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10章

作者:鹿子草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又将炉子生起来,两人围着炉子烤红薯和瓜子花生。

  听她一口一个小宋哥,心知这事没什么转圜的余地了,方芳感叹道:“你怎么也找个这样的啊!咱俩可真是难姐难妹!”

  “我觉得挺好的呀,我现在每天谈恋爱可高兴了!”项小羽不以为意道,“再说,班长他家也那样了,你不是照样想跟他结婚过日子!”

  “你这就是傻乐呵!”方芳剥着橘子皮,还抽空伸手在她脑门上点了点,“刘焕阳他姥爷没事的时候,我俩就在一起了,总不能他家里一出事,我就抽身吧?可是你不一样啊,你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个火坑还要闭眼往里跳!”

  项小羽怕她再絮叨自己,忙转移话题问:“哎,温春雪怎么突然就要嫁给于向东了呢?以她的条件在县城里也能找到不错的对象吧!”

  大家虽然替老于家高兴,但也担心双方家庭门不当户不对,老于家留不住媳妇。

  “温春雪的个人条件好,但家庭条件挺一般的。她家八口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两个兄弟都着急结婚,家里为了房子的事没少吵吵。当初厂工会组织集体相亲的时候就说了,可以给周末夫妻提供小单间住房。温春雪应该是想从家里搬出来的……”

  “我怎么隐约记得,在联谊会上,他俩没看对眼呀?”

  方芳笑道:“你们队里这个于向东还挺厉害的,之前根本没他什么事,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他每个礼拜都往我们制衣厂跑,给小温送吃送喝的,两人莫名其妙就谈起了恋爱!他们在厂大院里手拉手,被人瞧见了好几次,那股甜蜜劲儿,都成我们制衣厂的西洋景了!”

  “看来他们还真是自由恋爱的!”项小羽很有经验地说,“我跟我小宋哥就是这样啦,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人家小情侣拉个手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与宋恂单独相处过两天,以至于项前进过年回家那几天,她还挺不习惯,恨不得让那臭小子赶紧回县里上班去。

  “好像谁不是自由恋爱似的……”方芳觉得她话里的信息量有点大,诡异地沉默片刻后,若无其事道,“不过,我是真没想到,人家才谈了不到半年的对象就可以领证结婚了。我跟刘焕阳都谈了好几年了,还没领证呢!哎,真是一下子就被人比下去了!”

  “刘焕阳跟咱们同岁,周岁都不满二十呢!”项小羽咧着嘴乐,明目张胆地幸灾乐祸,“兴许等我跟小宋哥领证了,你俩还在谈对象呢!哈哈哈!”

  方芳:“……”

第64章

  自打成功将宋恂划拉进自家碗里, 项小羽每天都在苦苦压抑着想要跟人显摆的冲动。

  今天总算逮到了一个主动送上门的听众,她终于酣畅淋漓地与小伙伴分享了她反复回味数遍的《恋爱细节100条》。

  听得方芳直撇嘴,打着饱嗝离开了瑶水村。

  不过, 项小羽给人喂完狗粮以后, 并没能逍遥太久, 当天晚上就收到了宋恂从公社带回来的消息。

  市广播电台已经正式对外招工了。

  一名实习播音员, 一名勤杂工。

  招工告示就贴在公社大院的告示栏里,消息很快便能传到生产队来。

  “你准备得怎么样了?”听说三天后就是正式的招工考试, 苗玉兰比考生本人还慌张, “人家又是笔试,又是面试的, 你能不能行啊?”

  项小羽也有点紧张,但是在老娘面前还要绷住, 自信道:“没问题,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听渔业广播,该记的知识点都记下来了。还整天练习绕口令, 口齿清楚得很!”

  “小毛, 你那个喇叭喇嘛哑巴练得咋样了?”项远洋怀里抱着侄子,拍着侄子的手起哄, “给我们来一段。”

  “小姑,来一段。”大寨跟着二叔凑热闹。

  “你们可别让她来了, 絮叨得我头疼。”苗玉兰揉着太阳穴说, “一天到晚,那张嘴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抽空就要嘟囔。”

  见二哥和侄子捧场, 项小羽立马就被激起了表演热情, 一段绕口令张口就来。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 手里提溜着五斤鳎犸,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提着鳎犸的喇嘛要拿鳎犸换哑巴腰里别着的喇叭,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提着鳎犸的喇嘛的鳎犸……”

  虽是正常语速,但从头到尾没有磕绊,吐字清晰,发音连贯。

  宋恂跟着大家给小毛鼓掌。项小毛在这方面确实厉害,还肯花时间下苦功练习。

  反正他没有这个口条,甘拜下风。

  “笔试部分可能会让你们写播音稿。你提前准备了吗?”宋恂最近一直在约谈那些社办企业的厂长,忙得都忘了关心她考试的准备情况。

  “准备了!”项小羽将自己写的几篇小作文拿给他过目。

  宋恂接过来品读了两遍。

  不过,他对广播事业不甚了解,这几篇小作文的内容都比较贴合渔业实际,读起来也蛮通顺的,他挑不出什么毛病,便只能用自己过往的考试经验给出一些建议。

  “如果笔试真的是让你们写播音稿,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作文的,篇幅要求不会太长,你还是控制一下字数吧。”

  她这几篇小作文已经洋洋洒洒写出大几千字了。

  项小羽忙不迭点头,“那我再删减一下。”

  *

  去公社参加播音考试这天,宋恂主动请缨,接下了骑车接送考生的任务。

  考试时间定在上午九点,将车停在渔业广播电台的大院前,宋恂像个送考的老父亲似的,叮嘱她别忘了在考试卷上写名字,考完了就来公社大院找他。

  巴拉巴拉嘱咐了一大通,又帮她把军用水壶挎到身上,才不放心地骑车离开。

  今天来参加考试的都是应聘播音员的。

  项小羽进去的时候,院子里已经站了七八个人了,男女都有。

  其中的两个女同志她还算熟悉,是公社广播站的广播员,过年前她趁着人家不忙的时候去广播站学习观摩过。

  不过,听她描述过广播站里的设备后,宋恂推测公社广播站跟广播电台的设备还是有所区别的。

  公社广播站用的是有线广播,与电话用的是同一个线路,基本都是实时广播,跟生产队里的广播设备差不多。

  而广播电台用的是无线广播,听说还需要提前录播,录音和放音设备他们都没见过。

  除非这些候考的人里有在电台工作过的,否则大家应该都是这方面的新手。

  项小羽将报名表填好后,交给一位中年女同志,就安静地与另几位候考的站成一排,等待考试。

  时针指向九点时,女同志将所有的报名表收齐,便笑着来到他们跟前。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渔业广播电台的招工考试,我是渔业电台的台长郁英荷。”

  几位考生不自觉鼓起了掌。

  郁英荷好笑地压了压手,继续道:“咱们渔业电台是由市广播电台,市气象局和市水产局联合创办的,是一个专门为渔民群众服务的广播频道,正式开播后,将以普通话和南湾话双语播出。所以,不会说普通话,或者不会说南湾话的同志,只能遗憾地暂时止步于此了。”

  项小羽身边站着一个身材很娇小的姑娘,闻言便缓缓举起了手。

  “郁台长,我是去年刚从省城来插队的知青,以前在省人民广播电台的业余广播剧团当过报幕员,也在省人广的播音组朗读过长篇小说《风云初记》。”那姑娘一脸为难,“但是我才来南湾插队半年,土话可以听懂,发音却还在被老乡纠正。咱们能不能将对方言的要求放宽一些?”

  郁英荷翻出她的报名表查看,沉思片刻后,还是遗憾地摇头,“魏薇同志,你的条件确实不错,但我们电台初建,又是为渔民服务的,尤其是南湾的渔民,有些人还听不懂普通话,为了让所有渔民都能听懂这台渔业广播,播音员能熟练地使用南湾土话进行广播,是必要条件。不过你也不用气馁,咱们市人广的第一套节目最近也有招工意向,你的声音条件挺好的,到时候可以去试试。”

  看着魏薇黯然离场,项小羽暗暗咂舌。

  知青里果然卧虎藏龙。

  那姑娘瞧着不起眼,没想到人家居然有省人广的工作经验,若不是囿于方言这块短板,这唯一的播音员岗位肯定非她莫属。

  人外有人,她之前真是过于乐观了。

  郁英荷继续做接下来的安排,“咱们今天先笔试,后试音。笔试需要……”

  她的话才开个头,便被一个匆匆跑进院子的女同志打断了。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苏瑾喘着粗气,满头大汗地跑进队伍里。

  郁英荷看一眼手表,拧眉说:“这位同志,咱们公告上写得很清楚,九点整准时考试,这会儿已经九点二十了……”

  “同志,实在抱歉。”苏瑾红着脸说,“我是下面生产队的知青,我们大队距离公社十里地,我没有自行车,是走过来的。而且我平时很少出生产队,所以没掌握好时间。”

  见她跑得满脸通红,头发也一绺一绺地黏在额头上,郁英荷不忍心苛责一个小姑娘,便拿出一张表格说:“你先来填报名表吧。”

  项小羽:“……”

  她二哥去机械厂上班以后,偶尔会借用她爹的自行车往返。不过,今天早上,她爹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骑走了自行车,不知干嘛去了。

  她跟宋恂出门的时候,二哥还在到处找车呢。

  瞧苏瑾这副狼狈样子,看来自行车最终还是没找到。

  所有人站在院子里,等待苏瑾填报名表。见她在工作单位一栏写的是瑶水村生产大队,郁英荷不由回看了一眼同样出自瑶水村的项小羽。

  察觉到她的视线,项小羽连忙冲着人家回笑了一下,心里有点激动。

  刚刚一听这位郁台长开口说话,她就认出声音了。

  前些年,每天晚上九点,市人广有个《阅读与赏析》栏目,会赏析一些古典文学。开始破四旧以后,就转而赏析近现代文学和一些热门小说。

  项家姐妹每天晚上都守着广播听讲,对那个播音员的声音特别熟悉。

  项小羽觉得郁台长就是那位播音员,心里正为这个猜测暗自兴奋,就发现郁台长也在看她。

  天呐,好激动!

  项小羽还在脑补被行业大佬慧眼识才一眼相中的戏码,另一边苏瑾已经填完表格了。

  郁英荷带着几人走进一间小会议室,宣布了考试规则。

  “请大家在一小时内完成一则八百字左右的故事广播稿,以及一则不超过五百字的新闻广播稿。笔试的这两则广播稿,就是你们之后试音要用到的稿件。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尽量保证卷面整洁,用词准确。”

  一位男同志举手问:“有没有主题要求?”

  “故事广播稿可以随便发挥,但新闻广播稿要求与渔业相关。最好是与即将到来的春汛有关的话题。”

  项小羽的视线在众人脸上快速掠过,见大家表情轻松,心知其余人也是提前有所准备的。

  她不敢掉以轻心,接过工作人员发下的稿纸,便埋头认真书写。

  最近全县都在准备开年第一汛,关于春汛的播报还是挺多的,项小羽提前写的那几个小作文几乎都与渔汛有关。

  从其中选出篇幅最短的一则,以尽量简洁精炼的语言,完成了一份不到五百字的新闻稿,杵着笔帽思考片刻后,还很应景地取了一个颇有时下新闻特色的标题,《鼓起冲天干劲,迎接春汛生产——报南湾县的渔具准备情况》。

  *

  会议室外,郁英荷也在与另两位同事谈论着几个考生的情况。

  “报名表我看了,都是年轻同志,基本没有什么正经的播音经验。唯一一个在省人广工作过的魏薇,还不太会说南湾话,真是可惜了。”

  她身边站着一个高瘦的男青年,正捏着几分报名表翻看,嘴里嘀咕道:“怎么没经验,这不是有好几个在广播站工作过的吗?”

  “广播站的播音工作跟正经的电台广播还是有些区别的。”郁英荷摇头。

  男青年的视线在一份报名表上停驻的时间有些长,指着其中一栏调笑道:“这里还有一位拥有大型文艺演出主持经验的。你看人家在特长一栏里列了一大串呢!唱歌,跳舞,朗诵,绕口令,讲故事,表演,哈哈,会的还挺多的。你不是就喜欢这种语言表现能力强的嘛!”

  郁英荷接过来翻了翻,也忍不住笑道:“年轻小姑娘嘛,平时在家里唱个歌跳个舞,觉得喜欢就是特长。这些都当不得真,水分太大了。”

  “这有什么,一会儿让那些会特长的人主动出来表演个节目,咱们选个真正有特长的,以后台里组织文体活动的时候,还能丰富咱们的演出队伍。”

  郁英荷摆手:“算了吧,有没有特长无所谓,主要还是得看播音和稿件的撰写能力。”

  三人正在对着几份报名表品评着,会议室内已经有考生完成笔试内容,准备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