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28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周秋萍瞬间被气乐了。

  国库券买床单,亏这老师为人师表,还能做出这种事。

  80年代上过班的人,最深恶痛绝的莫过于工资里有一项组成叫国库券。比方说你每个月30块,就能硬塞给你5块钱的国库券。国库券不能流通,只能到期兑换。对于大部分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普通家庭而言来说,它的价值形同废纸。

  周高氏看到女儿的脸色,惴惴不安道:“这不是钱吗?是国家发行的哎。”

  周秋萍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好苦笑:“这钱是硬存着的,你没办法拿出去买东西。除非等到国库券可以自由买卖……”

  话说出口,她猛然反应过来,追问母亲:“阿妈,今年哪一年?”

  周高氏叫她给弄糊涂了:“今年是龙年啊。”

  周秋萍自己已经回过神来,对对对,1988年,今年是1988年,开放国库券市场的1988年。

  她重生之前,手机曾经给她推送过一篇文章,是悼念民间股神杨百万的。

  周秋萍从头看到尾,感觉这个人是不是股神要两说。不过他在1988年倒卖国国券成为百万富翁,却是件真事,当时闹得动静很大。

  红旗下第一波吃金融投资红利的就是1988年的国库券。

  周秋萍伸手按住胸口,似乎这样就能阻止心脏真的从胸腔里窜出来。

  倒卖国库券,对,这是光明正大的钱生钱。合法的,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投资方式。

  40万现在看着是不少,但如果想开家上规模的店,正经将生意做出样子来,40万其实根本不够用。她还需要更多的钱。

  继续倒卖猪油渣,再攒上一年?不行,这样太慢了,而且进货渠道单一,不确定因素太多,很容易被卡脖子。

  况且冯二强那个人渣还在,她得迅速地强大起来。

  上辈子的惨淡人生告诉她,只有强大到跨入高高在上的阶层,冯二强连碰都碰不到的阶层,她才有可能彻底摆脱这坨烂泥。

  单靠离婚都没用。

  因为他是男人,他曾经是她的丈夫。

  周秋萍当场就下定了决心:“没事,阿妈,你明天指给我看,看到底是谁拿国库券过来的。”

  周高氏也气愤。她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她尊重有文化的先生呀。先生怎么能骗人,实在太过分了。

  “好,睡觉,明天我一定把她揪出来!”

  第二天一早,周秋萍送完孩子去托儿所,连猪油渣都没急着卖,先去信用合作社存钱。

  听说她的来意后,合作社的主任都亲自出来招待她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周秋萍总怀疑这位中年秃顶的领导眼睛饱含热泪。

  太激动了,主任真的太激动了。从七月底到现在,他们信用社登门的客户全是来取钱的,连5%的定期存款利息都放弃,直接要求取出本金就行。

  这种浪潮愈演愈烈,现在信用社门口每天都排出一条长龙,大家都挥舞着存单急着等拿钱。

  说个政治不正确的话,这跟当年南京政府要溃逃去台湾前,所有人都急着去银行挤兑也差不多了。

  有领导背书,周秋萍第一个得以上柜台办理业务,顺利入存两万一千元。剩下的422元六角钱,阿妈拿去榨油厂进猪油渣了。

  被拦在信用社门口的客户十分气愤,破口大骂信用社走后门。

  主任挺起肚子,板着脸道:“你要存钱的话,现在也能办。这位同志存了……”

  “三百块,我攒了半年凑了三百块。”周秋萍急忙打断信用社领导的话。

  他张嘴两万一说也就说了,会给她带来多大麻烦和危险啊。财帛动人心,要是叫人知道她身上怀揣着两万多块的存单,她出门走不完这条街都可能被人当街抢劫甚至杀了。

  周秋萍做出如释重负的模样:“钱放在家里老怕遭贼,还是存到信用社好,心里踏实。百八十块慢慢来,积少成多。”

  信用社主任回过神来,能一次入存两万多元的,那肯定是生意。而现在信用社九成以上的客户就是普通老百姓。他们进出不了五位数,三位数也是好的。

  “对对对,都把钱放手上多危险,存在信用社多好啊。几百块钱一年也有几十的利息。”

  可惜急着取钱换成东西拿在手上的人谁都懒得搭理他,大家铆足劲儿往前冲。

  郁闷的信用社领导只能回过头试图劝说周秋萍:“你存定期吧,你看一年的利息就好几百块,够……”

  周秋萍毫无兴趣:“不行,这是货款,我马上就要拿给厂里的。对了,主任,我问一声,国库券能存银行吗?”

  “啊?存银行?”主任瞠目结舌,嘴巴张了半天才找回自己的舌头,“国库券就相当于存单,已经存过了啊。”

  “我是觉得这种存单有点多,怕丢了,想把五块十块的换成一百块。”

  主任立刻积极推销:“你要大面额的,买就是了。我跟你说,现在国库券的利率15%呢,你两万块钱换成国库券,利息都三千了。”

  周秋萍赶紧喊停:“我不要,我拿国库券给人当货款,人家不跟我拼命才怪。”

  她不死心,又追问信用社有没有可以租用给私人的保管柜。结果还是否定。现在不提供这种服务。

  周秋萍只能拿着存单走人。

  她要在宁安县收购国库券,但她不会在银行买。1988年8月的宁安,实物价值>现金>国库券,她拿东西换国库券,要比在银行买便宜的多。

第35章 小面额变成大面额

  今天床单被面的生意比昨天更火爆。

  中午周秋萍又从榨油厂拖油渣去小区卖时, 就看到有人聚集在校门口排队,门卫扯着嗓子喊:“挤啥啊,当学校是公园, 谁想逛就逛?都等着。”

  周秋萍假装没看见, 骑着三轮车继续去商场门口卖油渣。

  一直到傍晚去托儿所接了孩子,周秋萍还带大女儿上黄秀琴那儿吃了大骨头汤面, 又给小女儿喂了奶粉, 她才打包自己下厨做的鸡蛋炒面往回走。

  没到校门口,她瞧见阿妈骑车朝学校去,赶紧招呼人先停下吃面条。

  “吃饱了再回吧,我们一进去估计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了。”

  “这么厉害啊,我看昨晚也没多少人。”

  “你自己看吧。”

  一下午的功夫,卫校门口排的长龙都赶上过年前火车站售票窗口了。

  周高氏赶紧加快速度, 三口并作两口干掉搪瓷缸里的鸡蛋白菜炒面, 又喝了一杯绿豆汤, 然后抹着嘴巴跟女儿外孙女一道回宿舍。

  周秋萍搬了桌子拦在打开的宿舍门口充当柜台,防止情绪激动的顾客冲进去抢货。

  事实证明, 她们的决策是英明的。因为接下来的六个小时, 别说吃饭喝水了, 母女俩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到后面,周秋萍都庆幸天热出汗多尿少,不然她能被尿活活憋死。

  她跟阿妈集体忙成陀螺, 连俩小丫头都不得不托付给宿管帮忙照应。报酬是再卖十条被面给宿管。

  买床单的人从宿舍二楼一直排到卫校大门口。卖到后面,甚至有顾客压根不知道买什么。因为他们就是出门乘凉的, 看到有人排队, 赶紧惯性跟上。

  周秋萍无语:“那你还要吗?”

  后面立刻有人接话:“你不买就饶给我, 我拿六条水仙花床单。同志, 我另给你一块钱。”

  谁知这人瞬间改变主意:“买,谁说我不买。三条是吧,我都要了。”

  阿妈立刻拿了三条水仙花床单递过来。

  做完这单生意,再收了两个人的钱,周秋萍数着手上的钞票,抬起头皱眉:“同志,这钱不对啊,你要三条是六十块。这只有五十五。”

  站在桌子外面的女顾客脸上红红,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羞窘的,却死鸭子嘴硬:“这不是钱啊,新发行的十块钱。”

  “这是国库券,写得清清楚楚,我识字。”周秋萍在对方面色青红相交时,露出微笑,“国库券只能对折用,我昨晚没说明白,您在补十五块钱的国库券吧。”

  后面的人都顾不上diss这女教师欺负人家个体户是从乡下来的没啥见识了,集体激动地追问:“能用国库券?”

  国库券虽然不能在市面上流通,但私下一直有交易。有些地方销售滞销商品时,就以拿国库券结账的方式变相打折。

  但那都是卖不出去的东西,现在拿钱都未必能买到东西。

  排队的人群瞬间疯了,还有人抱怨:“你怎么不早讲?”

  周秋萍无辜:“我昨天也不知道你们今天会来啊。”

  立刻有卫校教职工家属以及住在附近的人飞奔回去拿国库券。作为端国家饭碗的人,他们每个月都会被强行摊派国库券,家里攒了一堆用不出去又不甘心三文不值两文卖给倒爷呢。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用国库券付账的人越来越多。等到堆得满满当当的宿舍都清空时,周秋萍收到的国库券已经装满了一个布袋。

  她皱着眉毛抱怨:“国库券起码拿大面额的过来啊,五块钱打对折才两块五,我算账算半天,不是白耽误大家时间吗?”

  原本排队的人还嫌她事儿多,听到后面感觉涉及自己的利益了,瞬间又纷纷附和:“就是,都给大家省点事。”

  周秋萍趁机发话:“那今天我就在这儿说了啊,用国库券的话,一张起码10块钱。最好是50 的100的,这样我好算。1块5块的,我真不收,算不过来。”

  众人帮她吆喝:“对对对,早就该这样了,白耽误大家功夫。”

  周秋萍露出笑容,看了看后面的队伍,咬牙道:“行,谢谢大家支持。本来还有点货,我明天一早要送到供销社去。算了,今天一并卖给大家。真没有了,明天你们千万别喊人过来,省得人家白跑一趟。”

  大家赶紧保证:“不喊不喊,快点卖吧,不早了。”

  即便是从床底下拿出的几大包床单,也没人嫌弃呀。

  待到宿舍一扫而空,二次排队没能再买到的人只能失望地离开。

  宿管一直在边上帮忙看孩子,这会儿艳羡不已地看着收钱的袋子:“乖乖,周老板,你们不是万元户,你们这是百万富翁哦。”

  周秋萍矢口否认:“哎呦,您可别开玩笑了。你以为我进货便宜呀,现在是拿着钱到厂里都拖不到货。出厂加一次价,运出来还要再加一次价。你看我今天卖的多吧,其实真正落到我手上的也就百把块钱。其他部分全都得拿去疏通门路,不然人家凭什么给我货呀?都是手上有权的吃肉,我们最多喝点汤。”

  宿管将信将疑,一时间觉得她嘴里没一句真话,一时间又认定她的确没多大能耐,不然哪至于叫人直接抓去做结扎呀。

  连儿子都没生哩。

  她眼睛落在装国库券的布袋上,又开始感叹:“你就别谦虚了。别说床单,就是国库券,你也要挣不少吧。”

  周高氏先前一直憋着,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你不是说国库券不能当钱用吗?你拿这些在手上干什么?”

  周秋萍露出茫然的神色:“我去信用社的时候,人家告诉我国库券的利息高唉,是存钱的两倍。我琢磨着,与其把钱存进信用社,不如拿国库券,好歹也能多得点利息。”

  宿管这回终于噗嗤笑出声,在心中暗哂,农民就是农民,没见识,估计连国库券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

  她怀揣着隐秘的怜悯,决定提点一句:“那你要等到猴年马月啊!”说着她又冒出个念头,“你是不是有门路把它们转手卖出去呀?”

  周秋萍愈发茫然:“这还能卖呀?上哪儿卖?信用社没说能卖呀。”

  宿管这回相信了。个体户能挣钱,只是因为运气好,碰上了这个时代。要说他们多聪明,还真看不出来。

  她都忍不住想说这个年轻的媳妇了:“你啊你,你都不搞搞清楚,你就敢收国库券。人家倒卖国库券的都是大老爷们,你一个年轻媳妇往那些地方凑,不是羊入虎口吗?”

  从这祖孙三代租宿舍到现在差不多也两个月了,宿管就从来没见过男方出入,估计她们娘儿俩也指望不上男人。

  周高氏跟着附和:“可不是糊涂,你忘了,咱们欠着货款还没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