  “笃笃笃笃笃”敲门声再次焦躁地响起。

  红果回头开了门,娟子站在外面。

  娟子睨了她一眼坏笑道:“去你办公室找不到你,我猜你就在这儿。你们夫妻俩大中午的关着门搞什么?”

  红果比了个嘘,让她小声点:“商量事情呢。”

  “商量什么事不能回家商量?”娟子反正是不信,她倚在门框边也不进去坐,伸手掏出两千块钱递给红果,她刚又卖出去了两个玉坠子。

  红果接过钱,也不数,直接抽出两百给她。

  娟子笑道:“一点点卖是可以卖贵一点,就是卖的太慢了,卖了这么久才卖出去六千块。”

  “你之前不是说有一个港商来了可以打包卖给他的吗?”

  “他一直没来。”娟子拉她走,两个人又去了红果办公室,娟子有事跟她商量。

  原来有另外一个港商想捡漏,剩下的全部给他,打包价一万八,娟子问她卖不卖?红果心里有数,如果慢慢卖至少可以卖到两万二三的样子,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完。

  这一万八在加上之前的六千,扣掉销售成本,到手总共有两万一千六百,倒是可以想想办法把东跨院先买到手。

  娟子看红果沉思不说话以为她不愿意,便道:“我再跟他谈一谈,让他加一千试试?”

  红果点头说行啊,要不她跟客户见面亲自谈也行。

  娟子脸微微一沉略有些不高兴道:“你信不过我?”

  “当然不是,你不想让我见那不见好了。”

  “不是我不想让你见,那是店里客户,我把你的玉卖给他,还让你们见面,那多不合适?”娟子不愿意共享客户信息,红果也不好坚持。

  “等这批玉卖了请你吃饭。”红果想起娟子之前想让她帮忙约雷鸣吃饭的事,“我顺便叫上雷鸣?”

  娟子连连摆手说不要,嘻嘻笑起来:“我见异思迁了。”

  “你又看上谁了?”

  “雷鸣这私生子身份尴尬,我还是找个更上得了台面的。”

  红果好奇了,问是谁。但娟子就只神秘兮兮地笑着说保密暂时不能告诉她。

  娟子不说,红果也就不再追问,只要不是原书的霍达文,那都应该问题不大。

  考古队的人把钥匙还给了李家,然后就撤了,没有特殊情况,应该不会再来。目前封家大院还不能办理房产过户,据说会停三个月。刁家和他们的官司还没开庭。

  那日崔家坳的三舅婆来探亲,坐着村里拖拉机来的,带了鸡鸭各一只,两个南瓜,一袋红薯,一包花生还有一捆自己做的粉条,此外还有豆角苦瓜黄瓜和青菜等等,这么多东西,摆了一院子。

  是霞姑去集上接的三舅婆,那么大的太阳底下把东西挑回来,霞姑出了一身的汗。

  霞姑站在院门口喝凉白开,扇着草帽吹着风,红果奶奶把电风扇搬出来给大家吹风,让三舅婆下次可别带那么多东西来了。

  “红果结婚你们没摆喜酒,反倒给我们又是送糖又是送肉的,我也没什么可送给你们的,只有这些不值钱的东西。”三舅婆跟红果奶奶差不多年纪,半边花脸,长得不好看但人情世故通达,家里年轻一辈都喜欢她。

  红果中午下班回来,霞姑回店里去了,奶奶在厨房里做菜,三舅婆在收拾她带来的东西,她也不熟悉家里东西应该怎么摆放,红果一回来,她便抓着红果一起收拾。

  红果以前在集市里见过这位三舅婆,红果奶奶是独女,现在村里的这些亲戚最亲的便是霞姑和三舅婆这些堂亲。

  她让三舅婆坐着休息,她来弄。

  鸡鸭还是扔在院子里,蔬菜放厨房,干货一些放柴草间一些放霞姑房间里,其中有一大包的菌干,味道很香,三舅婆说最好再晒一晒。

  红果不认识这些菌类,她问:“这是松茸吗?这么香。”

  “这一袋是松茸,这一袋是杂菌,什么都有。都是去年采的,下完雨,山里就会长各种菇子,以前没封山的时候能采到更多。”

  这里海拔不算高也不冷,红果还是第一次听说这附近还需要封山的,便问:“为什么封山?村里封的吗?”

  “木得那边封的。崔家坳那一大片以前都是封举人的山林,我们村里很多都是守林人的后代。后来木得那边建了林场,因为老有人去打猎,去偷他们的松香,林场老板干脆把山给封了,拉了很高的铁丝网,那铁丝网有电,会电死人的,现在没人敢越线了。”

  一个林场搞那么大成本的工程?

  “那边林场是莫八镇的吧?”红果想起在莫八镇照相馆听老叶说过的事,说林场老板死了,老板娘在卖林场,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同一个林场。

  “对啊,崔家坳翻过山就是莫八镇,那一片山林很大,要是不认识路走几天几夜都走不出去。以前那些山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封举人的产业。”三舅婆盯着电风扇左看看右看看,她想把风扇关了不知怎么下手。

  红果关掉风扇电源,“三舅婆不热吗?”

  “不热,别浪费电。”

  “用不了多少电。”红果还是打开了风扇,把档位调小,才又继续刚才的话题,“崔家坳以前很多人都是给封举人守林的?”

  “是呀,我们家就是。”三舅婆指了指屋外不远处的山脉,“这片林子也是封举人的,翻过去就是崔家坳。崔家坳的人啊,以前祖祖辈辈都是替封家卖命的,给他们守林,种田,养猪看羊,农闲的时候还要帮他们建房子。这院子以前你三舅爷爷就来帮忙盖过。”

  “三舅爷爷会盖房?”

  “木工泥土工的活儿他都能干,复杂的工艺他看几遍也都能学会。”三舅婆指了指客厅的地面,“这栋楼的这个水磨石地面当年是从省城请师傅来做的,你三舅爷爷在旁边帮忙做小工,一来二去他就学会了。后来你爷爷要重新装修房子,这水磨石地面,就是你三舅爷爷亲手铺的。你看这做工,也没比大师傅的差多少。”

  红果诧异,“这整个地面都重新铺过?”

  “是啊,那时候还没解放。这栋楼是被封家的一个债主给占了,你爷爷奶奶买下来后,弄多了一个厨房,地面因为有裂缝,又全屋重新铺了水磨石。”三舅奶奶记得很清楚,因为这是属于她丈夫的光荣历史。

  如果全屋地面重新铺了水磨石,那黄金真有可能被埋在地下的某个角落里,也解决了之前的疑惑。可惜现在不能装修,等过了这一段时间,把地面挖开来看。

  老吉的一个朋友去深市排队几天几夜开了股票账户,投进去五千块,几天时间就赚了两三千元,这事导致老吉更加火急火燎要卖掉东跨院。

  吃午饭的时候,老吉又来红果家推销他的东跨院,说到投资股票,红果道:“你不是还有其他钱吗?你把那些钱拿去买股票,东跨院就作为固定资产放那儿,别把所有钱都投到股市里,股市现在是能赚钱,但它也是个绞肉机,哪天把你成本亏掉一半去,你哭都来不及。”

  “呸呸呸!”老吉抓了把花生吃起来,“你不懂,我跟你说了呀,东跨院适合你们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到时候让你姑姑叫过来一直住都行。你奶奶也高兴……”

  红果奶奶马上打断他:“出的什么馊主意。”她可嫌弃自家女婿,怎么可能两家住一起。

  老吉笑脸嘻嘻转移话题,他看家里有客人,一定要她们一起去参观东跨院。红果奶奶见三舅婆也想去,有心显摆显摆,便答应了去看看。

  东跨院因为重新粉刷过,一眼看去便是白墙青瓦,四四方方的一个院落,周围还用游廊给连起来,院子里栽了好几棵的桂花树,到了秋天必定满院飘香。

  三舅婆边看边说,这房子好,她不喜欢楼房,喜欢旧式的瓦房。

  倒是红果奶奶边看边摇头,处处都能挑出毛病来。老吉刚介绍完桂花树,她就道:“我还是喜欢我们西跨院的酸角树,高大能遮阴。这里到夏天不得晒死了!”

  老吉忙指了指角落的一棵小树苗:“真就栽了一棵酸角树,等它长大,就能遮阴了。”

  奶奶嘴角一撇:“等它长大我都不知道还在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