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49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每当她以为自己了解大陆人的时候,大陆人的行为模式又会让她大跌眼镜。

  她想了想,给周秋萍介绍:“如果你想打你个人的资产,香港这边比较流行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家族信托基金,比方说船王包玉刚家族的信托基金。另一种就是私人银行理财,一般老钱会选择第一种,新钱主要选第二种。”

  然而周秋萍对这二者都不太感冒。

  家族信托基金,她自认为自己还不到这程度,人家起码积累几十年的财富才考虑做家族信托,她不过刚刚开始。

  至于私人银行理财,不好意思,经历过08年金融危机的人,虽然那会儿也没啥资格搞私人银行理财,但起码听过雷曼兄弟呀。多少人被坑的哭都没地方哭去。

  周秋萍拒绝了:“我需要更加简单的方式,我的资产我说了算,他(她)只需要帮我执行,而不是他向我推荐什么股票什么基金。”

  曹敏莉笑了起来,调侃她道:“应该反过来,你给他(她)做推荐,才会赚得更多。”

  她琢磨了会儿,还是给她推荐了理财经理,“David在这一行已经做了差不多10年。他最大特点是比较保守,几乎从不冒进,不会替顾客拿主意。”

  OK,这正是周秋萍需要的。但她现在重点关心的还有一件事:“他有能力拿到俄罗斯银行贷款吗?我现在手上有4,000万美金,我需要尽可能多的卢布贷款。”

  曹敏莉大笑:“你对卢布可真执着。这个你不用担心,他们是专业人士。现在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的这位总统想必很欢迎外商投资,银行欢迎外汇。说不定你能贷到更多的钱。你这回还买飞机吗?”

  周秋萍遗憾不已:“没那么多现成的飞机卖,我买了两艘船。如果能贷到钱的,有船就买船,有飞机就买飞机。”

  曹敏莉的笑声更大了,她调侃自己的朋友:“你看你,人家纠结的最多就是到底应该买哪家的包包,你直接把它改成了飞机和船。”

  周秋萍正色道:“如果可以选择,我更加青睐飞机。航运公司是卢振军介绍的,我跟他们怎么打过交道,也没听他们说想租更多的船。倒是飞机,几家民航公司都想租。”

  “船啊。”曹敏莉笑道,“你不要光把目光放在大陆。香港的地理条件就决定了它是一个航运中心啊。船是优质的资产,你如果能够以合适的价位弄到手,租出去应该不成问题。船王是怎么起来的?”

  周秋萍这才恍然大悟。是啊,她局限了,还把眼睛放在一亩三分地上。

  她认真地强调:“敏莉,如果你想投资的话,卢布绝对是个好选择。俄罗斯现在的情况决定了他们走向何方主要取决于他们的领导。那是一位很出色的演讲家,非常善于煽动人心。但他是个酒鬼,他有严重的酒瘾。如果你仔细看过他的演讲录像,你会发现他其实很不靠谱,带有很强烈的想当然意味。”

  关于苏联解体这件事,曹敏莉更加关注的是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

  毫无疑问,美国是大赢家。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应该会经历一个衰落阶段。

  为什么?很简单,苏联的解体给冷战画下了最终的句号。而冷战也是战争的一种,军备开支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毋庸置疑。来自军方的订单大幅度降低,会让很多行业进入低潮期。

  至于解体的国家,苏联本身,她想的是如何把更多的衣服卖到那里去。

  周秋萍兴致勃勃地给她建议:“要不你也从银行搞贷款吧,然后在那里投资。俄罗斯肯定需要大量服装,那里纬度高,不适合丝麻棉花生长。之前苏联好像主要是从乌克兰这些国家统一调度棉花,现在国家都分开了,他们缺乏原材料,纺织工业和服装业就很难发展。”

  曹敏莉感受到了她蓬勃的热情,只能答应:“我会好好考虑的。”

  要找理财经理帮忙操盘投资,当然人得先见面。

  周秋萍下午接了船,和航运公司签了租赁合同,晚上就坐上了飞香港的飞机。

  能坐上这趟航班,周秋萍得感谢她自己,因为这架伊尔-86就是她从已经解体的苏联弄过来的。

  不得不说,大白鹅就是大白鹅,真是憨憨的可爱,坐在上面的感受要比现在民航主流产品图154舒服不少。

  当然,伊尔-86也有它的劣势,那就是航程太短,适用于2000~3000公里高密度短途飞行,中短途国际航线还成,更远的就不合适了。

  看来后面如果飞机能到手的话,她主要考虑的推销对象还得是新疆航空公司。那儿最合适。

  飞机抵达香港机场,已经华灯初上。

  空姐认出了周秋萍,机组成员还特地出来跟周秋萍打了招呼,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询问:“这回我们没开成战斗机,够稳当吧?”

  周秋萍笑着点头:“你们继续加油吧,以后我出行就靠你们了。”

  她没多耽搁,只是草草聊了两句就赶紧出去。

  理财经理David已经在外面举着牌子迎接客户。虽然这个点儿应该下班了,对于想要开拓进取的职场人而言,下班时间要由客户定。

  他很看重这一单,因为他看好大陆市场。如果能够接到大陆富豪客户,做出口碑来做,就意味着他能够开辟出一片新客源。

  David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金丝眼睛,外貌有点像年轻时的吴启华,当然,没人家帅,只能说相貌斯文。

  因为国语水平够呛,所以他说话相当慢,给人一种不管说什么都是深思熟虑结果的感觉。

  周秋萍觉得这是他的优势,即便他以后国语流利了,保持住也有助于取信于客户。

  既然见了面,那就要谈重点了:“我要求尽可能多从俄罗斯的银行贷款卢布。除此之外,我还希望你关注英镑的走势,必要的时候我想入场。”

  David本来准备了一肚子金融投资经,想跟这位大陆的年轻女富商好好聊聊,结果人家根本不给他发挥的机会,他只好点头答应:“没问题,我一定会跟进。”

  周秋萍又强调:“你要加快速度,必须马上动起来。如果因为你动作缓慢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会拒绝付账单。”

  David痛快答应:“现在是莫斯科时间下午4:00,我马上联系那边,现在订机票,争取明天就飞过去亲自办理这件事。”

  这个效率,真的比周秋萍还要着急,看来他的确很想留下客户。

  周秋萍满意他的效率和速度。在他打完电话,订好机票之后,双方又谈了半个小时,周秋萍就签委托协议了。

  谢天谢地,得亏他们速度够快。

  1992年的新年第1天,俄罗斯的总统签署了《放开价格的各项措施令》,宣布从1月2日起,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都要放开。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提高大家的工资。公职人员收入一律提高90%,退休的人补助金也抬到了每个月900卢布。

  周秋萍其实对休克疗法没深入了解,只觉得这措施怎么看怎么像1988年中国的物价闯关。

  当时结果如何?放开物价的决定一下达,物价飞涨,然后是席卷全国的恐慌和抢购狂潮,逼得政府不得不硬着头皮赶紧收回成命。

  她也等着莫斯科陷入同样的境地。

  可出乎她的意料,放开物价的决定一出来,并没造成莫斯科的恐慌。

  相反的,按照兰香从国际长途里给她传回来的消息,莫斯科老百姓的生活反而好过了。

  以前商场柜台摆出来的商品少的可怜,现在琳琅满目。因为国家给大家都加了工资和补贴,所以大家都在放心的买买买。

  大批抢购囤货?不存在啊。一开始的确有人买了好多,特别是面包之类的。但是商店里每天都有那么东西卖,大家也就不抢了。

  周秋萍打了一个礼拜的国际长途,都没听到经济萧条市面混乱的迹象,她那阴暗不可对人言的微妙心态简直要崩溃了。

  开什么玩笑啊,为什么跟她记忆里在报纸上看到内容不一样?那会儿新闻报道可是信誓旦旦,说俄罗斯一开启休克疗法,国民经济就直接崩溃,白白蒸发了几千亿还是几万亿来着。

  她怀疑兰香看到的是假象,毕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十里洋场也有孤岛繁荣。在更广袤的地方,上演着的是灾难。

  于是周秋萍又把电话打给了卢振军。没办法,要说现在对莫斯科局势的了解,他可能比官方机构还深入。

  卢振军正忙得焦头烂额,他已经回了布达佩斯,对于周秋萍的疑问,他甚至有点不耐烦了:“你怎么就不能盼着人家点好呢?”

  实话实说,他现在的心情复杂极了。

  红旗倒下,已经四分五裂的各个国家过上好日子,他肯定谈不上有多高兴,因为这人最直观地证明旗帜换了颜色反而对大家都好。

  这和他的信仰完全相左。

  但与此同时,他更加不希望他们陷入困境。作为过往同一个战壕的战友,虽然大家现在已经分道扬镳了。但大家曾经为了同一个理想奋斗过,多少都有香火情在。他们过得不好,他同样不舒服。

  周秋萍直接怼回头:“这不是我盼望不盼望的问题呀。玻利维亚和波兰是什么样的体量?标准的小国家。讲个不好听的,大国手上漏点儿,都够他们吃了。但俄罗斯是多大的国家?它非要对标的话,那只能拿中国来对比。咱们1988年搞的物价闯关就是一种变形的休克疗法,最后结果怎样?大家都看到了呀。”

  卢振军也不客气:“但现在的莫斯科就是没乱也没抢购潮,商店里的商品反而变丰富了,老百姓的感觉也不错。说不定人家这经济改革就真改好了。”

  哪个国家搞改革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最伟大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也没办法保证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要交的学费多了去。

  卢振军没心思再讨论莫斯科的局势,他现在一个头两个大,在布达佩斯已经快忙翻天了。既然周秋萍打电话过来了,他就直接了当:“你赶紧借点钱给我。”

  周秋萍立刻警觉,毫不犹豫地拒绝:“我没钱。”

  卢振军急了:“哎哟,我的天啦!我还你,我肯定会还你,现在是真的急。匈牙利宣布了,今后都不给外国人发居留证,发了的也不延期。”

  其实从去年7月份开始,情况就缩紧了,申请的人迟迟拿不到居留证。但是走走关系,又能松一松。大家都没怎么当回事。

  谁知道情况会突然间急转直下呢。

  周秋萍却一点都不惊讶。

  难怪呢,她就说她上辈子从来没听说过匈牙利对中国免签。要真持续免签,一个国家恐怕都装不下想要移民过去的人。

  卢振军现在焦头烂额。他倒不是要替华人出头,帮他们争取留下来。

  说实在的,随着匈牙利改弦易辙,原先因为政见不同而移民海外的10万匈牙利人也回来了。它总共多大点的国家?能容多少人长期居住?

  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工作岗位,不留给自己同胞,难不成还要留给外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匈牙利不愿意再给华人发居留证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他们突然间如此发难,搞的数以千计的华人商贩措手不及。

  只有临时居留证和完全没有任何证件的华人在仓皇之间,只能赶紧抛售手上的机器设备家具还有开设的餐馆和旅馆以及准备卖出去的货物。

  如果这些卖不掉的话,没办法带走的人就只好丢掉了。

  山海公司在布达佩斯大大有名,很多人都找上了卢振军的门。他又不好撒手不管,现在正忙着接手这些呢。

  卢振军看周秋萍没啥反应,还有些奇怪:“你知道这消息了?”

  周秋萍随口应道:“没什么好奇怪的。对了,余成他爹妈怎么样?”

  “他们没事,来得早,证件也办得早,能长期住下来。不说他们,你想办法给我凑点钱,我得把这些东西都收下来。都是能挣钱的家伙,比方说那个酱油豆腐厂,生意好的很。还有那些旅馆餐馆,也是有生意的,还有机器设备,白扔了真可惜,价格也真便宜。”

  可惜周秋萍爱莫能助:“我真没钱,已经花掉了。曹董帮我介绍了客户,我又买了几艘船。”

  卢振军简直要疯了,他就没见过比她更能花钱的人。

  这才多长时间了?好几千万美金啊,她居然花的一干二净。

  老卢同志这回真急了:“你想想办法,搞点钱出来。你不是要捡漏吗?这会儿就是最好的机会,错过了你后悔都来不及。”

  周秋萍心动了,临走前抛出的东西肯定便宜,的确具有投资价值。

  她踟蹰了片刻,到底没直接拒绝:“我想想办法吧。”

  能有什么办法呢?年底分红吗?马上倒是快要过年了,的确应该搞点分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以考虑的是股票。现在股市很红火,她手上的股票抛出去筹个几千万出来轻轻松松。

  就是,舍不得啊。

  豫园可是能够冲到1万块钱以上的。深发展又不好再往外面抛了,万一引发大熊市就不好了。

  周秋萍挣扎着招呼朱莉:“走吧,我们去营业厅看看行情。”

  要是局势稳定下来了,她就再抛一波深发展,抽出点资金搞投资。

  生活就是如此悲催,每当她觉得自己终于不缺钱了的时候,总是冒出要花钱的事。

  黄埔营业厅依然热闹,照样排着队。

  周秋萍派朱莉上前,跟人套磁,看看市场行情到底如何。她就不露脸了,她大小是个名人,一张脸对股民来说十分熟悉。她还老是老老实实戴着帽子裹着围巾挡住脸吧。

  前面排的一条队突然间散开了,原本排队的人一边往外走,一边怒气冲冲地抱怨:“福利,什么福利呀?就是骗钱!又骗我们捐款,没完没了了。”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就是,30块钱呢,我掏30块钱给孩子买件新衣服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