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宠妻指南 第21章

作者:千山不关 标签: 爽文 宫廷侯爵 清穿 红楼梦 穿越重生

  宁嬷嬷不是第一回 见这种被称为“素描”的画了,此刻还是不由惊叹:“待姑娘细细画好,不知该有多好看!”

  她对此颇为期待,黛玉却不打算继续了。

  她又不是傻的,自然明白师兄要她作画是怕她沉湎伤心之中。船上摇晃,并不适合长时间作画,要是伤了病了,才是辜负师兄一片苦心。再则师兄想看沿路风光,不是窝在房间作画就可以的,还要多多去外面看看为要。

  接下来的时间,黛玉每天要画大半天在甲板上观察,遇到新鲜有趣的东西,不拘是一座郁郁葱葱的山、炊烟袅袅的小村庄或者只是一只稀奇的鸟儿,她都在纸上打个草稿,打算抵京后再细细地画。

  因为画得并不精细,黛玉耗费的精力并不多,且因为有事忙,她不再伤感于与亲人离别,也顾不上害怕进京后的事,精神倒是更好了。

  宁嬷嬷和朱莺等看在眼里,齐齐松了一口气,打心眼里佩服胤祚。

  御舟又一次靠岸的时候,胤祚又叫人给黛玉送来一筐吃食,黛玉并一众丫鬟婆子没见过这玩意儿,围在一起看稀奇。

  “这是什么,倒和蹲鸱有些像。”

  蹲鸱就是芋头,这里大部分人只吃过红枣芋泥糕,还真没见过整个的芋头长什么样儿,闻言不由有点稀奇。

  “不是蹲鸱,我见过蹲鸱,蹲鸱皮是褐色、肉是白色,这个皮是红的肉、是黄的,不知是什么玩意儿。”

  “想是咱们见识有限,不若找厨下的人问一问?”

  黛玉好奇地看向宁嬷嬷,宁嬷嬷笑道:“不是你们没见识,拿去厨下怕是也无用,这玩意儿本就稀奇,一般人不知道呢。”

  她道:“这叫金薯,也叫番薯、红薯,是浙江那边的特产,浙江百姓献给皇上,皇上不取,倒是六阿哥喜欢,硬是给银子买了许多。”

  黛玉奇道:“师兄遇事向来能避则避,怎的突然馋吃食了,这可不是他的风格。莫非这金薯有何特殊?”

  “正是呢!这金薯稀奇,但味道也不过那样,但它有一项天大的好处,就是产量高!听说一亩能产近千斤呢!”

  众人哗然,就算她们不通庶务,也知道如今稻米亩产不过两三百斤,这金薯竟能产这么多吗?

  “奴婢也不知道真假,只听说浙江百姓是这么说的,还说他们从前遭灾就是靠这个活命呢”,宁嬷嬷笑道,“不过六阿哥的意思是,反正不值什么银子,买了回去种一种试试,不成没什么损失,若是成了,那可就是百姓的福祉了!”

  “阿弥陀佛,亏的六阿哥这么尊贵的人,还想着咱们老百姓”,朱莺念了句佛,轻声道,“奴婢倒是希望能成呢,奴婢从前有个玩伴,就是因为家里粮食不够被卖了的,后来沦落到那脏地方,一辈子都毁了。幸好奴婢运气好。”

  朱莺不是家生子,大家都知道她也是被父母卖了的,想来也是家里吃不上饭的缘故,见她突然提及此事,一时面面相觑。

  这里几个人,黛玉自不必说,雪雁是家生子,自小也是吃穿不愁的,宁嬷嬷也是包衣出身,都没朱莺这般经历,一时不知该怎么安慰。

  雪雁干巴巴道:“那时是遭灾了吗?”

  不然怎么一家两家都吃不上饭呢。

  “倒不是遭灾,只是田里收成少,家里孩子又多,不卖儿卖女怎么办呢”,朱莺笑道,“奴婢倒没什么抱怨的,卖了奴婢一个总比一家子抱成一团饿死强,况且奴婢的爹娘还是好的,没为了多几两银子把奴婢卖到那脏地方,倒叫奴婢到了咱们府里,如今可享福了呢。”

  众人见她果真不伤心,一时都笑了。

  朱莺叹气:“不过不是谁都有奴婢这般好运的,奴婢倒是盼着这金薯真有说的那般好,咱们老百姓也能多几分指望。”

  房里众人都不由沉默,黛玉若有所思道:“既然如此,咱们也留下一些做种子吧,到时在咱们府里辟一块地方出来种。”

  朱莺笑:“是,多谢姑娘。”

  “谢什么,我又不是为了你,我种只是我想种罢了,就兴你感同身受,不许我慈悲为怀不成”,黛玉打趣朱莺一番,见她脸红了这才放过,笑道,“改明儿提醒我,得问问师兄怎么种才是。”

  朱莺福了福:“是,奴婢记得了。”

  这天黛玉身边的人都尝到了六阿哥送来的金薯,黛玉饮食上极克制,只略吃了一个小的就停了筷子,笑道:“滋味不错。”

  雪雁大喇喇:“奴婢也觉得好吃,要是真有那么高的产量,百姓天天吃这个也很好呀,怎的六阿哥还说味道一般呢?”

  她说着,还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曾经因吃红薯过多而烧心的胤祚:……呵呵,天真了吧。

  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不好吃,红薯这种东西尤其如此,胤祚有个长辈,曾在上个世纪的活动中被下放改造,平反回京后一口红薯都不肯再吃,甚至到了看见都难受的地步,据说就是以前吃多了伤到了。

  当然,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这些就不重要了,红薯的确救了很多人,比如那位长辈,当年就是靠着红薯才活下来。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在几十年后,乾隆皇帝就会推广红薯,大清在此后迎来人口大爆发。小小红薯,作用实在不可限量。

  正是因为知道它的份量,胤祚才冒着当出头鸟的风险买下了它。谁让这玩意儿如今太不受重视呢。胤祚固然崇尚明哲保身,但也不会因此什么都不干了,那不是他的性格。

  他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事办了,又不叫自己太显眼,十余天时间很快过去,御舟即将抵达京城。

  胤祚把一封信递给德清:“到了通州你先别回去,帮我看顾林姑娘些,等她到了贾家你再回宫。”

  德清应是。

  胤祚又问:“贾家的关系可打通了?”

  德清:“是,贾家外院下人好说话的很,奴才使了些银子就办妥了,内宅倒是麻烦些,是夏守忠给牵的线。”

  “夏守忠?”胤祚想了想,“是不是找我看过病。”

  “是呢,他感念您的恩情,奴才找他帮忙,他问也不问就一口答应,乐意地很呢。他时常出宫,偶尔帮那贾元春送些消息,故而对贾家熟一些。”

  胤祚点点头:“也罢,回头再想法子谢他就是了。贾家那边也不用盯得太紧,只林姑娘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有什么对林姑娘不利的事就来告诉我。”

  德清应是。

  胤祚这才放心了,心里又生出不舍来。

  如今距离京城还有半日路程,再过一会儿,所有民船都将减缓速度,待御架离开码头后再靠岸,他很快就要和黛玉分别了。

  他隔着茫茫水面,看向远远坠在后面的那艘船,因为距离不近,其实压根看不清人,但他知道黛玉就在那艘船上,可能正在作画或者看书,也可能在品尝他送去的果子点心,说不定正在给他写信或者读他的信,甚至偶尔能隐隐约约看到她倚在窗边的身影,这都让胤祚觉得满足,如今要分开了,胤祚只觉得怅然。

  此次一别,不知余生还有没有见面机会。

  再不舍还是要分开的,半个时辰后黛玉的船开始减速,很快就看不见踪影。两个时辰后御舟靠岸,胤祚随康熙等换乘马车往紫禁城而去。

  等浩浩荡荡的车马走得不见了踪影,寂静的码头才重新喧哗起来,热闹比之从前更甚,所有人都激动地脸红脖子粗,说起方才御驾经过时自己的感受。

  有这一场,这里的大部分人足够吹一辈子了!

  几个穿红着绿的仆妇也不由拍了拍胸脯,啧声道:“好大的排场,吓得我都喘气都不敢了。”

  另一人道:“能不大吗,不看看都是什么人物,阿弥陀佛,今儿咱们几个可算是有福气了。”

  “就是那侍卫们怪吓人的,长得都挺精神,咋的恁凶!我不过看一个小公子俊俏,想仔细瞧一瞧,好家伙那眼神,可吓死我了。”

  “可算了吧,你这老货脖子都快伸出两米远了,知道说你喜欢好颜色,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那老鸨子呢。”

  “我还是第一次瞧见比咱们二爷还俊的后生,可不稀奇么。”

  “什么后生不后生的,那可是皇子阿哥!你脑袋不想要了?”

  这几人寂静了一瞬,纷纷转移话题。

  “林姑娘也是今儿到吧,不知道在河上有没有瞧见御舟。”

  “不能吧,那御舟是那么好见的?没点运气都不成。”

  林如海自然不会告诉贾家黛玉随御舟回京,只说是一位亲戚罢了,这几个仆妇压根没敢往那边想。

  小半天后,黛玉的船到了。贾府候着的婆子立即上前询问:“可是扬州来的林姑娘?”

  “是”,有个婆子笑着应了一声,“姑娘还没拾掇好,这里风大,你们随我去船上拜见罢!”

  说着便带人上船,到门口请小丫鬟通传,不一会儿雪雁亲自迎了出来:“原是嫂子们来了,劳烦你们跑一趟,快请进来坐坐,喝杯热茶吧!”

  仆妇们连道不敢,随着雪雁进去。

  一进门热气便扑面而来,三月下旬的天儿了,竟是还点着暖炉,更难得的是,屋里这么暖和,却一点烟气儿都没有;再看家具陈设,一水儿的紫檀,精致的不得了;黛玉手边搁着珐琅茶杯,披的是白狐皮斗篷,手里的书是古物吧,书页略略泛黄,丫鬟刚卷起来的画稀奇极了,从前只听栩栩如生这个词,今儿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笔她们竟也从没见过。

  仆妇们对视一眼,心里直打鼓。不是说林姑爷家无余财,是来打秋风的破落户吗?

  瞧着不像啊。

第25章

  仆妇们还没反应过来,黛玉已经笑着问:“可是老太太叫你们来的?”

  “正是呢!早两日老太太收到书信,说姑娘这就到了,心里欢喜地紧,哪里还坐的住,日日打发了奴才们在码头等着,务必第一时间迎姑娘回府呢。”

  “辛苦几位嫂子了”,黛玉示意朱莺打赏,笑道,“几位嫂子都在老太太跟前伺候?”

  呃……

  几人一时顿住,其中一人赔笑道:“奴才们愚钝,哪有那样的福气。”

  黛玉愣了愣,怎的竟不是祖母身边的人么?她疑惑地看了宁嬷嬷一眼,她是远来的客人,照规矩应该派家里主子来接,再不济也要是掌事下人吧。

  宁嬷嬷眼光更毒辣些,一眼就看出这几人虽穿戴富贵,但举止言语都没什么体面,显然不是家里得用的人。

  早知道贾家不堪,没想到这般不成体统,她可没错过方才这些人在房间里四处打量的眼神,心里不由庆幸,好在六阿哥一早交代她炫一炫富贵,否则怕真要被这起子小人小瞧了去。

  宁嬷嬷并不戳破,只似笑非笑地看了几人一眼,直教几人脊背发凉,纷纷躲开视线才罢了。

  黛玉于这些事上并不大通,也不怎么在乎,只接着问老太太如何。

  几位仆妇松了口气:“都好,都好!老太太身体健朗,只是想念姑娘。姑娘若拾掇好了,咱们这便走吧,老太太还在家里等着呢。”

  黛玉询问地看向宁嬷嬷,宁嬷嬷到门口掀开帘子往外看了一眼,笑道:“估摸着差不多了,走吧。”

  仆妇们一头雾水,也不好多问,只伺候黛玉下船。其中一人还想搀扶黛玉,只是黛玉身边丫鬟不少,并没有她插手的地方。朱莺给黛玉带好帷帽,与雪雁一人一边扶着黛玉出去。

  几个仆妇只得跟在后面,出了船舱,便见码头停着不少行礼,箱笼上打着林家的徽记,心里不由又是一阵啧啧,竟是她们从前想错了,林姑爷虽是读书人,府里的财产却也不少啊,只是姑娘出门就带了这么多东西!

  只是反应过来后,脸色却不由一变。

  马车!

  宁嬷嬷看着眼前这三辆青帷油车,眉头皱得更紧了。这贾家到底什么章程,亲戚远道而来,派几个三等婆子来接也就罢了,马车竟也只来了三辆,拉人都不够,何况还有那么多行礼,怎么能拉得走?

  贾家仆妇们尴尬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们倒不是故意给黛玉难堪,只是打心眼里没觉得黛玉能带多少东西过来。

  自打知道黛玉要来,府里的主子下人已经念叨好几轮了,在贾家人看来,林如海只是探花出身的读书人,当了几年官罢了,能有多少财产?况且往年也不是没人去过林家,都说那府里精致有余,富贵不足,主子过得都不甚华贵,下人吃穿更是差了贾家一截。

  又有年前薛家入京,如今也住在荣国府里。薛家可是皇商出身、大富之家,号称“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好大的名头!但冷眼瞧下来,也不过那样罢了,排面比起他们府上还是差了一筹。薛家都是如此,林家可还没薛家名声大呢!

  她们没想到黛玉能带这么多下人和东西过来,还觉得三辆车绰绰有余,如今倒是坐了蜡,只能唯唯诺诺道:“要不,要不请姑娘略等等,老奴这就回去叫车?”

  宁嬷嬷淡淡道:“不必了。”

  她已经看到远远过来的德清了。

  德清本是奉了胤祚命令关照黛玉,因此没随大部队回宫,而是带着两个小太监在附近茶楼盯着这边,本来没觉得真有用得上他们的地方,没想到还真就出事了,这才连忙赶了过来。

  到了近前,德清给林黛玉行礼:“奴才请林姑娘安。”

  “快起来”,黛玉忙避开,福了福身道,“我怎么敢当您的礼?您怎么在这儿,可是师兄还有什么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