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鹤云间
一天两天还好,时间多了,各种声音渐渐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出现在生活中。想抓抓不住,但想当做没听到,苍蝇的嗡嗡声音又实在喧嚣。
——“北狄已经把北边的城池尽皆攻破,据说血流成河,满地满河都是尸体。”
——“北边已经没有其他的兵了。”
——“安平公主水土不服,生病了,可能过几天就要回来,还是要守京城。”
——“京城不会像北边的城一样……吧?”
传言传到最后,几乎都能快进到北狄攻进京城,他们要用什么姿势投降了。
传言甚至传出了京城,惹得那段时间城门想进城求庇护的百姓多了不少,挤挤挨挨在城门口。若城郡主代理常事,最后由她做主,劝散一批人,安抚一批人,收留一批人,又狠下心抓了一批人,才算暂时安稳下来。
过两天,周石将军主动出击,首战告捷,这事才算罢了。
然而消停了两天,又有了新的说头。这回说的更有板有眼了。
说周将军年轻气盛,冒进追击,已被全歼。又说伴城都已经被攻破了,安平公主已经去了。
这种都是无稽之谈,太后听着这些消息,心里甚至都有猜测,这流言是不是苏宝珠特供给她,让她心思活泛,引她露出马脚的。
但有的传言,太后就不免上心了——
安平公主,疑似对自己身旁的男性官员下手,让他们做入幕之宾。
风声最大的,就是大理寺卿。他得了安平公主亲眼,从寺正之位直接越级到寺卿的位置。人又年轻俊秀未成亲,据说经常接受安平公主的召见。
这不是苏宝珠会让她听的传言,她很有些心高气傲,不走这种下三路。
太后安下心,在脑子里盘算了下三省六部一起过去的男性官员有多少,其
中容颜出挑的有多少。
去的官员数百个,一个能比得上乐寺卿的都没有,勉强能挑出五六个还可以的。
太后想着,犹豫要不要再努力怂恿人去做这件事。她被关禁闭后,一定要传话出去的话勉强可行,但是难度很大,传话的机会很可能只有一次。
但是这一次,又似乎可以赌,毕竟桃色流言对于男性来说只是点缀,而对女性来说很容易演变为杀人利器,一击毙命的那种。
一个有可能面首无数的公主,让人如何能放心追随她?
如果一击即中……
太后口不应心,念了一天的佛,脑子里总是禁不住想着这件事能成的可能性。
她又止不住想到先帝在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很得宠的妃子。有姐妹联系她,希望她陪着一起把这个妃子使手段扯下水。
她没有同意,只说,“人言可畏,像姐姐这样想的人多了,她自然就会掉下来。不必心急。”
她的话说得坦坦荡荡,那姐妹深思片刻,却有别的领悟。
先帝本就昏庸,用旨意“请”了一些美貌女子入宫。一些女子,有些前缘,也十分寻常。
她为皇后之前……罢了,太后止住自己的联想。
那个妃子的结局简简单单,她和京城一男子曾订盟誓,海枯石烂。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这番流言还是在有心人的带领下传开了。
很快,先帝大怒,调男子那户人出京城,再把妃子关在深宫,不再理会。
对于先帝来说,宁错杀,不放过,管这绿帽子是真是假……万一是真的呢?
那妃子没多久就在冷宫病死了,太后没有去探究这病是真是假,她只在冷眼旁观。因为那个妃子死了,又有新的妃子得宠。
斗争无休无止,没有停歇的时候,谁都不能做最后的赢家。
就算她已经贵为太后,但皇上先是偏信文官,后是把安平公主养大胃口,她只能安享尊荣。
就算是现在,真的把流言散布出去,安平公主确实能因此受挫吗?受挫的安平公主,面对北狄的袭扰,能安稳度过吗?
如果安平公主落败,北狄能止步京城吗?这一次得胜的……能是她太后吗?
太后思量不定,很想咬牙去做,又不免再次回想她昔日在先帝宫中的事。
邀请她一起谋害妃子的妃嫔传了流言,争得了几日的宠爱,但后来用流言中伤他人的情况愈演愈烈,除了已经彻底失宠只是挨日子的,其他人都不免有波及到。
先帝确实是率直的性子,直接大手一挥,宫女赐位分赐了一批,采选又再采选一批。旧人统统丢角落去。
明明先帝的事和现在的事没什么联系,但太后总是不自觉联想到。
这一犹豫,又是一天。
一天后,太后发现她不用犹豫了。因为苏宝珠出动了。
苏宝珠真没有钓鱼的心思,流言传了一天,苏宝珠就把人都抓了。
总有一批人,固然没有冲锋的勇气,有人带头冲锋的时候,也没有跟在后面的勇气。等那些人覆灭了,还是没有声讨的勇气。直到似乎有些可以津津乐道的谣言时,才从不知道哪个角落里钻出来,蜂拥地议论着。
这些人不是在吃瓜,不希望情况在他们的注目下往好的地方发展,他们只是单纯爱看“丑事”罢了。
太后一直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她只是想利用,不择手段。
苏宝珠干脆利落把他们都抓了,来禀报的侍女说的时候十分小心,就怕太后为对手太强大而不高兴。
说真的,太后原先都以为自己会不高兴,然而她听完后,居然感觉也还好。甚至有些松一口气的感觉。
太后又念了声佛。
或许
,早在乐土元年,她打算休息几年,安心做太后的时候,她就已经失去了把握棋局的机会。
……罢了。
太后最后能安慰自己的是,皇上,在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渐渐放松,贪图享乐,他现在以为自己下棋局很舒服。且等几年。
她还能安享尊荣,退居深宫,皇上作为安平公主登顶最大的绊脚石,依仗的百官被苏宝珠收拾彻底老实,能联手的太后和皇后也都被他亲手推开,他还能依仗什么?退到哪里去?
皇上退无可退,她只等皇上的下场。
第98章 第九十八片瓜
苏宝珠控制流言控制得很快, 并没有让这些流言传到更远的地方去。
她并不是把人抓起来就算完了,她还十分贴心地抽了传流言的这些家伙的卡,把他们自己的真实事迹流传出去。
编的故事固然跌宕起伏令人瞩目, 但真实的故事往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更加令人拍案叫绝。
例如一桌官吏吃饭喝酒, 两个人为了“谁喝得多谁的酒杯能养鱼”这个话题吵起来,吵到后面就打了起来, 其中一个把另一个人打得卧床一年,差点气绝。
例如一个名声在外的烟柳地写词人,自韵风流,深认为女子就该温婉妩媚,气质怡然, 为了安平公主的事怒骂了一百首词。结果俱某知名不具的官妓透露,他其实完全不行,荷包都是干瘪软绵的, 再使力气都没用, 全身上下只有嘴硬。
这番新的流言一传, 什么安平公主的入幕之宾有几个, 什么龙凤海棠的, 和其他编出来的故事有什么区别?不比现实发生的真实有趣?
苏宝珠把这番事搞定后, 安排那些传流言的家伙去舂米换换脑子, 再把这件事简单地和安平公主汇报一下, 之后就继续在京卫所散步溜达, 浑然不在意。
但安平公主收到消息的时候, 已经气到倒仰了。
不仅是因为若城郡主也有定期报情况, 更是因为伴城官吏。
诚然, 京城的官吏已经够离谱, 现在光是工部那收来的钱,就够两年税收。但真到了伴城,安平公主才深刻意识到,京城终究是京城。
京城的官吏,可能会因为不想干而故意躲懒。但伴城的很多官吏,就不是躲懒了……是真的不会、不懂、不在乎。
安平公主来到伴城的第一天,就惊悚地发现,她再晚来两天,伴城的官吏就准备把州牧捆了,开门对北狄投降。
他们是真的不在乎,只要投降了,北狄就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可能北狄的兵会欺压一下百姓,盘夺一些钱财,拆毁几件屋子……
这又怎么样?十几年前的记忆还深刻着,北狄遇降不杀,而抵抗者,屡屡遭屠,列起京观。
在他们看来,安平公主才是不可理喻的,在太平的十几年里长大,就忘记了从前的苦日子。还带着大军,带着小朝廷抵抗……这是嫌京城的城墙不够高?
这也就罢了,工作的时候非要带点小情绪,也只能多劝两句。
偏偏周石得了苏宝珠的锦囊,带前军去突袭在半路的北狄军,伴城的兵都还能在城里哗变。问就是安平公主身为女子不会带兵,北狄悍勇无比,周将军必败,他们要找出路!
一问这想法是哪来的,伴城兵嗫喏半晌,认是伴城县令。
安平公主收到苏宝珠的信息的时候,她刚命人把伴城县令押下去。安平公主不打算给他痛快。
只是,安平公主下令的时候,都忍不住要想,她爹到底是怎么忍这些人忍十多年的……
这大概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奇迹吧。
北狄现在并没有京城传言的那么来势汹汹,苏宝珠给了精密地图,又给了北狄的行进路线。周石顺利突袭,现在北狄在伴城外的百里处休整。
两军对峙,到最后,拼的是双方的国力。安平公主已经做好了把整个伴城掀翻重来的构思——刚好她把小朝廷带来了,随便来个人接手伴城都能比现在好。
不过,安平公主刚下完命令,要把伴城县令押下去,周石喊停了。
“别。”
安平公主抬手止住,看向周石。
周石刚带完一轮兵,声音有些沙哑,说话言简意赅。不过在场的安平公主和没存在感的其他人都耐心等着。
周石缓了缓,喝了一口茶,才说:“他这种,不用押下去
容后再议。”
伴城县令连忙跪地上叩首道:“微臣是为了伴城民众着想,迷了心,才忧心北狄,使得那些兵贼子歪了心思,营中哗变。公主殿下,周将军,看在微臣好歹在伴城十多年的份上,饶了微臣一次吧!”
安平公主在旁凉笑不语。忧心北狄的官,哪里会担心她一个女子带不好兵?北狄现任的王,司宸娴,难道就不是女子了?
不过……安平公主看了看周石,她如果打算唱红脸,建立威望,稳定伴城的秩序,其他问题先缓缓,先迎击北狄,也不是不行。
周石是很难被人用女子角度夸美丽的人,只眼神深邃锐利,有如寒刀。
“他和伴城军将军一起捆起来,这两天就拉到城门口斩首示众。”
伴城县令一下子呆住了。安平公主看起来已经很生气了,她也只是把他押下去,处罚还没定。
结果周将军丝毫不顾及他在伴城里十几年的深耕培养,直截了当说要把他斩首!
她怎么敢?竟毫无顾忌么?
伴城县令大惊大怒,就要开口,周石露出浅浅的笑意,早有准备:“捂上他的嘴。”
安平公主见着,也不客气了,之前人在京城,京城没有直接把人斩首的习惯。她下命令的时候还有些生疏:“清理好行刑场,两日后处决。”
伴城县令被拖下去了。
今天一切平稳,朝廷常事归若城郡主做,苏宝珠在旁看,一些紧急的事归安平公主。
而事实上,紧急的事,若城郡主和苏宝珠撸起袖子也能做完一半。安平公主在伴城,竟比在京城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