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的青云路 第82章

作者:听金坎 标签: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但是北斋又是他先生,听北斋说这样的话,他觉得可以理解,又觉得北斋在这会不配为人师表。

  复杂的情绪一股脑地涌来,于景山大叫一声,跑出了庭院。

  翁行鑫绝望地看着于景山的背影,颤巍巍地去问北斋,“先生,于景山该不会真去找江云康了吧?”

  “应该不会。”北斋的心也提到嗓子眼,分析了一下,“于景山虽然狂妄,却也不是个什么好人。于家那淌污水里,不可能就他这块洁净。估摸着,就是他自个没考上,所以才想找个地方发火。”

  说完后,北斋叫来下人,让下人去于家通传一声。要不是于家给的钱太多,北斋真不会收于景山这个烫手的山芋。

  翁行鑫听完北斋说的,稍微没那么忐忑。

  他又怯怯地朝北斋看去,其实这个事,北斋也是知道的。而且是得了北斋的默许,他才敢那么干。可方才北斋拦着不让他说话,就是要把这个事全推他身上。

  不过还好,只要于景山不去揭发他,这个事只要他打死不认,就算江云康知道了,那也没办法。

  于景山质问翁行鑫的那句话,边上不少人都听到,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翁行鑫他们。

  但也有人认得出来,如今江云康会试中了头名,就算他出身一般,也有大把人想要巴结。

  便有人借此找到江云康,把江云康从木府叫了出去,单独说了这个事情。

  江云康听到时,并不意外,这和他之前猜想的差不多。

  对方让他揭发这个事,江云康却笑着再三感谢。

  等人走后,书砚愤愤不平道,“那个翁行鑫也太过分了,还好您没事,若是有个什么事,这场会试可就完了。三爷,您要去揭发翁行鑫吗?”

  “揭发?怎么揭发呢?”

  江云康冷冷地道,“这些日子,我们什么都没查到,说明翁行鑫做得没有漏洞。没有人证物证,于景山也不可能帮着我,这个时候去揭发,只要翁行鑫咬死不认,那我也没办法。”

  江云康刚中了会元,正是备受瞩目的时候,如果不能一击打倒翁行鑫,他自己反而会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书砚气不过,“那这口气,我们就咽下了?”

  “当然不能。”江云康想了想,“翁行鑫不是想看我会试考差了么,还剩下最后的殿试,让我想想怎么处理吧。”

  他可以接受翁行鑫光明正大地赢他,虽然会气,但自己技不如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可是翁行鑫要动手脚,这就不能怪他太狠。

  木府里,大家都还在庆贺今日的放榜。

  江云康打算先不说,等酒过三巡,天快黑时,江云康才和木须说了这件事。

  “不愧是北斋的学生,倒是一个德性!”木须拍桌道。

  当年的事,他现在想到还会心口痛,还好江云康没有事,不然他们得后悔一辈子,“那个翁行鑫……你想到怎么对付他了吗?”

  木须因为喝了酒的缘故,思绪有点迟钝。但他也知道,没有证据的话,只要翁行鑫不认,他们也没办法揭发。

  “翁行鑫被于景山吼了那么一嘴,肯定很心虚。”江云康一个下午都在想这个事,“都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所以啊,做了亏心事的人,便会更怕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

  “既然当时有好几个人听到于景山的话,一同考试的人也知道学生在会试第三场时病了,我觉得可以散播一些流言出去。”

  江云康顿了顿,知道木须先生这些年都憋着气,“如果先生不介意的话,也可以把北斋先生给带进去。就让流言围绕着于景山的话来传,咱们都不出面,是真是假,别人都只会去找于景山和北斋他们求证。”

  光是推出一个翁行鑫,缺少了一点逻辑,所以拉出北斋当年也干了同样的事,便更有说服力。

  不过,木须这人品性高洁,江云康怕木须不屑传这种流言。

  木须当年确实是不屑做些小动作,不然也不会一直气了那么久。

  现在听江云康说了那么多,要他去这样做,他还是不行。但这次事情发生在江云康头上,便说听江云康安排就好。

  四月殿试,现在是二月中旬。

  流言这个东西,不会有实质性的伤害,只要翁行鑫继续否认,加上有北斋在,众人多少还是会给北斋一些面子,不会把事情闹大。

  不过流言这东西,传久了就会变味,等传到翁行鑫耳里时,就看翁行鑫的心态如何了。

  江云康从木府离开时,天已经黑了。

  他急着回去,便让车夫快一点。

  但马车没走多久,突然停下,差点把江云康给摔出去。

  “怎么回事?”江云康没好气问。

  车夫磕磕绊绊地道,“三爷,是……是于小公子在前面拦路。”

  听到是于景山,江云康皱眉推开木窗,瞧见面色绯红的于景山,问他到底要干嘛。

  于景山会试没中,到这会连家都没回,喝了半日的酒,醒了就来找江云康,他两手趴在木窗上,一开口,就喷出厚重的酒味,恶心得江云康捏住鼻子。

  “之前欠了你一个人情,今日我还给你。”于景山道,“你第三场考试会生病,其实是翁行鑫做的。”

  “我知道过了。”江云康淡定道,“不过你就打算这样还我恩情?”

  “不然呢,你还想怎么样?”于景山眉头紧皱,黑漆漆的眼珠盯着江云康看,“我不可能去揭发翁行鑫的,你死了这条心。”

  冷静一点后,于景山就想到他也师从北斋,若是同门里有了什么丑闻,他也会被牵连一些。

  “我不用你去揭发翁行鑫。”江云康道,“就是于小公子还人情,多少得有点诚意,你说的事我已经知晓,便不算数。”

  “那你要我做什么?”于景山紧盯着江云康。

  “听说于家有处庄子的温泉很不错,既然于小公子会试没中,就去那里散散心,怎么样?”江云康之前还怕于景山会帮翁行鑫否认,现在于景山自己送上门来,怎么说也得好好利用。

  “你要支开我?”于景山问。

  江云康点头说是,“翁行鑫差点害得我半生后悔,我就是传点流言,只要于小公子接下来两个月都不回应这个事,就算还了我上次帮你的恩情,怎么样?”

  有时候不回应,更能引人散发思维。而且能让于景山不回应的事,多半就是真的。

  于景山死死盯着江云康好一会儿,好似不认识江云康一样,“没想到,你也是这种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希望于小公子明白,我一直就不是以德报怨的人,也不是什么善心大发的大好人。这口气都不出,那我还算男人吗?”

  江云康放下木窗,不再去看于景山,“于小公子自己想想吧,你不去庄子也可以,反正恩情这个东西,还不还也是由你说了算。毕竟你可是尊贵的于家公子,我可不敢要挟你。”

  说完,江云康就让车夫重新启程,快些回承安侯府。

第81章

  会试是京城里官宦人家都盯着的事, 江云康这次中了头名,连皇上都多问了一嘴。

  徐放在木府喝完酒,呼呼大睡一觉后, 一大早儿,就被母亲叫醒,带着进宫去给皇上请安。

  皇上年过花甲, 满头银发尽是岁月的痕迹。

  他在位多年,年轻时也有过被称赞的时候。只是年纪大了后, 眼睛花了,人也跟着守旧起来。

  长公主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进宫请安, 如今皇上年纪大了,最喜欢儿女承欢膝下的感觉。

  最近因为徐放马上要成亲,长公主进宫的次数便多了一下。

  母子俩见到皇上后,一番谈笑关切后,皇上便盯着徐放看了好一会儿。

  “你瞧你,黑成这样,你要是读书多好, 何至于去边疆受那种苦。”皇上叹道。

  徐放嘿嘿笑下,“读书也好, 镇守边疆也好,都是为了帮外祖父守护这大历的江山,只要能尽一份力, 就不枉外祖父对放儿的疼爱。”

  “哈哈, 不错,你比之前更会说话, 也懂事不少。”皇上赞许地点点头, 一只手扶在椅子的把手上, 突然想到什么,问,“听说你和新科的会元,关系很好?”

  “回外祖父,是的。”徐放道。

  “和这种读书人多来往,也是好的。虽说你……”皇上本想说徐放去从军太可惜,但毕竟是自己的外孙儿,现在又立功回来,他想了想,还是鼓励为好,“朕记得他的名字,之前救过宜兰的江家三郎。之前倒是没多想他,如今能中会元,想来学问很好。朕倒是很期待殿试,到时候瞧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介绍起江云康,徐放便很多话,“外祖父放心,三郎和放儿完全不一样,以前读书就刻苦,现在也是。而且他品行好,会试期间,还去给承安侯侍疾呢。”

  侍疾这个事,是徐放从别处听来的。难得有机会帮三郎说话,他得多说点好处才是。

  “这么说来,倒是个孝顺的。承安侯这个人,自个儿不咋样,生的两个儿子倒是不错。”皇上虽不喜欢承安侯,但听到江云康能有此孝心,还是挺满意的。

  在徐放把江云康夸得天花乱坠时,江云康又到了承安侯跟前侍疾。

  本来是一早来请安和报喜,但听承安侯酸了两句,江云康便说这会刚考完,更应该来侍奉两日。

  上次江云康侍疾时,承安侯就憋了一肚子气。

  今日听江云康又要待着,承安侯赶忙道,“待会到了午膳的时辰,你便回去吧。又不是中了状元,还有个殿试在,老老实实回去读书。”

  这番话说得倒是体贴,但江云康知道,这是怕他又盯着午膳的吃食呢。

  江云康关切地笑着,“还是伺候完父亲用午膳,儿子再回去吧。儿子都开口说要照顾您,总不好刚来就走,这要是被外边的人知道,岂不是要说儿子做样子。传了个不孝顺的名声,对咱们侯府也不好。”

  拿出侯府和大哥来压承安侯,这是最好用的。为了大哥,承安侯和孟氏是什么都愿意做。

  午膳时,江云康盯着承安侯用了两碗白粥,才告辞离开。

  回到三房时,林氏在整理拜贴。

  “三爷这次中了会元,不少人都想来拜访,我把这些人分类整理了一下,你看看要不要见他们?”林氏指着桌上的三叠拜贴道,“一类是亲戚,第二类是往日朋友,最后是不太熟悉的人。”

  江云康大概看了两眼,“大部分人都回绝了吧,就说我还得忙着准备殿试和侍疾。等殿试和父亲好一点后,我再给大家送喜帖。”

  光是会试就摆酒迎客,未免有点太高调。要是殿试没中,以后别人说起这个事,也显得有些丢人。

  之后两日,江云康每天早上都去承安侯那。直到承安侯凶着让江云康快点去木府读书,江云康才就此作罢。

  不过这个孝顺的名声,也就传得更多。

  往前数的好几个朝代,科举制度还不是现在的六轮考试。那会是举孝廉为官,到后来的一步步改革,即使现在不一样了,但在参加乡试前,也需要有人担保人品和孝顺问题。

  但凡有不孝的名声,是绝对当不了官。

  而有个孝顺的好名声,别人也会更尊敬江云康一些。

  尽管现在还没入朝为官,江云康也得开始为了以后谋划。就像徐国公和他说的一样,宜早不宜迟。

  在江云康去木府的第一日,承安侯才松一口气,让下人去偷拿点肉食给他吃。

  不过他没想到,江云康竟会去孟氏那里打小报告。

  这两日林氏病了,孟氏忙着府里的事,本就焦头烂额。听到承安侯还不听大夫的话,便急冲冲地过来。

  进屋时,正好抓到承安侯在吃肉,还是最肥的红烧肘子,吃得满嘴是油。

  “老爷,您这般任性,可曾想过大郎?”孟氏无奈叹气,站在床沿,居高临下地看着承安侯。

  承安侯被孟氏看得心虚,但还是很快反驳道,“就是吃一口肘子,算什么任性?谁与你传的小道消息?是不是三郎那个狗崽子?”

  孟氏无言以对,他们夫妇几十载,从年少慕艾,到如今看着厌烦,最大的转变就是这两年。

  “以后老爷屋里的吃食,我都会亲自过目,老爷要想大郎能官运亨通,就别再说这种话。”孟氏板着脸道,“前几日,我兄长还找了我,说大郎为官不错,正是得上司赏识的时候,皇上也有意让大郎去编修年史。就当为了大郎,老爷也忍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