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界 第142章

作者:打瞌睡的田园猫 标签: 穿越重生

  卢子琅无奈,“打击面太广了啊。”

  卢子钰脑袋一昂,“哼!”

  有镖师护送,盘缠也充足,卢子钰沿途也只是了解信息为主,并未沿途贩货,因此走了一个月过一点就到了京城,路上也遇到不少上京赶考的学子,有的孤身上路,有的车马随行。

  遇着一看就拮据的,卢子钰也会资助一二,结个善缘。

  当到了通州后一行人改走水路,卢子钰心下一动,包了一艘船一个月,同船夫说好了,这一个月里只要是持着进京赶考文牒的学子,都可以免费乘船去下一站。

  当然卢子钰也没做隐姓埋名的好事,吩咐船夫,如有人问起,就说是寅阳举子卢家的善举,如人不问,那就不必说了。

  现在进京赶考可不容易,一路行来除了路费,还得防着各种天灾人祸和生病,根本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人安然进京。

  红楼里那个贾雨村,不就是没钱赶考滞留在庙里,后来还是甄士隐资助了他。

  钱元知道后说了一句,“此乃大善。”

  高云阳撇了撇嘴,嘴里也是赞叹,心里觉得卢子琅的大哥实在不像样,拿着弟弟的钱胡乱花。

  他自从中举后被无数恭维包裹着,人们送钱送礼,早就把他捧的轻飘飘的,卢家他也略有耳闻,卢子琅的大哥就是给弟弟打杂的。

  这也难怪,好些人家如果有个读书人那是全家都供着,那读书出息了,也就让家人跟着鸡犬升天,之前的投入成倍回来,所以卢家大哥手里的钱自然也是卢子琅的。

  他还‘好心’叮嘱卢子琅,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别让人家蹭着蹭着没了分寸。

  卢子琅,“……”我可不可以把这货扔水里去!

  ……

  京城,一个王朝权利财富的集中地,那城墙远远就能看到,连绵不绝,雄伟轩壮,除了卢子钰这个有过两世阅历的人还能保持冷静,其他人都震撼了。

  进城有些慢,需要核对路引文书和学子身份证明,学子进城不收钱,其他人还是要钱的。

  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能正式进城,卢子钰虽然不震撼,这种原汁原味的古风也让她看的津津有味。

  京城百姓的条件肯定比其他地方要好,但是卢子钰还是看到了不少百姓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进城后大家就要各自分开了,卢子钰和镖头把账结了,还要找中人去衙门登记卢子琅的身份信息,还得寻摸落脚地。

  他们算是来的早的,客栈也好找。

  钱元家在京城听说有亲戚,他就去投奔亲戚,高云阳被京城的繁华耀花了眼,一路走来因为是跟着卢家的车队走,他其实没花什么钱,现在当然要好好享受了,他好像迫不及待就去了花楼。

  总之到了京城,除了寻找落脚地,最重要的就是去书铺买往年那些考试题目,还要打听今年监考会是何人,京城还有好些地方开办了科考突击班,如果条件允许,还要进去听课,这种班热门的得提早报名,否则人满了想进也不能进。

  翰林院也开设这种班,报名也得赶早。

  总之,都很忙。

  如果是单蹦一人进京,这些琐事都得独自处理,举子们一开始摸不着头脑的都不少,毕竟言语也不通。

  卢家姐弟倒是没慌乱,按部就班的来,先在客栈落脚,卢子琅办他自己的事,卢子钰去找中人询问房舍买卖租赁的事,顺便了解一下京城的物价。

  了解下来她才知道为什么叫京城居大不易了,一个小院子在江南也不过千两,在这里最少得三千两,还得看地段,地段好的更贵。

  相比下来租比买要划算的多。

  卢家在京城也没亲戚朋友,更没根基,就是卢子琅中了进士,想来也是外任的多,所以思考了一下,卢子钰租了一个院子,地段不错,周围邻居并不是贩夫走卒,多是小吏小官。

  租在这里的学子也有,所以卢家不显山不露水。

  虽然租下的只是个一进院子,门房,倒座,偏房等等都有,卢子钰带来的人也不算多,这个院子里都能安顿下来。

  卢子钰带的人除了不会管理外其实都挺能干的,只要安顿好,门房厨房干杂活的都安排好了,人人各司其职,小玉算统管内院,院子租下一天就收拾的差不多了。

  卢家毕竟还是小门小户,没那么多的规矩。

  定下后,卢子琅开始寻摸培训班,第一目标当然是翰林院开办的,想要进那里还得考试。

  半个月考一次,第一次卢子琅没考上,第二次终于考上了,然后他又开始埋头学习。

  卢子钰在京城里逛街收集消息。

  都到了这个王朝的权利集中地,卢子钰当然要搞清楚生存背景,之前她只是知道如今的皇帝年纪小,然后朝政把持在摄政大臣手里。

  进了京,更多的消息就有了,然后卢子钰深觉不安。

  皇帝今年六岁了,也不算奶娃了,皇帝的生母不是皇后,而是一个没有家世的小妃嫔所生,摄政大臣谢樵是皇后的哥哥。

  京城里背后称呼谢樵都称他为摄政王。

  好了,就这么些信息已经让卢子钰看到了朝廷里的风起云涌。

  接下来,先帝还有别的儿子吗?没了!先帝唯一的骨血就是当今天子,而先帝那时候迟迟没孩子,已经在考虑传位给兄弟颖王了,谁知道嘎嘣有了个亲儿子。

  那么家产当然要给亲儿子了,可先帝也知道儿子太小,他要是等不到儿子长大,怕是儿子坐不稳皇位,于是临终前他就让皇后的哥哥当了摄政大臣。

  这就是少年天子坐龙庭的原因。

  卢子钰知道这一切后想到了那个差点当皇帝的颖王,他甘心吗?

  当然,不甘心他也只能憋着,谁让他运气不好呢。

  如果现在天下靖平,百姓安居乐业,颖王不甘心还只能憋着,只是卢子钰走过那么多地方,看到的是百姓在挣扎求生,各处吏治腐败,这似乎是一个王朝的末期了,那么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的。

  社会动荡的话,卢子钰想要当个大商人不是没机会,毕竟靠战争发大财的人多了,只是那些人都有资本,她,目前没有。

  如果现在打起来,她就只能带着卢子琅跑,螳臂挡不了车。

  卢子钰只能祈祷,祈祷目前这个平衡的局面维持的时间长一些,到时候她和卢子琅跑远一些外任去,不参合这些权利争斗就行了。

  不过这些推论卢子钰并没有告诉弟弟,现在不能打扰他,让他一心备考好了。

  卢家到了京城不久后就入了冬,卢子钰忙着备下粮食柴炭等物。

  在上辈子,让卢子钰囤米粮对她来讲就是个笑话,好几次的谣言,跟风囤货的人最后还不是当了一波韭菜。

  可现在,她囤货囤的不亦乐乎,米粮盐巴等物不囤够一年吃的她就心里没底。

  好在杭州那里的粮仓已经建好,里面的米粮盐巴足够,就是京里没得买,只要路途不断,也能从杭州运来粮食。

  别看卢子钰热衷囤粮,她根基浅薄,手里的粮目前也只够自己吃的,她手里也差不多有上百个下人呢,这些人的吃喝都是她负责,米粮自然不能少。

  这回跟着卢子钰和卢子琅姐弟进京的下人一共也就十几人,囤上三五个月的粮也要两三千斤,这些就不用备个粮仓了,只要收拾一个屋子出来就行。

  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目前社会还算平稳,虽然天冷了粮价有波动,也不算离谱,卢家一点点也囤够了粮食。

  卢子钰给穆婉写信,告诉她过年她不能回杭州,让穆婉主持给员工发年货,等明年春闱结束了她会去杭州。

  穆婉的信来的也快,并且给卢子钰送了几车东西,粮食布料等物都有,这里一部分是给卢子钰过年用的,还有一些是备了给她出售送礼用的。

  长途送银子并不保险,穆婉给卢子钰送银票都是安排了亲信的人亲自跑的,给卢子钰送那些珐琅玻璃杯和骨瓷器皿就是让她在京城试一下水,看看好不好卖。

  京城有名的铺子背后都有人,也很傲气,他们不会接受寄卖,卢子钰也不急着出手。

  她问卢子琅,“你们翰林院的先生教的如何?”

  卢子琅意犹未尽,“很好,很多地方听了讲解让人豁然开朗。”

  卢子钰拿出几套包装好的珐琅玻璃对杯,“拿去送人吧,哪个先生看得顺眼就送谁。”

  卢子琅听了就笑了,怎么能看得顺眼送谁,当然是教他的先生一人一盒了。

  在翰林院里教书的都是天之骄子,举子们送礼的也不少,又是年关,先生们收的挺坦然。

  花纹珐琅玻璃杯对男子没有吸引力,对家中女眷的吸引力很强,有个夫人就想入手几套送人,让丈夫去问卢子琅哪里能购买。

  这个翰林的夫人是世家女,家中不缺银子,他本身也是世家出身,于是问卢子琅这杯子哪里来的,夫人想求购。

  卢子琅认真道,“若是先生自用,学生在送几套也行,若是想要送人,那还请先生见谅,只能收银子了。”

  成翰林笑道,“这是应当的。”

  卢子琅就道,“这是家兄从杭州购来的,一套三千两。”

  成翰林挑了挑眉毛,没说什么,回去问夫人,“两个杯子三千两,值不值?”

  夫人却道,“如何不值,你且看,杯身如此通透,器型也好看,这珐琅花纹活灵活现,用来喝香露果露最是相得益彰,比我表妹那套水晶杯好看得多了,你买副画成千上万我都没说你!”

  成翰林赶紧告饶。

  珐琅玻璃杯两只三千两,比卢子钰一开始卖掉的花瓶便宜许多,但当初那花瓶卖这么贵也是多方因素造成的。

  寅阳不比京城,京城物品丰富,各地好的新奇的玩意都会涌来京城,珐琅玻璃杯想要开出更高价并不容易。

  而且那时候那知府要玻璃花瓶是用来跑官的,要的急切,中人又故意造成花瓶买不到的假象,几下里这价格就高了,而且那对花瓶比杯子也大的多。

  就这样卢子钰出手了几套珐琅玻璃杯,入手了一些银子,在京城的花销是不用愁了。

  有个翰林家里并不富裕,得知卢子琅送的杯子这么值钱,就私下里转卖,居然卖了近四千两的价格,咋舌不已。

  这样一来,这些先生对卢子琅当然越发照顾,传授考试心得也更无私了。

第125章 第四界十一

  新年一天天接近,卢家年货早就备齐了,原本卢子钰觉得可以感受一下京城过年的氛围,谁知道街上忽然开始戒严了。

  小老百姓个个缩在屋子里不敢露头,卢子钰,“……”搞什么?

  卢子琅原本也不知道,不过他现如今和几个翰林先生关系不错,成翰林就私底下提醒他,“和你们无关的,听说摄政王被人偷袭暗杀,所以戒严呢。”

  卢子琅赶紧道谢,回去告诉了卢子钰,卢子钰,“……那有没有成功?”

  卢子琅道,“怎么可能,摄政王身边多少护卫,刺客连他的衣角都摸不到。”

  卢子钰哦了一声,“哎,京城真乱,反正不关我们的事,你好好读书,我们过我们的。”

  卢子琅点点头。

  慈宁宫里,谢太后坐在凤座上,面色阴沉,说是太后,其实她年纪并不大,今年也不过二十六七罢了。

  谢太后是先帝第三个皇后,那时她刚刚及笄,彼时先帝已经五十多岁了,谢太后的内心无人知道,她进宫是当皇后的,是天下女子尊贵的顶点,冲着这个,她就不能有丝毫怨言。

  只是谢太后也没能生下皇儿,倒是她带进宫固宠的侍女一夜承恩诞下了皇子,从此朝廷就开始风起云涌。

  谢太后坐着一动不动,有人过来通报,说是谢樵求见,谢太后终于动了,“快请!”

  摄政王谢樵大步而来,进来后也没行礼,直接坐在太后左手边,宫人上前倒茶,谢樵一饮而尽。

  谢太后看着哥哥,“没事吧?”

  谢樵放下杯子,“有事还能见你,别担心,跳梁小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