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20章

作者:鹿子草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

  吴科学被举报的事,要是放在总厂那边,根本就不算事,公社内部就能解决了。

  但是他被人告到了地区,清查组又正想抓个典型,人家正好抓住他做文章。

  一连去糕点厂查了好几天的账,连在家带孩子的丈母娘都听说了吴科学的事,不放心地跑来问宋恂,她女婿会不会有事。

  宋恂觉得只要他在糕点厂的账面上是干净的,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将人安抚住,让她回去安心过日子。

  过了没几天,宋恂突然在办公室接到了他媳妇的电话。

  项小羽收到了体检通知,马上要来地区的定点医院进行体检。

  “你说,让我去体检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考上啦?”项小羽语带兴奋。

  宋恂被她欢快的情绪感染,笑着问:“你问过其他人没有?还有人去体检吗?”

  “问了,宋悦、宋恒、我大哥,还有咱们队里的好多知青,都要去体检。”项小羽报完了人数,又觉得不太对,迟疑着说,“大家不会都考上了吧?不是说这次报考了五百多万人嘛,录取率这么高的吗?”

  宋恂笑道:“能去体检的都是过了录取分数线的,但是能否被录取,还得看你们填报志愿的情况。”

  项小羽放了心,过了录取分数线就相当于有了一张入场券。

  她跟着大部队去医院进行了体检,便开始抓心挠肝地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七八年的元旦刚过完,生产队里收到了第一封通知书。

  但是这封通知书并没有被送到当事人手中,而是被邮递员按照收件地址,送来了大队部。

  正在值班的大队会计,看到信封上的名字后,便捎上那封信跑去海边找项英雄和贾支书。

  项英雄瞧见他手里的信还以为是自家闺女或者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嘴角险些咧到耳朵根。

  然而张会计却将信封展开,露出收件人的名字,问:“支书,队长,你们看这个通知书怎么处理?”

  收件人是洪少君,生产队里有名的黑五类子女,这些年一直在渔船上负责拉网,干的是全队最累的活。

  而信封的左下角也清清楚楚地印着一排红字——“大连海运学院”。

  项英雄沉吟少晌,理所当然道:“是谁的通知书就给谁,咱们留着它做啥用?”

  “他家那个成分能去上大学嘛?”往年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洪少君这样的人根本连边儿都沾不上。

  “报考的时候又没说黑五类不能参加考试,队里既然给他开了介绍信,那就是同意让他去考试的,总不能人家考上了,咱们自己反而不认了吧?”不是自家的通知书,项英雄就没兴趣看了,转身就想上船。

  “当时那是不想节外生枝,谁知道这小子真能考上呀!”张会计心里不是滋味,他家孩子连体检通知都没收到,没想到一个黑五类子女,居然还能去上大学!

  贾支书哼道:“快给他送去吧,都是一个生产队的,队里的孩子有了出息,对咱们瑶水村是好事。”

  于是,全生产队都知道了,黑五类洪少君成了队里第一个被录取的大学生。

  洪少君的父亲哆嗦着手接过儿子的录取通知书,看清上面的字后,就要给来送通知书的大队干部们下跪。

  他这个举动把张会计吓了一跳,赶紧将人接住,说了一番让孩子放心去读书,抓住大好机会的客套话,便讪讪地离开了洪家的小窝棚。

  有了第一封通知书开头,队里的其他社员和知青也陆陆续续收到了自己的通知书。

  有广州外语学院的,有北京工业学院的,还有海浦师范学院的,本地的外地的都有通知书寄来。

  邮递员小孙一趟一趟地往瑶水村跑,队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好消息,比过年还热闹。

  项英雄和苗玉兰原本还能坐得住。

  可是左等右等也没等来自家儿女的通知书,他家老大和小毛可都是参加了体检的!

  项英雄每天都要赶在邮递员来送信的时间,在村口等着,问问人家今天有没有自家的信。

  然而,每天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队里那些收到通知书的人,通知书上都是要求在二月底前去大学报到的。

  但是直到一月底,宋家和项家去体检的四个考生,仍是一份录取通知书也没收到。

  邮递员也从每天来两次变成了三四天来一次,大家都默认他们四个的高考志愿报得太高了,集体落了榜。

  项小羽心里也隐隐觉得自己可能报高了,她恐怕是被数学拖了后腿。

  这天下了班,她没精打采地从公社骑车回家,刚骑到村口,便迎面碰上了刚送了信的小孙邮递员。

  “项同志,恭喜你!你的通知书刚被送了过来!我放到你爹那里了!”小孙邮递员特意停下自行车,与项小羽通报这个好消息。

  项小羽原本蔫哒哒的脑袋,像是被人催了肥,立马支棱了起来,赶紧问:“真是我的通知书?哪里送来的?”

  “好像是省城的,这次的三份通知书都是你们家的。不过,各自都是哪个学校的,我也没记清。”

第137章

  项小羽骑着自行车冲向娘家的时候, 恨不得在背上长出一对翅膀来。

  将车随手靠到墙上,她气还没喘匀,就跨过门槛喊:“爹,我的通知书是从哪里寄来的?”

  项英雄挥舞着信封, 眉开眼笑道:“从省城寄来的!我实在忍不住好奇, 就帮你拆开了, 通知书上写着省大新闻系!我们小毛也是大学生了!”

  项小羽搓了搓手心里的汗,接过只有薄薄一张纸的通知书,逐字逐句看过去,心里终于有了尘埃落定的感觉。然后仿佛延安上身一般, 兴奋难抑地在原地蹦了好几下。

  “信封里还有别的呢,”苗玉兰提醒, “快看看那些东西有用不!”

  项小羽平复一下心情,又将信封里的其他纸张倒出来,有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新生入学注意事项,还有一张学校地图。

  她将通知书和那几张纸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这才想起刚才小孙邮递员说的话。

  “不是有三封挂号信吗?另两封是谁的?”

  宋悦挥了挥手上的信, 也激动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与项小羽抱在一起, “嫂子,我也被省城的学校录取了!咱们可以一起回省城上学啦!”

  项小羽隐约记得,她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医学院, 第二第三志愿都是上海的学校,如果她被省城的学校录取了, 那应该是被调剂的。

  她赶紧问:“哪所学校啊?”

  “省中医学院, 中医学!”宋悦高兴得小脸红扑扑的。

  苗玉兰早就听闺女说过, 她小姑子的芭蕾跳得特别好,这会儿听闻这孩子要去学中医了,便有些惋惜地说:“哎呦,还以为你会去学跳舞呢,怎么去学中医了呢!”

  “婶,我报的三个志愿都是跟医学相关的,可能是三个学校都报得太高了,最后被调剂到了中医学院!这也很不错啦,离家近!”

  相比于学艺术,她更喜欢治病救人的医术。

  当初省城的高中为了让知青们适应农村的插队生活,会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设置专业班,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比如农机班,农林班,农医班之类的。

  她选择的就是农医班。

  原以为学好以后也算有个一技之长,可以来农村当个赤脚医生,可是到了地方才发现,根本就没有她的用武之地。

  一把草药,一根银针,她这点三脚猫的功夫照着队里的赤脚医生徐扶伤差远了。

  如果有机会的话,她是很想像大姨那样成为一名医生的。

  项小羽与小姑子手拉手,兴奋地踮起了小碎步,又相互交换着看了对方的通知书,她才将注意力放到宋恒身上。

  这小子的脸臭成这样,一看就是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

  宋悦想笑,又忍住了,神色古怪地说:“我小哥,也被录取了!”

  “啊,那是好事呀!”他怎么是这副吃到苍蝇的表情?

  “他被海浦林业学校果树专业录取了!”宋悦忍着笑说。

  项小羽:“……”

  她记得宋恒报的是军校来着。

  项远洋坐在椅子里啃苹果,双脚还搭在板凳上一晃一晃的,跟妹妹解释:“这个林业学校很不错的,是咱们地区林业局开办的中专学校,中专毕业以后国家也是包分配的,我想考还没考上呢!”

  这次高考是大中专院校一起录取,他没有收到体检通知书,就意味着他连中专分数线都没过。

  哎。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人家宋恒不想去,他却羡慕得要命。

  被项远洋艳羡的宋恒,闻言脸色更黑了。

  他前两个志愿报的都是军校,第三志愿按照项家兄弟的志愿随便抄了一个。他以为有自家老宋兜底,这两个军校肯定会有一个录取他的。

  没想到他爹那点面子一点用也没有,最终居然被什么果树专业录取了……

  三份录取通知到手,项小羽姑嫂俩都很满意,只有宋恒哭丧着脸,还在考虑要不要去种果树。

  项小羽的心情放松下来,还关心了一下自家大哥的情况。

  “我大哥没收到通知书吗?”

  项英雄也在心里犯嘀咕呢,小儿子连体检都没去,所以没被录取是正常的,但是老大可是去体检过的,怎么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呢,哪怕是个中专或者技工学校也行呀!

  然而,这三份通知书就是瑶水大队的最后三份了,过年之前,小孙邮递员再没送过挂号信。

  *

  因为一次高考,瑶水大队算是在十里八乡彻底火了一把!

  他们全大队总共有一千八百多名社员和知青,这次去参加高考的有一百多人,其中收到大专院校录取通知书的有六人,被中专学校录取了十人,被县水泥厂技工学校录取了四人。

  全队收到了二十张录取通知书,虽然没有清华北大那样的好学校,但是他们以数量取胜了!

  瑶水大队成为了全公社,甚至是全县,收到录取通知书最多的生产队!

  被录取的考生需要在三月份之前去学校报到,有几个知青便想提前办手续,在过年前离开瑶水村,回家过个团圆年。

  贾支书和项队长既然已经在高考这件事上一路为知青们亮绿灯了,自然要送佛送到西,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卡着人家。

  不过,在分别之前,瑶水大队迎来了公社干部,以及一位《海浦晚报》的记者。

  这位记者是专门来让瑶水大队分享高考经验的。

  报社的大记者可是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既然有了机会,大队干部当然要出一把风头,于是他们非常积极地将那六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人召集了起来。

  记者同志对每一位准大学生都进行了采访,其中四人是知青,这四人发言的中心思想都相当一致。

  一是感谢大队干部给他们提供的便利条件,为了支持知青们参加高考,生产队只要求他们每天上半天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二是感谢队里组织的各科冲刺小组。两个月以来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为他们这些很多年没摸过书本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