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美人养娃日常 第226章

作者:老胡十八 标签: 女配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众人都被她可爱的小模样逗笑了,卫孟喜心说,这段时间只有母女俩在家,大部分家务活确实都被她抢着干了,包括但不仅限于洗碗扫地拖地扔垃圾,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一样。

  第二天早上,广梅前脚刚走,黄姐后脚就领着两位领导一样的妇女来到矿区,亲自跟卫孟喜谈了谈,说已经联系好京市的全国日报记者,星期三能不能就在金水市残联基金会门口进行一场小型的捐款仪式。

  卫孟喜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是同意。

  同时,因为矿区变化实在太大,残联的领导们都想四处看看,卫孟喜就去找了许副矿,他那边露个面,然后派了几名残联妇联工会的干事来陪同参观,到了十一点,参观结束后,又在卫家宴吃了一顿接待餐。

  现在卫家宴在领导接待上已经具备丰富的经验,不需要干事们费劲脑筋的点菜了,饭店这里只需要知道有几位领导,哪里来的领导,有哪些禁忌,就能直接推荐非常恰到好处的配套的接待餐。

  份量足又不会浪费,菜品体面又不奢侈,每一次,都能让宾主尽欢,这也是薛明芳的本事。

  行长太太还是有点水平的,这些接待套餐就是她搞出来的,卫孟喜都不用操心,事实证明效果也很好,像今天这样的接待市级单位领导的餐食,干事们其实不知道要怎么点,尤其是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领导又不可能每一样都手把手的教。

  卫孟喜中午还是抽空去陪着吃了一顿,卫小陆也被她带着去蹭饭。

  但这孩子长大了就不喜欢跟大人们一起吃,尤其是不熟的大人,她自己盛一碗,夹点菜,端着去找张秋芳,俩人坐在门口的石坎上,晃着腿儿,叽叽喳喳,边吃边说话。

  四年级的张秋芳因为小时候不好好吃饭,现在身高长得慢,明明比呦呦还大一点,但看着却矮了好几公分,瘦胳膊瘦腿,干啥都没劲儿。

  “小鹿,你看,李老师和医生叔叔。”

  原来是李茉莉和胡医生,刚从电影院出来,手牵着手,这俩人真谈上了,卫小陆其实已经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只是多看两眼,目光就被另外一个人吸引住了。

  一个穿着喇叭裤花衬衫的小青年,手里拿着个什么东西,好像是早在一旁暗暗观察了许久,此时见她看过去,立马嬉皮笑脸朝她们走过来,“小明星,吃饭呢?”

  主要是看着卫小陆。

  自从上电视后,她现在都被矿区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戏称为“小明星”。

  可说不出来没什么,她直觉不怎么喜欢这个大哥哥,所以不置可否,只是打量他。

  “看,我这儿有好东西,你们要吗?”小青年笑眯眯的,拉开花衬衫,里头贴胸居然藏着一堆花里胡哨的发卡,有小蝴蝶的,小花朵的。

  两个小女孩果然眼睛一亮,“真漂亮!”

  哪个小女孩能拒绝这些漂亮的小卡子呢?

  小青年笑得更殷勤了,先观察一下周边没有大人,这才小声道,“想要吗?想要的话我们去后山做个游戏,这些东西就归你们了。”

  张秋芳好奇地问:“做什么游戏呀哥哥?”

  “去了你们就知道了。”小青年挤眉弄眼的,但十岁的小孩子们嘛,心里眼里都是发卡,也没空注意他的表情。

  张秋芳就有点着急,噼里啪啦的扒饭,“小鹿咱们吃快点,吃快点好不好?”

  卫小陆虽然也喜欢那些小卡子,但她从小不缺这些,妈妈每次去出差看见好看的都会给她们买回来,以前大姐二姐用过的几十只,她们已经不感兴趣了。

  现在“传位”于她卫小陆,她只要不弄坏就能无限使用。

  只见她摇摇头,“我不去,我家里有,你也别去了,跟我去我家,我大姐二姐那儿有很多呢。”

  “真的吗?”

  “当然,你还记得上次那个紫色的小蝴蝶吗?就是大姐送我的,待会儿咱们一起戴,我二姐还有只……”

  小青年又哄了几句,见她们不为所动,跺跺脚走了,一会儿买来两根冰棍儿,她们就更不感兴趣了,兜里的零花钱能买三根呢!

  小青年见她们始终油盐不进,也就只能悻悻的走了,转而又去搭讪另一个刚从家属区里走出来的,稍微比她俩小一点的女孩……可惜,那女孩也没理他。

  吃完饭,卫小陆端着空碗进饭店,跟妈妈打声招呼就回家去了,跟张秋芳完了一会儿,睡个午觉,醒来忽然想起个事,“你还记得刚才那个大哥哥吗?我以前都没见过他,你见过他吗?”

  张秋芳也有点愣神,仔细的想了想,她们确实是第一次在矿区见那个大哥哥,“可是他认识你哟,知道你是小明星。”

  卫小陆一想也对,那应该是以前她们没注意过这个大哥哥。

  到了约定的日子,侯烨专程从深市飞回来,跟着卫孟喜一同出席了金水市残联的捐赠仪式,当时说的是一个“小”仪式,可真正到了那天,他们才发现,规模比他们想象的大多了。

  不是他们想象的在残联门口握手拍个合影就完事儿,而是正正规规的在工人文化宫的礼堂里,邀请了多个部门,又邀请了农、林、牧、副、渔、医、工等多个行业的代表,甚至还请来了一位常务副市长,一起见证这个历史性时刻。

  幸好,卫孟喜那天有准备,穿的是一套职业套裙,配上黑色平底鞋,头发盘上去,看着十分干练精神。

  在开场白之后,是各级领导讲话,卫孟喜居然也有一个水牌,还被安排在了那位常务副市长之后,残联主席之前,第二位发言……卫孟喜心说,真的是幸好幸好,昨晚侯烨提醒她,万一对方要把声势搞大的话,少不了得邀请她上台发言。

  当时她虽然嗤之以鼻,但也还是临时准备了一份讲稿。

  得益于她的好记性,五分钟的发言,她是全脱稿的。

  就这么,自信满满的看着台下众人,侃侃而谈。

  她不知道的是,其实她在金水市已经是一个神话样的存在,从一名没文化没工作的小煤嫂到取得了大学文凭的著名女个体户,这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一辈子都无法取得的成就了,以前中间还能有一段,她是高考状元的老婆,现在随着老陆状元光环的淡去,很少有人还能再想到那一点了。

  现在倒好,光这个自信从容的脱稿讲话,就能让人刮目相看!

  这个女老板,跟其他没文化的暴发户不一样,人肚子里是有货的——这是台下金水市各界代表们的统一看法。

  有这个开场,接下来的仪式中,残联领导也不敢忽略她,等到了正式的捐款仪式上,由一位干事领着她,来到捐款箱前,她掏出一沓厚厚的百元大钞,在几家媒体的闪光灯下,展示一下,证明这是真的钱,足额的五千块。

  卫孟喜事先演练过,既要从容自然,又要恰巧被多家媒体同时拍到,不能慌张错过拍照时间,也不能太慢,作秀太明显,这个速度和时间的把控,她足足练了两天!

  幸好,不是白练的。第二天的全国日报上,在一个很显眼的位置,一篇名为《爱心企业万里玩具厂,心系残障人士捐款伍仟元》的文章很是吸睛。

  文字饱含深情的将当天的捐款仪式描写得栩栩如生,由此引入这场捐款仪式双方的介绍,金水市残联只有短短几句话,大量篇幅都在介绍万里文具厂。

  厂子由来、业务范围、最重要的当然是与中央台广告交相辉映的“每卖出一支笔捐款一角钱”的承诺,这才是最吸引人关注的!

  这个年代,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个体户敢做这样的承诺和宣传,当时广告一出,质疑声就没断过,都是在质疑文具厂炒作,吹大牛,欺骗观众……谁知,这个厂子不仅承诺了,还做到了!

  不仅捐了,还捐的是五千块!

  这条新闻在当时,绝对是爆炸式的宣传,报纸一经刊登出来,不仅《全国日报》,就是《石兰省报》,《金水晨报》,也都发出了大同小异的通稿,不同的是配的照片,有的是从左侧面拍的,有的是右侧面,有的是正面……反正无论哪个角度,都正好拍到了她手捧五千块现金捐赠而出的画面!

  鬼知道,为了这一刻,她找张雪梅练习了多久的表情管理,才能确保每一个角度拍出来都自然,而不是各种扭曲。

  为了上一次报纸,她容易吗?

  侯烨这小子,还嘲笑她当天化的妆太浓,嘲笑她大冬天穿套裙也不嫌冷……他哪里知道,她现在的形象已经不是她自己,而是整个万里文具厂。

  一个自信从容漂亮精致的企业掌舵人,不比一个臃肿懒散无精打采的肥宅可信吗?无论是对下游批发商还是圆珠笔的使用客户,他们会选谁,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除了这几家报纸第二天的报道之外,让他们更意外的是,接下来几天,依然有很多报纸在追踪报道这件事,甚至追踪到了金水市残联,采访他们关于这笔钱的使用计划,使用情况,询问他们下一次捐款在什么时候到位……

  卫孟喜的答案是,每个月月初在盘算完上一月的所有订单销量后,核算清楚后,立即于每月5号将钱足额捐赠出去,如遇节假日周末则往后顺延。

  这种承诺一经放出去,舆论场上又是一番讨论,人们的焦点已经不再局限于每个月会有多少捐款,而是这种模式背后的驱动力,将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改变……巴拉巴拉,好像每天都有评论文章发表,卫孟喜和侯烨看都看不过来。

  在这一刻,卫孟喜和侯烨就知道,属于他们的春天,就要来了。

第120章

  他们的春天不仅来了, 还来得很快。

  当报纸上对他们这一行为进行追踪报道,各种评论文章大讨论的时候,张家姐弟俩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的打来, 催卫孟喜和侯烨赶紧去厂子里。

  因为他们接到的订单电话实在是太多了, 多到专门安排两个女同志接电话都要忙不过来了。那一部小小的电话机是日也响,夜也响, 白天基本就没闲着的时候,话务员们俩人一起值守,依然忙得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张春明虽然有多年工作经验,但终究是搞生产的, 以前在东阳文具厂也只是负责按照领导指示生产, 按吩咐办事,没经历过什么大场面。

  而张兆明则是一直在外头打转的倒爷,单打独斗惯了, 第一次遇到这么多需要协调安排的事情,一时半会儿都慌了手脚。

  当天晚上, 得知妈妈又要去深市出差, 孩子们都很平静, 反正没饭吃就去饭店找侯奶奶张奶奶或者高奶奶, 哪怕这些人都同时不在, 他们也能自己在家做点简单的下面条之类的, 绝对饿不着。

  就是再不济, 不也有个爸吗?去找老陆也饿不死。

  而卫孟喜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呦呦的安全问题, 以前还有四个大的在,陪着她, 现在放她一个人在这么大的屋子里, 尤其中午睡午觉的时候, 空空荡荡的屋里只有她一个小人儿,说话都有回音。

  不是有个爸吗?可老陆即使能回来陪着,她又不要爸爸陪着睡午觉,想想小人儿每天都要在空荡荡的屋里睡一个小时,卫孟喜就心疼。

  这样睡过头上课迟到是一个可能,还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毕竟矿区的无业青年也多,院墙又不高,要翻进去很容易……卫孟喜心里就莫名的不踏实,思来想去她先不过去,先让严彩霞坐飞机回来,亲眼看着她来家里陪着呦呦,除了上课时间都得寸步不离的跟着才行。

  等看着她们相处愉快,又将呦呦每天的作息时间规律,石榴过敏的事和其他四个大的一些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卫孟喜才飞往深市。

  先行回厂的侯烨,已经被订单电话催得焦头烂额了。

  卫孟喜到厂里,就被拽住,“卫老板,卫大姐,你是我亲大姐,赶紧的,就靠你了。”

  卫孟喜看着办公室乱糟糟的桌子,各种纸张文件胡乱摆放着,就连圆珠笔样品也横七竖八的堆成小山,这几天里,全厂上下一片混乱,因为从没在同一时间内遇到过这么多这么大的订单,无论是搞生产的,干销售的,还是侯烨这个坐镇指挥的,都被搞得一团乱麻,顾上左边顾不上右,刚按下葫芦又浮起瓢……一个个忙得脚不沾地,但局面依然是混乱的。

  卫孟喜先不说话,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看着话务员接起电话,电话里说要订多少支圆珠笔,要什么样的,她就唰唰唰记下来,等挂掉电话才发现,忘记问对方的情况了,连联系电话都没留一个。

  而这台电话机是没有来电显示和记录的,她只能赶紧回拨过去,又问了一遍,少不得要被对方数落几句。

  那电话声音很大,站在旁边的老板都听见了,话务员一张脸憋得青红,又怕老板生气,又不敢反驳,只能由着对方说教。

  卫孟喜看了看挂钟,这通电话之前持续了十分钟。

  可这里还没乱清楚,刚放下去的电话又响了,是打来催订单的,可能是催的次数多了,客户多有不耐烦,说话很不客气,话务员一紧张就结巴,这个那个的扯半天,什么也没说清楚,还自己急出一头汗。

  这也才刚上任三天的话务员,卫孟喜不怪她们,毕竟不是谁都生来就会干的。卫孟喜拍了拍手,“大家先停一停手里的活,都别愣着,先把桌子收拾干净。”

  此时电话“叮铃铃”的又响了,卫孟喜赶紧先业务员一步接起来,“你好,万里文具厂。”

  那边果真是来催订单的,卫孟喜问清楚他的下单时间,付定情况,订单详情,说等自己查询以后四小时以内回复,这才挂断,然后顺手就是一拔。

  众人就看见,老板居然将电话线给……给……拔了?!

  “老板?”话务员没反应过来,张口结舌,她记得刚上任的第一天,张主任就交代这电话机必须守好,就是天大的事也必须保持电话畅通的啊!

  卫孟喜抬手制止,“两个小时,把所有事情理顺,春明姐,麻烦再去找两个小姑娘过来。”

  她只给大家两个小时的时间,张春明却知道,小卫来就好了。

  很快,加上原本的话务员,一共是四个小姑娘,平时看着也是口齿伶俐上过高中的,加上张家姐弟俩和黎安华,卫孟喜和侯烨这俩当老板的,一共9个人。

  卫孟喜拍拍手,开始安排,四个话务员先整理她们这三天接到的电话订单,按照客户姓名、地址(厂址住址)、联系电话、订单量、订单详情和付定这样的顺序,把所有信息统一誊抄一遍,放在信签纸上。

  这个工作量很大,也很繁琐,接电话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小姑娘们都是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几笔潦草带过,或者做个标记,别人都看不懂,所以只能各自誊抄自己的,而另外俩人就负责帮她们打配合。

  “安华,你先把桌子收干净,废纸该扔的扔,别舍不得。”

  “兆明哥和我,先给她们理出来的信息不全的客户打电话,问清楚详细信息,要做好被骂的准备。”

  张兆明挠了挠后脑勺,“这有啥,以前干倒爷的时候啥客户没见过。”

  也不知道她们这三天是怎么搞的,真的可用“一团乱麻”来形容,十个客户里有八个都信息不全,要么忘了问人家电话,要么忘了问地址,要么是连最基本的产品数量具体要求交付日期都没落实,当然9999%都是没有付定金的。

  之所以用9999%来形容,那是因为只有一个付过,可也只付了三百块钱,连货款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卫孟喜知道,车间能不能生产出来另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接客户这一块,她就得从头搞起。以前美味卤肉厂也有话务员,但从没遇到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订单,都是每天几个,她们能从容应对,即使有拿不准的,也有时间跟她请示之后再回电话。

  现在的挑战,是她也没遇到过的。

  那么,就从第一个被挨骂的电话打起吧。

  她让侯烨又去抱了另一部座机过来,这是她前两天提前让侯烨安装的,照着第一个客户名单拨过去,“你好,请问是红星小卖部吗?何先生你好,我们是万里文具厂,三天前您在我们厂下了一个订单,现在想找您核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