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08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那里面绝对有好几千福林!

  其他人在车上点了点自己收到的钞票,肯定了他的猜测。这一包货, 光他们到手的匈牙利币加在一起, 就折合两千美金。这样一算,六十三包货物差不多能挣十二三万美金了。

  这下别说李东方他们, 就是身价近亿万富翁的周秋萍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不怪她没出息, 她几千万挣过,但那是人民币,不是外币。只有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才会明白外币在国人心中超然的地位。

  高女士捂着胸口一叠声地喊乖乖,眼睛瞪得滴流圆,半晌才说出话:“这也太好挣了吧。”

  摆洋摊子的确比土摊子来钱快哦。

  卢振军看惯了, 点头道:“差不对是这个利润。我头回带人跑单帮, 刨除办人出来的成本, 差不多十五包货能挣一万美金。后来摸清楚情况了,就涨到了三四万刀。大概就是这么个数。”

  车上的人瞬间说不出话了。按照他们这速度一个月五六十万美金都有哦, 一年下来岂不是六七百万。

  周秋萍虽然心神摇曳, 却也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怎么样, 卢老师,我这两千块的顾问费没白拿吧。”

  卢振军哈哈大笑,痛快点头承认:“物超所值, 公司最成功的的一笔投资就是拉上了你。”

  所以这个月乌鲁木齐的商贸城动土,他才腰杆挺得笔直啊。因为他手上有钱, 心中不慌。等说投资两千万了, 就算总投资三千万他也无所畏惧。

  车子抵达布达山, 卢振军在这里租了栋二层楼作办公地点。大家这趟来布达佩斯, 就在此处落脚。

  他招呼男同志们搬行李上二楼时,李东方和石磊都要哭了。还得搬啊,到底让不让人活了?

  卢振军哭笑不得:“箱子,你们自己的箱子,不搬到房间怎么住?”然后他又丝毫不掩饰嫌弃,“瞧你们那熊样。我们刚过来时不住这边,住在三楼,不还是一个个扛上去嚒。”

  两人赧然,缩着脑袋都不吭声了。

  周秋萍领着女儿上楼,推开门一看屋子,顿时叹气。瞧瞧房里的摆设,占据半壁江山的是高低床,然后是两张桌子两个木柜,其余的,一概没有。

  不晓得的人肯定以为这里是军营。

  因为来得匆忙,加上卢振军当后勤一把手时都不是会享受的人,指望他在异国他乡也给自己整个豪华住宅根本不现实。所以大家的住宿也简单,男的一间房,女的一间房,都睡高低床。

  朱莉疑惑地看了眼卢振军,她感觉自己这的越来越看不懂大陆的有钱人和官员了。他们有的比香港豪门还会享受,有的明明很有钱也很有权,却似乎完全不觉得自己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生活简单到简直可以说是简陋。

  卢振军看了眼时间,询问大家的意见:“咱们是先把货送去红七市场,还是先去吃饭?”

  大家挣钱的积极性正高呢,加上下火车时觉得应该把干粮吃完,所以肚子都谈不上太饿,故而很有激情去见识据说是布达佩斯最有知名度的国际大市场。

  车上的货也没卸,就这样原版又上了路。

  卢振军却没再让女同志们坐货车,先前缺开车的人手,所以去火车站的只有一辆车。现在他肯定得用轿车载人,男同志糙点无所谓,女同志和小孩总该精致点过日子。

  周秋萍和高兴同志都没跟他假客气,因为坐在货车里憋闷是其次,重点是看不到外面的风景。现在往轿车上一座,车子行驶在大家上,当真如同穿梭在画卷里。就连朱莉都赞叹:“好漂亮!”

  高女士笑道:“怎么,香港不漂亮吗?不是说全是高楼大厦吗?”

  朱莉贪婪地看着车窗外,眼睛都舍不得眨:“不一样,这里就像明信片活过来了。”

  周秋萍一听就乐了,可不是嚒,布达佩斯虽然看上去没那么鲜亮,但那种流淌在城市每个角落的宁静和悠然就跟初春的阳光似的,照亮了明信片。

  卢振军笑出了声:“还真有这一说。咱们国家好看,但人多。这苏联呢,人少,环境不行,自然条件太恶劣。西方国家呢,像美国什么的,生活成本又太高,不轻易能活下去。算来算去,还是东欧比较合适,匈牙利尤其容易活。”

  小轿车开的比货车快,他们早一步抵达红七市场。

  周秋萍下车时才后知后觉:“哟,奔驰啊,卢老师,你很阔气嘛。”

  卢振军不以为然:“二手车,三千美金。”

  高女士直接乖乖了一声:“难怪人家讲当洋倒爷好,做一趟买卖就赚一辆小轿车。”

  他们走进红七市场,这就是个不起眼的普通集市,除了人特别多。当然,人家本命也不叫红七市场,这是中国人特指。因为这里有红7路公交车重点站。好多没车而且也没打算在布达佩斯久留的华商就是靠着公交车一袋袋地拎着货过来摆摊卖。辛苦归辛苦,却也的确挣钱。

  卢振军领着人在自由市场里穿梭,各个摊子前的摊主形貌各异,能够轻易看出明显的民族差别。

  青青和星星都好奇死了,不停地问:“这是什么?”

  她们看的是套娃。

  摆摊子的大婶笑着说了句俄语,可惜他们谁都听不懂。后来还是在卢振军仅会的几个匈牙利语单词和周秋萍连笔带划的英语单词的帮助下,双方勉强完成了沟通。

  大婶说她小时候作为少先队员的代表给中国领导人献过花,这是她一辈子的骄傲。可惜后来听说那个领导人被迫害死了,她很遗憾。不过她还是很喜欢中国。她父亲以前去过中国造机器,说中国学生很聪明。她爸爸的研究生也很聪明,学习特别刻苦。

  她将套娃往青青手里送,周秋萍赶紧要掏钱,都是做小买卖的人,不好送的。

  卢振军摆手,跑到旁边自己人的摊子上,拿了条纱巾过来作为回礼,然后让朱莉翻译:“愿我们两国友谊天长地久。”

  朱莉感觉怪怪的,这人真的已经经商了吗?为什么做派还这么像政府官员。

  不过她还是照办了,又自己加了两句:“我们很喜欢你们,我们刚从莫斯科坐车过来,车上的食物很好吃。”

  大婶笑得更加欢快了。

  可朱莉怀疑这位大婶在苏联过得并不如意,因为如果她是有钱的投资商,那她肯定不用亲自出来摆摊子。

  但再想想在这里做买卖惊人的利润,她又觉得即便腰缠万贯的人都难以抗拒这样的诱惑。估计就连曹总这样的富商也会心动吧。

  货车到了,不少在市场上采购的人围了上来,等待卢振军等人卸货。

  周秋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幕,笑着调侃:“卢老师,你这是打出招牌来了啊。”

  市场上还有专门帮忙卸货的人,卢振军倒没再动手,而是站在边上看着妇女和小孩。市场人多手杂,朱莉拳脚再厉害,也免不了有疏忽的时候。

  他随口应道:“那得谢谢你给我找的货地道啊,结实好用还便宜,人家买了不上当,就愿意来第二回 。”

  过来扛货的年轻人看了他一眼,被他瞪回去:“老实干活!”

  那人吓得缩脑袋,只能吭哧吭哧搬货。

  等人走了,高女士才小声说他:“你和气点,出门在外的,不要这么凶。”

  卢振军冷笑:“凶,这要是在国内,我让他牢底坐穿了。”

  原来这几个搬运工是在打工还债。

  到东欧做生意挣钱这事儿,从去年起就偷偷传开了。这几个人是老乡,跑过来以后也做跑单帮的生意,还租了个大房间一块儿住。

  你说做生意就做生意吧,他们缺德,拿国际长途当免费电话打。

  住了不到一个月就跑了。房东——一位靠着退休金过日子不得不把大房间租出去自己住小房间的老太太还在疑惑呢,电话局寄给她的账单直接把她吓傻了。那一串数字,折合美元就是9000刀。

  要知道,整个80年代匈牙利经济年增长率不超过2%,而且这几年通货膨胀严重,匈牙利老百姓的收入并不高。一般工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100美元出头。

  9000美金的账单,是要逼死人家老太太的节奏。

  老太太崩溃了,可她不知道那几个中国人的名字,也不晓得他们究竟是回国了还是跑去了其他地方。匈牙利也曾经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房子自然是公产,她连卖发房子还债都做不到,所以走投无路之下,她就跑到红七市场守着,希冀可以找到那几位欠账的中国房客。

  因为她见到中国相貌的人就打听,有一回碰上了市场里的越南人,她以为是中国人就上去问,结果双方语言不通,她又着急,差点儿动起手来。

  卢振军刚好当年为了打仗学过越南话,就上前帮忙解围,然后叫越南人给奚落了。大家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关系绝对够呛,卢振军在战场上没吃过亏,结果下了战场却这样没脸。

  这被他视为奇耻大辱,发誓一定要把这几个混账玩意儿给揪出来。

  别说,虽然出国的华人情况复杂,大规模出去的又基本上是六—四之后的事,彼此政见冲突不小。但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待着,他托人帮忙打听,还真叫他给问到了。

  周秋萍已经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追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来布达佩斯的国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相貌还都差不多,也不晓得对方的中文名字,找起来不简单啊。

  说到这个,卢振军就是一肚子气,因为这几人是自爆。

  干了这样的缺德事,他们不仅不以为耻,反而当成炫耀的资本,到处跟人吹嘘。而且他们也没离开匈牙利,甚至还在布达佩斯,只换了个地方住而已。

  卢振军恼火了,带人过去找到这几个家伙就一顿削,让他们把电话账单还了。

  结果不晓得到底算谁的运气差,这几个家伙在卢振军找到他们之前刚好被人骗了,没拿到货,八万美金的货款却被卷跑了。

  这下还个屁账啊,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卢振军干脆先替他们把账给垫了,安排他们过来扛大包还钱。

  高女士听了无语,尤其同情那位孤零零的老太太。这几个家伙太缺德了,就该去大牢蹲着。

  卢振军摇头:“这种事情,没办法,就跟占公家便宜一样。”

  待到货物都卸下,摊子前围的人更多了。有人挑花了眼,有人则拎着袋子来,一袋子一袋子的拿货,显然还要去别的地方卖。

  周秋萍过去帮忙,忙得嘴巴都要干了,余成过来找她:“走吧,先去吃饭再说。”

  她抬头看天色,才发现的确不早了。

  卢振军把剩下的货交给手下卖,带他们去坐公交车再转地铁。因为一辆奔驰塞不下这么多人,布达佩斯的交警会查超载的。

  布达佩斯的中国面孔的确不算少,不仅他们在公交车上看到好两个,待坐上了地铁也碰上了中国人。

  不是他们自作多情,把所有的东亚面孔都自动认成中国人。而是这位仁兄不晓得是究竟抽的哪门子筋,居然当着他们的面掏出一把钞票,一五一十地数起来,还旁若无人地跟同伴用中国话感叹:“这老外的钱还真好赚,比干部挣得多的多。”

  地铁上的本地居民都用困惑的眼神看着他们。

  周秋萍真想缝了他们的嘴。

  所以当他们下站时发出惊呼:“我的钱包呢?”,卢振军等人都没反应。

  挣了两个钱烧包的,贼不盯着你盯着谁?

  大家面无表情地从他们身旁穿过,听到其中一人建议:“咱们报警吧,有快两万福林呢。”

  另一人哭丧着脸:“报个屁警啊,公安有好打交道的吗?妈的,晦气,碰到当官的就没好事。”

  卢振军扭过头,眼神跟刀子一样,这两人吓得立刻跑开了。

  高兴同志这回也不高兴了,气呼呼道:“自己没数还怪别人,脑壳不好。”

  好在这段小插曲并没太影响大家的心情,尤其是在甜蜜走进了中国餐馆之后。这店里布置的相当富有中国特色,简直可以说是个小型中国文化博物馆。而且很有品味,不是那种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堆元素往里塞的风格。

  最妙的是它家的中餐做的很地道,知道他们是从中国过来的,端上来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中国菜,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改良。

  周秋萍尝了一口焦炸丸子,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奖:“地道,真好吃。”

  卢振军笑着指她跟过来打招呼的老板介绍:“她在国内开了三家餐馆呢,生意好得不得了。她能说好,那你家的手艺绝对差不了。”

  老板笑着要给她敬酒:“那真是我们店的荣幸了。”

  外面有人喊他,他赶紧跟众人打了声招呼:“诸位慢慢吃,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我先过去下。”

  待到人走了,卢振军才介绍:“他以前可是轻工业局的副处长,还有两年就退休,他等不及,先过来了。”

  要是放在出国前,高女士肯定觉得这人有毛病。处级退休干部啊,除了退休工资外,能享受的福利也一大堆呢。

  但是现在,老太太却深以为然:“应该的,两年时间太耽误事儿了。”

  人家一个月能把下半辈子的退休工资都挣了,干嘛在乎那三瓜两枣呢。

  周秋萍好奇:“那他是怎么过来的?”

  一般人现在跑到国外讨生活要么是政治因素,要是就是在国内混不出头,只能闯一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