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23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今天这么重要的场合,公安局部队全体出动,市领导亲自出席,军方和政府都派了代表。

  不管是谁搞事,主办方和安保部门都不会听你啰嗦,直接堵住嘴,丢出去拉倒。

  还想众目睽睽之下抱住卢小明,哭哭啼啼?不敢看镜子,也撒泡尿好好照照自己,瞧瞧自己是个什么德性。

  说句话糙理不糙的话,她就是想跟人同归于尽,就她现在的身份,连人家的身都近不了。

  还真以为命和命是平等的呢。

  人多的场合多了去,非要选择今天?以为别人看不到她那点蠢到底的小九九吗?

  不就是觉得今天场合重要,有很多大领导在,她可以好好出出风头嚒。顺带着因为家丑不可外扬,卢振军不好在这种场合下直接把她推开,所以强行捆绑一波,就可以破镜重圆了吗?

  蠢这种事情真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别人想的跟自己一样蠢。

  电话里的女人咬牙切齿:“我让你不要自作主张,你当我的话是耳边风吗?人多的地方是指他放学或者结束排练的时候,周围都是他的同学,他想跑也跑不掉。因为小孩子要脸。只要他承认了你是他妈,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不行不行,这个电话真的打不下去了。每跟蠢货沟通一回,她都能气出心脏病。

  她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身边永远少不了烂泥糊不上墙的蠢货。再好的牌都能被他们打的稀巴烂。

  电话被重重地挂断了。

  坐在酒店房间床边的女人吓了一跳,撇撇嘴,心中满是愤恨。

  这些人都瞧不起自己,总认为她一无是处。

  可他们要是真厉害的话,为什么偏偏非得找上她?

  呵!有什么了不起。

  她气呼呼地出了房间门,准备去吃晚饭。今天一天她都累死了,她要好好犒赏下自己。

  在这家涉外酒店等电梯的时候,旁边的高鼻子白种男人,突然间开口用英语问她:“请问你是不是miss丁?”

  丁妍转过头,在脑海中寻找对方的脸,突然间反应过来,这是记者。曾经在美国采访过他们那帮人的记者。

  那可真是她的高光时刻,她马不停蹄地演讲,不停地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从欧洲到美国,所经之处都是掌声和赞美。

  从什么时候起,这些都消失了呢。

  她真的不愿意回忆。

  丁妍的脑海飞快地转动,朝对方点点头:“对,我是丁妍。”

  记者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您回国了?您是自己回来的吗?”

  丁妍瞬间有了主意:“没错,我回来了,我改变立场了。”

  他们不是不给她机会让她公开亮相吗?她自己找机会。什么要低调行事,说到底就是怕她出风头有能耐了,甩开他们而已。

  她露出了笑容,再一次强调:“我改变立场了,我要揭发他们的卑鄙无耻。”

第492章 吃了一口想吃第二口

  有人站了一天就吃不消, 有人忙了三天,还跟打吸血一样亢奋。

  周秋萍同志能不激动吗?短短三天时间,光是收门票, 大宝贝就挣了350万。

  这还是因为1992年的国庆节只有两天假, 倘若7天假的话,绝对能突破千万。

  况且这仅仅是门票收入而已啊, 还不包括卖旅游纪念品以及飞机和船舱餐厅的租金。没错, 飞机的冠名权是冠名权,租飞机要算另外的租金。

  照这个趋势下去,等到航母主题乐园打造完毕,她绝对有信心年收入破亿。如此一来,只要三四年时间,她就能把投入的本钱收回头。

  哈!让她双手叉腰仰天长笑吧。等什么迪士尼乐园啊?她要打造自己的乐园。

  她还打算和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 制作相关动画片。

  喜滋滋的周老板给航母上的工作人员还有参加开幕式的演艺人员都发了红包。

  回到家睡了一觉, 爬起床吃早饭时, 她又笑眯眯地揉三个小朋友的脑袋,夸奖他们表现很好, 很出彩。

  她现在超级了解炫娃爹妈的心态。

  自家小东西神气活现的。人家一夸, 哎哟, 这谁家小孩,怎么这么灵气?

  她胸膛不挺得高高的才怪呢。

  星星还在满怀期待:“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再去?我想住在船上。”

  周秋萍奇了怪了:“船上的床又不舒服, 你还要睡吗?”

  “可是能看烟花,晚上有烟花!”小朋友的眼睛都变成了星星, “好漂亮的烟花!”

  这是航母的固定节目, 晚上放烟花。

  好在1992年海城市区放烟花都没人管, 更别说偏到山路十八弯的浦东郊区, 只要你愿意掏这个钱,想放就放。

  原本排队排到晚上才上船的游客,感觉挺不得劲的。结果烟花一放,他们啥意见都没有了。

  星星开始磨妈妈:“妈妈,我要住在船上,我要看烟花。”

  青青不说话,眼睛里却满是期待。

  周秋萍哭笑不得地点女儿的小脑袋:“不上学了啊,住在船上,你每天怎么上学?”

  小东西开始唉声叹气,完全不知人间疾苦:“我想在村里上学,那就近了。”

  哎哟哟,为了玩真是不择手段哦。晓不晓得你现在上这个学校有多少人抢?你这是在起跑线上就抢了道。

  曹敏莉倒是想了起来,问周秋萍:“你要是打造综合的成熟社区,那的确应该配套学校。”

  她参加完开幕式之后没离开,留在海城考察项目,重点看浦东地区有没有什么可以上手。

  周秋萍点头,语气略有些犹豫:“我是有这方面的想法,我要把它做成个大型社区。”

  从京城亚运村的事情上,她发现了一点,起码在98年房地产真正开始火爆之前,富人区的标配和地段并不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

  要说地段,亚运村的地段只能说普通,它是硬生生被造出来的新城,交通并不方便。但它房子修的好,里面装修条件好,原著过去的人都认为是身份象征。

  而这些人自己就有车,起码能用得上单位配车,所以交通条件他们反而不在乎了。

  至于生活配套设施,健身房、卡拉OK房还有购物中心,这些她都可以自己上。后者联系之前合作的超市,不管是海城的还是深圳的进场,都可以。

  学校呢,她也打算自己办。

  从今年开始,海城有民办学校了。

  像杨波中学、杨波外国语小学、新世纪中学、新世纪小学、明珠高中这5所学校,就是这座城市首批民办中小学。

  政策一开,后面贵族学校肯定会应运而生。这无关于意识形态和个人选择,而是有了买方市场,就必定会产生卖方市场。但凡市场有需要,配套服务必定会出现。

  做生意不就这样吗?核心原则就两个字:挣钱。

  是穷人的钱好挣,还是富人的钱好挣?银行早就给出了答案。占比只有10%的VIP客户为银行产生的效益超过那剩下的90%。

  一个富人区是可以造出来的。

  但这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硬件不说了,实在点讲就是花钱。而软件,需要花费的精力更多。

  曹敏莉给她出主意:“也许你可以跟学校合作。香港有不少贵族学校,对大陆市场,他们不可能没兴趣。”

  这片热土还没被挖掘,它等待着被开发。最早入场的人就像在进行一场豪赌,一旦赌赢了,获利非常丰厚。对投资人而言,它就是一只可以随时产奶的现金奶牛。

  办学这种事,对高兴同志这辈人来说就是做慈善。她完全想象不到,办学还能挣钱。

  曹敏莉笑着报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学费,直接把老太太吓得头晕眼花。

  旧社会,家里没个5亩以上水田,那绝对不要想送孩子进私塾念书。

  现在她瞅瞅,别说5亩水田了,就是500亩水田都养不起这样的学生。

  上个学咋还花这多钱啊?

  朱莉在旁边笑:“要不怎么叫贵族学校呢?光是学费就能把学生区分开来。”

  听上去很残酷,但事实就是这样。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再上一个阶层的人是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下一个阶层身上的。因为和后者的交往很大程度叫做无效社交,只会浪费时间精力。

  所以每个人都有圈子,会选择对自己获益最大的圈子。

  贵族学校的存在,就天然为孩子创造了自己的社交圈。

  老太太有点不得劲:“咋还这样呢?非得分成这样。”

  周秋萍想了想,给出了解释:“这就好像以前住在单门别墅小洋楼的小孩自己抱团玩,大院里的孩子也自己玩成一块,住在巷子里的小孩又有自己的小团体一样。也没人说他们不许一块儿玩,但他们都会选择让自己最舒服最自在的方式。”

  人怎么可能没圈子呢?真到那会儿,除非世界大同了。

  老太太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虽然她心里犯嘀咕,可她的老农民出身让她比谁都清楚,人和人之间是有界限的。

  这和人什么心态没关系,就好比《陈焕生上城》里面的县-委-书-记。

  多好的干部啊,一点架子都没有,完全不把农民当外人。看到生病发烧的陈焕生,书记还特地用车子把他送去招待所,给他开了房间睡觉。

  但书记完全意识不到,一间房睡一宿5块钱对农民意味着什么。领导的交际圈,领导的思维方式注定了他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同身受老农民,也不会真的和他一样。

  老太太过了心理关,就开始担心实在问题:“你们收这许多钱,谁家吃的消啊?干部家都掏不出这么多钱。”

  1992年,南巡谈话刚开始。

  在此之前挣了百万身家的个体户以及私营业主为了保住小命,基本上都把企业捐给了公家。1989年的时候,好多地方号召这样做。

  如此一来,最早的一批10万元户,百万元户就被消灭殆尽了。

  而现在,新起来的民营经济发展时间太短,还不足以让他们成为新贵阶层。他们就算想,也没条件实现子女进行贵族教育的梦想。

  高兴同志说的是实在话。任何一件东西再好,只要不符合市场需要,它就会被迅速淘汰。

  而建立贵族学校意味着要砸很多钱,倘若不能在短期内盈利,那这个开支绝对能把你活活拖死。

  周秋萍笑着摇头:“我的第1步目标不是本地有钱人,而是外面的有钱人。”

  老太太又糊涂了。

  这可是海城,全国最有钱的地方之一。海城人都掏不起这钱,其他省市还有这大的能耐?

  再说了,人家为小孩上个学,跑这么远?不现实啊,爹妈自己没事情做,坐吃山空?开玩笑哦,再厚的底子都能被吃的一干二净。

  余成到底年轻,反应要比老太太快,立刻有了想法:“阿妈,秋萍说的应该是外国人家的小孩。”

  政策定下来之后,海城的外籍人士明显增多了。他跟邻居聊天的时候,也听说他们的朋友还有他们的公司会增派更多人到中国。

  外资企业的入驻,就带来了子女教育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