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53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卢振军在心中叹气:这都是什么孽缘啊。

  难怪余成那小子栽了。

  他一侧身,刚好碰上总值班带着后勤师傅过来给大家送饺子:“政委,你吃不?”

  卢振军一愣,立刻点头:“吃!”

  不吃饱了,都没力气处理这狗屁倒灶的破事。

  天地良心啊,他一个拿枪的人不仅要负责后勤挣钱,还得解决下属的感情问题。

  他到底造的哪门子孽!

第153章 给领导拜年

  周秋萍一直住到大年初一下午, 才办理手续出院。

  大夫让她别东奔西跑,回家后也要注意休息,避免再受凉。

  她连连点头称是。

  回到家, 一家四口集体先上澡堂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从医院出来, 可不得洗干净病气。

  这回余成没跟着,只把她们送到家, 就跟战友喝酒去了。

  周秋萍心中暗松一口气。

  男女之间就是这样, 对方不说开,你也不好做什么。不然闹僵了,反而彼此难堪。不如不动声色,彼此拉开距离。

  她们回了家,煮了牛奶配蒸米糕吃。吃糕吃糕,年年升高, 真好。

  周秋萍起了个大早, 插上电饭锅熬米粥, 又在屉子上放了水饺,直接等蒸熟了吃;然后捋起袖子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

  周高氏听到动静起来, 看她忙得热火朝天的架势, 不由得奇怪:“你干啥?”

  周秋萍莫名其妙:“打扫卫生啊, 不收拾干净了,人家来拜年,不是看咱家的笑话吗?”

  周高氏随口回答:“咱家有谁拜年啊。”

  她老家是逃荒到的下河村, 爹妈早死了。

  困难年代,听说大西北地广人稀不缺吃的, 一个姐妹远嫁过去就断了联系。一个兄弟上山背石头, 因为饿得发慌腿一软, 从山上掉下来摔死了。后来嫂子带孩子改嫁去了外地, 也没了音信。

  她在周家一直抬不起头,除了没生儿子外,娘家没人给她撑腰也是关键原因。

  至于婆家这头的亲戚,嗐,当年关系就一般,那些人没少挤兑她,还暗戳戳地想吃绝户。现在更没拉扯的必要。

  周秋萍笑道:“左邻右舍过来坐呢。远亲不如近邻。”

  周高氏倒是一怔,又开始惆怅:“这搬走了,还不知道以后新邻居是啥样。”

  原本她嫌屋子住的不舒坦,比不上在宁安县城的房子。可人吧,就是贱,住久了就有感情,习惯了便舍不得离开。

  周秋萍微微发愣,旋即迅速调整好状态:“会越来越好的,肯定会越来越好。”

  母女俩一道打扫,没多久就把屋子收拾得窗明几净。

  隔壁院子里传来祝嫂子的吆喝声:“呀,秋萍,你们都回来了?怎么不在家多住两天呢。”

  她丈夫过年也值班,走不开,她跟孩子也只能陪着他。

  周秋萍笑道:“也没啥事,我老怀疑电饭锅插头没拔,怕出事,就回来了。”

  祝嫂子哈哈大笑:“是吧,我一出门就怀疑自己忘锁门了。你们还没吃早饭吧,等着,我做了不少糕,给你们拿点。”

  周秋萍笑着答应:“我也从老家拿了不少年糕,你也尝尝。”

  祝嫂子拿来的是油炸糕,有琥珀核桃仁馅儿的,还有红豆馅的,都是甜口的。刚出锅的炸糕又香又甜,很是诱人。

  可惜周秋萍还受不住,她连年糕都不敢吃,生怕消化不了自己难受,最后只喝了碗大米粥。

  吃过饭,她又给两个女儿收拾妥当,看看时间,从家里翻出了一包桂圆、一兜核桃、一袋年糕、一包金丝枣放在袋子里,凑成四样年礼去卢振军家拜年。

  现在人的经济条件普遍一般,拜年也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各家能吃的大路货。

  卢振军的爱人是省城人。本地规矩,出嫁女儿正月初二带丈夫和孩子回娘家。

  周秋萍特地选今天上午就是存了放下年礼,和卢振军家里人说几句话就告辞的心思。刚好人家要去岳家,自然也不用非要留他们吃午饭了。

  周高氏也觉得应该早点去,拜年这事越早越能显出诚意。你初五初六再上人家门,就有点可有可无的意思了。

  她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新染的头发挺精神,新买的鸭绒服暖和又气派。两个丫头穿着大红色的冲锋衣,就跟年画上的娃娃似的,谁看了不说一声喜欢。

  至于女儿,秋萍也不赖,套了件羊绒大衣,裹着毛茸茸的围脖,衬得原先有些苍白憔悴的脸都显出生气了。

  口红也该涂,涂上去人的气色看着就好。

  周高氏心满意足,自觉一家人很能拿得出手,便挺直腰杆上卢家的将军楼。

  说是将军楼,其实也就是二层小楼,前面连着个小院子,一树梅花开得十分灿烂。靠近了,就能闻到幽幽的冷香。

  卢振军身穿便服出来迎接客人,笑着说她们客气,又说自己失礼,应该他先给周高氏拜年的。他是晚辈。

  吓得周高氏赶紧摆手:“可不敢。”

  人家已经是大干部了,是将军。

  卢振军看周秋萍手上拎着东西,摇头不赞同:“你来就来,还带啥东西。”

  周秋萍笑道:“又不是什么稀罕的,金丝枣就是在供销社买的,年糕就是我大伯娘做的。桂圆还是我从羊城带过来的,核桃是老白从乌鲁木齐寄过来的。那边核桃好。”

  卢振军笑着迎她们进门,兴致勃勃:“那我可真要尝尝,年糕好吃。现在都是那种水磨年糕,锤得硬邦邦的,我还是觉得咱们下河村的蒸米糕最好吃。能吃一块才叫过年。”

  说的跟真的一样,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缺吃的。也就是真正的农民过年才能吃上大米和糯米,才觉得年糕宝贝。

  将军楼里陈设谈不上多奢华,一楼客厅一眼瞧过去,最值钱的应该是屋角里的三角钢琴。这还不到九点钟,就坐着位七八岁大的小男孩,叮叮咚咚地弹琴。

  卢振军笑着招呼儿子:“明明,过来跟奶奶阿姨打招呼,别谈了,大过年的也不休息。去吧,跟妹妹一块儿玩去。”

  卢小明看了眼客人,跳下了凳子,乖巧地过来喊:“奶奶,阿姨。”,然后他目光落在青青和星星脸上,陷入犹豫。

  发自真心地说,已经上小学的男孩子完全不想跟两个还没上幼儿园的小家伙忙,大家不是一个世界的生物。

  但妹妹长得又可爱,像他早上吃的汤圆一样,粉粉糯糯,让人很想伸手戳一戳;而且练琴好无聊,他一大早就被拉起来了,他一点儿也不想弹钢琴。

  周秋萍掏出红包塞给卢小明,笑着鼓励他:“去玩吧,今天过年呢。”

  她是心疼这孩子不容易。

  江南地区没集中供暖这一说,冬天又湿寒。大年初二,她穿的跟个球似的,手都舍不得伸出来。这小孩一双手都冻成胡萝卜了,居然还在弹钢琴。

  有出息的爹妈真能下得了狠心培养小孩啊,像她这种没出息的人就只会怕孩子生冻疮,然后留下病根,以后年年生冻疮。

  卢小明又下意识地看爸爸,卢振军朝他点头,鼓励他:“去吧,你是家里的小主人,爸爸请求你帮忙招待小客人。”

  卢小明这才放松下来,礼貌地邀请两位小妹妹:“你们要不要玩小火车,我舅舅从国外带回来的,会自己跑的小火车。”

  星星并不能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可是听到“小火车”三个字,她还是兴奋地拍着手跳起来:“吃大虾!”

  这小吃货,坐了一趟火车去深圳,脑袋瓜子记下居然就是火车上的自助餐。

  周秋萍哭笑不得:“去跟哥哥玩吧。”

  丁妍扶着婆婆,跟在公公身后从楼上下来,微微皱眉说丈夫:“你总是这样,要么你管儿子。你又不管,还动不动就打乱我的教育计划。练琴当然要持之以恒,一天不练,手就生了。”

  卢振军不以为然:“又没让他当钢琴家,陶冶情操就行了。”

  丁妍不满道:“我儿子为什么不能当钢琴家?”

  卢振军哈哈大笑:“总不能上战场还指望弹钢琴杀敌吧?”

  丁妍叫他气得够呛:“谁说我儿子要上战场?”

  “好了!”卢母不悦,“要不要我跟你爸爸出去,把房子留给你们慢慢吵?”

  周秋萍也尴尬地恨不得能脚抠出个万里长城。夭寿哦,还是因为她们来拜年才闹出的矛盾。平常卢振军的父母也不跟他们住一起,看来是到儿子这边来过年了。

  她讪笑着,准备赶紧撤退。

  没想到头发花白的卢老将军却主动跟她和阿妈打招呼:“是周家的吧,我一眼就瞧着像。”

  周秋萍受宠若惊:“老将军您好,冒昧了,打扰了。”

  卢将军伸手跟母女俩握手。

  这是他第二次和周秋萍握手。

  当初卢振军下放时,他到过下河村,重点检查儿子是不是搞特权,有没有好好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改造自己。

  他大概是真用心良苦,想要认真磨炼儿子。可惜社会大环境摆在那儿,将军的儿子就近下放农村的待遇能跟城市贫民家的小孩被发配到偏远地区一样吗?

  只能说心意到了罢了。

  周秋萍第二次握住老人的手,仍然心惊胆战,甚至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这并非一双养尊处优的手,干枯如皱巴巴的树皮,右手缺了一根手指头,那是在战争中被炸飞的。据说当时他都晕死过去了,要不是被老乡救了,他也活不到战争胜利。

  卢老将军夸了句周秋萍:“是大姑娘了,我记得那时才这么点大。跟小明差不多大吧。”

  周秋萍不好意思:“我小时候个子矮。”

  老人还没吃早饭,看到周秋萍拿过来的年糕颇为意动:“把这个蒸蒸,我尝尝。我记得你们是做好了就用凉水浸着,能吃到出正月都不坏。”

  周高氏也笑了:“哪里能吃那么久,最多到正月十五就没了。”

  按道理说正月十五要吃元宵嘛,可那时候农村穷,哪有那么多糯米粉。年糕从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就算过完了年。

  卢夫人有点担忧:“你胃不好,吃了不消化。”

  哎哟,她真不好说,农村人真是不懂事,还拿这种东西来拜年。脏兮兮的,手工制作,连个包装袋都没有,谁知掉有多少病菌。

  果然是狗肉进不了大上海。

  卢老将军不知道妻子的腹诽,知道的话他估计也只会发火。

  脏什么脏,这有什么脏的,哪有那么多破事。

  见妻子阻拦,他也有点不高兴:“少吃点不就行了,米粉蒸糕有什么消化不了的。”

  丁妍见状,只好按公公的吩咐做事,端着年糕进厨房招呼阿姨上锅蒸上。

  卢家保姆看着米糕撇嘴,替女主人打抱不平:“拎点三文不值两文的破东西过来,也不嫌寒碜。”

  丁妍皱眉,说了一声:“表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