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仙女人设,纵横诸国 第43章

作者:朱万贯 标签: 穿越重生

  哈哈哈哈,虽然成雎温和体贴,但他是有点负情商在身上的~

第79章

  桓珩的态度已经如此明显,但很可惜,温柔体贴的成雎继续替桓珩想到了借口。

  他看见桓珩的目光发沉,顺着桓珩的目光望去,发现是一群将士因为白日里救助梁城的民众太过辛劳,身上还沾着泥沙,满脸倦容的背靠背睡着。

  成雎贴心的认为,桓珩是因为心疼疲惫的将士,还有受苦的民众,而心情不好,无心交谈,所以才对自己如此冷淡。

  成雎不知何时站到桓珩身边,和他并肩而立,望着遍地狼藉,跟着桓珩沉沉一叹,他甚至还拍了拍桓珩的肩,意图安慰他,“民生多悲乎,桓兄莫要担忧,今有神女驾临世间,定能如千年前玄姬降世一般,使天下大盛。”

  成雎安慰着桓珩,言语中亦毫不掩饰对诸萦的钦佩敬仰,抬头时目光发亮,仿佛能简单那般太平盛世的景象。

  桓珩本不欲搭理他,但是见他神色纯然,便知晓眼前的人纵使颠沛流离多年,其实心底还是有些稚子般的天真。就如桓珩见过的儒家弟子,其中崇尚“性善说”的一脉,尤其天真,总有兼济天下的心胸抱负。

  说他们天真,可却是真的一心为民。

  桓珩对陈王为何会这么对自己的嫡长公子,在此刻找到了缘由。

  贤良没错,仁善亦无错,但是在这个残酷的、诸侯并起的时代,成雎的天真,就成了最大的错。他们做着民生和乐、百姓可自然教化的美梦,殊不知北起有彪悍的戎狄,南边有狡诈的蛮夷,国中还有盘根错杂的贵族望宗。太过天真的人做不了国君。

  桓珩是听闻过这位陈国嫡长公子成雎的,因为他生性纯良,其师教导成雎郑国史书时,说到郑文王宠爱小儿,视长子于无物,长子蛰伏多年,终于积蓄力量,弑杀郑王,意欲取而代之时,成雎竟然痛哭流涕,让其师另择他书习之。

  其师问起缘由,成雎啜泣答曰:“郑文王乃郑隐王之父,纵父不慈,子岂能不孝?吾为人子,不能读也,读之则悼。”

  郑隐王便是那位长子。

  故而,桓珩后来听闻陈王不喜成雎,偏宠侄子时,丝毫不觉讶异,陈王如此施为,不过是想磨练出成雎的血气,哪怕成雎真的动手弑父,陈王死前恐怕还是含笑满意离去。

  只可惜,逼到了此种境遇,成雎竟也只是悲而远去。

  对上这样的人,桓珩只觉得心中一口气不上不下,拿成雎如何也不对。

  他固然瞧不上成雎的天真,却又有些钦佩,谁人没有天下安泰,海晏河清的愿景。纵使是桓珩,也有匡扶天下的志向,只是他不像成雎一般天真,他知道这其中有多少艰辛,又势必该沾染多少血腥杀戮。

  桓珩向远处望去,坚毅俊朗的面庞中目光坚定,如有於氏一般统一天下,使民生安康,万世太平,亦是他心中所愿,是他毕生的志向。

  摇曳的火光照在桓珩的脸上,让他的面目不那么清晰,可却使目光更加深邃坚定。

  “你说的对。”桓珩是这么回答成雎的。

  ……

  直到第二日天明,梁城营帐前的火堆被熄灭,冒出一缕缕烟气,而宋国王宫中的灯烛也被宫人们小心的用罩子盖上熄灭。

  诸萦从床榻上起身,日常准备去看望王姬,然而在路上却看到了下朝的宋王。

  他穿着威仪的天子衣冠,十二旒冠冕遮住了他脸上的神情,但是却掩不住苍白的肌肤。

  诸萦只看了一瞬,并没有露出任何不妥的神色,她如寻常一般对宋王轻轻行了个礼,然后便跟着带路的宫人离去,除了最开始讶异宋王脸色苍白的一眼之外,由始至终,诸萦都未对宋王有多余的注视。

  宋王也没有说话,他就静静的站在原地,望着诸萦离去的背影。

  一旁伺候宋王的老寺人,小心的抬起头,揣度宋王的心思,试探着开口,“王上,您一夜都未曾合眼,不如……先回寝殿歇息?”

  宋王没有理会老寺人,而是保持着方才的姿势,望着已经瞧不见诸萦身影的宫道。

  即便宋王待下一向宽厚仁德,可他终究是宋国的天子,积威甚重,他一沉默,身后浩浩荡荡服侍的宫人们不由都低下头颅,心下惴惴,生怕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直到过去许久,宋王才身子微动,“回罢。”

  到了午间,当诸萦又回到住处的时候,却见案几上仍旧摆了昨日所见的花簇,底下还有一卷竹简。诸萦翻开竹简,上面的字逐渐显露,字形端正,内敛而不掩方华,诸萦不像从前,仰赖于她如今的好记性,大多数的字皆能熟识,故而这一卷竹简,她几乎全能看懂。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诸萦将竹简放下,心情有些许复杂,这是首表白心意的诗。

  她还以为,昨日自己不去赴约,令宋王空等一场,就能令宋王知晓自己的心意,淡了心思。

  但诸萦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爱情也是苦苦思慕追求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诸萦轻轻的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或许该早些离去,她既对宋王无意,就不愿耽误了人家。只怕在宋王宫待得越是久,对宋王的影响就越是大。

  只剩余一日,待明日王姬服下药后,诸萦就动身离开王宫,卫国还有一堆的事宜等着她,看来着忙里偷闲的时日并不长了。

  诸萦望着宋国王宫中的天色,有些感叹,也就一开始尚且觉得新鲜,时日长了,不拘是宋王宫、卫王宫,其实都是一样的,将人拘起来罢了。

  她喜欢的,是宋国王畿的景色,王宫虽也是宋国的一部分,到底却不一样。

  这般一想,她却是极为幸运的,因为只要她想,天地之大,无尔不可去。即便是荒漠极西之地,她也是去得的。若说世间最自由的是谁,恐怕唯有诸萦了。

  等后日便是。

  宋国,除了桯俨,几乎已无牵挂之事。

  诸萦却怎么也没想到,在第二日便横生枝节。

  她站在回到梓华殿必经的宫道上,轻易便瞥见宋王在一棵桃树下等候着。如今已是夏季,可这棵桃树不知为何,竟然盛开着花朵,实未少见。

  而诸萦虽然对宋王并没有男女之情,但看见面如冠玉的宋王就这样站在盛开的桃树下,琳琅艳色都掩不住的风姿气度,诸萦下意识的在脑海中浮现了四个字,“灼灼其华”。

  纵使宋王是男子,可是用来形容他,竟然意外妥帖。

  有那么一瞬,诸萦望着身姿颀长的宋王,心间似乎停顿了片刻,甚至难以移开目光。但她很快就恢复如常,但从面色上看不出其他心思。

  但到底要不要继续往前,诸萦却生出些犹豫,可仔细一思量,诸萦还是继续向前走去。

  若是宋王是有意在此等候,那么借这个机会说清楚也好。她知道宋王的后宫中并无姬妾,她亦不愿耽误对方。

  宋王望着诸萦走近的身影,下意识的握紧藏于广袖中的木梳,这两日他一下朝便亲手做这木梳,从打样到割下合适的木块,一点一点的锯出齿节,打磨成光滑的模样,又用刻刀一笔一笔的刻出缱绻桃花。

  他一向勤于案牍,贵为国君,出入皆有宫人服侍在侧,从未做过木工,更遑论做出一把合心意的木梳。所以手上难免被划伤,一双骨节分明、匀称白皙的手上大小划痕无数,甚至有道伤口足有一余寸,当时血流不止,将一旁伺候的宫人吓坏了。

  然而宋王只是简单的包扎一番,勉强止住了血,便继续雕刻。

  他从未思慕过女子,只能尽力予以她最好的一切,纵使手上伤痕累累,可只要想到诸萦望见木梳,或许能莞尔一笑,他便甘之如饴。

  哪怕诸萦最后拒了他,也无妨。

  至少,他要亲口对诸萦说出心悦二字。不是以诗文寄托轻易,也非朦朦胧胧的数句话,而是真正的,向她述说情意。

  赠尔木梳,以言相思。

  然而就在诸萦顺着宫道走近时,有寺人着急忙慌的上前来,他跪在宋王的身旁,说派往卫国的人回来了,有要事。

  宋王本欲挥退寺人,谁料那寺人对着他用力磕头,甚至在额头起落时,有意无意的将目光落在诸萦的身上。

  “王上,此事事关重大,恐怕与我宋国天下有碍啊!”寺人一边磕头,一边大哭劝谏。

  宋室礼数一向严明,眼前的寺人竟如此失态,宋王虽不知发生了何事,却握紧了拳头,一咬牙,做出了决断,他对着已经走近的诸萦,目光深深,“你等我,片刻即回。”

  心急之下,宋王连孤都不自称了。

  而就在宋王跟着寺人,快步走到殿中时,千里奔袭回来的探子,却在宋王的面前缓缓展开一副画卷,上面的人虽画的并不算十分真切写实,可却能瞧出与诸萦在神态面容上,很是相似。

  只听这人跪在地上对宋王道:“回禀王上,这便是驾临卫国的诸萦神女。”

  “诸、萦”宋王慢慢道出这两个字,一瞬间神色惨然,露出一个极为悲切的笑容。广袖中的木梳,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满室凄然。

  作者有话说:

  今天就更这一章啦,可怜的作者咕和宋王一样,手手不小心割到了,但是肯定没有宋王辣么严重,就是两道小口子,不过也有点点疼。

  关键是,我都没发现自己到底是怎么割出来的伤口_(:з」∠)_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出自《野有蔓草》

  今晚的作者咕与宋王都是伤心人~( ̄▽ ̄~)~

第80章

  早先去请宋王的寺人,脸上是果然如此的神色。

  虽然宋王并未言明,可这份爱慕,只要是伺候宋王的人都能瞧出来,他此前从未对女子动过心,更遑论关怀一位为王姬治疾的女医者。

  这两日耗费心血的雕刻木梳,更是从未有过,结合宋王对诸萦不同寻常的关怀,明眼人一瞧便知,他非但动了心,且是满心满眼,惟此一人的情深。

  所以当探子将降临卫国的神女诸萦之事带至王畿时,知晓内情的人,无不慌张。

  昔日的宋成王,便是最好的先例。

  宋国由鼎盛骤然转向衰弱,尽管有诸侯国并起的缘故,可直接导致这一切的,却是宋成王恋上襄山神女,为其终生不娶,抑郁而终。

  没有王位继承人,也未过继子嗣,致使宋室宗亲皆抢夺天子之位,自相残杀,宋室人才凋落,即位的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又无贤能的宗亲辅佐,岂能不衰弱?

  而如今的宋王,却是数任宋王中,难得的贤能之人,不只是宋室的宗亲,就连宋国王畿在内的几片领土,所有的百姓庶民,无不殷殷期盼宋王能将他们带向昔日的辉煌。

  对于往昔宋室的昌盛,他们的向望仿佛深深的刻在了骨子礼。偌大的王宫,即便卑贱如寺人,也深深的期盼着,更莫说那些与宋室同姓同宗的诸侯国。

  可眼下,这个被无数人寄予厚望的国君,竟然如数百年前的宋成王一般,爱慕了神女。

  宋成王痴恋襄山神女,宋国由盛转衰,那如今呢?已经日渐衰弱的宋国,若是再出现一位为了神女抑郁而终的国君,宋国将会发生什么,灭国吗?

  想到这个可能,殿内所有的寺人宫婢都下意识的心间一寒。

  灭国之人将会遭遇什么,这些年消失在列国间的小诸侯国已清晰诠释,无外乎是沦为奴隶。哪怕是贵族,运气好些的,还能凭借当贵族时所养的一身武力,做个纵行天下的游侠,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放声而歌,国破之殇,自此颠沛流离。

  王族或还能好些,哪怕仰人鼻息,依循先代礼制“二王三恪”,被封爵位。

  可他们这些亡国之人,又该如何?

  所以宋王是决计不能与神女扯上干系的,只求上天仍旧垂怜他们宋室,莫要亡于今朝。

  不止是他们,还有宋室宗亲,以及满朝的臣子,都不会应允宋王的这番心悦。

  而宋王……

  也自是知道。

  莫说诸萦能否心仪他,即便是为了安稳宋国的臣民,他也不能在明面上,表露出一丝一毫对诸萦的爱慕。否则,宋室将乱矣。

  时人行事总爱遵循规矩,讲究祖宗礼法,哪怕如今礼乐崩坏,可这份遇事即翻阅先例的劲头却是未变,否则各国立太子时也不至于总闹得一番风雨。

  无外乎是国君爱幺儿,臣子立嫡长。

  还有诸国的变法,能有毅力推行的君主并非没有,可臣子们的反抗总是令变法难以为继。毕竟,这可是一个臣子谏言可直指国君,以唾君面的时代。若是国君敢以此杀臣,那么便会被史官如实记载,虽死而不改。

  故而,聪慧贤明如宋王,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