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11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周秋萍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再看两个满怀期待的女儿,最终点点头:“行吧,那就一块儿看。”

  既然主家都打算去参观养鸡场,朱莉和彭阳自然得跟上。

  卢振军得忙着销货,没空陪同。不过他给他们找来了个翻译。

  这位老兄也不会说中国话,但会说英语和匈牙利语,加上他们这边也有人懂英语,倒是可以勉强凑合着用。

  向导兼翻译笑呵呵的,是个自来熟,一路上都在跟他们叨叨。就是他英语带口音,周秋萍的听力水平又够呛,只能勉强听个大概。

  青青和星星不知忧愁,她们其实不关心去哪儿玩,只要奶奶妈妈还有爸爸带她们一块出去玩,她们就开心。

  车子开上盘山公路时,两人快乐跟小鸟似的不停地叽叽喳喳。看见外面的树,她们惊呼,看见山崖缝里开出的小花,她们发出“哦”的声音。待到小鸟和松鼠都出现了,她们真是激动的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摆。小胖胳膊上下挥舞,恨不得现在就能出去跟小动物玩。

  匈牙利是旅游之国,果然名不虚传。这山间风光,让人心旷神怡,车窗外层峦叠翠,溪水潺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能够上架的明信片。

  朱莉都点头赞叹:“应该过来拍MV的,拍电影都可以。”

  彭阳异想天开:“那不如拍电视剧了。我觉得这儿挺热闹的,到这里的中国人也很有用,完全可以写个电视剧嘛。现在出国这么流行,大家都特别好奇,电视剧肯定受欢迎。”

  周秋萍乐了,过几年还真有部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几十年后都被人提起,叫《北京人在纽约》。同胞在异国他乡的奋斗时,在出国热的背景下,总是能够牵动国人的心。

  她点点头,带着点儿调侃的意思:“那好啊,你仔细观察观察,到时候好给编剧提供素材。”

  彭阳突然间扭过头跟朱莉商量:“那你教我英语成吗?不然我听不明白。”

  说个实在话,虽然他知道香港人的薪水本来就比大陆人高,所以大家一起当保镖,朱莉的收入是他的好几倍,也没啥好奇怪。

  但他确确实实是因为上次周经理被派出所抓走,因为朱莉的存在,对方不敢放肆。加上这回出了国,朱莉那口流利的英语又派上了大用场。他才算真正服气。

  人家比自己能耐,人家挣钱比自己多,理所当然。

  这比身份更加能说服认为人活在世上得靠实力的退伍兵。

  朱莉被他热切的目光吓了一惊,人坐在车椅上又没办法躲,只能下意识地往后退。

  余成都看不下去了,伸手要揍他:“能不能好好说话?”

  哪有这样盯着人家大姑娘的,不挨一个耳光,被骂一声流氓就不错了。

  “想学英语,简单,天天听天天背。明天就给你弄磁带。”

  彭阳悻悻:“那怎么可能一样,学语言要环境的。”

  余成差点冲他翻白眼。哦,你好要脸,让大姑娘教你学英语,你就学的特别快是吧?

  剩下的路上,就看他用眼刀不停的削彭阳。

  高兴同志和周秋萍都眼睛盯着窗户外,默默欣赏美景,坚决不掺和。

  车子开了半天,最后停在山脚下,已经有个身材壮实的中年男人等着。

  客人一下车,他就上来跟大家打招呼,然后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话。刚刚充当完司机的翻译同样叽里咕噜帮着翻译,不时又怼对方两句什么。

  周秋萍只能听个大概,好像对方的意思是中匈两国友谊天长地久,应该好好合作,不要互相算计。

  她满头雾水,咋的啦,这人被坑了?

  朱莉同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尽职尽责,将对方的话翻译成了中文。

  高女士没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反而兴高采烈:“对对对,咱们都是好朋友。现在你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你们好好学习。你们国家弄的真好看,真漂亮。”

  她的热情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等到翻译回头时,直接把对方都给搞懵了。

  周秋萍在听对方你来我往两句,可算明白这位大叔的意思了。

  因为匈牙利从1968年就开始搞经济改革,所以这边养鸡合作社的负责人十分有经济意识,很知道什么叫商场竞争。

  他以为碰上了同行冤家,所以才如此警惕。

  周秋萍哭笑不得地解释:“您放心吧,我们抢不了您的市场。中国地大人多,养的鸡自己还不够吃呢。说不定以后还得问你们进口鸡,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她这回没说英语,因为担心她那破破烂烂的英语水平太次,表达不清楚意思反而叫人误会了。

  又经过两遍翻译,合作社负责人可算放下心来,还大大夸奖了一回他们的鸡。完全不管那未来的订单究竟有多山高水远,很有不管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再说的意思。

  负责人在前面领路,大家在后面跟上。作为一家现代化的养鸡场,他们进出的路修得颇为宽敞。

  周秋萍估摸了一下,并排行驶两辆大卡车不成问题,这样搞运输方便。

  待进了养鸡场,他们还被要求洗手刷鞋底,然后套上了帽子,这才进去参观。

  高兴女士蒙圈了,他们这是要进人家饭店的后厨吗?这待遇,都赶上去年正月里参观北京航食的食品车间了。

  一般的饭店都没这么讲究。

  负责人认真道:“要保持卫生,要警惕将病菌传染给鸡。”

  周秋萍只听说过禽流感,鸡可以把病传给人,但从来没听说过人可以把病菌传给鸡。

  不过对方这种郑重其事的态度也不是没好处,起码体现出他们对于保持养鸡场的干净卫生的重视程度。

  挺好的。

  等真正走进去,青青和星星又恢复兴奋状态。天哪,好多小鸡呀,都是毛茸茸的小鸡,真的好好玩。

  不过她们在幼儿园都学过,参观的时候不能大喊大叫,不然不礼貌,不是好宝宝。所以她们就用红彤彤的小脸蛋和咕噜噜转的眼珠子来表达她们激动的心情。

  周秋萍都忍不住想亲女儿一口,哎呀呀,姑娘们,看样子你们这辈子是没啥机会当名媛了,咋就看着养鸡场这么兴奋呢?

  他们一边走一边赞叹,比起国内粗放的养鸡模式,六七十年代便闻名全球的匈牙利养鸡场的确有两把刷子。

  就说现在吧,什么喂料链、通风机还有清粪机,应有尽有,养鸡场的职工很少,一切却都有条不紊。小鸡们也看着很精神。

  再往前走,高女士忍不住疑惑:“你们家的大鸡都出掉了吗?怎么这儿全是小鸡呀?”

  她觉得这样不好,一批一批之间隔的养殖时间太长,很容易断货的。

  朱莉将她的意思翻译了过去,刚才给他们开车的翻译先笑了:“养鸡场是分开的,小鸡和大鸡分开养。”

  负责人解释了其中的原委,因为大鸡和小鸡的生长特点不一样。

  比方说小鸡,可以四层笼养,一平方米能养38~45只鸡,还能节约采暖面积节省饲料,一旦发生瘟疫也好控制。

  但大鸡就是双层笼养。

  这二者之间分隔距离要超过500米,这样有利于防疫。

  而且分开来养,两边使用的设备就可以简单化处理,不需要既考虑这个又考虑那个。那样会提高机器的成本。而且有些设备是可以通用的,能够大大节约投入。

  高女士越听越兴奋,不停地问来问去。她真是头回看人家这样养鸡,感觉十分长见识。

  大概是因为她热烈捧场,一开始还有些警惕的养鸡场负责人到后面也越来越热情,甚至还邀请他们去他家吃中午饭。

  有这等好事,大家怎么可能错过。

  来的时候,周秋萍他们带了几双大码旅游鞋当礼物。

  这在匈牙利很受欢迎,因为对他们来说,中国货也是洋货,追求时髦的年轻人十分青睐。毫不夸张地讲,它们受追捧的程度,并不逊色于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大家对香港来的□□镜和电子表的热情。

  负责人看到了礼物,更加高兴了,他没全要,只挑选了自己和妻子还有儿子能穿的尺码,一人一双,就把人带回家。

  乡下的房子挺宽敞,真正吸引客人们的是他们家里的摆设,沙发、洗衣机、地毯,一应俱全,还有摆在桌子上的大彩电。

  大家赞叹的时候,负责人只笑:“这没什么,我们这里都这样。你随便去哪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高女士叹气:“要是咱们国家农民啥时候都能过上这日子就好了。”

  彭阳仔仔细细地观察,然后发出叹息:“别说农民了,工人啥时候有这生活也叫4个现代化了。难怪我们要学匈牙利呢。”

  但他一想到昨晚卢部长说这儿已经不算社会主义的天下了,顿时一颗心沉甸甸。

  于是无论美味的香肠还是腊肉,甚至连新奇的巧克力酒,都没办法让他彻底打开味蕾,甚至有些食不知味。

  招待完客人,养鸡场的负责人还殷切地表达自己的期许:“总有一天,你们肯定能够吃上我们养的鸡。我们的鸡,世界一流,绝对好吃。”

  周秋萍打着哈哈,憧憬未来:“一定一定。”

  等大家重新上车,高女士突然间叨叨了一句:“他们这个养鸡设备从哪儿买的?多少钱啊?”

  翻译听懂了她的话之后,立刻笑了:“我知道在哪里买,回头我带你们过去看。”

  周秋萍总怀疑他在这儿等着他们呢。

  呵,她就知道卢振军醉翁之意不在酒,目标剑指养鸡场。

  车子继续往前开,这一回高女士就没带两个孙女儿跟着进去,只陪她们在山脚下玩耍。

  青青和星星倒是无所谓了,因为这里的古堡还有蝴蝶吸引了她们的全部注意力,让她们跟着进房子里面,她们还没啥兴趣呢。

  周秋萍和余成脚步匆匆,他们得赶紧参观完屠宰场,好确定这里的水平是否能满足需求。

  屠宰车间的卫生要求比养鸡场更高,简直可以说是进了食品车间。大家穿着雨靴走在屠宰场里,终于见识到了周秋萍理想中的现代化屠宰事业。

  这里的鸡是怎样结束生命的呢?先电麻再宰杀,沥血切口,浸烫脱毛。整个屠宰过程分成不同活动区域,从活禽运输到宰杀加工,接着内脏清除,然后冷却称重包装,还有肉鸡切割,无论剥除鸡皮还是鸡肉切片,全部由自动化的机械完成,甚至连内脏加工也是由机器来做。

  整个过程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周秋萍瞬间就心动了,开口询问:“为什么我觉得你们屠宰场的工艺设备比养鸡场还要先进呢?”

  屠宰场的负责人得意扬扬:“我们这是采用了荷兰工艺,水平一点不比荷兰低的。我保证,如果你们也进口这设备的话,绝对是你们中国第1家。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向中国出口过同样水平的屠宰设备。我们自己也是从去年才开始用的。”

  周秋萍当场就心动了,回到小楼时,她还在心中一直琢磨个不停。

  大家喊她吃晚饭时,她抬头没瞧见卢振军,好奇道:“他们还在卖手表吗?”

  负责做饭的退伍兵看了她一眼,摇摇头:“卢总又去弄手表了。”然后又补了一句,“余哥该睡觉睡觉,卢总说了,今天人手够了,不用你赶过去。”

  周秋萍没吭声。

  等到大家吃过饭,各自去洗漱的时候,她才轻声询问余成:“你们这是在走水货吧?”

  天底下的暴利买卖不外乎,就是那些。

  古今中外皆一样。

第347章 游击改成正规军(捉虫)

  所谓的水货, 在80 90年代绝对不是指这个商品质量特别次,而是代指走私。

  因为在大陆地区,当时走私品基本上都是走海路从香港台湾等地运输而来。水上来的货, 自然就是水货。

  时代不同, 1990年的人对走私太熟悉了,熟悉到参加过缉私的余成也不会把这事儿当成洪水猛兽。

  他点点头, 没有顾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 而是实话实说:“这里没人管这事儿,只要找到了门路,做起来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