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75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反正她只承诺三年内肯定会开工,时间能凑得起来。

  余成掀开被子,招呼她上床睡觉:“车到山前必有路,说不定那时候养鸡场和电脑城都挣钱了,不愁没钱盖房子呢。”

  两人躺在床上算了半天账,一笔笔扒拉着钱。比方说在建筑公司的分红,再比方说录磁带的抽成,即使不算卡拉OK房和餐饮店,因为它们继续扩张,需要投入大量的钱,单这些一个个算下来,加在一起的收入也很可观呢。

  周秋萍突然间就很快乐,因为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是个富婆。

  不行,富婆起码得有豪宅,她得想办法在海城弄地。搞不搞房地产开发是其次,重点是她得自己盖个大房子。反正房地产市场的春天真正要到98年房改之后才算到来。

  现在不用那么着急。

  因为她周秋萍怂,深圳股市跌得越厉害,她越不敢去深圳冒头,所以是曹敏莉带着律师直接飞到海城来签合同的。

  周秋萍看她气色还好,就放下了一大半心。人的生活状态都摆在脸上,如果她已经焦头烂额,那眼睛都会写满了疲惫。

  现在的曹敏莉虽然疲惫,但这种疲惫是长期工作带来的,而不是精神上的倦怠。恰恰相反,她浑身上下都压抑不住一种说不出的亢奋,仿佛要上场打仗的花木兰。

  周秋萍都忍不住调侃了句:“曹总你志在必得啊。”

  曹敏莉笑了笑,意味深长道:“我总不能永远躲在后面,该我出场了。毕竟爹地妈咪年纪都大了。”

  事实上大什么呀,年过花甲对商人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有商业王国的当家人大约都像当年的康熙爷,看到一个个龙虎精神年富力强的儿子,第一感觉不是欣慰,而是恐惧。

  权力太有诱惑力了。如果能做到所有人都想当一辈子的皇帝,而不是早早成为太上皇。

  所以越能干的儿子反而越不讨皇帝的喜欢。

  现在,连女儿都一样。

  周秋萍看她没继续说下去的意思,直接回归公事。她这边贸易公司的会计和律师帮忙审核所有材料,然后大家按规矩办事,走完抵押手续签合同,接着就是转账。

  曹敏莉实在分.身乏术,甚至没留下来吃顿中午饭,直接坐车要去机场,她准备飞香港。

  车子经过外白渡桥边的浦江饭店时,一直看着窗外若有所思的曹敏莉突然间开口问:“那里干什么呢?”

  周秋萍虽然号称不关心股市,但实际上眼下的海城人人都在谈论股票,除非你套在真空里,否则你肯定要听到关于股票的消息。

  “上交所开业了,海城有证券交易所了。”

  苏珊好奇:“周经理,你不是大户吗?开业这么大的事,居然不请你过去?”

  周秋萍赶紧摆手,老实承认:“我买了就没动过了,现在也不打算动。”

  她已经被深圳股市吓怕了,生怕好不容易这两天开始由阴转晴的海城股市也被她一把头搞得直接熄火了。这种夺人钱财之事,比刨人祖坟还可恨,她还想在海城好好呆着呢。

  她的养鸡大业才刚刚开始。

  苏珊咯咯地笑了起来。

  曹敏莉却神思不属,她突然间抬起手看了眼表,主动提议:“我们进去看看吧。”

  负责开车的朱莉有点懵,不是说赶时间吗?

  但老板没意见,她也就可有可无。虽然海城证券交易所搞得声势浩大,可她真没多少感觉。毕竟对香港人来说,股票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这时代人多车少,倒没有停车难的问题,车子顺利停在了饭店外。现在浦江饭店1楼大厅已经变成了证券交易所,里面人头攒动。

  几人走进去,都颇为惊讶。

  交易大厅里的电子显示屏不时闪烁,不停刷新着电真空、飞乐、豫园股票的交易价格。

  苏珊惊呼了一句:“这里的交易单呢?”

  虽然她对股票谈不上有多少兴趣,但股票交易大厅最大特点就是交易员大呼小叫,交易单到处乱飞。无论纽约还是伦敦这些老牌交易所都是这样运转的。

  曹敏莉已经看出了关键:“他们采取的是电脑无纸化办公。”

  其实电脑技术发展到今天,好多交易所都希望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但可惜的是百年的老场,无论设备还是交易制度都已经固定,想要改变很难。

  这大概就是新兴的力量,一切从零开始,反而无所畏惧,更能走在时代的前沿。

  她环顾了一圈交易大厅,最后点点头:“走吧,我们得去机场了。”

  临走之前还发生了点小风波。有个坐在地上赶完稿子的记者急着回报社发稿,这里没传真机,他必须得自己跑回报社。

  所以他拿出了自己的记者证,大着胆子要求她们捎他一程。

  朱莉本来挺为难的,去报社不算顺路,还要兜一个圈。

  然而曹敏莉却点头答应了,直接把人送去了报社。

  待到记者匆匆忙忙跑下车,她才若有所思道:“海城股市要大涨了。”

  朱莉好奇:“为什么你也这样说呢?曹总,你们都说股票会涨。”

  曹敏莉笑了笑,话里有话:“股票就是信心,支撑股价涨和跌的其实就是股民的信心。看好就涨,不看好就跌。”

  她现在要做的事,就是看跌。

  当天晚上,一家人刚吃过晚饭,陈自强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过来了,几乎气急败坏:“周经理怎么回事?曹氏集团居然跟原野合作了,还要换股。原野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啊,曹总他们家在想什么呢?他这是在空手套白狼,到时候曹氏肯定会吃大亏。我得到的消息是,最早港资一分钱都没投入,都是垫资。后面分红倒是分的很厉害,刮走了不少钱。”

  不知道为什么,周秋萍第一反应就是,哦,原来5亿块是要用在这里。

  这回曹敏莉大概是真的放大招了。

第393章 抄底

  这件事内地媒体还没报道, 是他们先在香港宣布的。

  曹氏集团和原野公司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业务合作,而是以换股形式进行的合并。

  简单点讲,曹氏集团将以发行的11亿新股来收购润涛公司的全部股权,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原野的控股权, 这个交易是以换股的形式进行。

  陈自强气急败坏:“现在原野被调查,他们的法人股动不了。但一旦换成了曹氏的股票, 他立刻就能抛售股票套现。曹总难道不知道他的底细吗?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周秋萍心道, 倘若不是骗子的话,曹敏莉还未必会冷眼旁观。就是因为知道对方是个什么货色,所以才静静地在边上看着你表演。

  陈自强还在义愤填膺。他感觉自己一片真心喂了狗,他真的把原野当成一家典型的中外合资企业,兢兢业业地去做调研,然后准备写成研究生阶段的论文。

  现在他发现论文还是能写的, 只不过方向变了, 变成了国内股市第1个大骗局, 各个监管部门在其中的失职。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不过是在外围做调查, 就能发现猫腻。那么多管理机构是干什么吃的?尸位素餐!一个个好大喜功, 为了体现出自己改革大胆, 全都蒙着眼睛放屁。

  如果不是这回上面来调查,原野还要继续从银行贷款呢。这次又要贷款好几千万,到时候人家刮了钱直接跑路。反正也是国家的钱, 损失不到当官的头上。

  周秋萍由着他发泄心中的不满。能够路见不平一声吼,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倘若大家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冷眼旁观, 那才叫真正的悲哀呢。

  等他气喘吁吁地骂完了, 她才劝年轻人:“你也别急, 你不是说了吗,你都知道的事,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的。放宽心,且看它往下怎么发展。对了,股票抛出去没有?”

  陈自强想起来50万的深发展股票,没好气道:“卖掉了,才40出头,亏了一半不止。”

  这还是因为他出手早,找了很多人帮忙。

  如果换成现在,那就彻底完蛋了,根本没人接手。

  周秋萍的心态特别好,进股市了,不亏就是赚。

  40出头的卖出50万股,那也是妥妥的2000多万,有啥好不满足的?

  “这钱我近期有用,就不投进股市了。”

  陈自强被转移了注意力:“你还差这点小钱吗?你下一个投资什么?债券?”

  眼下债券也是个热点呢。

  周秋萍否认:“我要扩大养鸡场的规模,要盖厂房要买机器,还要招人,花钱的地方多了。我还欠了银行的贷款呢。”

  陈自强瞬间成了泄气的皮球。投资这种事真的带有强烈的玄学色彩,他跟着周秋萍的步伐没少挣钱,现在当真上瘾了,恋恋不舍地强调:“你要看上了什么新玩意,可千万得通知我啊,你吃肉我喝汤。”

  周秋萍笑出了声:“您谦虚了,你现在也是一方资本大佬。后面我跟着你混才是真的。”

  她挂了电话。

  余成虽然只听了只言片语,但因为知道前因后果,反而很快就把事情给串了起来:“你说,会不会是因为启动了调查,所以这个合并方案才推进的特别快?”

  照理说这种大规模的合并案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香港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进行,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得由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对原野公司进行数月的财务审核,估算出它的合理价值之后才能进一步推进。

  除非买方和卖方都非常着急。

  曹氏着急,理所当然,曹董急着通过掌控原野来实现集团在内地的布局。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他搭建官场人脉的关键。

  毕竟一个漏洞百出的原野公司能够成功发行股票,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而这些部门之所以如此积极,大概并不是单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展现中外国资企业试点的成果。

  在这种打造明星标杆式企业的心态下,原野的掌门人就享受了种种特权。

  曹氏集团通过合并原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这种特权地位。那么曹董再想运作儿子的事就简单多了。毕竟规则是既得利益者制定的,特事特办太常见了。

  而原野公司原先作为一个明星企业,本来应该待价而沽,姿态放的很高,起码要挑三拣四一番。

  但上面的调查组一下来,即便是内部审计调查,对公司一把手来说也是极大的刺激。本来就是虚假出资违规分红转移资产又急着套现离场,那原野自然顾不上端架子了。难听点讲,这就是姣婆遇着脂粉客,一拍即合。

  所以这个合并就进展的尤为迅速。

  周秋萍听到这儿,忍不住乐了。确实有道理。照这样说,她还算是此次的推手之一,加速了事情的进展。

  毕竟如果上面不启动调查的话,两边还有的拉锯战呢。

  就是不知道事情进展到这一步,这出戏到底会怎么唱下去?

  陈自强人在深圳,毗邻香港,得到消息自然迅速。他看了报纸甚至来不及打电话跟周秋萍细说,直接传真了过来。

  香港报纸都是繁体字,习惯了简体字的他们虽然能够囫囵吞枣看个大概,但毕竟比不上习惯繁体字阅读的人。

  加上高女士大字不识几个,同样好奇不已,所以朱莉当仁不让地担起了读报的任务。

  这张报纸上的大标题文章核心内容在于披露原野公司的真相。报方认为那位彭董是利用现有法规漏洞偷步。

  而且有意思的是,原野创建时5家股方只有新业和深海两家国营公司投入的股本。

  其中深海公司的承包人也就是那位彭董以私人身份出资,15万股本的资金由深海公司垫付。另一位个人股东也就是彭董的妹夫以及当时的港方资本开生公司共投入的45万股则由新业公司垫付。

  也就是说,这所谓的外资引了个寂寞。

  而且新业公司和深海公司这出资也相当有意思,从银行划拨款的时候,它的用途写的是货款,而不是股本。

  众所周知,货款是可以自由进出的,但股本却不能随意抽调。

  照这样看,大家都是空手套白狼,都想借鸡生蛋。所以接下来实际上一分钱没出的开生公司将30万的股权转移给润涛公司也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的股东都围绕着当时还不是董事长的彭董转。

  而他接下来之所以能攫取更多的股权,甚至不需要他搞阴谋诡计。

  因为以一年兴办12家公司而名噪一时的新业公司的掌门人实际上经营方式就是承包。新业公司主动建议润涛公司承包原野,原因也简单的要命。

  刚入局的润涛公司主动提出要增加股本,再度注入300万资金。新业公司掏不出同样的钱,就想干脆退出算了,要不干脆让润涛公司承包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