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村长 第54章

作者:孙家小娘 标签: 布衣生活 穿越重生

  顾客确实是招揽住了,不仅仅是因为豆腐价钱便宜,也因为豆干,豆干说不上多好吃的东西,但是就是个零嘴,还有味道,饭馆里的大厨很快就有研制出来新做法的。

  一些人渐渐习惯了在这里买豆腐,但是县城里的人发现,随着时间过去,这家的豆腐竟然没有降价。

  另外一家豆腐铺子撑不住了。

  原本整个县城就他们一家豆腐铺子,就算是他们只会做那一样豆腐,那也是挣钱的,毕竟也没有什么竞争压力,就算是卖的贵了一些也是无妨的。

  反正谁家要买豆腐,都要来她家买。

  后面梁思思他们家豆腐铺子开张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紧张过一次,因为这铺子狡猾,开铺子之前竟然先去跟县城里的饭馆谈妥了合作。

  本来他们也没跟那些饭馆签订契约,原先是觉得量小,也不值当亲自去送,反正就他们一家铺子,不签就不签吧,不签契约,价钱还能给贵点,签了契约,别的不说,人家饭馆整天要,不给便宜不像话。

  后来饭馆没了,新开的豆腐铺子价钱便宜,他们看了两天,倔强着不肯降价,后来客人越来越少,没办法也只能跟着降价,还有那什么豆干,他们也在自己学着做,就是做出来的味道,人家说不如新开的豆腐铺子。

  降价了以后,铺子的生意有所回温,但仍旧是比不上以前。

  他们本来以为,这家是真的开业酬宾,所以价钱便宜,一天两天,可以,三天四天,慌了,自己也开始降价,但是眼看着这都十来天了,怎么还不涨价?他们就有点慌了。

  他们刚将豆干学会,还没等到人家涨价,就先听说听说了新开的那家豆腐铺子出了新品这个消息。

第69章 秋种(一)

  这家人发愁啊, 但是没有办法,他们先将这家新开的豆腐铺子新品买回来,自己尝尝。

  最开始的这家豆腐铺子名字叫做李记豆腐, 是个家庭小作坊式的店, 家里现在当家的人名字叫做李豆子。

  李豆子脸上露出苦涩:“确实是豆制品,就是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做出来的。”

  做生意其实就是这样,没有竞争其实根本就算不上做生意, 他家豆腐原本就是没有竞争, 所以价钱要偏贵一些,李家人已经算是厚道,没有贵的太离谱。

  当然, 也是因为豆腐这个东西, 本来也就贵不到哪里去。

  反正新开了一家豆腐铺子, 豆腐的价钱立马就降下来了,不仅仅是现在降下来,以后大概率都没有可能再涨上去,不仅仅如此,他们要是有点野心,也要开始研制新品了。

  只想要靠着豆腐过一辈子,甚至让自己的子孙都受益,这是不太可能了。

  当然这跟梁思思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豆腐铺子那里,她现在是只管看着账本, 点点钱,然后再盘算挣的钱花在哪里。

  首先, 她想给村子里买一只牛, 几个小孩子整天拉着车进城, 也怪可怜的,还有蔬菜成熟了也要运往县城,村子里要是有牛,肯定要方便很多。

  但是牛这个东西,不是说想要就有的,这比鸡鸭可都稀罕多了,要等机会,现在只能慢慢寻摸着。

  除去买牛这个打算,在梁思思的计划中还有这么几个计划,目前都没有实现:首先是想要给村子里建个水车,然后是给村子里的路给修修,还有给村子里建学堂,每一件都是大事,都是要长期做的事情。

  现在短期能够做的事情,梁思思想了想,将一件事提上了日程,那就是将整个村子的沟渠都给修建好,整看这件事来说,绝对是件大工程,毕竟大刘村的地不少。

  所以不一定要一下子干完,慢慢来,一处一处修,不过这件事还是要往后拖一拖,豆腐铺子的事情忙完了以后,最主要的就是秋种的事情了,修建沟渠这事儿,可以放在秋种之后。

  秋种,这是一件大事,梁思思无比重视。

  对于她来说,无论是买菜还是开豆腐铺子,其实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真正的根基还是在于粮食。

  早在开始分地的时候,梁师爷就警告过她,怕他太看重于卖菜的利益,忽视了最根本的耕种问题,别看这段时间梁思思忙活的仿佛是昏了头,但这件事她其实一直放在心上的。

  现在还有一段时间才要开始秋种,梁思思没有任何关于种麦子的经验,所以在此之前,梁思思打算先向种地的老把式们请教请教。

  她在种麦子这方面当真是一点经验也没有,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一无所知。

  甚至冯氏比梁思思都知道的要多一些,起码冯氏知道麦子不能直接种进去,需要首先浸种,所谓的浸种,也就是用水泡麦种。

  梁思思大概是理解,就跟她种玉米一样,然后目光炯炯的继续看着冯氏,等她继续说。

  冯氏有些窘迫的低下了头,方才一听说自己闺女什么都不知道,没忍住就卖弄了一下自己所知的东西,但她也只是略知皮毛罢了,她虽然也是乡下出生的闺女,但因为打小受宠,确实也没干过多少农活。

  冯氏:“剩…剩下的你去问你众叔去,我还要去找小烟说话呢!”

  梁思思就明白了,剩下该干什么,估计冯氏也不清楚,明白了这个,再看冯氏的模样,不由得就觉得有几分好笑。

  当然这种好笑也是可爱的,起码比起来刚来大刘村的时候,在梁思思眼里,现在的冯氏可爱的多。

  冯氏被自己闺女笑得脸红,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那么大的年纪了,知道那么一点东西,还在小孩子面前卖弄,确实挺不好意思的。

  不过现在她的脸皮也厚了不少,转身进屋拿了自己的绣活,仿佛是看不到梁思思的表情一样,拿了绣活就往外走,绝不跟自己闺女有眼神接触。

  那边梁思思转头去了羊叔家,她倒是想去找刘全众,但是现在刘全众不在家呀,刘全众进城去看铺子去了。

  还是去镇场子,这倒不是梁思思要求的了,梁思思只要他前几天去,后面几个小年轻熟悉了以后,她就觉得刘全众去不去都无所谓了。

  这是吴三羊拜托的,梁思思放心了,人孩子的家长不放心,都知道刘全众在这方面有本事,于是去找了吴三羊,让吴三羊当个中间人,请刘全众多镇一段时间的场。

  刘全众其实不太情愿,镇场不麻烦,有的时候可能一整天也没什么事情,但是整天跑县城,倒是怪难过的。

  可吴三羊跟梁坚白又不太一样,梁坚白乃属于是二皮子脸了,整日里要求多的很,哪怕是彼此关系更亲近,他也能够拒绝,可吴三羊难得提要求。

  刘全众还记得当初修建祠堂的事情呢,虽然这算是新村民进村的要求之一,但是这祠堂对他们刘家来说实在是重要,他心里就记着恩呢,何况除了要早起之外,镇场子也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所以哪怕不情愿,他还是干了。

  梁思思去了羊叔家,她给的伙计羊叔已经干完了,现在正处于没事干的时候,就算是没事干,羊叔在家里也绝不会闲着,梁思思来的正巧,看到羊叔在侍弄麦种

  梁思思笑着:“看来我今天来的是巧,正打算问问叔,这有关于秋种的事情,就看到叔你在收拾麦种。”

  梁思思将自己此行的目的全盘说出:“说起来也是惭愧,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到现在竟然从没自己种过麦子,眼看着秋中的日子越来越近,我家也有三十亩地,生意再怎么挣钱,这地才是根儿,所以今天就来请教叔您了。”

  “其他方面,我向来都是要强的,唯独在这种地方面,村中许多人都能当我的老师。”梁思思叹道。

  倒也不是自谦,梁思思除了惭愧是假的,其他说的都是心里话。

  废话,她惭愧什么呀,根本就没必要惭愧,以前没种过就是没种过,以后能种好地就足够了。

  羊叔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摆着手说:“这哪谈得上老师不老师的,种地而已,会种地的人多了是,能识字才是大本事。”

  这是他的心里话,读书人才稀罕呢,庄稼人有什么可稀罕的,整个村子都是庄稼人,但是读书人也就一两个,算上村子里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小孩子,也才几个人呀?

  何况识了字的人才能有出息,不识字,连村中间的公告栏都看不明白,这是整个大刘村人现在的想法。

  不过梁思思这话说的好听,哪怕是羊叔,听了也开心。

  哪怕最简单的种麦子,其实也是能够分成三六九等,羊叔种了一辈子地,虽然喜欢木工,但其实这辈子最大的精力都放在了种地上,他们这边种的也就是麦子,提起种麦子,他有一箩筐的经验可以教授。

  这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般情况下,这样子的经验,除了自家的子孙,是不会说给外人听的。

  但是小村长是外人吗?那肯定不是。

  不仅仅是教他孙子木头识字这件事,只说村子里现在的变化,他要是再把小村长当成外人来防备,不用旁人说,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畜生。

  所以羊叔一点儿都没留底,想到什么说什么,恨不得把自己这辈子种麦的经验一股脑全灌输给梁思思。

  梁思思听的也认真,这些经验可能大多数对他来说都没什么用处,但这是老人家的智慧,老人家捧上来的真心,梁思思说什么也是要收着的,好好收着,这可比什么银钱都珍贵多了。

  梁思思吃完晌午饭出发,晚上天要将将黑了才回去,羊叔难得一下子说这么多话,反应过来都这么晚了,还有些不好意思,拍了拍脑袋:“瞧我这,一说起来种地,就忘了时间了,小村长,你先别回去了,在家里吃个饭,吃了饭再回去。”

  梁思思当然是推辞,说自己娘应该已经做好饭,在家里等着自己了,有空改日再来羊叔家蹭饭。

  “到时候羊叔你可要好好准备,好好招待我,我提前跟娘亲说好,让他不要再做我的饭。”梁思思笑眯眯的,哪怕是拒绝了人家,也没让人家脸上难看。

  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艺术,梁思思不算是太精通这门艺术,但也算是略懂一二。

  所以羊叔哪怕是被拒绝了,也一点没觉得不开心,乐呵呵的:“行行行,确实不好,让你娘等着,等改天你先跟你家里说好,我再好好招待招待你。”

  回去的路上,在小广场上正好碰见石头他们拉着车从县城回来,铁甲跟小村长打了招呼,捧着账本就去公告栏那里,把今天的账目给誊抄上去。

  梁思思说是把豆腐铺子的账本交给石头,但是石头自己定下了规矩,三个人轮流来,一人一天,今天就轮到铁甲。

  梁思思于是先去看了账本,在心里算了一下现在村子里有多少钱,顿时心情更加美滋滋了。

  村里的人也开心,因为豆腐铺子生意好,再加上新品开始出售,原本梁思思定的是每天四个人拉磨,四个人做豆腐,现在拉磨人数没有改变,但是做豆腐的人变成了五个。

  每天做的人越多,他们轮的也就越快,工钱挣的自然也就越多,谁不开心呢?

  确实是有些人不开心,这人跟刘全众还是一个辈分的,叫刘全铁,人称铁根叔。

  作者有话说:

  大家久等啦,晚了一会儿……

第70章 秋种(二更)

  刘全铁跟刘全众真要是论起来, 还算是兄弟,两个人的爷爷是亲兄弟,他对梁思思不满是从梁思思进大刘村就开始了的。

  也没什么其他的原因, 因为梁思思不是他刘家人, 但是刘全众当时都认了,他不满也没什么办法。

  在后面新村民进村,他不乐意的很, 这部分不乐意有些迁怒在了梁坚白身上, 觉得果然不是他刘家人,平常说的再怎么好听,处的再怎么好, 关键时刻, 也不会为他刘家争取。

  但是新村民愿意给他刘家修建祠堂, 他这种不满又压制了下去,在之后,梁坚白开始卖菜,分明最开始种菜的钱都是他刘家出的,但是怎么挣的钱就算是全村的了?哪怕是后面新村民也花力气干活了,他仍旧觉得不公平。

  不过这都是老黄历了,真正刘家的事情,有刘全众在前面顶着呢, 跟他也没有太大关系,梁坚白这个后生当村长, 虽然有时候让他不太满意,但是不满意的地方都是一些小处, 起码大留村的生活是变好了, 他自己的日子也变好了。

  真正这次让他不开心的, 是关于上工的事情。

  目前有关于豆腐铺子能干的活,有三个,第一个就是谁都想干,但是因为自己不识字,大多数人都干不了的,在县城里当伙计,这个就不说,刘全铁觉得自己还是讲道理的。

  然后就是是磨豆腐跟做豆腐,磨豆腐基本上都被那些新村民们之中的男人给包圆了,那些人年轻力壮的,他们这些年纪大的自然是比不了的,他觉得这活,他也能干,但是梁思思不让三宝安排老人干这活。

  首先是万一累出了什么问题谁负责?又不是白给工钱的活计,四个人轮一天,晌午头那会儿也不停工,是要切切实实拉一天磨的,老人们毕竟年纪大了,她不敢让人这么死命干活。

  至于有人说人家平常也会自己磨粮食啥的,那根本不是一个难度的,自己磨一袋粮食,干着还能休息着,干完了想休息多久都成,但是这是做工,是要讲究效率的,不仅要干,还不能慢。

  梁思思想的也挺好,毕竟让村民们干活是一个目的,另外一个目的也是变相的在给村民们分钱,既然是分钱,那一定要给公平,所以这些年纪大的老人,梁思思让人家去做豆腐。

  一样的工钱,她甚至还跟人说过,别让这些老人们进屋,让他们在外边,比如说切豆干什么的,干些不那么忙的活。

  梁思思自以为一切都安排的很好,但问题就是,有些人,他根本就不愿意碰触这些他们眼里女人干的活,比如说刘全铁。

  他愿意去拉磨挣钱,再怎么累都情愿,但是这厨房的活,他一个大老爷们儿,一辈子都没干过,总不能临了临了,坏了自己的底线。

  这样的情况,其实之前梁思思预见过,所以也随口跟三宝说过,要是碰到这样不愿意干的,那就不给他们分活。

  但其实梁思思只是想想,没想过这种事情会真正发生,毕竟在她看来,大刘村的人还都是蛮好的,她潜移默化的甚至教几个孩子,现在都做饭了,也没见有人过来找她说什么理。

  但问题是,现在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

  刘全铁已经被安排过一次活了,就是切豆腐,跟一群娘们儿一起,他当然是不愿意的,三宝也不惯着他,他根据村长当初的指示,既然不愿意,那就直接没给分活。

  现在村里的人几乎都轮了一遍,刘全铁再没等到过三宝分他活,自然就不乐意了。

  旁人都受到了工钱,就他没有收到,他怎么可能开心?

  他找刘全众给自己做主,刘全众反过来骂自己老兄弟脑子有毛病,一样的工钱,给安排轻松的活还不乐意,非要去干那重活,不是脑子有毛病是什么?

  刘全铁平白挨了一顿骂,也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本来就是呀,男女有别,那都是女人应该干的活计,他这样的男人,就该去拉磨,凭什么不让他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