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49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宋恺见他神情淡淡,但依旧褒扬林寒哲,他忍不住劝道:“云浮,此子前途远大,我父都让我多和他往来,况且他和你长兄交好,听闻元辅对他也很是看重。你还是……”

  “志同则道合,志不同就道不合。日后我若侥幸及第,和他乃同侪,若是政见一样,自然会走到一起。”程晏并不因为林寒哲前途大好就作谄媚状。

  他这样,反而更让宋恺敬佩。

  不愧是才绝京华的程云浮。

  从不屈就于人,方显其人之傲气。

  当然,程晏也留意到宋恺并没有提到程晷,没有提到的人,那就证明不太重要。

  这庶吉士一般在翰林院待三年,散馆时,有的继续留在翰林院,有的则去科道,有仇不报非君子,程晷差点置他于死地,他又怎么会真的看着他步步高升。

  但是兄弟阋于墙这种事情,就不方便同宋恺而言了,他吃了一杯酒,见宋恺已经是醉醺醺的了,他勾了勾唇,离开此处。

  但很快,程晏不必动什么手,清流就已经有人开始攻讦元辅程清,指他为儿子按通关节,上疏的这些人当然是清流中人,这些人官位不大,但极其敢言事。

  这些人对程清大致是不太满意的,认为他太依附于皇权,程清大怒,他儿子不过只是甲科进士,怎么通关节了?却有人道若非是圣上在殿试上亲自挑出林寒哲的考卷,恐怕罢落也是做得出来的,当初大家选的状元可是程晷啊。

  无奈,程清先上疏自辩,然则虽然有永嘉帝为他说话,但同时皇帝也没有惩罚言官,故而言官们有所依仗,跟闻到血腥味的动物似的,程清随即而来的攻击也不少。

  如此,本来安安静静在翰林院的程晷虽为元辅之子,但是前途堪忧。

  程晏不由得去了郭清府上一趟,郭清现在也是忙人,但仍然拨冗来见。

  “大宗伯。”

  “云浮毋须多礼。”

  “大宗伯,我兄长……”

  郭清笑道:“云浮,你这位兄长也并非是真的受无妄之灾,你也清楚。”

  他是怕程晏来说情的,故而先把话言明,此事并非空穴来风,现在过了半年发难,也是因为元辅圣眷不如往昔,言官才敢动手,但人家也不是随便参你。

  程晏却道:“此事我却不知,那林寒哲也算是实至名归的状元。”

  有这句话就够了,郭清又问他近来学业,指点了一二后,他实在是忙,只意有所指:“这天下欲行改革之道,就不能徒留这些蝇营狗苟之辈。至于你兄长,他是晚辈,若经受的住,谁又能挡得住他,若他自己不成,也怪不得旁人。”

  官场有人扶持固然好,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能力。

  恰巧,程晷有些承受不住旁人的目光,他本是和韩氏商量,若有岳父照应,他去科道也成,韩氏却道:“大爷不若外放也成,且看曾经的元辅王大人,因为得罪皇上,抄家流放可是惨的很。若大爷外放,也可避祸,若事情安稳过去,我再求我爹爹把你调回来就是了,爹爹也是这么说的。”

  韩氏实际上已经回去把妙娘的猜测跟家中爹娘说了,韩次辅很是愤怒,他虽然和程清为连襟,关系一向也很好,但女儿这事情程晷办的不地道,若是你睡个妾侍,或者干脆私底下承认自己有问题,都好过一边对妻子甜言蜜语,实则是故意把压力嫁祸到妻子身上。

  当然,韩次辅也并非无的放矢之人,他借故安排人替程晷把过脉,程晷身子骨确实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内里却是虚干,像被虫蛀一般,除非是非常容易生养的人,几乎是一滴精就能有孕的,否则女儿怕是这辈子都没有身孕了。

  可韩次辅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可若程晷一直这样,自己女儿成什么了?

  于是便有了今日韩氏这番话。

  要知道,程晷对岳父还是颇信赖的,毕竟父亲程清已经是强弩之末,他日后的前程还得靠岳父提携,既然如此,他就申请外放了。

  程晏听到都笑的不成,拉着妙娘的手道:“我的妙妙真是好人有好报,大嫂也是一石二鸟,一则躲过皇甫氏生子的刺激和长辈们的责难,二来,大哥以后靠着韩家,还得事事听韩家的,即便日后如何,家里都没人敢怪大嫂。”

  “不过,我是没想到晷哥竟然这么傻,还真的申请外放了,翰林院何等清贵,是清流中的清流,他倒好,外放了。”

  程晏头一次觉得原来真是好人有好报,若是没有妙娘那一次发善心去点醒韩氏,又何来今日程晷外放之事。

  外放除非十分精干,还得有人提拔,否则出头难上加难。

第76章 算计人心

  其实程清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情就下野,但是他作元辅的任期也确实快到了,如今皇上已经表明圣意,即便还在任期,但威望也不如以前。

  所以程晷日后前途还是要靠岳父提携,故而这次韩次辅的话,他自然听之任之。

  程清其实很不满:“你已经在翰林院中,只需勤勉,三年散馆若能蒙圣听,日后就是储相,退一步往科道走,也在六部,何必外放。”

  在他看来,程晷这一步实在是不智。

  程晷却道:“翰林院虽好,但是掌院宋好时被清流狭裹,更兼科道有人利用儿子攻讦您,唯一就是儿子外放,这样保全父亲名声。”

  “不止于此。”程清也是宦海沉浮多年,哪里就真的被几个言官攻击下野,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安排。

  但是,他看了程晷一眼,也耳闻是韩家的意思。

  程清心中一片悲凉,大概知道程晷是何意思了,外放是进可攻退可守,他若真的狼狈辞官,他这个做儿子的也避开,不受老子影响,若他在朝廷的影响力还在,那作为他的儿子,程晷依旧可以再回中央。

  虽说这样不失为聪明人的做法,但为官者,最忌讳首鼠两端,程清对他也有些失望。

  但他多年位极人臣,寻常人等已经是看不出他的心思了,程清面上还安抚了程晷几句,让他要外放就早些外放,还能博得一个好名声。

  程晷表现的惶恐不安,可程清已经是看透他了。

  当初,程晷在四房时,能毫不犹豫的四处哭诉,博得族人同情,又以仁厚聪颖打动聂氏的弟弟,认为他来日能孝顺他们,他们当年还觉得四房不像话,如今程晷为了自己的前程,依旧抛掉他们夫妻,去听韩家的话。

  真是天道好轮回。

  程晷外放的动作来的很快,吏部尚书是他叔父,虽然未到铨选之时,但多有地方官缺补,很快就能安排,程添也为侄子安排了一个颇为妥当的地方,如此程晷又特地来谢过程添。

  程添摆手:“你爹任期将至,我也统共只能在这个位置上待一两年,能帮到你们的也只能帮到这里了。”

  “叔父。”程晷内心也不是没有触动,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程家二房现在看着显赫,但因为二房的下一代包括他,年纪都还太小,长辈们只要一退,他们在朝堂举步维艰,如此青黄不接,他即便任事,也会被清流找茬。

  这些人有皇帝撑腰,他能靠谁,还不是只要岳父而已。

  如此,外放反而避开京中争端,这是好事,况且这是岳家提出的,到时候,肯定也会让他回来,他不是很担心。

  况且,程晷之前建议程清按着程晏,不让他和清流往来,甚至让程清对付言官,之前,他只认为是程清纵容程晏,如今才知道,原来当了元辅也并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言官清流他们也是用来制衡内阁的,他们的身后有皇上撑腰。

  以前程晷总觉得自己自负聪明,程晏不过是家世比他好一点,后来,过继后,他的身份也比程晏贵重,程晏对他像随从一般,几乎事事听从,程晷对他颇为感念,和程晏一直关系也很好,不似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但后来,程晏慢慢开始与清流接触,又让他知道了一桩天大的事情,程晏可能会损害程家,于是他着手开始对付程晏,但不仅让他毫发无损,反而让警觉,后来更是利用五房一事,在程家声望大增,同时在京中也是名望过人。

  原本自己以为早他几年出仕会好些,却没想到还未曾碰到程晏乱家之事,他爹就先遭到攻讦。

  这足以说明林寒哲所谓的天知,看来也是假的,他既没有当上癸酉年的状元,还让程晏跟他离心,他现在后悔不已,早知道就不信什么天机了,如此看来那些不过是装神弄鬼之事。自己当时真是鬼迷心窍了,如今悔之晚矣。

  临走之时,程晷把自己名下的两间银铺送给程晏,程晏不解,又听程晷解释道:“我这一去,再回来也不知道是何年,有奸人算计,导致你我兄弟起了隔阂,如今悔不当初。日后程家都要拜托晏弟了,这两间银铺是我这些年的心血,虽然算不得日进斗金,但晏弟日后应酬交际一切花销哪里不要用钱,就当是我这做哥哥的一片心意吧。”

  程晏推辞一番,但程晷是下定决心,把那些掌柜伙计以及账目都直接送到他这里来,之后就带着韩氏前去赴任,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晷哥也真是极会算计人心,之前和林寒哲好的跟什么似的,如今他要走了,反而说什么奸人算计,这不就是指的林寒哲么?”

  妙娘听程晏如此道,她不禁道:“若不然还是把他的银铺还给他吧,我们二房也并非没有产业,等晏郎你出仕了,老爷太太肯定会帮你的。”

  就是妙娘也觉得程晷真是个坑货,在四房时一直装的挺老实的,要被过继了,就到处说四房坏话,让聂家觉得他和本家不和,过继他反而隔绝本家,没有本家之患。过继后,嗣父有难,他又找到新靠山直接避开嗣父带来的不好。明明是他本人忌惮程晏,现在又把一切推到林寒哲身上,这是个十足十的小人。

  他送银铺这种手段,则是收买人心罢了。

  自古财帛动人心,他以利诱之,以情动之,很难有人不动心。

  同时,又很好的离间了程晏和程时,程晏和程时关系不错,即便皇甫氏见红事件之后,程时和程晏感情依旧未变,但他此计只送给程晏,却不送给程时,实在是引起程时的不悦,天长日久,肯定会产生嫌隙。

  如此,还不如还回去呢。

  程晏却笑道:“你也真是的,如此胆小惧事,将来这样的算计比这只多不少。况且晷哥说的也是实情,我将来出仕,要打点的地方肯定不少,老爷太太虽然会替我打点,但将来的事情也不好说,他们年纪大了,也要自己养老。”

  “所以……”妙娘看着他,看他如何做。

  只听程晏莞尔:“既然有两间银铺,我分一间给时哥儿就是了。”

  说罢,看向妙娘,很怕她不答应。其实这么做好处无穷,程时只是秀才功名,根本护不住这偌大财产,日后还是要投靠他,兜兜转转还是在自己手上,但行的却是大义,也让族中人知晓他程晏重义轻财。

  但是吧,很少有人见了钱不动心,他怕妙娘在这件事情上和他意见相左。

  谁知妙娘颔首:“这样也好,这本就不是咱们的东西,但既然得了好处,也不好独占。况且你和时弟关系岂能因为钱财被离间?兄弟之义才最为重要。”

  程晏听闻大喜:“娘子真乃我之知己。”

  妙娘笑而不语,她又不傻,当然知道程晏这样做肯定有这么做的道理。

  果然,在程晏送去银铺之后,程时也是打死不收:“既然是晷哥给晏哥的,我怎么能要,这可不是一笔小财啊。”

  程晏则道:“都是兄弟,你若不要就是跟我见外了,你现在也是娶妻生子的人了,虽说父母在无私财,但是咱们京城居住可是大不易啊。爹娘年岁眼看都要老了,我们做小的,怎么能够再劳烦他们。晷哥他没有给你,是因为他行走匆匆,送到我那里时都把我吓了一跳,我本不愿意受,但是家下人都已经送到,也是无法,只好却之不恭了。我尚且还好些,顾氏到底年岁小,家世寒微,也管不到我什么,她连嫁妆银子都给我保管,可你这里,可不能一文钱难倒个英雄好汉啊。”

  听到后面,程时也赧然。

  皇甫氏自从有孕在身,大范氏就三令五申让程时一切听她的,皇甫氏出自皇甫家,管家极其严格,对程时管的也紧,他身边的通房因为他在书房的时候读书,送了几回汤,被皇甫氏教训一顿,打的几欲瘫痪,程时在家待的受不住,只能去外面松快,但哪里不要钱。

  三五好友吃个酒,点个歌姬唱几个小曲,随随便便几十两银子就没了。

  见程时松动,程晏索性把契书拿来给他,程时又问:“晏哥问过嫂子么?”

  他也怕妙娘不同意,到时候晏哥夫妻争执就不好了。

  却听程晏冷哼道:“家中事都由我做主,哪里有妇人说话的余地,时弟放心,你嫂嫂一切听从我的。”

  这话让程时好生羡慕,为何人跟人就不同呢?皇甫氏就做不到这番柔顺。

  程时得了银铺,当然也不遗余力的说起程晏的好话,偶尔也提挈程晷的慷慨,但着重还是表现程晏,他心里清楚,晷哥看不上他,但晏哥却是真的重兄弟之情。

  此事连大范氏听了,都不由得对六娘感叹道:“晏哥儿真是豪杰之人,从不看重钱财。你那位七妹妹,还真是嫁了个好人家。这天底下的好处,居然都让她一个人独占了。”

  六娘无丝毫嫉妒之心,反而笑道:“自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人总有先苦后甜或者先甜后苦之说,总觉得人生来总要经受磨难,但七妹妹却从无坎坷,大概就是天生好命吧。”

  ……

  这话很快传到府中诸人耳朵里,诸人都道,但凡女子总有嫉妒之心,顾六娘和妙娘又是姐妹,却能有这番心胸,都高看她一眼。

第77章 嘲

  这等言论入妙娘之耳,她也只是觉得人都只能看到人家光鲜的一面,至于曾经别人受过的苦痛,除了自己,也少有人知。她可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生好命之人,但她也不是祥林嫂,把自己受过的罪逢人就说,这也没必要。

  况且比起她来,这天下多是逃荒的百姓,饿死的饥民,那些人的日子可比她难过多了。

  她置之不理,关于她的流言也很快平息,到底程家也是管束极其严的仕宦之家,这些下人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分寸。

  进了五月中旬,天气越发燥热起来,程晏已出去游学月余,回来时,见妙娘准备好的汤水,正好温热,他也不讲究什么礼仪,直接一饮而尽。

  “爽快。”他喝了一碗汤水,正好觉得沁入心脾,人也清爽多了。

  妙娘又递了帕子给他:“你这去了一个多月,去了哪些地方啊?”

  程晏笑道:“一个多月也只能在附近打个转了,恩师他们还要去山东爬泰山,只我惦记着你,便先回来了。”

  说起来,她们夫妻自从成婚后就几乎没有分开过,难得这次分开了一个多月。自古男子出门在外,女子在家常常茶饭不思,既担心丈夫拈花惹草,又怕他出什么意外,概因大家女子不能出门,丈夫就是自己的全部,故而才有此说法,记得聊斋里有一个故事叫《凤阳士人》就是说的此种情况。

  但是,妙娘绝非常人,她虽然在第一晚想程晏,但是之后大多数时日都自己看书作女红,顺便侍奉婆母,还因为程晷夫妻外放,她还时常去聂氏那里替她们孝敬一二,还要抽空去探望即将临盆的皇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