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28章

作者:鹿子草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这个月刚辞了正阳厂的工作,回家备战第二次高考。

  “我这么多年没摸过书本了,看到那些符号就头疼,”袁梅揉着太阳穴说,“我打算转文科了,我数学挺好的,只要把地理历史死记硬背下来就行。上次吃亏就吃亏在理化上了。你家小项可真是厉害,考一次就考上了那么好的学校。”

  “她当时是请了长假复习的,而且志愿报得也不高。”

  “我这次也不打算报得太高了,就报咱们省内的学校。”袁梅无奈笑道,“而且我这个年纪,四年学出来,就得三十多了。我爸说,省委党校要开办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进修班,除了招收你们这样的在职干部,也会在今年的高考生里招收一部分。两年就能大专毕业,关键是人家由省委组织部包分配。”

  听到省委党校,宋恂心里一动,忙问:“这个进修班怎么报名啊?”

  “在职干部跟组织部报名,高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填报。考试时间跟今年高考差不多,据说考题会比高考文科试题难一点。不过,那也不错啊,这可是省委党校史上第一次采用报名考试的方式招收学员。我爸说,有人把这个进修班戏称为小黄埔。我对这些倒是不怎么在意,主要是节省时间,两年学出来,我也才三十,总比学四年的强。”

  宋恂:“……”

  难道他的人生要经历两次高考?

第142章

  宋恂对于党校进修班异乎寻常的关注, 让袁梅絮絮念叨的声音突然卡壳了。

  “你不会是想去考党校吧?你都已经是大学生了,还考这种两年制的大专干什么?”

  宋恂只是先打听一下行情。

  放弃现有的工作, 脱产去党校学习两年,对他来说不是小事。

  他的事业正在上升期,在外贸局也干得挺顺手。他们这个班子已经磨合得很好了,三个局长副局长各有自己的一摊子事,全力拓宽地区的外贸业务。

  若是去了党校,毕业以后再想回原单位,基本不可能还有他的位置。

  “我大学读的是工科,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基本没用到。如果有机会系统地进修一下政治理论,我可能会考虑的。”宋恂答得保守。

  孙君华鼓励道:“你们别小瞧了这个进修班,党校在全省范围内只招收100名三十岁以下的高学历学员, 包括在职干部, 退伍军人和今年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毕业以后省委组织部包分配,像你这样的脱产干部,工龄工资一样不落。带薪进修两年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而且按照惯例, 这种进修班结业以后,在职干部通常是可以升半格的。

  无论于公还是于私, 孙君华都很支持宋恂去参加党校的入学考试。

  她家袁梅的成绩其实还可以,努努力的话上省内的本科是没问题的。

  不过, 袁梅放着本科不想报,却一心想上党校的大专。

  一是因为党校结业快, 别的学校三年才能大专毕业,而那边两年就能上岗工作了。

  二是因为各级党校如今都缺少理论课讲师。这一批学员毕业后, 有二十人会被留在省委党校任教。

  袁梅就是看准了这个任教机会。

  她的青年时期基本都是在最基层的农村和工厂度过的, 一份党校讲师的工作, 对她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

  孙君华直觉自家闺女八成是要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党校了。

  如果宋恂也能去党校上学, 他们就能相互照应一下。

  至于多一个人考试就多一个人竞争这种顾虑,是完全没必要的。

  这次的录取比例是,在职干部和退伍军人占80%,高考生占20%。

  双方分卷考试,分别录取,两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孙君华能想到的,袁梅这个当事人当然也能想到,她也不劝宋恂仔细考虑了。

  跑进书房翻出老袁同志的一个笔记本,将上面记录的党校招生章程分享给了宋恂。

  “党校招生的事还没有正式公布,我爸也是这次去省城出差才听说的。你看看这上面的具体内容吧。”

  宋恂接过来大致扫了两眼。

  袁书记的这份招生简章应该也是从别处抄来的,只记了一些关键词。

  政治清白,政历清楚,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三十岁以下,婚否不限。

  考试科目与高考完全不同,只有两科——政治和作文。

  但是政治考试的内容很多,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的政策方针。

  虽然实收100名学员,可是分配给各地区的报名人数并不相同,比如省城有200个,而海浦地区只有60个可以参加正式考试的名额。

  这60个名额看似不少,却是要从全地区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拔的。

  能否被选中也不是通过职位高低决定的,而是要考察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

  *

  从袁书记家离开,宋恂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儿子散步回家。

  吉安刚走几步就晃了晃他的手问:“爸爸,你也要去考大学啦?”

  “不是大学。”宋恂跟小孩子解释不清楚党校和大学的区别,便又改口说,“还没想好。”

  “你要是上大学是不是也得走啦?”吉安仰着头小心翼翼地问,“能带我跟弟弟不?”

  “你俩不是总偷偷跟妈妈告状说爸爸不好嘛,还跟着我干嘛?”

  “我没告状,”吉安绝不承认自己干过这种事,继续追问,“到底能不能带着我们?”

  “你俩想跟着我去上学吗?”

  延安赶紧点头说:“想!我们可以像小姐姐一样,住在学校里。”

  他还记着灵灵姐弟可以跟妈妈一起住呢。

  宋恂着实没想到这小子能将这件事惦记这么长时间,哭笑不得地在他头上揉了一把。

  见他不答应,吉安又有些着急地摇晃他的手臂催促。

  “爸爸还没想好要不要考大学呢。”宋恂实话实说。

  他向来是比较偏爱理工科的,对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实在没什么兴趣。

  让他未来两年一直坐在教室里学马列,他光是想想就觉得泰山压顶。

  不过也不可否认,去党校进修确实是一条捷径,可以解决他眼下的所有问题。

  不但可以锻炼党性,强化党性修养,对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孙奶奶说,你要是去考大学,就可以跟妈妈在一起了!”延安跟苗苗玩跷跷板的时候,吉安一直呆在屋里,竖着耳朵听大人谈话。

  他以为爸爸去考了大学,就能跟妈妈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了。

  “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怎么还整天惦记着找妈妈?”宋恂斜他一眼问。

  “我不是大孩子,我是小孩子!小姑说坐车买票的才是大孩子,”吉安带着点骄傲地说,“我不用买票!”

  宋恂:“……”

  不用买票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

  他俩搭乘公共汽车和火车,甚至去各种景点都不用买票,身高还不到一米二……

  宋恂不跟他们探讨大孩子小孩子的问题,给两个小子起个头,让他俩玩背唐诗接龙,自己便走神地想着党校考试的事。

  甭管是否去参加考试,他可以先收集一些复习资料,提前准备一下了。

  *

  双胞胎在家鼓动爸爸来省城上学,而刚当上新闻摄影课代表的项小羽又迎来了新的喜事——

  她那份重新筹建校园广播站的申请,被校团委通过了!

  马上就可以招兵买马让广播站正式开播。

  这类校园广播其实不需要太多工作人员,像是渔业电台一样,再找一个男播音员和两个整理稿件的编辑就差不多了。

  广播电台的节目是录播的,而校园广播站是直播的,连维护录音设备的工作人员都省了。

  她心情很好地跑回宿舍,打算跟廖习兰分享这个好消息,不过,刚推开宿舍的门,便敏锐地察觉今天的气氛不太对。

  宿舍里的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吕莹整理床铺。

  吕莹睡在靠门的下铺,平时也安安静静的,住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以来,项小羽几乎没怎么跟她交流过。

  这会儿见她将铺盖都卷起来了,也不由关心地问:“大晚上的,怎么把被褥都收起来了?”

  吕莹笑了笑,没说话。

  沉默地将东西都整理好以后,回身跟对床的穆蓉说:“我特意等到开学以后才跟学校申请换宿舍,也是为你着想。现在大家的住宿环境都固定下来了,我离开以后,应该不会有人再住进来。你可以让孩子住在我这张空铺上。”

  穆蓉的嘴唇动了动,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带着孩子住在宿舍里肯定会给舍友们带来不便,所以她平时都尽量带着孩子早出晚归,以免影响到其他人。

  开学将近一个月了,几个舍友也对灵灵和奇奇很包容,偶尔还会给孩子一些小零食吃。

  她以为彼此可以相安无事地继续过下去。

  谁知今天下午班主任突然把她叫去了办公室,说她带着两个孩子住宿舍,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日常作息,最好能将孩子送给亲戚看管。

  可是,除了前夫一家人,她哪还有什么亲戚……

  她的难处早在开学的时候就跟学校方面说过,当时学校不太同意她带着孩子上学,不过这届大学生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了,所以学校也在她的连番恳求下松了口,只要宿舍里的其他同学没意见,学校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有人跟学校投诉了,她就得尽快想出办法安置孩子。

  要么给孩子们寻找一个新去处,要么带着他们一起搬出去住。

  项小羽不知道中文系下午发生的事,吕莹带着行李搬去其他宿舍的时候,她还顺手帮忙送了送。

  回来以后,见穆蓉忧心忡忡的,便笑道:“正好天气马上就要热起来了,你们三个挤在一张床上也确实不好受,可以让灵灵住到对面的床上去,你们娘仨也松快松快。”

  穆蓉勉强笑笑。

  “灵灵和奇奇也不能在咱们宿舍里住了。”既然当事人已经走了,吴桐便没什么顾忌了,“吕莹跟我们系主任和班主任提交了调宿舍的申请,申请原因就是这两个孩子在宿舍里影响她的正常生活。”

  项小羽早猜到对方搬家是与这两个孩子有关的,但是……

  “吕莹不是已经搬走了嘛,两个孩子影响不到她了,就继续住着呗。”

  穆蓉是个离异带娃的知青大学生妈妈,光看前面这一堆前缀,也知道她活得有多不容易了。

  如果让她带着孩子搬出宿舍,那么除了每月的托儿费,还得增加一笔租房子的费用。

  省城的一个小单间每月至少得十块钱。

  这无疑是在给她本就不宽裕的日子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