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夫人重生后 第125章

作者:子夜灯火 标签: 甜文 重生 宅斗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扬哥儿对这个小舅舅还是十分喜欢的, 席间一边吃饭还一边不停的问他有关于京城的好去处。

  蒋明昱也对外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把扬哥儿说的心潮澎湃,恨不得立时就去蒋明昱说的地方游玩一番。

  倒是一边的擢哥儿有些鄙夷的看了哥哥一眼,不屑道:“哥哥都是举人了,怎么还想着玩呢, 该好好用功, 准备春闱才是。”

  扬哥儿听了这话又气又笑, 狠狠的敲了弟弟脑门一下:“好你个擢哥儿, 你自己如今什么功名都没有, 还敢看不起哥哥, 你这么好学,先考个秀才功名出来!”

  擢哥儿哼了一声:“我恨不得现在就回乡去考,可是父亲非说我年幼,不让我回去罢了。”

  扬哥儿看着弟弟乱飞的眼神,顿时就明白了弟弟提起这事儿的原因,他笑着看向父亲,道:“父亲,如今擢哥儿眼看十岁了,也不算小了。”

  徐中行却摇了摇头:“他学识的确可堪下场一试,但是性子还需打磨。”

  这话说的毫无转圜余地,擢哥儿面上期待的神色顿时消失殆尽,大人似得无奈的叹了口气:“父亲总说我性子还需打磨,那到底要打磨多久啊?”

  看着外甥语气中含着抱怨,蒋明菀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你这小子,不让你下场考试,你还觉得不高兴了,你可知道,科举可不是这么好考的,就你这个小身板,肚子里的东西再多,进去了只怕也熬不过一个时辰,你父亲也是为了你好。”

  擢哥儿听了这话,十分不服气:“我虽然年纪小,但是骑马射箭也是会的,怎么会熬不过。”

  蒋明昱却一脸煞有其事的摇了摇头:“你现在这么说,不过是不知道这其中的险要,等你知道了,就不会这么说了。”

  蒋明昱这般遮遮掩掩的说话,倒是引起了擢哥儿的兴致,追着非得问问他科举有什么险要的地方。

  一时间,席间又恢复了热闹。

  蒋明菀看了眼和外甥闹作一团的二哥,又看了眼神色平静的徐中行,突然觉得,上一世徐中行和擢哥儿关系紧张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擢哥儿执拗,认死理,而徐中行却偏偏做什么事儿都只说结果,不多解释,或许小的时候,擢哥儿还能勉强听话,可是等到年纪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父子之间自然会产生嫌隙。

  想到这些,蒋明菀忍不住叹了口气。

  得亏这一世他们父子之间还没有闹到那个份上,还有回旋的余地,自己倒是可以和徐中行说一说这方面的问题。

  等到用完了午膳,徐家一家子就将蒋明昱一家三口送了出去。

  韩氏和曦姐儿上了马车,蒋明昱却留在了最后和徐家人道别。

  “妹夫,之前我在书房说的话,倒也并非是一时激愤,你可以仔细斟酌。”他此时的神情显得格外的郑重。

  徐中行心下一动,知道他说的应该是可以投靠惠王的事情。

  不过这件事倒是不必着急,因此徐中行只是斟酌道:“此事不急,等过段时间再说。”

  蒋明昱蹙了蹙眉,觉得徐中行的态度仿佛有些不大对,不过也没多说,反正他也是信任徐中行的能力的。

  因此只是点了点头道:“好,那就日后再说。”说完转身也上了马车。

  这段对话,蒋明菀也听到了。

  她看了一眼徐中行,又看向二哥一家人的马车背影,心中隐隐有些沉重。

  等到送完了人,蒋明菀和徐中行回到了后院,蒋明菀这才迫不及待的问他:“你刚刚和二哥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中行沉默了片刻,这才道:“没什么,只是二舅兄如今想通了一些事情。”

  蒋明菀见他说话还是遮遮掩掩的,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你又何必还瞒我,你与京里的联系,当年在明州府的时候,我便发现了,只是你不说,我便不问,可是如今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你又何必还瞒着我?”

  徐中行也沉默了,许久才道:“不是我想瞒着你,只是怕你因为这事儿担惊受怕。”

  他并不惊讶蒋明菀看出了什么,因为她自来都是一个十分聪慧的人,能看出来也是寻常。

  蒋明菀摇了摇头:“你不告诉我,我才会担惊受怕,我们之前不都已经说过了吗?彼此之间要坦诚相待。”

  徐中行定定看着蒋明菀,将她眼中的恳切,担忧,不安都一一看进了心底。

  许久他终于笑了笑:“是我不好,竟又忘了当年的诺言。”

  蒋明菀也笑了,主动拉住了他的手:“既然知道不好,就赶紧改正吧。”

  徐中行握着蒋明菀的手,只觉得心底一片熨帖,他牵着她坐到了一边的榻上,和她说起了自己这么多年,藏在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他从恩师的遇害,一直讲到前几日和惠王见面时的情形,就连之前和沈嘉言与扬哥儿在书房的对话都说了,至于蒋明昱的事情,他斟酌了一下,到底也全部告诉了蒋明菀。

  而蒋明菀听着对她来说,不管是前世今生都十分震撼的消息,神情却一直十分平静。

  哪怕是听到了二哥的那些往事,她也不过是睫毛颤了颤。

  等到徐中行说完话,屋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静。

  蒋明菀有些出神的看着虚空,开始回想自己的前生。

  她那时虽然不开心,但是却也是一生安稳,可是她却从不知道,自己的安稳之外,竟然也有如此的波涛暗涌。

  蒋明菀在发呆,徐中行也就看着她发呆,并不打搅她。

  等到她终于回过神了,这才将她揽进怀中:“你是怎么想的?”他轻声问道,有些小心翼翼,有些不安。

  蒋明菀听出了他话里的情绪,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我觉得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她眼眶有些发酸。

  前世的时候,他又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将这些事情都深埋心底,然后又在她面前强作镇定的呢?

  蒋明菀不敢想,因为只要一想,她的心都会忍不住颤抖。

  而徐中行听到这话,就仿佛听到了赦令一般,长长的松了口气。

  他很怕她会觉得自己心机深沉,觉得自己有失臣节。

  这也是他为何一直都不愿将这事儿告诉她,他总想着迟一些,更迟一些,等到自己都处理妥当之后在和她说,这样或许就不会吓着她。

  可是现在听到她的回应,他心中原本的不安,恐惧俱都在这一刻化为了欣喜。

  她懂他,理解他,这世上还有比这样的事更美好的事情吗?

  徐中行紧紧的抱住蒋明菀,久久都不松开。

  俩夫妻说开了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越发亲密了。

  徐中行也开始将朝中的事儿,带回来给蒋明菀说了。

  这天徐中行从外头回来,就和蒋明菀说了今儿发生的事儿。

  “今日惠王殿下又传我过去了,问我二舅兄的意思,我的想法是,按着眼前的情形,二舅兄倒是不必彻底投向惠王,还是得先周旋一下,且先看看惠王殿下的态度,我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惠王殿下,是否真如他表现出来的如此仁义。”

  蒋明菀看着徐中行略显凝重的神色,知道他此时心中只怕也在激烈的斗争,不过想想如今复杂的情势,便也释然了,点了点头道:“的确该试探一下,否则日后若是真的惠王得势,倒是不好行事了。”

  徐中行点了点头,又补充道:“如此行事对二舅兄也有好处,若是二舅兄投的太快,只怕惠王也不会看重。”

  蒋明菀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点了点头道:“老爷考虑的周全。”

  定下这事儿之后,夫妻俩又说了些闲话。

  如今几个月过去,蒋沈两家的婚事,也算是彻底定下了,过定的日子就定在了十一月,婚期定在了来年三月,都是算好的大吉之日。

  徐中行琢磨了一下时间,道:“这两个日子,虽然都不是休沐日,不过我到时候也会尽力抽出时间来的。”

  蒋明菀笑了笑:“大婚那日必要去的,但是过定的时候,若是太忙也就罢了。”

  徐中行摇了摇头:“到底是亲侄女,还是要去一去的。”

  蒋明菀见他这么说,也忍不住露出一个笑来。

  不过既然说起了家里的亲戚,她也问起了徐中行这边的亲戚:“上次你说执哥儿过了秀才试,今年的秋闱可要参加?”

  徐中行点了点头:“其实他的学问还不大扎实,我本意是想让他再夯实几年的,不过想着他到底年轻,也可以先下场试一试,知道知道这里头的深浅。”

  蒋明菀也跟着笑了:“正是这个道理呢,一次就过的人,也是极少数呢,想来以执哥儿的心性,也不会因为一次半次的挫折就彻底失去信心。”

  徐中行点了点头。

  之前蒋明菀和他谈论了一下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他也察觉出了自己的问题,觉得蒋明菀的话很有道理。

  因此之后他便撕掉了不让执哥儿下场的那封信,重新写了一封可以一试的信,同时也和他说了科举里的许多门道,指出了他此时的不足之处。

  这是他的第一次尝试,他也希望能起效果。

  等入了十一月,曦姐儿和沈家行哥儿的过定之日也终于到了。

  蒋明菀和徐中行带着儿子女儿一起去了蒋家道贺。

  这回孟文茵并没有跟着,她如今的肚子已经很大了,也不适合出行。

  因着两家都是望族,因此这场定礼也办的十分热闹体面,蒋明菀作为亲姑姑,给侄女儿送了一份厚礼。

  韩氏拉着她的手,笑的见牙不见眼,看起来也是十分满意这桩婚事的。

  沈家的二太太对蒋明菀也多有谢意。

  她自打蓁姐儿入了沈家门,就一直想着要给自家儿子也找个读书人家的闺女,这回总算是如愿了,她心里也十分高兴。

  等到定礼结束,徐家一家子往家去,走在路上蒋明菀也和徐中行提起这些,徐中行只是静静的听着,眼中满是柔情。

  眼看着入了腊月了,蒋明菀跟前越发忙碌了。

  孟文茵的肚子已经八个月大了,现在几乎已经做不了什么事了,因此蒋明菀也只让她在屋里休息,请安都给免了,更不必提管家了。

  但是这样行事的后果就是,蒋明菀自己忙的团团转。

  她一边准备过年的东西,一边还要照料儿媳妇。

  一天下来,就没个消停的时候。

  眼看着到了年底,衙门那边也封了印,徐中行这一日早早回了家,也没去前头,直接去了蒋明菀屋里。

  蒋明菀此时正在看采买单子呢,见着徐中行进来也没来得及打招呼。

  结果徐中行就这么默默坐到她跟前,轻声道:“有件事要和你说。”

  蒋明菀百忙之中抬起头,有些疑惑:“什么事啊?”

  徐中行叹了口气:“有一位故人进京了,只怕要先住在我们府上。”

  蒋明菀一下子愣住了:“故人?哪位故人?”

  徐中行神色有些怅然,许久才道:“恩师的长子,杨如瑾。”

  蒋明菀一下子呆住了。

  对于这个名字,她当然还是有些印象的。

  少年才子,状元及第,在徐中行冒出来之前,杨如瑾才是京中最才华横溢的少年郎,他的聪慧,甚至打破了高官之子科考名次不能太靠前的潜规则。

  要是在旁人身上,辅臣之子当上状元,难免会被人诟病是否有舞弊之嫌,但是杨如瑾实在是太过聪慧,大家伙甚至觉得他不当上状元才是黑幕,可见当时杨如瑾当年的风光。

  不过他比徐中行要大几岁,等到徐中行崭露头角的时候,杨如瑾已经在翰林院当上侍讲了。

  只是后来杨言正当了首辅,杨如瑾的仕途也差不多折了一半,哪怕再聪明无双,才华横溢,他的上限也就是翰林院了,完全不能靠近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