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宠妻指南 第143章

作者:千山不关 标签: 爽文 宫廷侯爵 清穿 红楼梦 穿越重生

  胤祚:……啥意思啊?

  能就能,不能就不能,心里怎么想的直说不就是了,呵我一脸是几个意思?

  这届皇帝太难伺候啦!

第119章

  胤祚给三公主和额尔敦添了不少好话,但康熙到底还是没给出准确的答复,只道回京再说。

  胤祚也不多做纠缠,心说回京就回京,还能拖上多久不成?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后面不过是些收尾的工作,莫尔根留在这里就足够了,康熙御驾随时可以启程回京。

  自然了,康熙或许是处于安抚军心,或者其他什么考虑,暂时还没有回去的打算,但也不会太久了。到时候该面对的还不是得面对,一味躲着总是没用的嘛。

  他是这么想的,果然没过几天康熙就宣布御驾即将回京。

  军营马上就忙乱起来,皇帝銮驾要准备,随行军队也要安排,康熙不会带所有士兵回京,但边关要换防,什么人留下,什么人跟着回去,这些都要安排。

  如此忙乱了两日, 第三日就正式出发了。

  回去比来时慢了一些,没那么匆忙了嘛,时间上从容了,行军速度又降了些,不过倒是更舒坦一些。

  带回去的士兵和来时的不是完全一致,于是许多人又见识了胤祚那个按摩法子,本来一天走三四十里路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什么大事,有了这按摩法子疲惫更是消了大半,这一路精神不要太好。

  蒙古亲王们馋的不行,一路上就没放弃过打军医的主意。自然了,他们打主意也打得光明正大,知道挖不过去,就是为着拍康熙龙屁的。自家培养出来的人才被人这么垂涎,也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嘛。

  康熙心情好了,也格外痛快起来,与蒙古亲王分别时就大手一挥道:“人不能给你们,但从前答应你们的作数,回去你们就挑人送到京城,去军医学院读书去。”

  蒙古亲王自是感恩戴德,大家都觉得心里舒坦。

  辞别了蒙古亲王,之后就没有其他要紧事了,一路平平顺顺回了京城。

  路是早就清过的,文武百官于城门口迎接,康熙和他们叙了一番别情,交流了一下君臣情谊,这才浩浩荡荡回来宫。

  之后康熙还要与诸位大臣议事,这些与胤祚无关,他回宫后哪也没去,先去给德妃请安去了。

  到了永和宫却发现黛玉也在,正陪着德妃说话。胤祚愣了一下,因为忙碌而一直压抑的思念,在看到人的这一刻铺天盖地的涌上来。他想好好和黛玉说说话,但现在不是好时机,故而只陪着德妃说话。

  一别数月,胤祚去时还是夏天,如今却已经落雪了,去的又是战场那种凶险的地方,德妃上上下下打量胤祚好几遍,确认他没有受伤才放下心:“黑了瘦了,可见吃了苦头。既然回来了,最近就不要太忙了,好好歇一歇,叫御膳房用心伺候着,把元气补回来才是正经。”

  “哪就那么厉害了,不过是在太阳底下晒得多了,故而黑一些罢了。在军营里住着,将士日日天不亮就起来训练了,汗阿玛也勤政得很,儿子不好意思睡懒觉,早早跟着人家起来,但这不还没到平日干活的时辰吗,闲着不知道干什么,干脆也跟着练练,时日长了就成这样了,不是瘦了,是壮了!您捏捏我这肌肉……”

  他还真捏紧了拳头叫德妃捏胳膊上的肌肉,被德妃拍开才嘿嘿一笑,和她说起这几个月的事。

  危险的、会叫人害怕的自然不会说,说的都是些轻松愉快的事。比如他教二十万士兵按摩,比如额尔敦和噶尔臧的打赌,比如蒙古亲王暗搓搓挖军医墙角。

  德妃听得津津有味,还问胤祚:“这回你那些学生功劳都不小吧?”

  嗐!

  胤祚摆摆手:“也就那样吧,咱们的火炮和鸟铳厉害,受伤的少,他们救的人也没多少。”

  这就是事情的两面性了,国家强盛自然是好事,但另一面不就体现出来了吗?

  德妃听了这话就比较担心,当初胤祚办军医学院,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战场救人算军功。也就是说如今的学生大部分是冲着军功来的,不是说这么着不好,有想法有野心是好事,这样的人做事更有冲劲儿,也更好驾驭。但若是给他们的利益达不到预期,只怕这些人心里存了怨怼,便是没有,日后军医学院要招生也难了。

  她有些迟疑:“你估摸他们能得着些什么?”

  胤祚想了想:“要看汗阿玛的意思,但我估摸着能有五六个封官的。”

  胤祚早前就和康熙商量过,在太医院中另辟一个衙门,军医立了一定功劳可以授官。在官职的设立上,除了没有院使,其他和太医院一样,就连院判也有左右两个。

  相当于给太医院扩容,多加了军医这一部分,日常他们与太医一般为皇室大臣看诊,战时则得根据安排去战场,若是功劳积累足够多,封爵也未必不能。

  德妃听了就松了一口气,还当什么也没有呢,能有五六个封官的就不错了。

  这可是太医院!

  太医院有多难进呢?整个大清那么多学医的,能进太医院的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最拔尖的那一批。据德妃所知,便是那些医药世家,一辈儿里也未必能出一个。但凡谁家有个太医,哪怕只是普通御医,也足够支撑一个家族一代荣耀了,可见太医有多难得。

  许多人学一辈子医,削尖了脑袋也未必能进太医院,可这批军医才学了几年?这已经很了不得了,更何况若他们自己争气,日后不说封爵不封爵,哪怕做个院判,那也是四品官员,对于医者来说已经足够荣耀了。

  德妃把这个道理说给胤祚听,胤祚笑着点头。

  德妃也不多留胤祚,说了一会儿话就催他回宫梳洗:“必是一回宫就过来了,也不说先修整修整。”

  又指着黛玉笑道:“把你福晋也带回去,一大早就巴巴跑过来,知道不是为了我。快离了我眼前,叫我歇一歇吧。”

  黛玉脸一下子就红了,轻声解释了几句,逗得德妃直笑,连声催促她和胤祚一起回宫。

  胤祚被打趣了也不恼,一本正经和德妃告别,这才转身出去了,黛玉跟在后面,和胤祚隔着一步距离,二人一句话也不说,直到出了永和宫,胤祚才停下脚步等了黛玉一下,然后悄眯眯伸手拉住了她的手。

第120章

  胤祚牵着她的手不放,嬉笑道:“额娘说你一大早就来永和宫等着了,想我了吧?”

  黛玉轻哼一声:“我好吃好喝,闲来读书画画,日子过得舒坦着呢,做什么要想你?”

  胤祚瞪大了眼,仿佛不敢相信黛玉的话,好一会儿才叹了一声,故作伤心道:“可怜我日日思你念你,茶饭不思,人比黄花瘦,竟不知你一点都不惦记我。”

  黛玉:“……”

  黛玉红着脸拍了他一下:“少作怪!”

  胤祚便嘿笑一声恢复原状,拉着黛玉的手往乾东五所走,黛玉还有些迟疑,德清已经机灵地跑到前面探路去了。

  胤祚笑道:“这会子走动的人少,往乾东五所走的路又偏僻,一般不会撞到人的,有德清看着,你便放心吧。”

  黛玉这才罢了,数月未见胤祚,她也思念不已,也盼着能与他更亲近些。

  二人便手牵着手往乾东五所走,前两日刚下过一场雪,紫禁城地面自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但屋顶树梢却还有积雪,洁白的雪与朱红宫墙相映,有种别样美感。

  胤祚和黛玉便走在这样的路上,他们速度并不快,也没有说话,但朱莺跟在后面,总觉得二人之间有种难言的亲密和默契,仿佛谁都插不进去,就连她们这些下人也不存在似的。

  朱莺微微一笑,心里替黛玉高兴。

  回到自己宫里,胤祚和黛玉一人喝了碗姜汤,又吃了点东西,便懒洋洋地歪在榻上休息。

  黛玉拿着本书看,胤祚则奋笔疾书,黛玉奇道:“才刚回来,你又写什么呢?”

  “我有些想法,写个折子给汗阿玛,”胤祚细细解释,“此次与准噶尔之战,我不是找汗阿玛要人组了一个‘护士队’吗?本意是叫他们把不方便行动的伤兵从战场上抬下来接受医治,但经过这一回,我发现他们作用很不小。去之前我教了他们一些抢救的小本事,这回就有好几个例子,都是伤兵在半路病情恶化,他们用急救法子暂时把人救回来了,撑到医帐,军医给做了手术,多救回几条人命。”

  黛玉点头,如此的确算有功。她明白胤祚的意思了:“你想叫护士队成为常设部门?但他们能立功,却是依托于打仗这个特殊情况,平时却没有施展余地。”

  莫说抢救了。除非叫护士队时时巡街,否则若有人发病,护士未必能比大夫到得更早,若是如此,专门设置什么护士队,还不如把急救法子教给大夫更靠谱些。

  至于说打仗怎么办?

  一则此战过后准噶尔几乎土崩瓦解,短时间内不会再有这样大规模的战争,便是有,就如这次一般,提前几个月拉一批人现学便是,又不是什么难事。总归最要紧的是把战场上把伤兵抬下来,身体好胆子大才是最要紧的。若半路伤兵病情恶化,能救回来自是最好,若是不能……毕竟是少数人,为着这个耗费大量银钱常年培养护士队,怕是皇上不会同意。

  胤祚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护士队的作用不止抬人,其实除了双方交战那段时间,其他时候他们也没闲着,一直帮着军医照料伤兵,跑腿拿取东西,帮着做抢救急救,做些体力活之类,有了他们,军医可轻松不少。”

  他觉得腿有些麻,干脆放下笔换了个姿势,继续道:“方才我与额娘说,军医这回没救几个人,但其实他们已经够忙了,平均每人十几个伤兵,重伤的也有三四个,忙了一天两夜,一刻歇息的功夫也没有。若再多上几个,不是伤兵得不到及时救治,就是军医把自己累死!但其实他们忙的这些事,未必一定要军医来做。”

  一个病人的诊治过程,有些必需专业的大夫出手,但有些并不需要。譬如轻伤病人,其实只要上药包扎便好,稍微经过培训的普通人便能做的事,根本不需要军医亲自出手,再譬如简单的缝合,若护士能完成简单缝合,是不是军医做了前面重要的手术,后续缝合交给护士,他们就能空出更多时间去救别的人?自然了,后世医院一般是不允许护士缝合的,但战场上伤兵一茬接一茬,大夫多一刻钟时间就可能多救一个人,顾不上讲究这么多。再比如,许多伤兵送过来,暂时是轮不到给他们瞧伤的,军医忙着呢嘛,那护士是不是可以出手了?轻伤处理完就可以叫走了,重伤也能稍微缓解,总不见得叫人流着血等大夫吧?这回就有那因为拖的时间长,最后流血过多死亡的。

  胤祚当然明白,这事根子在于大夫不够多,但大夫培养起来太难,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护士培养则简单许多,几个月不成,两三年总该成了,到时候帮大夫分担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夫有更多时间看更多病人,和多培养了几个大夫是一样的。

  他把这话细细说给黛玉听,黛玉听着也觉得有理,只是不免还有疏漏,比如:“虽说教一个军医比教一个护士困难得多,但军医平日也能看诊,护士却只在大战时用处大些。这么算下来并不划算。”

  黛玉说不出“性价比”这个词,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若放在二十年之前,培养护士自然划算,但如今三藩、台湾、准噶尔都平定了,和老毛子也相安无事,想来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战争了,便是有也不过小打小闹,仗着大清的炮火之利,想来伤亡不会太多,军医就足够应付了,其实护士队能派上的用处并不大。若是用不上,那再容易培养也属于无用耗费,可不是不划算么?

  胤祚嘿嘿一笑:“若军医只是军医,自然是不划算的,但若军医不止是军医呢?”

  黛玉一愣,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军医不止是军医?

  军医不就是用来看病救人的吗,除了是军医,还能是什么?

  等等……看病救人!

  黛玉明白了:“你打算叫军医流向民间?”

  胤祚点头,他打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西医治病有其独到之处,百姓也是用得上的。从前不提,一是西医大夫稀缺,只他和几位洋人师父,压根顾不上许多人。再说便是他们有功夫,百姓也轻易不肯信啊!自古以来,只听说肚肠破了人就死了,哪有为了治病开膛破肚的?没人敢拿性命冒险,这不是舌灿莲花就能解决的事,否则中原的疡医也颇有独到之处,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只能混迹军中做军医,在医者中地位也不高呢?

  胤祚当时怎么想的呢?想着要推广、要发扬光大,就要先叫人信服,先要有无数成功案例做为支撑。但上哪找那么多病人叫他们动手?

  ——战场!

  所以他就朝着军医努力,如今既有了成效,也该回归初心才是。

  军医学院扩招是必需的,从前只招了那么一回生,一是没那么多先生上课,二是因为前路未卜,不敢太冒失,自己做事不成也就罢了,耽误人家前程倒是不好。其实一直有人想学,经过这么一遭,怕是想学的人更多了,先生便从现有的军医中选便是,日后可以考虑每年招生,招收规模大一些也不要紧。不用怕财政紧张,他可以收费嘛!一年收几两银子,有的是人愿意学。家里条件不好的也不用担心,学校可以设置助学金和借贷通道,选不上助学金也可以向学校借钱,等毕业了再还。做大夫的,十几两银子还起来是不困难的。

  如此除了其他重大投资,这学校的盈利是勉强能负担日常支出的,这盘子才算是活了。至少不用担心未来某一天,或许胤祚自己都不在了,朝廷没银子了,或是嫌弃军医学院费银钱,直接断了这边的资金。到时候凭着这点子学费收入,学院还可以继续运转,不至于断了传承。

  如此黛玉便明白了,护士在军中用处有限,到到民间便不同了。民间病人那么多,大夫门前只有排队的,没有空闲的,护士自然便有了用武之地。再说许多小地方的所谓大夫,其实能认得几味草药,会包扎个伤口就不错了,就是赤脚大夫,能力也就那样了,叫这些经过培训的护士过去,吊打这些人不在话下,对百姓来说难道不是好事么?

  她不再言语了,还帮着胤祚出主意,想着怎么写能说服康熙同意这两个建议。

  一是军医学院扩招。

  二是增设护士专业。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然了,着急也没用,慢慢来就是了,两人并不着急,许久未见了,彼此都思念得很,恨不得一直粘在一起才好。除了一起写折子,闲了还一起出去转转,只是如今到了冬天,御花园除了梅花便没什么,一种花再好看也容易腻,倒不如外头新鲜热闹。胤祚便找了机会又带黛玉出宫去了。

  这一出去不得了,又知道了一桩糟心事。

  还是贾家的事,准确说是薛家,原是薛蟠那混球不知闹什么妖,为着一个戏子还是什么的,砸死了一个店小二还是酒保。

  胤祚听得头都大了:“就因为这酒保多瞧了那戏子几眼,没有别的缘故?”

  “打探的消息是这样的,那薛大爷也招供了,只是薛家和贾家不认这话,正花银子使力气想要翻案呢。”这人低声道,“底下人被求到跟前了,想问一下您的意思,这薛贾两家和福晋是亲戚,咱们是不是……?”

  想问他要不要插手,叫底下人对薛蟠网开一面。

  胤祚有些犹豫,从他自己内心来说,当然不愿意放过薛蟠。此人仗着颇有家世,素日欺男霸女、为恶无数,旁的不说,只人命案子就有两桩了。当初在金陵就曾为了争一女子而打死一位小户人家的公子,后来在金陵知府的包庇下,只花了几百两银子便了结了案子,当初胤祚忙得很,没顾得上整治他,没想到如今又犯下大罪。

  说到底那酒保不过多瞧了那戏子几眼罢了,莫说没有不是,便是有,教训一二还不足够吗?竟出手便将人打死了,如此狠辣无常,实在难以叫人喜欢。

  再说他违反的是律法,胤祚身为皇子,理应以身作则维护律法公正,本就不该轻易干预下行府衙断案,为了薛蟠更不乐意了。

  但他却不得不顾虑黛玉的体面。

  都知道黛玉和贾家、薛家是亲戚,还曾在贾家住过不短时候,如今他对薛蟠见死不救,只怕那起子见不得人好的,不会说他公正无私大义灭亲,只道他不看重黛玉,连这点忙都不肯帮,这点面子都不肯给。旁人怎么说他,胤祚无所谓,但叫人非议黛玉,却不是他心中所愿。

  胤祚正左右为难,便听黛玉问:“若薛蟠定罪,会被处斩吗?”

  德清低声回禀:“他是亲手杀了人,但却并非诚心,应属于误杀,杀头不至于,最多就是流放吧。”

  黛玉便松了口气,对胤祚说:“那便不管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