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63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既如此,魏令月今后如何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她翻了个身,看着程晏侧颜,用手抚了抚,安心的睡下了。

  到了次日,天气晴朗,冰雪初融,倦哥儿坐在一旁喝着肉粥,这孩子和他爹一样,都喜食肉,但好在妙娘会搭配青菜。

  肉粥里,菜多于肉,这小子一口口的吃完,还吃一个小包子,喝半碗牛乳,方才拍着小肚子离开饭桌。

  “你们先带他走走,消消食。”妙娘剥了个鸡蛋放程晏面前。

  程晏闻言觉得十分好笑,一个两岁小儿,居然还要消食,但他不敢多说什么。反正妙娘教孩子,最不喜他在旁护着,他护一回就得睡三天书房,所以对于儿子的事情,尤其是吃穿方面他都不溺爱着。

  反正这小子古灵精怪,要是他们两口子真的为了他吵架,他也必定护着他娘,用小拳头捶他。

  今日上门的则是罗氏的侄儿罗钊,这位曾经跟芳娘定亲,后来逃婚的人,他现在为江宁织造兼在身,今年回京叙职,故而来探望罗氏。

  其妻李氏也是出自书香门第,贤良淑德为众人称赞。

  李氏在成婚次年就连续生下二子一女,其女年纪最小,不过六岁而已,很有长姐风范,见倦哥儿坐不住,还主动拿帕子变个小老鼠给他玩儿。

  妙娘却知道罗钊夫妻上门是为何,大抵还是想保住江宁织造的位置,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罗氏又哪里说的上话,她们注定是无功而返了,因此妙娘在待客上越发热情,好让她们不至于因为事情没办成,就觉得程家和他们疏远了。

  她这招还挺管用的,罗钊失望而归,李氏就安慰他道:“我想姑母也是无法吧,现在姑父从吏部退下,鞭长莫及罢了。今日弟妹对我们无微不至,给咱们女儿也送了不菲的见面礼,真是周到至极,听说我喜食海鲜,还特地让人去洞子里新买了海鲜添了一道菜。”

  罗钊闻言,也没有丝毫怨言了,只道:“罢了,日后咱们家回京,还得和晏哥儿多往来的,本来爹最担心姑母没个儿子孝顺,很怕程晏不孝,如今一见,佳儿佳妇,咱们也可以和爹爹多说说,也让他老人家在老家放心。”

  “相公说的很是。”

  当日,妙娘便把自己所做的同程晏说了:“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太太的娘家人,又上门求到这里来,我虽然知道此事办不成,但是也得让她们觉得咱们家对她们是热络的,对太太也是孝顺的,日后晏郎你才不会被人说啊。”

  她怎么就事事想到自己,程晏感动道:“多谢你。”

  “夫妻之间不必言谢。”她扬了扬下巴,压根不在意这些。

  因为她只关注一件事情,元宵节炸街。

  一家三口穿亲子装,徜徉在大街上,不知道多少人看她的俩个宝贝,,再看看他们一家三口,那多合适啊。

  虚荣?嗯,她顾妙娘就是有一点小虚荣的。

  平时因为林寒哲,从不敢说自己和程晏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现在她多想走出去告诉大家,她们一家三口最幸福。

  她有这么好的郎君,这么好的儿子,为何还要一直控制自己,好像自己稍微高兴一点就是对不起所有人似的。

  “晏郎,元宵节那日,你要事事听我的,知道么?”妙娘用手指头戳了戳他。

  程晏瞬间警醒,小声道:“小姑奶奶,我可是在家事事都听你的,如今在外头,你还要我怎么做嘛!”

  他可是男子汉,若是被外人知道他惧内,他还怎么混的下去啊。

  在家里跪搓衣板,他都无话可说,但外人可都知道他的诨名“骄程晏”啊!

  想到这里,程晏看着妙娘就跟看大恶魔一样。

第98章 愿年年似今日

  程家马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倦哥儿人来疯,一听说去外面玩,乐的直咯咯笑,还尖叫,妙娘知道这孩子是太高兴了,就没拦着,她不发话,程晏更是巴不得儿子调皮点,也不会阻拦。

  正准备搬家回娘家的聂六娘听见孩童的声音,出来时见到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儿子上马车,尤其是孩子还小,夫妻俩还小心翼翼的护着他上马车。她定睛一看,这不是顾氏和程晏么?她们的穿着一看就是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这一幕不禁让聂六娘眼里噙泪,她曾经和林寒哲也是这般恩爱的,现今林寒哲远赴辽阳,她寄居娘家,娘家人虽然待她亲近,但住在娘家难免要看哥嫂脸色不说,还有自己的一双儿女全得她一个女人家操持,平日她算是很坚强了,但如今看到人家一家人在一起,心中难免脆弱。

  妙娘她们却不知晓这些,她们一家三口上了马车后,见马车开动,她才拍着胸口道:“方才爹娘还有点不同意呢,我都差点以为今日只能咱们俩出去了,没曾想到最后还是同意了。”

  长辈们考虑的就多了,只因昨日妙娘同倦哥儿说了街上有好些好吃的,糖葫芦啊,小糖人啊这些,他本就很会说话了,今儿就说给罗氏等人听,罗氏生怕自己自己的孙子冻着了,又怕他在外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说了好久,但见倦哥儿已经按捺不住,他们还是心软了,让倦哥儿随爹娘出来。

  因此才有妙娘这一说。

  程晏倒是一点都不觉得长辈会不同意,倦哥儿不管如何,到底是他和妙娘的孩子,有年轻爹娘带着玩儿该多好,孩子从小憋在家里,太过安静反而不好。

  但这些话,他不会主动和妙娘提起,还是为了家庭和睦,反正等倦哥儿三岁开蒙了,还是他们夫妻亲自教养。

  现在挑起这些,着了痕迹。

  于是,他笑道:“你呀,还是先想想等会儿要挑个什么花灯吧。”

  妙娘冷哼一声,“你真的以为我是为了挑花灯出来的么?非也,我是想带我儿子在街上走走,让别人看看我们母子多好。”

  程晏不识时务的来了句:“我看你是引得拍花子的把你们俩都拍去。”

  “哼,说好了在外面都听我的,现在就敢唱反调了。”

  “是我不对。”

  不过,程晏是真的觉得这俩很有可能被人掳走,妙娘就不提了,倾国倾城之色,且言笑晏晏,无论怎样够摄人心魂,再说倦哥儿,仿佛菩萨座下的小金童,尤其是其面容生肖其母,眉间还点了一颗胭脂,更似玉团子,睫毛长长的,安静时,你抱着他,怎么都看不够。

  这俩人要是不被掳走,他改姓顾算了。

  妙娘见程晏最是认错,脸上却是自己一点错都没有的表情,又道:“反正今日有晏郎在,我是一点都不怕的。”

  倦哥儿本来埋头在玩一个小球,听妙娘这么说,他鹦鹉学舌道:“晏郎在,不怕不怕了。”

  你在唱歌么?倦哥儿。

  但是吧,妙娘小声对程晏道:“以后我还是叫你二爷吧,倦哥儿正是学舌的时候,咱们俩要是一时不察说些什么私房话,被他传出去,那我可就没脸了。”

  “行了,就他腿这么短,每天见的人都是家里这几个人,他还能学舌学到哪里去。你要是喊我二爷,那可就太生疏了啊,这不成。”

  见程晏一百个不同意,她也只好作罢。

  很快马车就停在兴平坊,这里是有名的热闹之处,隔一条街就是秦楼楚馆,这秦楼楚馆程晏是不会带妻儿去的,但是兴平坊却不可不来。

  虽然天色渐晚,但是兴平坊仿若白昼一般,灯楼林立,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让妙娘瞬间想起现代夜市的感觉,甫一下马车,一股肉香味迎面扑来,妙娘往左边看了看,居然是卖肉饼的,纯手工制作,那椒麻的香味让他周围已经堆满了人。

  “去,多买几个回来。”妙娘对身边的人道。

  程晏虽然是世家子弟,但是并非是真正的着华服食佳肴之人,他平素和贫寒士子说的起劲,也会在路边酒馆喝点小酒,家常菜足矣。

  甚至去恩师左光伯家中用膳,咸菜糟鱼,他都甘之如饴。

  但他不曾想到妙娘居然也是这般亲民,不免有些意外。

  妙娘却不在意这些,她抱着儿子倦哥儿,身边有程晏在旁,她是觉得自己走路都带风,甚至还窃笑,自己真的会生,她家倦哥儿以后长大了,肯定也是位美男子。

  她们一行三人走着,往来人中十人中就有九人都会回头看,妙娘目不斜视,但心里爽的不行,程晏见周围人偷偷看妙娘的多,脸色沉了下来,瞪了过去,过往行人见他一袭锦衣,面色不善,皆不敢造次。

  倦哥儿则让小娘之们看的入神,在买糖葫芦的时候,还有一个七岁的小女童站在那里不走,指着倦哥儿道:“那个小弟弟长的好好看,他的眼睫毛好长啊。”

  这让妙娘虚荣心十分满足。

  当然了,面上还得装作淡然,还同程晏道:“晏郎,怎么这么多人看我们,我们有什么好看的。”

  程晏不禁在心里翻白眼,这不就是你的目的么?现在好了,居然还装什么都不知道。

  可程晏还要配合道:“是啊,究竟如何,我也不知了。”

  妙娘知道程晏肯定心底吐槽,但面上不敢说,她笑的不行。

  当然了,得意完了,妙娘还是抱着儿子选了几样不同式样的灯,有兔儿灯、走马灯还有六角亭灯,走累了,程晏带她们去了酒楼,叫了一个雅间,据说此处可以看到焰火。

  元宵节这天雅间几乎是定不下来的,但程晏是什么人,他是这里的常客,面子大的很,挤也得挤出一间给他们。

  妙娘进来时还是乖乖戴上帷帽,她还是很有分寸的,在大家都不认识的地方可以玩玩,但是在这种大酒楼,三教九流之地,还是谨慎为上。

  雅间其实并非妙娘想的那种高山流水,幽静之地,其实就是一个小房间,外面吹拉弹唱还有士子们吟诗作赋的喝彩声,比比皆是,很有烟火气。

  小二在门口端了热毛巾过来,丫鬟们不敢把这毛巾直接端给妙娘,只让小二送了热水来,自备新帕子让妙娘擦手。

  程晏则迅速点了几个菜,只听妙娘咳嗽了一声。

  他立马道:“你要不要点几个菜?”

  妙娘笑道:“咱们儿子可吃不了那么大菜,做些孩子吃的就好。”

  小二堆起笑脸殷勤的报了几道菜名,妙娘挥手应允,小二不由得看了程晏一眼,心道,自己真是打错了算盘,这家里分明是这位夫人说了算。

  但又觉得奇怪,这位程爷以前也时常来他们酒楼,那个做派可不是现在这般,没想到居然还惧内,看来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啊。不过那位夫人也真是生的好看,他在这酒楼里也是时常见到花魁的,都说花魁美,却不及这位程夫人万分之一,况且她气度高华,举止雍容,让人可远观不可亵玩,更让人不忍直视。

  店小二不敢继续逗留,匆匆而去。

  门一关上,妙娘看吃了几颗糖葫芦糊的嘴边都染了山楂红的倦哥儿,忍不住笑道:“小馋猫,今儿开不开心,欢不欢喜?”

  倦哥儿忍不住重重点头:“要是每天都这般就好了,可以吃好吃的,看喷火和花灯就好了。”

  童言稚语惹得大人们都发笑,程晏则好气道:“你还想的挺好,爹娘只能俯首甘为孺子牛了,天天供你玩乐。”

  平日里是妙娘严格,他宠着孩子,现在看妙娘时时刻刻拉着他抱着他,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他居然和小孩子斗起嘴来。

  妙娘还斥责他:“哎呀,你跟个小孩子计较什么。我们倦哥儿明年开蒙了,肯定就不一样了。”

  这让程晏更委屈了,还好妙娘也不傻,很快看到程晏的表情,鉴于他今日还算在外事事都听自己的,也哄着他:“晏郎,等倦哥儿快快读书了,有了功名,咱们俩人就泛舟湖上,难道你不愿意和我做神仙眷侣么?”

  此言一出,程晏暗自得意。

  众丫鬟们也是忍俊不禁,都知道二奶奶得宠,但人家是真的会说话,要不然二爷怎么被吃的死死的。

  菜很快上了上来,妙娘也忍不住斟了一杯酒吃下,第二杯和程晏碰了一下,唯独倦哥儿吃了一会儿,就头似小鸡啄米了。

  此时,听有人惊呼:“放焰火啦。”

  这一声把丫鬟们都喊的蠢蠢欲动了,妙娘遂让人支开窗户,抱着倦哥儿立在窗边看着夜空,程晏上前来,握着妙娘的手,二人并立。

  倏地,空中火树银花不夜天,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地,连方才要睡觉的倦哥儿都呆呆的看着焰火。

  妙娘遂往程晏肩上一靠,不由得道:“愿年年似今日。”

第99章 亲上加亲

  年过完,衙门开印,程晏恢复年前作息。妙娘一大早就让人磨了豆浆,蒸了箬叶糕,还煮了小碗面给他,都是清清爽爽的。

  “好吃,这面的浇头好,妙娘你这鳝丝炒的真好啊。”

  他吃到最后一口,还有点意犹未尽。

  妙娘笑道:“我也就会这些家常风味的菜了,你平日在翰林院里吃的也不是很好,在家里怎么着也得让你一饱口福啊!不说了,这里边还有些软香糕,你带些去上衙,若是饿了,就拿出来垫巴一下肚子。”

  “嗯。”

  程晏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