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君 第139章

作者:素染芳华 标签: 情有独钟 重生 甜文 穿越重生

  不止是绣庄这边,陆丰的布庄也是一样,柳家的绣庄往哪拓展,他的布庄大概率也会同步往哪里拓展。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21 18:13:47~2022-06-23 18:12: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烟过无痕? 10瓶;如是。 7瓶;书呆、惊鸿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0章

  别说是柳渔, 在经商上天赋不如自家二哥的柳晏安也听得两眼放光,一旁的陆霜更是眼界大开。

  十九家绣庄,还可以把生意做到临近州府。

  陆霜好像一脚踏进了另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她三哥三嫂,还有三嫂的二哥,这么敢想的吗?

  事实证明,这几个人凑到一处,比她以为的还要敢想。

  因为陆霜下一刻就听她三哥说,“寻中人找铺子算我一份,和你们一样的计划, 以后你们如意绣庄开到哪,我就把陆丰分号开到哪。”

  惹得柳晏平大笑,调侃道:“你这算是妇唱夫随?”

  柳晏安也笑得不行。

  陆承骁由得这两位舅兄打趣, 柳渔却是不肯,瞪她二哥一眼,起身就要走:“我还忙,你们聊吧。”

  被柳晏平叫住:“等等, 咱们家地里的棉花,过几天六伯家会送过来, 大概能有一担出头,另外绣庄里还要用的话, 村里族里不少人家都有, 可以按收购价回村子里去收。”

  这些日子还卖秋衣,再过几日就该着手准备冬衣了。

  柳家自家是种了棉花的, 只是如今一家人都到了县里, 个个都忙, 家里就没有一个能抽出空闲来的, 自然管顾不到家里的田地,田地里的东西就交托给族里一户人家打理,正是被柳晏平称一声六伯的。

  说是六伯,其实已经没什么血缘了,只是同族,但这六伯家中田地少,儿孙多,常日里生活过得极紧,卫氏一家人到县里做起生意,六伯家里就主动寻上了门,提出帮柳家打理田地,适当给他们一些米粮就行。

  他们家别的不多,就儿孙多,大把的力气。

  这话正合得卫氏的意思,田地房产都是婆婆当年置下的,哪怕到了县里做生意,这些东西她也不愿意去变卖,便就和六伯家约定田地都交他们打理,收成五五分成,这样能帮补到这位六伯家,他们在县里一应米粮也不用全部靠买。

  菜地就不收东西出借给六伯家种,家里原先养的鸡鸭也由六伯家接手,至于柳渔先前养的兔子,在县里开铺子其实不好养,族长家的孙女儿喜欢,讨了过去。

  六伯得了那许多好处,就言明那些鸡鸭直接帮着养一段,隔一阵子柳春山或是柳大田媳妇如果回村里,六伯家的儿媳就会绑上一只鸡或鸭,带上柳家那些鸡鸭下的蛋和地里新摘的菜,叫柳春山或柳大田媳妇给捎到县里。

  这六伯一家也是实诚人,棉花在此时虽不是前朝刚引进时那样论两卖的精贵了,可也是极值钱的,比米肉都精贵,斗米七十文,猪肉一斤三十文,这弄干净的皮棉却值一百五十文一斤,便是棉商来收购也能出得一百三十文,柳家人这一年是近八月才一家人去的县里,田地他们家是临到收成的时候接的手,自然不肯要五成,今年的棉花他只要两成,来年才按五成分。

  因而等棉花收了,六伯一家人把原棉细细清理干净,处理成皮棉,前几天看到柳晏平回村便打了招呼,报了今年的收成,说等过几天都处理好再用推车送到县里来。

  一担出头,那就是一百多斤,三斤原棉才出得一斤左右皮棉,一百多斤,那少说处理了三四百斤原棉,六伯一家人颇费了工夫的。

  一套薄棉袄用皮棉两三斤,一百多斤皮棉,初冬的衣裳也能做几十件了。

  “好。”柳渔点头,表示明白了。

  这就匆匆要走。

  柳渔要走,陆霜哪怕听得还没过瘾,也不好自己在这坐着,唤一声三嫂等我,跟着追去了。

  却发现柳渔不是往剪裁房去,而是出院子侧门,奇道:“三嫂?这是去哪?”

  “回家里布庄看看。”

  这家里布庄,自然指的是陆丰布庄。

  要做小镇生意,衣裳既要好看,成本也需压缩,秋衣售价控制在九百文左右,冬衣一贯出头,这就得用相对便宜些的料子,绣庄这边是没有的,陆丰布庄却是有,柳渔准备去看看布,赶在上冬衣时出几个款试水。

  ~

  柳渔和陆霜走了,陆承骁颇无奈地看柳晏平,一走好几天,他这好不容易见到人,热乎话都没讨着两句呢。

  柳晏平挑眉:“看我做什么,是谁新婚就要往外跑的?”

  陆承骁尴尬地揉了揉眉头:“说正事,晏平晏安,咱们合伙开个织坊和染坊,如何?”

  岔话题挺快的,但这话题岔得太好了,引得柳晏平柳晏安齐齐看他。

  “开织坊和染坊?”

  陆承骁点头,“我们家开布庄,你们家开绣庄,咱们自己也是贩布起家,这哪哪儿不用布?前期小打小闹可以从织坊或是村民手中买,再去袁州染,量做得大了,其实颇不划算,在品质上也难以把控。”

  “麻、棉咱们这里都盛产,价格上颇有优势,麻不需要说了,价格是最好的,像棉花,我曾听家中老掌柜提过,在西安府处理好的皮棉三百多文一斤,济南府一百文一斤,咱们这里一百三十文上下浮动,价格虽不是最优,却也是极好的了,会纺织手艺的妇人也多,这都是可以利用好的地域优势。”

  “最紧要的一点,做布庄也好,绣庄也好,总要有自己拿得出手,别家不易抄仿的东西。”

  这是柳渔之前说起安记抄款给陆承骁提的醒,柳渔在这些成衣上花了多少心思他是最清楚的,如意绣庄的衣裳,单款售出通常不会高于五件,辛苦设计的款自己不过卖五件,转头就被人仿了,陆承骁只听一听都觉憋屈。

  安记绣铺与贼何异?

  偏偏这样的贼律法还惩治不了她。

  那就只能让她抄不起,抄不动。

  这些话实实在在说进了柳晏平和柳晏安心里去了,自家妹妹的心血转身就被人盗了,这两个最宠柳渔的哪里不气闷。

  何况陆承骁说得没错,真要把布庄和绣庄做大,还真就得有点自己的东西。

  柳晏平点头:“行,那丝绸类的呢?”

  陆承骁道:“也做,后一步吧,生丝容易,咱们离两浙近,每年生丝上市都可以直接采买回来,只是要织出绫罗绸缎这些东西手艺也极有讲究,咱得请到好手艺人来坐镇才行,下一趟往两浙,跟商会那边打听打听。”

  听说连丝织也在计划之内,柳晏平和柳晏安都有些热血沸腾,他们几乎能想象得到,若是真能整个产业做起来,以柳渔对审美的敏锐和制衣手艺,陆丰布庄也好,如意绣庄也好,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三人甚至能想象得到,在袁州境内有如意绣庄和陆丰布庄分号的地方,若是把部分面料绝对把控在两家人手中,两家的布和成衣能有多受欢迎。

  那是其他绣庄和布庄只能干看着却没办法抢夺的生意,哪怕这种把控只是一年或是一季,抢得这个先机也够了。

  还待要细说,林婶那里三面手撖面条煮好端了过来。

  三人其实还是早上啃了点干粮,也是饿极了,端了面条就吃了起来,心里有事,吃东西也快,待到吃好了,还要再聊,想着这边后院里绣工和女工颇多,陆承骁索性道:“去我那边,咱们细谈。”

  这细谈自然包括真要开个织坊和染坊,开在哪,怎么开,要说合伙开,怎么个合作法。

  三人到了陆丰布庄,柳渔带着陆霜在柜里细看布料,看到陆承骁三人进来,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继续忙她的了。

  陆承骁心下惴惴,想到自己这趟出去之事,拿不准柳渔是不是瞧了出来,是真的忙还是恼了他,回想着在绣铺里她同自己说话的样子,心中默默在想,应该没有发现吧?不像恼了自己。

  陆承骁有事要与柳晏平、柳晏安谈,这里也不是夫妻俩说话的时候,他和自家爹和大哥打了声招呼,领着柳晏平和柳晏安从铺子进了后院。

  陈氏在绣庄那边,秦氏带着两个小的和小丫,四人一起去街上了还未回。

  葛安如今已经在铺子里学徒几天,颇会给自己找活干,见陆承骁带着柳渔两个哥哥进了后院,正好前边铺子里也没客人,和教他的陆承宗打了声招呼就跟去后院张罗烧水泡茶去。

  陆承骁几人也没留意他,谈起开织纺和染纺的事。

  场地、人工、材料,这些都是投入,加上要开分号,桩桩件件都是钱。

  柳晏平苦笑:“要开织纺最好是明年五春麻上市前准备好,春麻品质是最好的,那个时候能大量收麻后边成布的质量也好,所以这织坊和染坊最好是四月就能开起来,如果这期间再找到铺子,开分号也是投入,想做的事情太多,这本钱真不小,咱们年前年后最多能走两趟两浙,赚得出这本钱来吗?”

  葛安端着泡好的茶过来,恰好听到柳晏平这话。

  事实上,烧水要时间,几人的谈话他几乎都听全了,一边上茶,一边试探着问陆承骁:“三少爷,我听严掌柜说,您之前是贩布去两浙?”

  不点大的孩子,跟个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地打听事情。

  陆承骁失笑:“是,怎么,你对这行商也有兴趣?”

  葛安摇头,笑道:“我哪懂什么行商啊,不过我老家那边来行商的人很多,我从小也听过见过不少,刚才在厨房那边听您和柳二哥说缺本钱……”

  葛安说到这里顿了顿,转头四下看了看,这才压低声音道:“您知道海商吗?”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23 18:12:37~2022-06-24 17:36: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米昂扩 15瓶;crab、镜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1章

  从一个九岁孩子口中听到海商, 陆承骁和柳晏平都惊了。他们哪怕不曾接触过海商,可大庆朝的海禁政策还是知晓的。

  大庆朝对海域的把控极严,海商是有, 可只有得了朝廷准许的才能做这生意,普通人去碰,可不安全。

  陆承骁见葛安四下张望,又压低着声音,显然还清楚这一点,打量葛安几眼,奇道:“你一个小孩儿, 哪里听说的海商?”

  葛安小脸一扬,笑了:“三少爷您忘了?我是泉州人。”

  泉州靠海,可若说泉州的孩子都知道这个, 陆承骁可不信。

  “所以?泉州的孩子都知道海商?”

  葛安摇头,“那不能,不过我们村不一样。”

  说着把自己来历细说,原来葛安和葛珠儿老家在泉州一个颇偏僻的小村, 看似寻常,其实出村数十里有一个极隐秘的天然港口, 说它隐秘,那是因为这个港口有几处暗流, 在平时是绝对过不了的, 只有特定日子才能顺利停靠。

  具体那特定日子是怎么回事,葛安到底才九岁, 哪里能知道。

  且这是全村人的饭碗, 村里人拿这事当机密, 怎么可能真的让几岁的孩子也晓得, 葛安也是失了父母怙恃,整日里要防着叔婶,常偷听他叔婶的谈话,这才偶然间听到了一些东西。

  “这事在外面是大机密,村里人也是守口如瓶的,每家可能只一两个主事人晓得具体,反正每个月我叔叔总要出去几天的,从前我不知道他是出去干嘛,有一回我跟上了。”

  悄悄尾随跟上了,才窥探到隐在他们村的这一条产业链。

  葛安说得轻松,陆承骁和柳晏平却是听得心惊。

  隐秘不为人知的港口,这可就不是朝廷许可对外经商的海商了,而是走私商人。

  陆承骁虽不曾去过泉州一带,在书院时却读到过一首名为《泉南歌》的诗——“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①

  由诗即可见那边百姓生存不易,地养不活人,可人总得想办法挣命,所以便有一些人会想到法子越过海岸线寻出路,其中风险……

  夫子曾言,海商海盗,有时只是一线之差,多少人怕牵连家小,与族亲断绝关系,投身为盗。

  陆承骁揉了揉葛安脑袋,道:“这话以后在外面可莫说,怕是要惹出事非来的。”

  海商也好,海盗也好,里面牵涉到的利益都太大了。

  葛安虽说年纪小,却因幼时经历,极为机敏,又哪里不知这事情不好在外边说的,低声道:“我晓得,我只是跟三少爷和柳二哥、柳三哥说。”

  陆承骁不用说,收留了他们兄妹二人,而对柳渔的兄长,葛安是天然带着好感的,听三人缺钱,他极认真地说道:“三少爷,你缺钱的话,往那边去,那个真的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