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49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卢振军在旁边想了半天,给出了一个回答:“哦,就是个野人。”

  卢小明不得不反驳老父亲:“那是星期五,鲁滨逊才不是野人呢。他是流落到荒岛上的绅士。”

  卢振军哈哈笑出声:“绅士个鬼啊,他抢了人家的地盘,还让野人给他当奴隶,算哪门子绅士。”

  卢小明默默地看了眼爸爸,认真地强调:“不能这样说的,考试会扣分的,阅读理解不能这样写。”

  星星茫然地看着哥哥,什么是阅读理解啊?一年级的小学生不懂。

  周秋萍看他们大人小孩聊天,都快乐死了。

  早点回海城吧,虽然南丫岛风景优美,让她住一个月她都不会烦。

  但是太危险了。

  万一让卢小明看到了关于丁妍的新闻,那该多麻烦。

  嗐!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去海南岛呆着呢。

  只是春节已经过去,小朋友们该回艺术团参加训练了,而他们这帮大人也该回去干活。

  农历癸酉年,周老板的第一件活是关于光伏发电。

  甘肃研究所的同志到海城开会,带来了光伏发电板的样本。这还是他从老乡家的仓库里给扒拉出来的。人家正准备用来搭雨棚。

  周秋萍看着电板,跟她想象中的样子差不多。

  研究员跟她介绍:“这是单晶硅发电板,从日本进口的。我们试验过了,目前能正常工作。”

  周秋萍十分好奇,又追问了他好几个问题。比方说可以放在集装箱上用吗?比方说电路要如何设置?海城的日照时间能够满足发电板的使用吗?

  研究员很肯定:“可以的,像德国,年有效利用日照时间只有800个小时,他们也在推广家庭光伏发电,效果照样不错。”

  周秋萍一听就心动了,继续往下问:“如果我们建一个小型发电厂,利用光伏发电,然后自己使用,您看可以吗?”

  研究员认真地看着她:“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完全没问题,但是我们不推荐这么搞。因为太贵了。”

  “多贵?”

  研究员看了她一眼,摆事实列数据:“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商业的光伏发电站,只有几个做研究的。达到10~20千瓦的发电站有几个,其中西藏阿里地区发电站的成本120元每瓦。”

  周秋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多少?”

  这是小数点点错了多少位置?

  研究员解释道:“当然,这包含了研究费用。如果商业化之后,每瓦的费用应该是82块4左右。”

  周秋萍真的好想掀桌子呀!开什么玩笑,这是用电吗?这是在用金子呀。

  研究员还认真地告诉她:“这个费用已经降低很多了。七八年的时候,一块太阳能电池组件就卖120块,现在成本降到了20块。”

  他拿了纸笔,写给周老板看:“光伏发电的成本包括太阳电池组件,这个最贵,一瓦划下来起码要37块钱,组阵系统平衡要9块7,功率控制是7块钱,太阳蓄电池23块,其他各种间接费用加在一起是5块7的样子。这些全部就是82块4。”

  周秋萍听得头都痛了。一度电等于1千瓦×1小时。发电成本这么高,还搞什么呀?根本没可能。

  她只奇怪:“德国是怎么搞的?这么高的费用也吃不消啊。”

  虽然眼下德国是典型的欧洲之光,经济发展的龙头老大。但这么高昂的发电费,还搞光伏发电,多少钱都不够烧的。

  研究员扶了扶眼镜,耐心地解释:“他们国家鼓励家庭光伏发电,进行补贴。我们国家目前没这个政策,也补贴不起。”

  这么说吧,按照功率计算,假如一个家庭总用电量是3千瓦,发一瓦电要20块人民币的晶体电池板组件。光是电机电池板就得掏60万。

  别说1992年,换成2022年,哪个家庭花60万去搞一个发电装置就为了自用,那绝对是土豪中的战斗机。

  以目前的国家财力,想补贴也补贴不起。

  所以到目前为止,光伏发电也没办法商业化,只能搞研究。

  研究员倒是信心十足:“我认为用不到10年,这个生产成本能下降80%,那个时候光伏发电就有前景了。”

  朱莉都想呵呵了,降低80%,那也得12万,还不包括其他费,老百姓怎么可能吃得消。

  话说到这儿,那真的没办法谈下去了。

  老板辛辛苦苦弄集装箱过来盖房子,又搞光伏发电,核心目标是为了节约建筑费用。

  这发个店比盖房子还贵,那不是兜了一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但周秋萍都把人喊过来了,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我是这么想的呀,同志。你们的目的是搞研究对吧?那咱们合作,你们看可以吗?你们可以选择我们的集装箱房屋作为实验场所。你们提供发电板蓄电池这些必须材料,指导我们进行施工。后面它们的运转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做记录,然后汇总成实验数据,报给你们,好不好?”

  这话要怎么讲?听说过试药吧。现在我们主动提出当试药的小白鼠,也不问你们要补贴了,就免费体验一把。

  何如?很够意思吧?

  她比划了一下:“就是一条街的屋子。你们不是给一个村发电吗?应该差不多够用了。”

  研究员认真地看着她,相当无语:“那个村只有36户人家,当时是10千瓦的发电量,他们家里只有电灯,够用了。现在我们回收了,发电量是7千瓦的样子,最多也就是够两户人家使用。”

  周秋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少?”

  研究员认真地点头:“而且如果是商店的话,那么最多一家店吧,再多肯定不够用。”

  周老板只能咬咬牙:“一家就一家吧,这样我们也好统计。”

  研究员略有些不好意思:“那你们得出钱,因为我们从村里运回来时是给了钱的,不然也拿不回来。”

  虽然当初是免费给村民用的。但村里默认这是国家发给他们的东西,他们想不想继续用是一回事儿,别人拿不拿走是另外一回事。反正不能让他们白吃亏。

  周秋萍唯有扶额:“行吧,行吧,给钱就给钱,一家店就一家店,我们就做这个示范点了。”

  能怎么办呢?当掏钱打广告呗。

  全国唯一一家光伏发电的商店,想不想过来看一看,什么叫做真正的绿色节能环保,什么叫做高科技?

  难怪人家说新能源企业全是国家补贴起来。要真这么容易赚钱的话,大家早就一窝蜂的上。

  作者有话说:

  文中关于当时光伏发电的数据全部查了资料,具体就不贴了。知道阿金不是胡诌的就行。^_^

第510章 银行收钱了(捉虫)

  周老板发财梦碎。

  她不仅没能省下电费, 她还往里面贴了好几万。虽然研究所已经近乎于白送,但给村民的补贴还有把这么多发电板拖过来的运费,都得真金白银地掏钱。

  她唯有捏着鼻子不停地自我安慰:这可是活动的广告牌, 现成的广告, 全国唯一一家正儿八经太阳能发电自己自用的商店。

  这代表了时代的风气,未来的潮流, 高科技的典型, 连冷冰冰的外表都是傲娇的代表。

  所以她必须得请记者过来大肆报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么个玩意儿了,不能白瞎了她砸进去的广告费。

  这边的高科技产品光伏发电是头貔貅,那边另一个高科技的典范芯片厂同样是头吞金兽,金光闪闪的外表都是忽悠人的,想让它下金蛋, 你先砸进去金谷子再说。

  林博士来海城了。

  卢振军找人调查了他的身份, 李东方也为他做了背书。

  他的确是位建厂高手, 在美国大牌芯片厂工作多年,经验丰富, 而且人品有口皆碑, 为人勤勉而踏实。

  有了这个初步背景, 周秋萍也敢把人领到海城市政府介绍给领导了。

  风险当然依旧存在。人复杂又多面,而且随时会变。以前风评好没被人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不代表他以后不捅娄子。说不定人家就是玩一把大的呢。

  但现在的好处在于因为政府穷, 一个908工程光论证就要论证两年,完全不具备豪爽掏钱的底气, 故而对方冲着骗补贴而来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与之相对应的, 真正愿意做事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

  可见政府补贴这玩意儿也是双刃剑, 引来了人才的同时也招来了众多骗子。

  海城市政府对芯片项目还是很感兴趣的。

  去年的科技大奖被认为是科技的春天来了,现在大家都清楚自己吃的是人口红利,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在劳动密集性产业上挣钱。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产业升级,拥抱更朝阳的产业。

  所以海城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在共同接见了林博士之后,还相当豪气地表态:要盖厂是吧?我们带你过去,我们规划了一大块地,你看中哪里,就可以在那边盖厂。

  林博士都没来得及跟领导客气几句,人就又上了车,然后一路开到了郊区,看到了大片绿油油的麦田。

  时值正月,是麦苗长得正茂盛的时候,春风一吹,让人无端想到了丰收时的盛景。

  田埂边长了野菜,舒展大片叶子的叫荠菜,怯生生冒出头的叫马兰头,还有蒲公英和曲麻菜,仔细辨认的话,也是个小菜园。

  田野间有大人孩子在放风筝,奔跑间,风筝飞上天,因为带了哨子,发出悠长的啸声。

  好一派乡野乐趣。

  市委一把手伸出了胳膊,点着前面:“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可以。政策上面,需要我们配合的,希望我们可以帮忙做的,只要不违反原则,我们都可以尽量做。”

  林博士看着这么多地,第一反应就是问:“征收价多少钱?”

  这是一把手没办法当场回答的问题。因为要经过市里讨论,才能给出准确的数字。

  但他表明了态度:“我们不炒地皮,这里是盖厂做企业用的,不把价格炒起来。”

  周秋萍主动提出了:“这样吧,再往前面走3公里。就是政府划拨给我们东方集团用的地。已经征收了,村民搬走了,没有种庄稼,我们也不用等着这一季庄稼成熟收割就可以直接盖厂了。”

  其实这说法不成立。征收的土地所有权已经发生变化,农民不管在上面种什么,随时都可能被铲掉,不算侵犯农民的权利。

  但那是庄稼,那是粮食。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又何必毁粮呢。

  空地会更好一些。

  周秋萍接着往下说:“而且按照我们的规划,距离那块地不远,我们打算建学校建医院盖宿舍楼打造一个成熟的社区。这样厂里职工工作之余生活也有保障了。”

  她现在敢当着市领导的面主动提这话是因为她又有钱。

  咳咳,说起来真是了无新意。周老板到今天为止,别的本事没叫人看出来多少。在股市上捡钱的能耐,那可真是杠杠的。

  又有新股上市了呗。按照现在的大牛市行情,但凡有股票上市,那价格都能翻七八倍。哪怕一股的价格高价位也就是二三十块,但架不住她手上股票多,故而一抛出去,那又是大几千万。

  时代的红利,可以说被她吃的几乎骨头渣都不剩了。

  林博士惊讶不已,虽然上次这位周老板表现得很大方,什么都好讲的模样,但她并没说的这么细。

  现在看来,她是整个规划都考虑到了。

  市委一把手也饶有兴致,主动问了她好几个问题。

  比如说学校是怎么安排的,是教育局在这儿新建学校吗?师资力量怎么样?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托一托的,在全区乃至全市进行遴选,不能敷衍了事。

  周秋萍笑着解释:“我联系了香港的学校,准备在海城办一个分校。现在浦东大开发,进入海城的外资越来越多了,过来工作的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还有外国人也会越来越多。大家的子女教育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们打算新办一座国际学校,从幼儿园开始,涵盖幼儿教育乃至小学和中学,直升模式,让大家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在海城工作生活。”

  市委一把手相当感兴趣,还问了一句:“那这个学校大概什么时候能办起来?现在都说速度,这方面也要讲速度,不能拖。”

  周秋萍笑眯眯的:“那要看政府什么时候审批。拿不到审批,我们也动不了地基。名不正,则言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