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平妃不想当皇后 第7章

作者:沉琴绝酒 标签: 清穿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叫人在外头等着,康熙这回连李德全都没带,嘱咐他们就在游廊下荫处候着,他自己走了进来。

  姜鄢住的地方叫游溪春,绿荫满眼,里头还有小溪流蜿蜒穿过,外头有一片湖水,山石洞门后头是游廊,高大树木后头掩映着几处房屋。

  康熙一路走进去,都静悄悄的,值守的宫女太监都不许出声,他想着,这里这样安静,莫不是都睡了?

  走进来一瞧,原来是胤礽睡了。

  听见那几声又轻又软的皇额娘,康熙心里头着实不是滋味。

  胤礽几乎是他一手带大的,亲自挑了可靠的奶嬷嬷宫女太监放在胤礽身边侍奉,怜他出生就失了额娘,康熙几乎是将所有能给的都给了这个嫡子。

  可是,终究还是不能弥补他身边额娘的空缺。

  康熙的目光在胤礽身上缓缓掠过,又重新落在了替胤礽细致擦汗的姜鄢身上,他的目光渐渐转深。

  姜鄢其实只比胤礽大了不到七岁,可如今瞧着她照顾胤礽的样子,倒同荣嫔德嫔她们对待自己的儿子一般无二。

  她给胤礽擦汗扇风的动作又轻又柔,康熙想起自己时常瞧见,她望着胤礽的眼神也是温柔中含着纵容宠溺的意味,就好像在看着她自己的孩子一样。

  可惜了,康熙想,可惜仁孝没能活下来,不然,他也能瞧见仁孝如此亲昵的同胤礽在一起。那时,胤礽不会没有皇额娘,他亦不会如此心伤。

  姜鄢怕吵醒了胤礽,给他擦汗扇风的动作都不敢过大,等着胤礽梦呓过去重又安静下来后,姜鄢才想着退出去,让胤礽好好休息一下,等时候差不多了,再把人叫醒。

  只是胤礽攥着她的衣角,她没法走远,强行走开又怕把胤礽弄醒了,站在这儿又怕坚持不了多久弄出声响来还是会将胤礽吵醒。

  姜鄢就朝着窗下的小宫女挥挥手,示意她去拿个小剪子来,她将衣裳衣角剪掉,就不会闹出什么动静来了。

  结果小宫女不敢动,还朝着她身后跪下了,姜鄢回头一看,才晓得康熙来了。

  康熙早看见了她的窘境,亲自去取了小剪子过来,亲手给她把那一片衣角剪下了,又示意她动作轻些,等出胤礽睡觉的屋子,到了隔间,康熙才将小剪子交与李嬷嬷,由李嬷嬷归于原位。

  姜鄢想,好像康熙很多次来她这里,都没有叫人通传,都是悄悄进来的。

  从胤礽屋子里出来的时候,姜鄢跟在康熙身后,李嬷嬷悄悄给她打眼色,意思是康熙早到了,一直站在她身后看着,大约是怕吵醒胤礽,并不许人通传。

  姜鄢想,既然早就到了,想来胤礽梦里唤的那几声皇额娘,康熙应该都听见了。

  如今外头天气热,康熙一路带着暑气进来,姜鄢这里的小厨房常备着仁孝皇后当年特制的酸梅汤,本该端上来晋给康熙的,可姜鄢看康熙一坐下就开始出神,神色哀伤,明显是陷入往事追忆沉湎不能自拔,总觉得不好这时候端出来。

  “皇上,臣妾这两日试着做出来的冰糕。前几日太子殿下带了几碗出去,大阿哥同几位公主都尝了一些,说是味道不错。皇上也尝尝吧。”还好早上做的冰糕还有许多,姜鄢叫李嬷嬷去取了些来,送到康熙手边。

  康熙从回忆中醒过神来,他端起冰碗,尝了一口,才慢慢说:“先前五月,仁孝忌日的时候,朕让保成到仁孝尚未完工的陵寝去致祭,保成去了,当晚回来,并没有什么异常。”

  “如今因为三藩未平,朕令陵寝暂时停工,要等些时日再继续修建。但朕心里想着,明年平定三藩后,是一定要建完的。”

  这些话,康熙放在心中许久了,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康熙不敢说太多,怕惹了老祖宗的伤心。其他的嫔妃,她们倒都是愿意听他说话的,可是他自己,却不愿意同她们议论仁孝。

  如今在姜鄢这里,他卸下心防,觉得这些本以为不会说与人听的话,倒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倾听者。

  康熙说:“朕很少与保成说起仁孝的旧事,他年纪小,整日操心读书习字,也没有什么别的时间,他从不问他皇额娘的旧事。朕以为,他没见过他皇额娘,所以并不关心。”

  “可孩童惦念额娘乃是本性,你这里说些仁孝的旧事,他心中眷恋,每日看他皇额娘画像的时候也多了。再想起去他皇额娘陵前的祭拜,自然是要多梦的。”

  陵寝未成,仁孝皇后如今还停在巩华城,要等陵寝修成后再送进去。姜鄢早前从李嬷嬷处得知,她还未入宫前,就今年上半年里,康熙已抽空往巩华城去了十几次了。

  去年和前年,都是二三十次。

  姜鄢坐下来,瞧着康熙早生的一点华发,轻声说:“皇上要保重龙体。”

  康熙轻轻笑了一声,说:“朕好得很。”

  他觉得冰糕味道不错,将一碗都慢慢用尽了,才说,“朕想着,保成还是年纪小,朕便不带他去巩华城。待仁孝入了陵,朕再带他去祭奠,地宫中看看也就罢了。”

  “他太小了,这样小就在他心里种下额娘早逝的种子,若过多了,朕怕他有心结。”

  康熙将冰碗放下,淡淡瞧着姜鄢笑,“如今有你,他想他皇额娘的时候来看看你,尚还不错。他是朕的继承人,是朕亲封的皇太子,是将来要将祖宗江山继往开来的君主,他要向前看才行。”

  过去的一切,特别是伤痛,康熙愿意自己担着。

  康熙对胤礽的宠爱与爱重,进宫这么长时间了,姜鄢都是看在眼里的。

  她知道历史上胤礽的结局,正因为知道,如今才心生唏嘘。好好的一对父子,最后怎么就走到了那样的境地?

  怕康熙吃多了冰伤了肠胃,姜鄢又让李嬷嬷再去取了些解暑的糕点来,而后她才说:“仁孝皇后是知情识趣的女子,典雅高贵,生活品质及审美情趣都极高。她的故事说来都是有趣的,都是耐人寻味的,都是能学习很多东西的。不至令人颓丧,反而是积极向上的。”

  “臣妾这里所说的旧事,太子殿下听了都是高兴的,断不会有心结,皇上放心。”

  “有皇上疼爱,太子殿下一定会成为皇上希望他成为的人。”

  康熙笑了笑:“你也放心,朕不会借故断了你这里的故事。你知晓些仁孝的旧事,对你也是大有裨益的。”

  姜鄢是真的有点怕康熙会为了杜绝胤礽过分思念仁孝皇后,然后一句话就断了她这里的说故事大会,听见康熙让她放心,她才松了一口气。

  康熙仔细打量姜鄢,捻了一点糕点尝尝味道,才淡淡说:“朕听噶布喇说,你往日在家里,性子多散漫,不爱拘束在屋里,喜欢出门骑马。如今到了宫里,倒偏爱在这些吃食上下功夫,也不怎么爱出门,到了南苑有机会也不出去骑马了。”

  每天多吃多睡,脸颊上似乎都多了些肉感。康熙寻思,到了南苑来,也没怎么拘束她,也有不是毒日头的天气,怎么就不爱出门了呢?

  姜鄢顿了下,心说换了芯转了性子自然不爱出门了啊。

  但这话没法跟康熙说,又不敢瞎编哄人,只得道:“臣妾从前太野了,现下进了宫,想定定心。臣妾阿玛进宫前也同臣妾说过,进了宫就要安守本分,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臣妾不敢出错。”

  康熙听了忍不住发笑:“你每日吃了就睡,再不就是跟保成一块听故事,这当然不会出错了。安守本分,连太皇太后都说你,过于安静了些。”

  姜鄢不做声了。

  康熙瞧瞧她,还是觉得年纪太小了,有时候成熟稳重的瞧着像个在宫里待了十几年的后妃,可细细一琢磨,还是年纪小,胆子小,稚气得很。

  康熙打量着姜鄢,说:“朕跟敬事房说了,你的牌子暂且撤下。等你再大些,再把牌子做出来放上。每日除了吃和睡,带着你身边伺候的人多出去走走,出来一趟不容易,喜欢骑马也不必拘束自己,多动动,长得也快些。”

  赫舍里氏年纪还是太小了,连癸水都未至。康熙实在下不去手,也不想这样快就碰了她。早年间宫里也有几个年纪很小接进宫中的庶妃,也都是养大了的。

  康熙没想那么狠的欺负人,宫里本来也不缺伺/候的人。

  “多锻炼锻炼自己,将来年纪大了,也少吃些亏。”

  姜鄢有点脸红,康熙打量她也就罢了,可那目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三番两次说到大,就总是往她衣襟上瞧。

  有什么可瞧的呢?至少这一二年里,她的衣襟处就是平平的了。

第10章 010

  “那倒也是不一定的。”

  晚间临睡前,姜鄢同李嬷嬷说起康熙的话,说她的牌子被撤下了,估计这一二年都不会再上,毕竟若要再放上去,肯定是要能侍寝了才行的。

  心理上没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得身体上准备好了才行的。

  姜鄢说了,李嬷嬷便这样答了,同她说这个事还真不一定要一二年。

  “若放在汉家女儿身上,如那些汉军旗入宫的庶妃后妃们,或许是这样的。可奴才说句僭越的话,奴才在宫里瞧了这么多年,咱们满洲女儿的身体素质,到底还是要好一些的。若再刻意用些功夫,要不了一二年,也就到时候了。”

  李嬷嬷意有所指的笑着,“这平着的地方自然也就丰满起来了。”

  “仁孝皇后入宫时,与格格年纪差不多。也没过多久,仁孝皇后的身子就长大了。皇上同仁孝皇后感情甚笃,自然是相处融洽和谐,后来,就有了承祜阿哥,只是天不遂人愿,阿哥没能留住。”

  这些事,自然不好在人前讲,李嬷嬷他们都没有当着姜鄢与胤礽的面说过。他们是仁孝皇后身边旧人,自然不好在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议论主子的是非。

  可如今是同姜鄢的私话,身边只有庆月松月两个丫头在,李嬷嬷为姜鄢着想,自然是要同她说明白的。

  李嬷嬷说:“格格自入宫来,大半时候用着的都是仁孝皇后的食谱,这吃的好起来,每日睡眠又充足,格格身体素质很好,想来不用太久,就会有所改变的。”

  “若再想有所进益,也可像皇上所说的那样,趁着咱们在南苑,格格多出去走动走动,骑骑马,对身体都是大有裨益的。再者,私底下用些手段,效果就更好了。”

  姜鄢好奇了,问李嬷嬷:“用些什么手段?”

  李嬷嬷神秘一笑,说:“自然是奴才们手上的手艺了。”

  李嬷嬷做了个轻轻揉的动作。

  姜鄢听着听着,就有点脸红。

  宫里的嬷嬷们人老成精,手底下都是有些绝活的,若是想要身体早些改变,早点有动静,除了身体素质要好之外,人为也是要用些力气的。

  每日按摩,可以促进年纪小的后妃们生长发/育。

  瞧着姜鄢不自在,李嬷嬷就笑:“开始总是有些不适应的,后来慢慢就好了。”

  姜鄢摇头,坚决不肯被哄入这个法子,她实在是接受不了被人每天有目的的揉……那个地方。她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能吃能睡,健康自然,才是长久之道。

  这“催熟”的法子用多了,未必就是好的。

  姜鄢想,她要那么快长大做什么呢?身体一时能侍/寝承宠,可未必就能撑得住孕育子嗣。

  太早生孩子了,显然是对自己对孩子都不好的。

  康熙想养着她,她就让他养着就是了。

  姜鄢想起康熙中午临走前跟她说的话:“皇上说,秋来回宫之前,在南苑会有一场行猎,是会邀请王公大臣们一同来南苑参与行猎的。到时候,住在这儿的嫔妃们都要去观礼,听皇上的意思,嫔妃们也是可以骑马的。”

  姜鄢是真的懒得动,康熙叫她骑马多动动,她也没动这个心。

  就是这场行猎叫她动了心。到时候人多热闹,她想躺平快乐过日子,但能看热闹还是不能错过的。

  再说了,到时候嫔妃们都骑马,就她一个人不行,多少也是有点丢脸。

  一个完美的仁孝皇后的替身,是不能给骑术非凡的仁孝皇后拖后腿的。

  “待过了三伏,天气凉爽下来,我也到马场去练练。”姜鄢做了决定。

  李嬷嬷听见她这样说,和庆月松月都笑起来,连声说好。

  姜鄢自入宫以来,一直甚少出门走动,在储秀宫里除了吃就是睡,到了南苑来避暑,还是除了吃就是睡,身边伺候的人就想着姜鄢能活动活动,只可惜啊,怎么都劝不动。

  现在听姜鄢愿意主动去马场骑马,都高兴的不得了。

  姜鄢是将人家的身体换了个芯,但身体毕竟是原主用了十多年的。只要上了马,身体的记忆回来了,不过试了几下,姜鄢就凭借肌肉记忆能够驾马小跑了。

  在马场练了几日,奔跑起来也尚能驾驭。

  隔三差五骑了马回游溪春,李嬷嬷给她轻轻揉着酸痛的腿,姜鄢都龇牙咧嘴的想,她算是知道这身体手上和腿上的一点点茧是哪里来的。

  德鄢酷爱骑马,这都是在马鞍缰绳上磨出来的。

  姜鄢练马都是悄悄的,没怎么声张,也都是打听好了,趁着马场没人的时候才过去的。

  她倒也是不拘用哪匹马,马场的马性情都是温顺的,随便哪个都很不错。

  胤礽近些日子课业繁忙,前朝大臣提出胤礽出阁读书的事,康熙压下了没应,但相应的,也给胤礽加了些量,胤礽再不能一天三趟的往游溪春姜鄢这里跑了。

  不过偶尔中午过来,累极了在姜鄢这里睡上一觉,再精神满满的去上课。有时候是晚上课业结了才疲惫的过来,在姜鄢这里用了晚膳又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