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的青云路 第60章

作者:听金坎 标签: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江云康换完衣裳, 见林氏还没回来,朝院子外走去。

  刚走到门口,就看到面色苍白的林氏, 当即被吓到,“娘子,你怎么了?”

  林氏摇摇头, “我们进屋说。”

  江云康扶着林氏进屋,听完林氏转述向氏的话, 眉头紧皱道,“那次的事, 我也确实这么想过。”

  当时只是猜测,他也提醒过林氏,但后来大嫂的态度又很亲切,他们便没去追查。

  不曾想,二嫂竟然会去查。

  虽然安儿已经一周岁了,但现在想起被烫的那件事,林氏还是会害怕, “若不是二嫂说起这件事,我都快忘了。三爷, 你说这事大嫂真的是故意吗?”

  “有八成的可能。”江云康想了想道。

  如果不是故意的,不至于把人给送走,既然悄悄送走人, 说明心虚。

  “现在想来, 大嫂从那之后,就对我关心得多, 想来是她自个害怕了。”林氏抿了一大口茶, 但心跳还是很快, 想到大嫂现在的模样,她又叹气道,“如果是真的,大嫂也遭到报应了。”

  “之前我还想着,大嫂要是能好就好,毕竟大房三个孩子那么小,若是日后继室嫁进来,总不如亲生母亲尽心。但听完二嫂说的,我就没这种期望了。”

  江云康握住林氏的手,“待会我也让人去查查,确认一下事情是不是真的。二嫂那个人的嘴你也知道,她的话就算是真的,那也是有目的。”

  “这个我知道。”林氏马上道,“二嫂虽然表面和大嫂关系好,但二嫂跟着管家后,就不想把管家权还给大嫂。如果大嫂不在,往后大哥娶个门楣低的继室,也还是二嫂继续管家。她是想看我生气,跑去质问大嫂吧。”

  林氏不明白,承安侯府人多,是非也多,管理那么大一个家族,费心费力,还没什么好处。她宁愿管着自己的小院子,也不愿意去管那么大的侯府。

  江云康却懂一些向氏的心理,二房的手头紧,日子不如大房,也不如三房。林氏是手中有钱,所以才不会想要管家时占便宜,但向氏不一样。

  “算了,不说这个,你明日还有考试,说这个只会让人心烦。”林氏道。

  江云康点头说好,但还是问了句大嫂现在怎么样。

  “看脸色就不太好,以前大嫂多贵气的一个人,现在面颊消瘦,一句话没说完,便出了一头的汗。”林氏回想了一下,当时她都不敢多看,“虽说母亲把我们给支出来,但我觉得,大嫂怕是难撑过这个冬天。”

  就是因为亲眼看到大嫂的病态,林氏这会才没气愤地去对峙,毕竟人都快死了,要是被她气死,她自己夜里也会睡得不踏实。

  事实上,安和郡主的情况确实很不好。

  大夫和孟氏说了“油尽灯枯”四个字。

  一般还能好一点的情况,大夫都不会这么说。

  孟氏听到时,当即两腿无力地坐下。

  她千挑万选求来的儿媳妇,实在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日。

  送走大夫后,孟氏再进里屋前,擦了会眼泪才进去。

  安和躺在床上,她面色如纸,不仅头发稀疏,还有一些白发。

  “母亲,我……我是不是不行了?”安和眼角滑下一行泪,这一日日的卧病在床,她能感受到自己的状态。今年酷暑时节,她连冰块都不敢用,可见身体有多虚。

  孟氏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坐在床边的矮凳上,“你别多心,你还那么年轻,只要好好休养,一定可以养好。”

  “您不用宽慰我,我心里都……都懂。”安和很费力地睁眼,她出身宗室,心里清楚等她走后,江家必定还会给大爷续弦,她奋力地伸手。

  孟氏看安和快撑不住,赶忙握住安和的手。

  “母亲,我嫁进江家快十年,这么长的日子,我不敢说样样都做好,却不曾出过大差错。我求……求您一件事。”说着说着,安和的眼泪就忍不住往外流,“我知道我自己快要不好了,最放不下的就是膝下三个孩子,大姐儿也才七岁。没了亲娘的庇佑,往后怕是多有艰难,还请母亲多多照拂,我求您了。”

  “你别这样。”看到安和哭,孟氏也忍不住流泪,“你就是操心太多,才会有今日。要是没了你,我上哪去找那么好的儿媳。”

  这是孟氏的真心话,安和出身宗室,但当年的承安侯府已经在走下坡路,算起来,是承安侯府高攀了这门亲事。如今承安侯府彻底落魄,就算大郎有本事,那也再娶不到安和这么好门第的儿媳。

  婆媳俩哭着说了好一会儿话,等安和撑不住后,孟氏才从里屋出来。

  其实安和能不能好,孟氏心中也有数。

  她活了四十几年,各种情况都见过,心中虽然不舍安和,但还是去找承安候商量以后的事。

  承安候听到安和不太好,也是叹气惋惜,他坐在躺椅上,眉头紧皱,“如今大郎是整个侯府的希望,就算安和真撑不住,你也要和元家维系好关系,往后还是要当亲戚来往。”

  顿了下,他又道,“你可以开始看看,若是有门第好,能帮到大郎的姑娘,便多留心。大郎迟早要继承家业,大房不能没人打理。”

  “侯爷说得对,我也是这样觉得。”孟氏擦了眼泪,傍晚江云帆回来时,孟氏就把江云帆叫了过来。

  江云帆今日虽然很忙,但作为夫君,他还是知道安和的病情。

  听到母亲商量该找什么人家续弦时,江云帆当即黑了脸,少有地失态,“如今安和还在,母亲就和我说续弦的事,实在太不该。您还是先别操心这个,就算安和真撑不住,我也会为她守两年。她嫁到我们家那么多年,总有辛劳在。”

  放下话后,江云康就从正院走了。

  公务繁忙不说,家中又有好些事。

  江云帆最近明显地憔悴,但又不敢松懈。

  回到大房,去看了眼安和,见安和还睡着,便又去了书房。

  青岸端来安神茶,劝道,“大爷早些歇息吧,大奶奶病了,您可不能再病倒。”

  江云帆看着岳家送来的拜帖,皱眉叹气道,“安和这个病……哎,你明日去元家一趟,请岳母过来看看吧,就算她再怎么说,也该请她过来。”

  岳母对外传的话,江云帆多少有听到一些,但他也无可奈何,安和嫁他多年,就算为了安和,他也要继续尊敬岳母他们。

  青岸犹豫地动动嘴唇,最后还是说了好。

  “明儿个便是乡试第三场的日子,好些人都在夸三爷的学问,大爷可以想想这个,心里能轻松些。”

  说到乡试,江云帆唇角才有点笑意,“最近是有几个同僚问过三郎,之前三郎去江陵书院就大放异彩,希望他这次也能考个好名次。”

  光是自个一个人撑着家族,江云帆觉得太累了。

  不仅仅是朝堂上的事,还有叔叔和亲戚们要应付。

  若是三郎也能有所成就,他身上的担子也能轻一些。想到这里,江云帆又拿起书卷看起来,这会躺下也是睡不着,不如多读点书。

  次日,江云帆让青岸特意留下。

  青岸等天亮后,再去三房传话,都是江云帆叮嘱的一些考试注意事项。

  “大爷说了,三爷只管安心考,这次您要是中了,正好和安儿的周岁酒一块办。”青岸道。

  “多谢大哥为我操心。”江云康道,“也请大哥多注意身体,前几日我见到他,看他好疲惫。再忙,也要注意休息。”

  本朝官员上九休一,在没有节假日时,便要连续上值九日,是一件让人很疲惫的事。

  江云帆要忙翰林院的事,又有不断的旁支亲戚找来,侯府里也是事务不断。每次想到这个,江云康也庆幸不需要继承承安侯府,好处不多,却累死个人。

  用过饭后,林氏心情忐忑地送江云康往外走。

  熬过这最后一场考试,便是举人老爷,比秀才要好太多。即使后面的会试没过,也有机会选官。

  “三爷到了考场,不要搭理其他人,也不要吃别人送来的东西。我听人说,有些心坏的,就会在考试前给对手下泻药。”林氏自个不上考场,反而更焦虑。

  这几日江云康去考场,林氏都翻来覆去不会睡。

  “娘子放心,我就在马车里等着。”江云康和林氏笑了下,伸手刚抱住林氏,就听到一声轻咳,转身看到江云熠。

  “三哥,你快一点。”江云熠说完,就大步往外走。

  林氏不好意思地推开江云康,“都是你,下次别这样了,都让别人看到。”

  江云康笑呵呵地道,“我抱自个娘子,还是家里头,谁也管不着。”

  说着,江云康又抱了下林氏,才依依不舍地出门去。

  等上了马车后,江云康刚坐下,便听到江云熠切了一声。

  “五弟今年十五了吧,你不用羡慕我,再过几年,你也会有娘子疼你。”江云康得意地笑。

  “你!三哥你不害臊!”江云熠不好意思地撇开头,“我才不要什么娘子,没有考中进士前,我都不成亲。”

  “行,这话我记下了,你最好是真做到。”江云康看江云熠红了脸,便不再多言。

  马车经过林家时,又停下接了林源。

  等他们到考场外,正好遇到文渝和张博宇。

  文渝今日的气色不错,他昨日和木须长叹后,才放松心态。

  看到江云康他们,主动过来打招呼,“三郎,五郎,林公子,大家早啊。”

第59章

  江云康看文渝气色不错, 才放心下来。

  五个人一起往考场走去,不少人都认识江云康和文渝,来问好的也有许多。

  等江云康他们走远后, 就有人开始谈论。

  “你们说,这次的头名会是江三郎,还是文渝?”

  “肯定是江三郎, 他之前可是小三元,这次乡试, 我瞧他也是不错。”

  “那可不一定,江三郎可不如文渝厉害。文渝跟着邱杰院长十几年, 江三郎才跟木须先生两年不到。你们想想江三郎之前可是两次府试没过,他这次要能赢文渝,我给你们当小二伺候喝酒!”

  ……

  孙哲从这群人身边经过,听到谈论时停下,“你们说的江三郎,可是承安侯府的三郎?”

  有人和他说是,问他怎么了。

  孙哲笑了笑, 咳了两声才道,“那个江三郎是个铁石心肠的, 这种人就算中了头名,往后也不会是个好官。”

  众人听到这话,立马问孙哲是不是知道什么。

  但孙哲看到于景山从远处走来, 赶忙摆手说还有事, 不好多说。

  但是他抛出了一个点,就引得其他人开始思索。

  有人说江云康是庶子, 品行难以端正。也有人说江云康的娘子是商贾出身, 所以江云康肯定一身铜臭味。

  几个人猜来猜去, 也没个结论,但说得很起劲,直到考官们从考场里出来,才听住不说话。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

  乡试的文章要求比院试更高,不仅仅体现在字数要更多,还有文章的深度上。

  江云康看到题目是浅谈漕运。

  这些年因为北边的敌国屡次来犯,原本的河运都难行船,漕运也只是在江河以南活动。

  说心里话,江云康是很看不上完全崇文的行策,但奈何想考功名,就得先拍当局的马屁,等有了功名才能再说改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