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10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第483章 多扒拉点东西

  好在曹董的奇思妙想虽然没能实现, 她在女人天下的新店营业额却破了记录,不管是艾森服饰还是夏娃内衣,都过了百万。

  不仅是她, 其他各家店的生意也好到爆棚。开业三天, 人人都笑开怀。

  之所以销售如此火爆,除了因为女性衣物饰品本身就是消费市场的大头之外, 还得归功于时代的春风。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洋倒爷队伍日益壮大。中国的女性饰品、服装尤其是内衣,在这些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受欢迎,市场需求量很大。

  大到什么程度?就说女性内衣吧,真的有女商贩直接把自己的胸罩给脱了,转手卖人, 居然也能卖掉。

  神奇吧。

  以前倒爷们都在综合市场上淘货, 能不能拿到他们想要的货, 得碰运气。

  现在深圳有了一个专门销售女性用品的地方,恰好卡在这个点上, 当然就成了香饽饽。倘若商城晚几年开, 市场遍地开花了, 女人天下也未必有这样的号召力。

  涂主任看了都惊讶,摸着头问周秋萍:“您是不是老早就看出来苏联撑不住,会有这么多人来买东西呀?”

  他记得清清楚楚。东方电子城才刚动土的时候, 她就已经规划女人天下了。

  如果不是因为山海公司人不趁手,加上当时她手上也没那么多资金, 搞不好当时她就两边同时动工了。

  周秋萍讪笑:“我要有这本事, 我直接进智.库了, 我还搞这些?”

  虽然现在流行下海, 现在主流社会观里,学成文与武,货与帝王家,才是正道。她说这话不突兀。

  她笑道:“我本来看中的是广袤的大陆市场。全国这么多女性,我没有专门卖她们东西的地方。有买方就有卖方。谁晓得歪打正着了呢。”

  涂主任叹气:“你天生就是财神奶奶,老天爷都给你送钱。”

  人家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她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可不就是发财的命?

  周秋萍笑道:“那我可不敢当,我要有这命啊,我先立个牌位,把自己供起来。”

  女人天下生意看好,那她也能放心大胆地做下一步的事了。这两天功夫,她除了盯着女人天下以及电子大厦的生意之外,还跑了两趟银行谈贷款开发第三块地。

  电子大厦虽然进入了后期收尾工作,主楼和附楼的生意也都做了起来。但不幸的是它的房租也被拿来预支建筑费用了,自给自足已经相当不容易,起码得到明年她才能收到新的房租。

  女人天下这边更不用说了,购物广场的建设后续要花的钱多着呢。况且现在基建热了,建材也在涨价。短期内它能维持收支平衡都是大赚,更多的当真不该胡思乱想。

  好在今年银行政策的确宽松。

  以前单纯凭借一块地皮就能贷到大笔建筑款项几乎不现实。可现在深圳地价涨了了,今年上涨的尤其厉害,简直跟镀了金一样。

  倘若不是因为深圳前些年土地就被瓜分的差不多,加上热钱主要在证券市场上动荡,股票跌了以后很多抽出来的资金又跑去今年刚开业的金属期货交易所炒期货,否则深圳的房地产市场的疯狂绝对不会逊色于海南。

  地价涨了,金融政策又放松,那拿地贷款的操作就简单多了。

  银行本来想分几批放款,毕竟盖楼也不是一蹴而就,你总得分阶段慢慢盖吧。

  周秋萍哪里敢等啊,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究竟有多虚,谁去翻一翻批出的地的转让情况谁心里有数。

  但凡政策一缩紧,她上哪儿找后续费用去?像她这种葛朗台,开发的第一准则就是让这些崽子自己养活自己。

  周秋萍恬不知耻,煞有介事地强调:“我要创造深圳新速度,创造深圳建筑史上的记录,所以资金必须得尽快到位。而且我要从国外进口钢材,的确不能耽误。”

  后者是真的。

  搭上造船厂的线之后,东方贸易就直接从乌克兰搞起了钢材。正好国内现在房地产市场热,好多地方都开始搞建设,有单位自建房的,也有公司找地盖商品楼,热闹得很。

  所以像她这样的大倒爷两手倒腾,从中赚取差价。这也是她为什么还能源源不断地给乌克兰发那价值未暴跌前的30亿卢布轻工业产品的原因。

  大概是周秋萍看上去太过于胸有成竹,加上她之前两个项目开发的确实成功,完全可以被当成样板了,所以银行开了个会讨论了下,就同意了她凭借一块还没动工的地一口气贷款两个亿。

  周秋萍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想想在眼下的海南,成立一家皮包公司,直接打个电话去银行说我要贷2000万,就有人真的拿钱过来。然后拿钱买地转手卖掉赚差价。

  跟他们比起来,好歹她手上还有块货真价实的地呢。

  拿到了贷款,周秋萍不敢怠慢,赶紧催促张国富早点动工。

  张队长现在忙啊,他遍地是活,恨不得自己化身八爪章鱼。否则他也不至于连女人天下购物广场开业这种大事都没露面。

  边境城市他要去看能不能盖商贸城,周秋萍在海城拿下的地还要搞航母主题乐园。加上乌鲁木齐那边的大型商业体同样要动工。以前是他求活儿,现在是他恨自己手上人太少。

  小工好找,他去一趟军区就扒拉一波退伍兵。但真正上技术活,那就得要专业人士。这不是简单砌墙的事,得有正儿八经拿出手的真功夫。

  周秋萍给他支招:“要不你们想办法从俄乌找点人过来吧。我分析啊,苏联阶段虽然大家都住集体宿舍,普遍像咱们的筒子楼一样,所以有改善住房的需求。但他们社会主义阶段发展时间长,人口少,城镇居民几乎都是工人,所以这个需求并不迫切。”

  简单点讲,就是有房住,哪怕小点不方便些,也还能凑合着住下去。

  解体到现在,俄乌两国的经济状况不仅没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衣食住行,顺序摆在这儿啊。吃饭和穿衣都成问题的时候,改善住房的欲望可定会被压制,待到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才会迫切渴望住进更大更好的房子。

  当然,有钱人不在这个行列之类。

  但考虑到俄乌两国现在的有钱人基本都是苏联时代的特.权阶层,他们之前就已经从国家分到了大房子,所以这部分豪宅市场估计也没兴起。

  这个空档期,独联体国家的建筑人才要怎么找活干呢?去挖掘挖掘啊。

  国家高双引,引进军工专家和技术。为了这个,去年国家还专门设置了外国专家将。你转民用了,该引进的人才技术同样不能落下。

  知道啥叫鲸落吗?一鲸落,万物生。世界就是这样残酷。

  瞅瞅人家南朝鲜是怎么搞乌克兰人才的。乌克兰的专家只要直接联系南朝鲜的使馆,啥也不用做,机票和签证立刻送你手上,还给你先发一个月的工资。一般专家1500~2000美刀,知名专家三四千美金。

  再联想现在乌克兰疯涨的物价和暴跌的卢布,就问你心动不心动。

  也得亏南朝鲜太小,俄乌两国的专家几乎都是在毛.斯时代成长起来的老布尔什维克,重视老社会主义国家的友情,不然哪有这么多近乎于免费的交流啊。

  但所谓人不能靠情怀吃饭,当共同的意识形态不复时,能够维持住稳定关系的永远只有互惠互利。

  周秋萍给人鼓劲:“你们脚步放大些,动作加快些。咱们有人家想要的轻工业品,就是天然优势。能扒拉来的都扒拉过来用。”

  张国富还挺警觉:“咱们国家这么多人要找工作怎么办?”

  “劳务输出互惠互利啊。”周秋萍不假思索道,“咱们国家人多地少,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按照现在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他们很难从土地上获得更高的价值。但独联体国家相反,苏联是以几乎放弃轻工业和农业的方式集中发展重工业的。他们地大,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产量低,而且农业人口少,需要外来劳动力的补充。咱们国内的农民肯定不乐意继续当农民,可要让他们出国当农民,那又不一样了。”

  前苏联农业落后举世闻名,他们自己给出的理由是气候条件差。但气候条件跟他们差不多的加拿大农业又能排进先进的行列。可见望天收不是关键,管理才是重点。

  说到底,大家现在都存在劳动力剩余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可双边剩余的人力资源情况不一样。

  周秋萍都埋汰张国富了:“这事你们不是很擅长嚒。你们讲私人感情扒拉了不少人不少东西吧。”

  张国富开始嘿嘿嘿,国内现在不少专家以前留过苏或者去苏联交流访问过,有私人感情在,所以有这方面的优势。

  不过周老板讲的也没错。人家都下红旗了,社会大环境变了,的确不能光靠感情说事。

  但具体要怎么操作,也不是三两句话的事,他只给周秋萍保证:“行,你这边我保证设计方案一来就立刻动土。”

  跟张国富叨叨完,周秋萍还是歇不下来,又转头去考察深圳的养鸡场。

  虽然她积极表态自己很愿意放权,但方胜利毕竟头回独掌大局,所以根本放不开手脚,非得老板看了拍板他才敢进行下一步动作。

  周秋萍能理解人家的心态,大把的钱砸出去万一打了水漂,那压力实在太大了,真吃不消。

  她也没多话,直接上车去养鸡场看情况。

  出乎她最早的预期,深圳虽然地方不大常住人口也就60万,而且地价高,但眼下却有600多家养鸡场,全年肉鸡饲养量有4000多万只,在香港市场上的活鸡占有量高达40%。可以说,养殖市场挺旺盛的。

  但她连着跑了好几家养鸡场就发现问题了,深圳的养鸡业以供应香港市场为导向,所以养殖的基本上都是受对方欢迎的石岐杂优质黄鸡,快大肉鸡也就是白羽鸡比较少,这还是为了满足以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的需求才发展起来的。

  她要是想在深圳做大鸡肉深加工行业,那收购原料恐怕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毕竟这里没啥大养殖场,养鸡公司实际上采取的还是公司+养殖户的模式。

  而她从国外引进全套设备又注定了这个加工厂的生产量小不了,否则会造成设备闲置,白浪费钱。

  朱莉和老板对视一眼,忍不住叹气:“难道还得我们自己搞养鸡场?”

  那找地可得花不少功夫啊。

  周秋萍想了半天,还得打电话给陈自强,请他帮忙当中人:“我记得前两年你舍友老三说布吉有地,现在怎么样啊。”

  “布吉?”陈自强笑道,“他差点被他叔叔骗了,哪里还会想这个。行,我问问啊。你要买地吗?盖房子吗?”

  周秋萍不瞒人:“不是,我想弄个养鸡场,供应加工厂鸡肉。”

  待她简单说了缘由,陈自强直接“嗐”出了声:“你就是想找鸡肉是吧?那也不用自己盖养鸡场,我给你找个养鸡场吧。”

  他在股市挣了不少钱,家里生意又兴盛,所以有底气读完硕士再读博士,他导师已经给他通过气了,他要想读博,导师还招他。

  毕竟现在大家都忙着下海挣钱,像他这种能心无旁骛沉下来做研究的学生也不多了。咳咳,炒期货也是在社会实践。

  故而陈自强很有富贵闲人的范儿,相当热心肠:“布吉的地有没有的卖我不知道,养鸡场我倒是真听晓得一个,规模不小。白羽鸡,有,我见过。”

  这养鸡场还有段故事。

  陈自强读本科的时候,社团出来搞调研碰上的养鸡场。场主是一对下放知青。

  六七十年代那会儿深圳可不是啥特区,而是偷.渡圣地。因为距离香港近,所有好多人都从这边偷偷下海,渡水而行,游到香港去。

  这两口子当时下放在深圳养生蚝,跟人学着偷渡。结果一个人要成功了,另一个人被抓住了,就又跑回头。最后被一块儿拎着当了反面典型,连回城都回不了。

  好在没两年深圳成了特区,村里又搞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已经结婚的两口子就以每年15块钱的租金承包了村里的200亩荒山,一口气租了30年。

  周秋萍听到这儿忍不住羡慕,15块真便宜,相当于意思意思白送了。

  不过想想荒山投入成本高,人家一口气敢承包三十年也相当有魄力。

  陈自强感叹:“可不是嚒,到现在承包十年了,养了1000多头猪,三万多只鸭,种了好多果树,一年出七八万只鸡。他们不炒股也没拆迁,去年挣了快100万,厉害不厉害?”

  真厉害了。

  农副养殖附加值跟工本来就没办法比,现在一年利润能达到百万元的工厂都不多。

  周秋萍当即拍板:“那麻烦你安排下,我想过去看看。”

  陈自强瞬间来了精神:“行啊,咱们明天就去。那个,你顺便帮我看看期货啊,你感觉后面涨势如何?”

  周秋萍赶紧喊停:“期货两个字拆开来我都认识,合起来我连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我哪里知道走势。”

  陈自强还不放弃:“其实期货就是……”

  周秋萍直接打断了他:“谢谢,我不懂就是不懂。我现在就想搞实业。”

  她对期货最大的印象就是几年后的到底是327还是723事件来着。上辈子那会儿海城好些金融从业者被抓了,她租房的房东家的儿子,top几高校的金融专业高材生,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为这事坐牢了。

  偏偏据说此事其实是官方作弊,裁判下场当运动员。

  这玩意儿还炒啥,她可不晓得要怎么炒,也没兴趣炒。

  陈自强颇为沮丧,只能悻悻道:“你还真退出金融市场了?周老板,你这样对金融业有偏见啊,觉得搞金融就是买空卖空投机倒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