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120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程晏摆手:“以前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看起来还是读书的时候最心无旁骛了,不像现在什么事情都繁杂。”

  “这读书的事儿我插不上嘴,只盼着他能够中了,这熬的也是太辛苦了。”

  “这才哪儿到哪。”

  除夕夜过完,今年妙娘在家中办了戏酒,她当然没有程家以前的气魄一下办个十五天,她给折衷一下办了十天,还好有姜氏和蒋氏俩个能干人帮忙,当然,这俩有那么点不和的苗头。

  这还和薛氏对蒋氏有点看法不同,薛氏呢,到底是个厚道人,她只是觉得蒋氏太爱表现了些,有些掐尖,但蒋氏来京里和薛氏走动的频繁,还刻意拉拢关系,薛氏知晓她也没什么坏意,就是约莫蒋氏在闺中就是当男儿教养,因此行事和闺阁女子不同,况且,她能者多劳,薛氏自己的丈夫已经是侍读了,翰林院储相,更兼詹事府中允,她就放宽了心。

  但姜氏就不同了,她为人很难服气谁,更有一股傲气在,对妙娘服气那是因为她敬重她,认为妙娘挑她是伯乐。

  可对蒋氏就略带着点儿优越感了,这年头可没什么人人平等,她是官家千金,虽然自己为自己挣嫁妆,但绝对不是钻在钱眼里的人。

  她虽然帮着妙娘管家,但自己绝不出头,因为这是在妙娘主场上,她非常注意分寸,但蒋氏就表现的不那么见外了,她很快就和上门拜访的官夫人混的很熟稔,这让姜氏认为她在抢妙娘风头,且毫不避讳。

  蒋氏则觉得自个儿忙活半天,总得知道人家官夫人的喜好,到时候好打交道,这样不至于错了礼数,况且她皇商出身,姐夫程晏有这层关系在,她又不是扯着虎皮做大旗,不过是多认识个人,多条路罢了,至于让二嫂对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么?

  这俩处的微妙,很快顾成家的就报给妙娘听了。

  妙娘蹙眉,这可不好调和呀!

第186章 反装忠

  “娘,您让二舅母三舅母都回去啦?”馨姐儿有些不可置信。

  她当然也是影影绰绰的听说了二舅母三舅母彼此有些看不上,但是这两位舅母都对她非常好,二舅母是拿她当女儿疼,三舅母虽然才上京没多久,也同样很好,故而,她还怕母亲两边为难。

  没想到她娘居然把两位舅母都请回去了。

  妙娘笑道:“那又怎么了?你两位舅母行事方法不对盘,她们若是我的儿媳妇,我当然会教她们,但是她们只是我的弟妹,况且,又都不住一起,我管那么多做什么。”

  你们之间的矛盾,应该你们内部解决,你们闹到我这里,跟我增添麻烦,那我就都不要了,别说妙娘狠心,她能走到现在靠的还真不是什么温文尔雅。

  馨姐儿这才听明白了:“娘,女儿懂了。”

  谁也不是谁的娘,妙娘已经出嫁多年,弟弟弟妹虽然是亲人,但她作为长姐,又不是她们爹娘,你们自己想出头,该怎么做自己先要想清楚。

  好在姜氏倒是没什么,丈夫现在就在吏部侯缺,反正别人就不说看在程晏的面子上,就看在大哥安廷的面子上,也不会卡她们。

  她自己本就不是那种喜欢钻营的人,用她的话说,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情,能力要和身份想匹配,她固然认为丈夫顾安玉很有才能,且不惧强权,但是遇事急躁,性格并不坚毅,这一点而言差大哥就差远了。

  别看顾安廷平日寡言少语,但实在是党争高手,不动声色之间就为姐夫程晏身边暗中聚集了不少势力,这些人在朝廷上暂时看起来不显,但日后却能大有作为。

  人要让人家真心认可你,仅凭亲戚关系,人家待你初时很好,但大家都成了家,人家也自有人家的家要顾,又为何要一直帮你?

  那么凭的就是你的能力?

  否则,凭什么别人一直让你沾光?

  姜氏现在就希望丈夫能稳打稳扎,不指望他位极人臣,但能有个官身,这样子啊任上能推行新政,也算是帮忙姐夫了。

  蒋氏呢,即便心里有些气,但是她更怕失了程家的欢心,同时也从亲情中醒悟过来。

  她本以为姐姐现在是阁辅夫人,应该会多帮衬娘家,这也很正常,但凡嫁出去的妇人,哪个不帮娘家人,毕竟娘家好了,自己才有后援。她大概以为姑姐对她和二嫂说和,最多也是两不想帮,没曾想人家都不要帮忙了。

  这也让她瞬时醒了过来,又十分后悔。

  哎,王昭仪拜托她的事情,恐怕也难以开口了。

  妙娘则早就抛开了这些,后边几天的戏酒都是她自己筹备的,馨姐儿在一旁帮忙,隔壁聂六娘也带着女儿们来了一次。

  馨姐儿见到容姐儿面色如常,丝毫没有任何尴尬或者不适。

  年过完,妙娘整整歇息了三日,方才觉得身体舒适多了。正在此时,俞青青上门来了,她一身劲装,整个人仿佛被洗炼一般,没了以前的锐气,多了几分沉稳。

  算算年纪,俞青青也二十多岁了,这些年一直未嫁。

  妙娘关心的问了几句:“我听说你如今进了大内?”

  “是,我就在皇后身边做侍卫呢。”俞青青笑道。

  “嗯,平日里得闲都住在哪儿?来京里这几年过得还好吧?”妙娘看着她道。

  俞青青坦诚道:“夫人,我在京里有个小宅子,但素日常在宫中,也不怎么回去,留几个仆人照看家里罢了。这些年,我也想通了,这成婚也是累赘,比起成日想着怎么相夫教子,还不如多学一套剑谱呢。”

  “也可,这若是你的志向,那也挺好的。”妙娘从来不喜欢用世俗那一套去捆绑别人。

  但是俞青青在沈皇后身边做护卫,她就不方便多接触了,故而,妙娘没有留饭,只道:“俞侍卫日后若有事,只管带口信给我就是。”

  “是。”俞青青说完又心惊,自己还没说什么程夫人就已经开始划清界限了。

  不过,她既然上门,就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时机。

  于是,俞青青不免道:“实不相瞒,程夫人,皇后娘娘的处境实在是不太妙啊!皇后作为天子嫡妻,却一直不得天子欢心,偏宠王昭仪,听闻这王昭仪和皇帝盟约说若产子下来,就封其为皇贵妃呢。”

  “青青,宫闱之事,可不是你我能帮上忙的呀。”在妙娘看来,即便王昭仪封王贵妃又如何,宗法在此,皇贵妃也比不上皇后啊。

  况且,找自己做什么?

  政治投资这种事情太早了些,但她也不想这么快得罪沈皇后,于是笑道:“再者,还有太后呢。”

  俞青青听到这里眼前一亮,是啊,太后的亲侄女都只是个贵妃,让王昭仪位份一跃而上超过谢贵妃,最打脸的不是太后娘娘吗?

  “青青此番还要多谢程夫人点拨。”俞青青现在成了沈皇后非常信任的女侍卫,她当然也有自己的野心。

  要实现抱负,就要抱好大腿。

  妙娘笑着送她出门。

  人一走,程晏也回来了,夫妻俩遇到的事情差不多,甚至有人还鼓动程晏在立国本的事情上下大力。

  “现在的这位皇帝性情文弱,又是我曾经教过的,对我十分信服,我巴不得当今不要那么早立太子,这些人真是胡来。”

  妙娘颔首:“据我所知安文之妻受王昭仪所托,去了林家。”

  这也是她为何借坡下驴敲打蒋氏的原因。

  程晏伸手往下按了按,示意妙娘坐下方道:“这些事儿反正我们不管,安文那里今年我跟安廷说了,到时候自有安排。你可还记得当年那个女扮男装,在我们金陵书院读书的女子?”

  对此事,妙娘印象很深刻,她不免道:“怎么了?你怎地提起她来了。”

  “她在去岁嫁给了豫章府参道,那人曾经是我同窗,四十岁方中进士,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云氏嫁给他之后,兼我上台,倒是执行新政,可太过于严苛了,以至于逼死了一家豪右。旁人不知道,以为我是这个意思,纷纷曲解我的意思,虽然执行新政,拿到的也比以前多,但逼迫太狠,我怕到时候激起民变。可方兄在我下野时,是出了名的支持我,秦劭宋先时让他停止新政,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依旧丈量田亩啊,我若斥责于他,谁又会为我办事呢?”

  程晏有些为难。

  妙娘却知道,这云氏分明就是反装忠,表面拥护,其实在内部瓦解新法,这办法真毒。

第187章 提亲啦

  “晏郎,要我说此事你既然已经意识到了,那就只能拔除毒瘤了,否则王安石变法就是前车之鉴啊。法是良法,可用的人不对,那就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尤其是执行过苛,下面的人最喜欢上行下效了,你应该早做打算才是。”

  至于云莲这样的人,在妙娘的预想里,不是她,也会有别人出现,这种反装忠害正主的把戏,自古以来就多。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本身就要树立典型。

  程晏为难在于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妙娘这般说也是推他一把。

  “我明白了。”程晏握着妙娘的手,又感叹:“这一年以来,我日日扑在公事上,总是冷落了你,我……”

  “哎呀,你就去忙吧,你以为我还是那个天天要你关心的小女人呀,我现在可不同了。你忙的时候,我还可以多休息呢。再说了,女儿大了也能陪我,儿子们再过几年成亲了,儿媳妇进门就更好了,你说你来了,我反而还不知道怎么自处呢。”

  妙娘说的是真的,她有兴趣爱好,也有人陪,每天安排的满满当当的,有时候程晏来了,她还得陪着,反而耽误工夫呢。

  程晏也没想到妙娘居然一点都不黏着他了,他拉了拉她的袖子:“求你偶尔也宠幸宠幸我吧。”

  “扑哧。不害臊。”妙娘羞羞脸。

  他是真的觉得妻子还是跟十四岁那一年一样,一样那么少女,永远都灵动狡黠。

  “等此事毕,新法成为永法,我就致仕回乡,咱们就在金陵书院养老,每天啊,就去食堂用膳,到了晚上在山上听鸟语虫鸣,也别有一番滋味呀。”

  妙娘颔首:“我当然希望如此。”

  大概是有了妙娘的支持,程晏迅速做了决断,派出安廷去接任方懋忠职务,同时票拟对方懋忠贬官三级,并下令各州府,不得过于严苛,当然,若是有不从者国法处置,家中有功名者,甚至革去功名。

  但是有豪右配合的好的,也不是没有奖赏。

  再有就是开垦荒地,重开商贸等等一系列政策,这些都要干吏实施,程晏为此可谓是殚精竭虑。

  安玉就对大哥很羡慕,在妙娘面前道:“姐,我这才知道我和大哥的区别了,他平日里不吭声,其实内心意志之坚定胜我十倍。姐夫就不必说了,大哥也是以身挡天下,亏我自己还自诩姐夫第二,现在看起来比大哥差远了。”

  就凭大哥自动要求前去处理,他就值得安玉敬佩。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清流到浊流的,在翰林院做侍读,再熬熬资历,去六部打个转,入阁都是很大可能的,但是在外任做官,就并非是简单的事情,还有可能犯错,他做了三年知县,是深有体会。

  妙娘笑道:“你现在也比以前长进许多了,我听弟妹说你在任上是一心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兴教化,整顿吏治,甚至不畏惧上官威逼,已经是很好了。”

  安玉还是很惭愧:“和姐夫大哥比起来,我真的算不得什么,罢了,姐,这次我还是求外任,我是要做些实事出来的,你不必让姐夫特殊对待我。”

  “你姐夫若是特殊对待你,那我才生气呢。只愿意为了当官而去做官的人,不过是一蠡虫罢了,算不得什么真官。你愿意磨砺自己,我高兴都来不及,再者你媳妇儿也是个再通透不过的人了。”

  听妙娘提起姜氏,安玉还有些不好意思,他是承认刚开始有点嫌弃姜氏的外貌,但是之后,姜氏身上的品格深深吸引了他。她见事明白,从不贪心,治家严谨,和他还能谈论诗文,这样的人和他性情相投。

  最重要的是姜氏非常坚强,他因为相貌出身,从小备受关注,挫折也经受的少,虽然嫉恶如仇,也有决心,但其实遇到挫折就容易灰心,好在有姜氏强有力的支持。

  他现在终于觉得皮相真的是次要的,更遑论,看惯了姜氏,其实她也挺可爱的。

  当然这些话就不必跟妙娘说了,他主要也是不好意思。

  很快安玉的调令下来,去安徽任推官,姜氏也匆匆跟着安玉奔赴上任。当然,这俩口子还挺用心的,知道倦哥儿马上要乡试,勉励之语说了无数。

  自古结党,多是乡党、朋党、姻党居多,程晏因久居京中,虽然结识不少江宁学子,但是真正愿意推行改革的很少,朋党也有,但不稳固,姻亲倒是胜过前面两党。

  就比如安廷,以前程晏在江宁办学之所以没有地方官敢侵扰,也是因为大舅子在吏部考公司任主事,现在出了事,安廷安玉都迫不及待下场帮忙。

  除此之外,后起之秀倦哥儿蔡雍还有麟哥儿,甚至是他的年轻的门生们。

  但是朋党乡党终究敌不过利益,姻党却是要一辈子为亲戚的,当然,这也要大家政治理念想同。

  **

  天还未亮,妙娘就起身替倦哥儿准备考篮,她也是曾经送程晏去大比的人,该准备些什么,很是详细,甚至连当天下雨的情况都考虑到了。

  “喏,这是油布,下雨的时候,你就铺在顶上,这样系住,雨肯定就淋不下来了。”

  糕饼都是切成小块状,也是怕检查的时候还被人家掰开,掰的脏死了,到时候都没办法下嘴。

  倦哥儿颔首。接过考篮,又劝妙娘:“娘亲,儿子知晓了,您快些回去歇着吧,还能睡个回笼觉。”

  臭小子,娘在你面前就这么能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