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宫女(桃花白茶) 第254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刚觉得自己是不是多此一举的时候,苏菀住所枕边放了一支行宫附近的桂花。

  为何知道是行宫附近?

  如今盛开又漂亮的桂花,现下只有玉华宫附近有了。

  很多地方说盛开桂花代表运气好,有好事要发生。

  谢沛给她这个,除了感谢,还有传递意思的想法?

  不过最近谢沛怎么回事,每次都是送东西让她猜,什么岭南水果,什么盛开桂花。

  这人怎么回事。

  老老实实写信不行吗?

  果然,当皇子的心思全都百转千回。

  但看到花枝,苏菀也彻底放心,可以继续看戏了。

  看来确实没什么事。

  不过说的玉米食谱,却是要做起来。

  时人吃玉米,多是蒸煮,吃着原滋原味,味道确实好,又或者磨成玉米面,也是不错的食材。

  但少有煲汤的,只有苏菀做菜的时候,喜欢用玉米煲汤。

  像之前的松子玉米,也是这一年左右从宫里慢慢流传到宫外,多了些吃法。

  苏菀做过许多饭菜,基本都不会避讳旁人,就连之前的麻辣烫,臭豆腐,都是在厨房做,丝毫没有藏着掖着。

  所以有心人只要想学,自然可学会。

  虽说没跟现在这样把菜单整理出来,但也只是没机会而已。

  从冰饮的天祥冰饮小册,到之后的番茄宴,她整理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给大众用。

  麻辣烫臭豆腐凉皮,虽说没整理,但从未避着旁人。

  跟着她身边的宫女们基本都知道一二,回头自己琢磨一下就能做出。

  特别是麻辣烫,都是同样的方法做成,苏菀可没说这是自己的专利,勒令周围商户不准开麻辣烫的店。

  所以如今想要做玉米食谱,基本是同样的想法。

  苏菀正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让玉米食谱合理的放出来,就听重华宫谢沛那边传来消息,说番茄宴是位高人所做,能得到也是偶然。

  剩下的玉米,红薯,花生食谱,还请天祥国百姓出谋划策,想出多种吃法,不枉先皇辛苦一场。

  若做出好的菜肴出来,那重华宫重重有赏。

  好家伙,这根本不用自己费心费神来做,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外人可不知道皇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只晓得皇家嫡长子确实英明神武。

  一时间民间兴起做玉米的吃法,而且现在正是秋玉米,红薯收获的时候,花生也在前一个月已经成熟。

  毕竟秋天,秋收之后大家也没什么事,粮仓也充裕。

  那就做好吃的呗!

  做好了还有赏赐呢!

  最先响应的,还有京都各大酒楼,急忙忙地让大厨们赶紧研究新菜式。

  如果做好了,能让三殿下夸奖!

  那酒楼生意岂不是更加红火?

  苏菀看着热热闹闹的一幕,忍不住想笑,谁知道这事却跟她又有些关系。

  因为这场“比试”还没开始,就又有传言流传。

  说天下谁做玉米最好不知道,但宫中有位尚食司的小宫女,做的松子玉米天下一绝,吃过她做的松子玉米,必然会觉得这才是头筹。

  所以回头比试的时候,玉米饭食做得好不好,还要得到她的首肯。

  那个小宫女点头了,才能说好。

  苏菀:???

  美食这东西本就是众口难调,这样不是什么正式的,有评委,有赛制的比赛。

  怎么突然把她架起来了,还要得到她的首肯。

  她原本还打算做些菜肴呢,现在直接成幕后大评委了?

  京都人不知道这小宫女是谁,宫里的人知道啊!

  松子玉米可是去年秋天的时候,苏菀当作西膳房秋日菜单制成,以前是受欢迎,谁知道现在被拎出来,直接成为翘楚。

  真有你的谢沛!

  反正苏菀现在不管去宫里哪个地方,都有人邀请她尝尝自己做的玉米食物,看吃起来如何。

  搞得苏菀都不想各处走动了!

  可是她这个活计就是各处传递消息,根本不能躲着。

  等她要出宫去礼部的时候,可直接学乖了,直接给书库老大人做了份番茄鸡肉丸,又做了松子玉米,再来份梨汤。

  直接提着食盒过去,根本不用吩咐!

  梨汤是给老大人清热去燥的,番茄鸡肉丸上次答应过,松子玉米既是感谢,也是不用老大人说,她自己就拿了!

  可惜苏菀以为自己想的足够周到,但世事难料!别说老大人想吃,礼部其他人也想吃啊。

  特别是那个仪部的崔琥诚,他都在西膳房蹭了那么多顿饭,吃了不知多少次松子玉米,可这次还是过来蹭老大人饭盒里的东西。

  气得老大人想打人!

  不过如此盛况也说明,如今京都做新鲜吃食的风气之盛。

  毕竟好多人想着,番茄宴都能让圣人喜欢,那玉米宴,红薯宴呢,万一得圣人夸奖了?

  这话在普通人当中畅想一下还行。

  但在朝廷后宫说,完全是相反的后果。

  圣人已经发了好大的脾气,看到这几样食物就厌烦。

  他越是厌烦,老臣子们越是不爽。

  若不厌烦,又代表赞同谢沛。

  谢沛!

  这两个字简直是圣人的梦魇!

  朝中局势如此复杂,自然也没关心以此扬名的小宫女,既让她扬名,又让她免遭猜测。

  谁让其他事情那么多呢。

  因为此事让谢沛名声越来越好,很得老臣子们青眼,所以内官监跟大理寺这边的调查,也都是客客气气的。

  不过毕竟死了人,还是要小心调查还好。

  磁器库,原本是掌管瓷器,铜器,锡器储藏,前朝也有用作收各地名贵瓷器,漆器等物的作用。

  现在设了工匠,不仅收瓷器,还要做瓷器。

  等于说,全天下名贵瓷器漆器皆在于此。

  这些东西的贵重不用多说。

  两个投井的太监都能借此获利几千两,这还是低价卖出的,如果高价卖出,价格肯定更高。

  为什么低价卖出的原因也简单,毕竟去黑市买卖,价格肯定不如市价。

  所以大理寺调查,也不是为了为难谢沛,而是真心想查出个一二三四,好知道这两个人是不是枉死,里面还有没有命案。

  内官监的想法更为简单,那就是这些人可是偷皇家的东西,那就是偷他们的东西,谁让他们也姓谢,也是皇亲国戚。

  于是谢沛在这一行人当中尤为配合,甚至配合着配合着,开始插手此案。

  按理说必然要避嫌,可谁让他总能找到关键证据。

  谢沛说他找证据是为了证明自己清白,这也没错啊。

  一切都在按他设想的方向走。

  老臣子们甚至已经开始帮谢沛说话,说他怎么会跟磁器库有关,希望圣人明断。

  好在这场闹剧在十月初终于落幕,十月初还有圣人生辰,因这几年都不是大寿,基本上没有大型操办。

  可他生辰前后案件水落石出,很难不说一句,是不是故意的。

  调出来出来的结果,比大家想的都要深,那两个学徒确实是自己投井,但却是有人威逼他们,因为买卖到黑市的御瓷买了十几万两银子,这个数额实在惊人,应当是四五年积攒下来的数额。

  这一两年他们愈发贪婪,吃下的银钱无数,涉案也至少数百人,原以为死了两个学徒,就可以拿他们顶罪。

  没想到姜贵妃跟楚婕妤一合计,用这事矛头直指谢沛。

  谢沛又不是随便任人宰割的人,自然找出真凶,还自己一个清白。

  而在他们调查期间,有几个工匠已经要携家眷逃离,全都是涉案的工匠。

  其中有两家工匠被内官监一时不察,给放了出去,其他人都全捉拿归案。

  原来是四五年前,就有人问能不能买卖御瓷,当时候胃口小,几个月卖出一件,一件卖个大几十两银子,已经很不错了。

  可接下来越来越过分,已经到了谁都无法收场的地方。

  所以才有现在的事。

  苏菀看着名单,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外族来的工匠。

  这些工匠多来自天祥国周边,一定是技艺非常精湛的匠人,有的是打赢胜仗,要过来的。

  有的是崇拜天祥国,自己投奔的。

  先皇一向如此,不管外来的,还是内里的,只要好好做事,就给田给钱。

  可现在看来,竟然隐隐埋下祸根,若君主强力,那下面无论什么人都安分守己,若势弱些,情况则完全不同。

  这种也正常,天祥国的工匠,除非实在没有亲朋的,敢如此大胆行事,稍微顾念家族,家里有些人,都不敢这样做。

  毕竟动辄株连九族,很少有人会直接铤而走险。

  而且能到宫里做御瓷,基本都有些家学,没必要挣这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