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万贯
等诸萦跟着雍姑走出去时,雍姑又轻声提醒了句,“小心应答,莫要冲撞了王上。”
面对雍姑的提醒,诸萦轻轻地应了一声。
来不及多言些什么,便已走到宋王的面前。早在诸萦跟着雍姑慢慢的穿过几层纱幔之时,宋王隐隐间便觉得这位医者有些眼熟。
直到诸萦出现在宋王的面前,哪怕她是跟在雍姑的身后,哪怕她一直垂着头,可宋王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来。
他对上诸萦,虽然刚才面对雍姑等人时,面上也挂着温和的浅笑,可和看到诸萦时却是不同的,就好像眸中突然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光采。
他在诸萦行礼之前打断了诸萦,“不必多礼。”
故而诸萦没能向宋王行礼,她虽然起身,可头仍是微垂着的,说起来是挑不出错处,毕竟得见天子,行为举止总该要小心一些,不好直视的。
可诸萦的举止落在宋王眼中,反而叫他不自觉的笑意深了些。
他没有拆穿诸萦,反而如同第一次相见一般,状似随意的同诸萦交谈,“你便是新来的医者?你叫什么名字?”
诸萦低头答道,“禀王上,正是,妾名为衡若。”
“衡若。”宋王轻声念了念诸萦的名字,“此名甚好。”
就在诸萦松了一口气之时,宋王突然又道,“只是不知,你可否还有旁的名字?”
原本还心存侥幸的诸萦,此时几乎可谓是一清二楚,宋王定是认出她来了。
但是此时这么多人,既然宋王一开始不拆穿,之后应也不会轻易说出来,所以诸萦非常淡定的对宋王拱手,“禀王上,并无。”
诸萦不承认,宋王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重新问起了王姬的病情。
诸萦并没有瞧出个所以然来,只能用些搪塞的词,想着尽量含糊应付过去。她若是不暴露神女身份,总不能和旁人说,虽然她不知道王姬生了什么病,但她的丹药什么病都可以治好吧。
听起来,就令人难以相信。
没办法,诸萦只能想尽法子应付宋王的询问。
好不容易搪塞过去了,就在诸萦一位宋王就此作罢时,他又道,“孤听闻卫国近日里有神女临世,既然你是自卫国而来,想来应是知道些。”
这话听的诸萦心里一突,难不成宋王不但认出她是那日在岐下之学发言的学子,还知道了她的神女身份?
不,应该不会,诸萦在心间否认,若是宋王真的知晓了,便不会是这般态度,神女的身份贵重,哪怕是人间君主也要态度恭敬,按照时人崇敬鬼神的程度,宋王是断不可能故意作弄神女的。
哪怕知晓神女是有意隐瞒身份,在不揭穿的前提下,也会做到言语无犯。
那便是真的想从她的口中知晓些神女之事?
这般一想,诸萦就放心了许多,她对着宋王一拱手,“是。”
正当诸萦想着挑些普通的恩泽众生的事宜说的时候,宋王先她一步道:“不过,你此番是为了治王姬之疾,此时为孤说这些,倒是本末倒置了。
不如这样,你先医治王姬,待得空之时,再至孤的殿中详说。”
诸萦只好垂首应是。
就在宋王将走之际,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起了兴致,向诸萦问道,“对了,孤尚且不知卫国临世的那位神女的名号。”
作者有话说:
写的有点急,这两章的错别字有点多_(:з」∠)_
明天会慢慢修改完的
第65章
诸萦没想到宋王会突然回头询问,她微微一怔,但很快就面色如常,假作遗憾的神色,“妾虽由卫国而来,却不常至郢城,所居甚是偏远,是以神女之事,大抵是听闻而来,只知晓些神女广施仁德,救济世人的事。至于名号……”
诸萦做出为难的神情,“世人传扬时,用的便是神女二字。”
她的这番话,细究起来并无什么错处。况且,诸萦知道,依照宋王一贯的宽厚仁和,是不会因为旁人未能在听神女传言时知晓神女的名号,就加以责怪。
果然,听到诸萦如此说,宋王只是微一颔首,并不显得失落,“如此也罢,待王叔归国,孤再知晓亦是不迟。”
说完,宋王就温和一笑,重新离去。
诸萦不由在心间松了口气,等叔蓟归宋国,恐怕自己的身份就会引起宋王的起疑。不过好在到了那时,自己应是已经离开宋国了。天下之大,未必只有宋国一处可去,可以看的景色也繁多。
诸萦记得自己曾经在竹简中看到过,齐国的麋鹿台,那里是齐国王室打猎的去处,每至春日,麋鹿台后绵延千里的林间便会展露繁茂绿意,让人一眼望去心生开阔。
若是有机会,诸萦定然是要去瞧瞧的。且并非她独自一人用技能瞬移去,而是要趁着齐国王室率领臣下前往麋鹿台狩猎之际去瞧。听闻他们狩猎时,并非单纯的纵马射杀,而是犹如阵前杀敌一般,讲究策略,如何驭车,如何将猎物合围,一应事物极有章法。
着实叫人好奇,想亲眼见上一见,究竟是何等恢弘古朴。虽然单论杀伤力,肯定没有她在现代时,历年节庆在电视上看得仪式来的大,也相对落后,但如何布阵,如何诱敌,都是十分有意思。也正是因为只有御车与驾马,才更有远古而来巍峨气势。
诸萦心思略微散了散,但很快就收拢回来。因为还有王姬在等着她,便是雍姑也在一旁候着,想是为了让她解释如何服用丹药。
诸萦回过神来看向雍姑,冲她颔首微微一笑,既有些温和,却又在不经意间带了些疏离。
看得一旁的雍姑心神一动,倒真是奇了,她在宋王宫中几十年了,这双眼睛不知见过多少贵胄,眼光一向毒辣的很,而眼前的人,的的确确让她有些看不穿。说是无甚尊贵姓氏的医者,可不论是行事气度,还是举手投足,都叫人无可指摘。
若说是一举一动尽数符合贵族礼数,犹如度量一般分毫不差,倒也没有,刻就是在某个不经意的一瞥,或是一笑,都叫雍姑生出些眼前人堪比王侯尊贵的错觉。
尤其是方才宋王对上诸萦的神态,旁人或许瞧不出来,但是雍姑多年侍奉王姬,时常得见宋王,又见识过已经离世的先宋王是何等风流多情,如何能看不出宋王望向诸萦时,情态浑然与众人不同,倒像有九重台阁高的乡阳宫上的灯火,明亮异常。
这般想着,雍姑下意识的对诸萦较先前恭敬了不少,不过她面色严肃惯了,一时间竟无人察觉出她诸萦的不同来。
也或是众人的心神并不在雍姑身上,而是尽皆担忧着王姬。身为王姬的婢子寺人,若是王姬真的这样一日胜过一日的消瘦,或许用不了多久,便会香消玉殒,而他们这些人,恐怕也逃不过殉葬的命运。都说宋室宽厚,以宋礼治天下,可王姬若是性命有瑕,该殉葬多少人,也皆是礼数规矩,他们恐怕是逃不过的。
唯一轻松的,大抵只有诸萦了罢。她对丹药的功效究竟如何,心中有数。游戏背包出品,值得信赖。
果然,在诸萦的引导下,由两个婢子端来清水与蜜饯,服侍着王姬服下一枚丹药。
不知是否错觉,王姬服下丹药的几息过后,面色就好了不少,就连因为时不时的头疼而紧蹙着的眉头都微微散开。其实众人皆知晓,若非仙丹神药,又怎么可能立时见效,不过是她们太盼望王姬能治愈顽疾,才有这般错觉。
就在服侍王姬的婢子在心中幽叹,意欲认命时,多日难以入眠的王姬竟在不知不觉间双目微阖,而上下起伏的胸膛,平缓的呼吸声,昭示着王姬只是睡着了。
一瞬间,伺候王姬的婢子面露喜意,尽管小心翼翼地克制着自己的动作,可眉眼间的欢欣却是怎么也掩不住,直叫这死气沉沉的宫室,重新有了生气,像才被烧尽的草木,迎着春风顽强的露出了点枝丫。
虽然王姬没有立刻好起来,可能入睡便是个好兆头。
不论是婢女,还是雍姑,都不约而同,轻手轻脚的慢慢退离宫室,诸萦也只好跟上她们,尽量放轻脚步。越是亲身试了,越是知道想要如同她们一般,行走时不能发出丝毫声响究竟有多难。
尤其是诸萦两手空空,不像她们一般双手捧着托盘,退去时甚至要低着头跪在地上,直至离开床帐一段距离才能站起来,不能有一丝逾越。
一直到退至宫室中间,才有在两旁的婢女默不作声的为诸萦引路。
等好不容易出了宫室,望见蔚蓝的天空,诸萦下意识的长舒一口气,如蒙大赦,方才在里头实在太过安静,沉闷闷的压得人喘不过气。
刚刚跟着诸萦一同出来的,除了引路的婢女,还有雍姑。若说方才雍姑是因为宋王的缘故而对诸萦恭敬了些的话,此时却是真心实意的对诸萦生出敬畏。
很显然,之前因为诸萦年纪尚轻,就对诸萦生出轻视之心,是雍姑以貌取人了,她没料到诸萦真的能治王姬的重疾。对雍姑来说,王姬的性命胜过任何人。她不怕被殉葬,只怕年纪轻轻的王姬会消逝在一场病痛之中。
即便已经在宫室之外,雍姑仍旧是压低了声音,生怕扰了王姬的清静,但她对诸萦却是实打实的拱手一拜,目光中充斥着感激与谢意,险些就要留下涕泪,她也并不端着架子,既然认错,就认的十分真心诚恳,“方才是雍姑短见,怠慢轻视了您。”
作者有话说:
最近在考试,还要补之前欠下的作业,所以有点忙_(:з」∠)_
昨天补一个快要到期的作业,写到了临晨四点,吓得我今天早上在搜有没有临猝死的速效救心丸,呜呜。
但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更新的,等忙过了这段,作者咕又是一条好汉!
第66章
诸萦自然不会和雍姑计较,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把雍姑的话放在心上。
因为所视高度并不同,在诸萦眼中,雍姑是一个恪守规矩的古人,她的所行所想,站在诸萦的视角,都可以理解,又或者说,诸萦从始至终只拿自己当局外人,自然便不会因为她的区区几句话,无意中流露的态度而生气愤懑。
诸萦将垂首行礼的雍姑扶直,她眉间神色始终清浅,在触及雍姑目光时,她才似安抚雍姑一般,笑了笑。“您说笑了,世人常以面貌相人,妾的年岁面貌,确是易令人误会。
但既已应下王榜,自然会尽心竭力治好王姬。”
得了诸萦的承诺,雍姑彻底放下了心,虽然她本也不认为,诸萦会因为对自己心有怨愤,而刻意拖着王姬的身子,不肯治愈,但宫中出身的人,行事总想万全。
雍姑既已对诸萦略微放下心,其余一应该有的,自然也应安排上。
按理来说,这些被请来的医者和大巫们,除了地位极为尊崇的,其余都如前来投靠效忠的门客谋士一般,被安排在了岐下之学,虽然在王宫之外,但王姬的病症并不算急症,只需要按时入宫,为王姬诊治,即便真有了什么突发之疾,宋王宫内的疾医也并非废物,治缓急症直至其他人入宫,并不成问题。
更何况,真论起来,那些民间招揽而来的医者,若非和连那般声誉诸国的人物,其余的,未必能有王宫中疾医的本事。
但不巧的,偏偏是诸萦为女子,贸然入住岐下之学,实有不妥。但若是留在王宫,雍姑虽然曾是王姬的乳母,又服侍多年,但说到底也只是年长资历深些的奴婢,这般决定,她是下不得的,否则便是越俎代庖,为大罪也。
其实原也简单,只要禀明王姬,王姬是宋王室人,便可称得上是君,于王姬而言,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可王姬已然入睡,好不容易见王姬病情得缓,莫说是安排一位医者的去处,就是雍姑立时死了,也决计不能让人惊扰了王姬。
雍姑到底是在王宫中待了几十年的老人,纵使她没法子作主为诸萦安排住处,但也不能让诸萦干耗着,索性思量起周遭偏僻的宫室,届时让人备了点心,请诸萦候上一候,待王姬醒来便是。
若是王姬睡得过沉,也不必怕误了出宫的时辰。因为王上素来疼爱王姬,听闻王姬终于能入眠,不论国政如何繁忙,也会前来,召她们这些伺候的仆从,彼时再向上言说,想来也是可以的。
心中有了成算,雍姑就不准备再令诸萦枯站在宫室门前,她道:“既然王姬已歇下,便请诸萦姑娘先随婢妾在偏殿休息,待王姬醒来,再请您为王姬看诊,彼时也好为您安置住处。”
诸萦对这些事,一向不甚在意,她轻轻颔首,“一切由雍姑您安排。”
就在雍姑招来左右两个婢女,吩咐她们带诸萦去偏殿休息时,远远的似乎来了两位寺人。
隔得太远,雍姑看不清面容,但看他们的双手并未捧着东西,应不是往来送日常所需的寺人,那么,恐怕便是来传王宫中某位君主之命的。
故而,雍姑暂且停下了对婢女的吩咐,目光落在来的寺人身上,他们越是走近,面容越是清晰,雍姑很快就认出,前头那位微微躬着腰的老寺人,是在宋王身边伺候惯了的。
寻常宋王若是有什么吩咐,可请不动这位亲走一趟,素来是遣个小寺人前来的,思及此,雍姑的面色立时严肃了几分,甚至迎上去几步,雍姑虽然是伺候王姬的乳母,但显然老寺人的品阶要高她些许,所以是雍姑向老寺人行礼。
老寺人不复在宋王面前弯腰曲背的样子,反而站的故意挺直了两分,气定神闲的受了雍姑的礼,然后才不紧不慢的传达宋王的旨意。
“王上有令,请方才那位姑娘去昭阳殿。”
说完,他瞥了眼雍姑,心中嘟囔这婆子不识眼色,方才在宫室中的情形,他看的明明白白,是个人都瞧得出来宋王的心意,可这死老婆子仗着自己是王姬的乳母,也不知道整日里板着个脸给谁看,难不成喂了王姬几口奶,她也占了訾家人的血,变得高贵了起来不成?真真可笑。
这么多年来,他贴身服侍王上,可从没见过王上对谁如此过,依照王上方才在殿内提及这位姑娘时,眼中不自觉盈满的笑意,恐怕一个夫人之位,是断断跑不掉的。
老寺人在心中想着,朝向诸萦时,笑容也不自觉深了不少,偏偏他年老皮肤松弛,笑起来时挤在一块儿,颇似菊花。自然,依照老寺人的卖力挤笑,这定然是一朵灿烂的菊花。
故而叫诸萦瞧着,非但不嫌恶对方谄媚,反而叫人有些忍俊不禁。
诸萦对着老寺人微微颔首,走上前去,同对寻常人一般,不骄不躁的对老寺人道:“有劳您带路。”
老寺人本来是因为宋王而对诸萦恭敬,此刻见她落落大方,丝毫没有面见宋王的紧张亦或是野心算计,不由得多了两分另眼相待。
他毕竟是在宋王身边,打小服侍的,说句逾越的话,他虽然自知是个卑贱伺候人的,可怎么也有情谊,满心满眼只有盼着宋王好。若是宋王头一次动心看上的姑娘是个好的,往后也少些烦忧不是。
不看诸萦日后的尊荣,光凭着这一条,他再怎么谄媚,为她在宫人面前做脸面,都是应该的。
故而一路上,但凡是从诸萦和老寺人身边经过的宫人,都能瞧见贴身侍奉王上的大监对一位姑娘毕恭毕敬。王畿中,能得大监这般慎重对待的人可没有几个,这姑娘瞧着都不像,但却生的极美,恍若九天神女一般,只是静静的不说话,就让人觉得顾盼生辉。
甚至,比起素有宋国第一美人之称的王姬,还要美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