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界 第149章

作者:打瞌睡的田园猫 标签: 穿越重生

  卢子钰的大棚建了起来,工人也到位了,签了契约,邓大通也给卢子钰找到了管理的人,然后她就和招聘过来的农人商量如何种植菌菇。

  各种菌菇需要的培养基也不相同,还得去野外寻找菌丝移植,这是个从零开始的产业。

  卢子钰也不求培养基上全能长出密密麻麻的菌菇来,目前只要能长出来就行。

  除了大棚外其他地方就养了一些本地特色家畜,比如那些黑山羊还有鸡鸭等等。

  卢子琅正在知州衙门和那些老狐狸老油条周旋,卢子钰在抚县扎根了。

  别看她工作开展的顺利,要不是有弟弟在上头镇着,卢子钰也不能这么快就打开局面,白县令就不会信她,当地百姓更不会鸟她,什么加工作坊这些弄不好还会招来混子捣乱。

  现在这些一概都没有,卢子钰出去人人都尊称一声,“大公子。”

  一年后,菌菇培养已经有了眉目,抚县连同官道的主路也修了一下,这样一来卢子钰的商队也不至于总在泥泞中跋涉。

  卢子钰承诺的抚县百姓多吃一斤盐的诺言也基本兑现了。

  白县令看着辖区人口数量都要热泪盈眶,这一年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夭亡,到底下降了不少,百姓也还在饿肚子,不过从饿死边缘挣扎出来了!

  年前卢子钰也终于回到了知州府,卢子琅看着黑瘦的姐姐很心疼,卢子钰眼睛却闪闪发亮,“值得,现在抚县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以后,只要上头不加苛捐杂税,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些改变都在卢子钰的眼皮底下发生,只要给百姓指一条能走的路,他们就会用勤劳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她感触很深。

  连过来汇报一年政绩的白县令都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现在那点杂项税他也不放在眼里了,在抚县干了这么多年,总算看见了曙光!

  卢子琅也大大表扬了白县令,这让其他县令跟着侧目。

  公事忙完,有的人离开了,还有三个县令围住了白县令,他们那里也是同出一脉的穷,也有心想改变些什么。

  白县令倒是不担心他们把卢子钰拉走,毕竟他那里卢大公子已经创下了基业,还有地,眼看菌菇买卖很不错,他是怎么也不会抛弃抚县的。

  白县令热情的把这三个同僚邀请过去看看抚县的现状。

  回来后三个县令有些恍惚,也不回去了,直接去找了卢子琅。

  一年前卢大公子的提议还在眼前,可他们有顾虑没有答应,谁知道被白县令捡了个便宜,不行,他们也得迎头赶上!

  卢子钰暂时没答应,说是过了年再说。

  还别说,过年那些繁琐的事有何馨接手,卢子钰就轻松多了,何馨对这位大伯的感觉也还好,除了成亲那时候大伯有些不着调,这一年她基本上也见不到大伯的面。

  只知道大伯在抚县忙着。

  离过年还很早的时候,大伯就送来很多好东西,吃喝穿戴都有,何家也送了年礼过来,但何馨也得回礼,卢子钰送来的东西特别适合送礼,都是各类干货和本地特色家禽家畜。

  何馨还问过卢子琅,“大伯不是说要用我们京城的店铺吗?怎么就没消息了?”

  卢子琅笑道,“暂时用不着,这些菌菇干货在杭州就卖光了,你这里收到的还是大,大哥特意留的,要不然都没了。”

  何馨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可见生意很好。”

  卢子琅倒是叹息一声,“要说利润,还不如大哥在杭州的产业,但是,大哥是为了我,为了这里的百姓在奔波,我颇觉得愧疚呢。”

  何馨给丈夫递了一杯茶,顿了下道,“你既然这样说,那有一件事我得提醒你,原本这事我不该多嘴,只是家里也没个长辈,我就只能逾越一下了,大伯既然一心为了你,那他的亲事你可替他想过?”

  卢子琅目瞪口呆。

  何馨嗔道,“你呀,真不知道怎么说你,平时大哥大哥挂在嘴上,这终身大事你倒是浑然不觉了!”

  强忍着没说卢子琅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自己有了妻子就算了,也不管亲兄弟。

  何馨又道,“我去信问过我娘,我有个远房的表妹,出了五服了,刚及笄,连着祖父母过世,刚守了孝,母亲一病又去了,又是三年,这就耽搁了下来,他们家虽然也姓何,到底和我们远了一些,你若是觉得可行,我和母亲说去,如何?”

  如果卢子琅没有娶何馨,卢子钰八竿子也搭不到那个何家姑娘身上,但是卢子琅娶了何馨,那卢子钰也就能肖想一下何家远房的姑娘了。

  卢子琅张口结舌,半天道,“我大哥性子其实……很特别,这事一定得问过她才行,我们不能擅自做主!”

  何馨笑道,“这倒也是,你问一下吧,我趁着这次送节礼,就一并去信。”

  她当然不认为卢子钰会拒绝。

  可卢子钰是绝对不能答应的,卢子琅也不会答应。

  过了几天含含混混告诉何馨,“我大,大哥,在杭州好像似乎,有了个……颇为谈得来的……她让我别管她的事!”

  何馨茫然,这是什么道理,什么叫谈得来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媒妁之言,卢家即便没了长辈,大伯想要成亲也得走正常途径啊,哪能自己去找个谈得来的?

  哪家正经深闺女孩子会抛头露面自己找汉子?

  何馨不知道脑补了什么,拉着卢子琅语重心长,“大伯人才好,可别被外头的狐狸精拐了性子,成亲还得是正经人家的好闺女才行。”

  卢子琅心里尴尬别扭啊,“啊,我知道,大,大哥也知道,她现在志不在此,说是成日东奔西跑,哪能顾得了家,娶回来也是让人独守空房,那多,那个,那个,总之是不大好的!”

  何馨目瞪口呆,“说什么呢,成家立业,成家才是最重要的,若是有了个贤良大嫂替他持家,他就是在外奔波,也有个笼头吧,大伯怎么这个孤拐性子,你得好好劝劝!”

  卢子琅一个劲点头,好容易把何馨给糊弄过去了。

第130章 第四界十六

  大年三十,卢家总算吃了一顿团圆饭,原本气氛挺好,卢子钰忽然想起几天前偶尔听到何馨的嬷嬷和个丫头嘀咕过什么怀孕的事。

  偏何馨暂时还没怀孕,于是卢子钰就开口了,“弟妹,我们家不催着你要孩子,你也别心急,切记不可胡乱吃药,或是四处求神拜佛,你们还年轻呢,将来有的是机会,还有我们卢家男孩女孩一样疼,你不要有心理负担,子琅若是和你说不三不四的话,我揍他!”

  卢子琅脸都红了,“大,大哥!”

  何馨的脸差点埋进碗里去,这大伯依旧不着调,虽然这话听着有几分窝心,可这也不是你这当大伯的能对弟妹说的话啊!要是婆婆说那还差不多,也一般婆婆也绝对不会同媳妇说这种话。

  卢子钰脸皮贼厚,“我哪里说错了,我和你一母同胞,长辈们又没了,我这当大哥的就得看着你,不让你走了歪路,俗话不是说长嫂为母么,我没老婆,那我这长兄当个父亲还是行的!”

  卢子琅一脸生无可恋,一顿团圆饭就在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卢子琅回去想安慰何馨,何馨反而笑道,“我可没往心里去,大伯都是替我想着呢……就是觉得很怪。”

  成亲这一年,何馨其实过得很惬意,上头没公婆压着,丈夫也很体贴,连自己替他备下的两个预备役姨娘也从来不多看一眼,中馈也全都交给她管,辽州虽然穷,那些世家太太也庸俗,但何馨觉得自己的日子很好。

  她恪尽职守,也不会把手伸到卢子琅的外院去,卢子琅每月给一百两家用,何馨根本不用动自己的嫁妆。

  要说有什么不足,那也就是成亲半年后母亲来信问她怀孕的事了,虽然卢子琅也没催过,何馨还是有些急。

  不过被卢子钰一说,她那焦急的心态瞬间就和缓多了,对呀,小夫妻还年轻,丈夫也没眠花宿柳朝三暮四,不用急的。

  关于卢子钰的性别,卢子钰和卢子琅也商量过,不是刻意瞒着何馨,而是卢子钰现在已经习惯了男子身份,何馨知道了就怕一不小心露出马脚,那么卢子钰在辽州刚打开的局面就会变得困难了。

  时下对女子还是存在不少偏见,一旦卢子钰是个女子的事传出去,不要说已经尝到甜头的白县令会如何,就是那三个有意向的县令也会停下合作的意愿。

  所以姐弟两一致决定还是瞒着吧。

  其实如果有人一心查探的话卢子钰也瞒不了自己的性别,查到寅阳老家陈家村一问就知道了,不过谁让如今的社会落后呢,卢子钰又不需要参加科考,只是行商罢了,又不是什么搅动风云的重要人物,没人在意她的性别。

  过了年,那三个县令就迫不及待找了过来,卢子钰这回也干脆,她的要求就两点,一个,地方上全力配合,二,杂项税全免,她也不补贴了。

  之前要打开局面,她肯定不能强硬,现在抚县的榜样在那里,愿意就答应,不愿意我继续在抚县干好了。

  三个县令都有些尴尬,杂项税也不是他们非要收,那都是不成文的规定,其实他们这里的百姓都穷得很,哪能交得起那些税来,大多数也是各地方上的世家凑了这些钱给当官的贿赂。

  地主压迫老百姓的故事虽然在后世耳熟能详,其实现如今大多数地主对佃户们从来都不是赶尽杀绝,而是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

  毕竟地主有大量土地,可他们不可能自己去耕种,那是必须要佃户来耕种的,若是对佃户太过苛刻,其实也就是自断生路。

  三个县令回到自己地盘上,把那些世家地主招来商量,最后拍板,这钱还是他们来掏,同卢子钰就讲不用她出了,只要这位知州大人的大哥能带着大家发财,这些都是小钱。

  没见抚县那两个小地主,今年居然都穿了上好的绸缎衣裳,可见这一年小日子滋润呢。

  其实在辽州,野生菌菇不止抚县有,其他地方也有,但是现如今运输是个大问题,哪怕这些菌菇拿到外面能卖出天价,在这里,它就不值钱。

  不要说拿去京城,就是把菌菇运输出辽州都困难,要不是卢子钰自己有商队,还有销售渠道,外来商人绝不愿做这个生意,辛苦不说,赚的也不少特别多,商人瞄准的都是有大利润的买卖。

  达成协议后,卢子钰在三个县都设了收购点,一律运输到抚县加工,这三个县她还没熟悉好,暂时不设加工点。

  卢子钰在这几个县转悠的时候居然发现了野生亚麻,可以纺织也可以榨油,不过这个品种的亚麻只适合纺织。

  现在人们用的麻布一般是大麻,苎麻,筒麻为原材料,制作工艺也简单,浸泡晒干刮出粗纤维就能制作衣物了,粗麻料子粗糙不服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加工本就粗糙,不过贫苦百姓能有衣服蔽体就不错了,不会计较这点。

  亚麻经过精细加工添上棉或者是丝,那么织出来的布就更柔韧舒适了。

  卢子钰马上想起曾经为了一单生意,她特意研究过亚麻等面料。

  这里发现的野生亚麻和卢子钰看到的资料也有差异,不过这个没关系,有了亚麻,她就可以建纺织厂!

  陪着走的师爷发现卢子钰看着这些野草,就道,“我们这里有些百姓也会收集这种麻籽榨油,就是榨不出多少来。”

  那是当然了,现代这些经济作物都是经过好几代改良的,这种原始品种利用率自然不高。

  不过卢子钰想试一下。

  织布就需要织机,家庭作坊式织机对卢子钰来讲效率太低,她想要大型织机,不过这些民间是没有的,掌握在朝廷手里。

  卢子钰想要的话只能自己想办法改良,她只能绞尽脑汁回忆自己知道的那一点点织布机知识,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这种事如果让卢子钰单干就很困难,但是她有个当知州的亲弟弟,于是她和卢子琅说了一下,能弄到大型织机最好,弄不到就算了。

  很遗憾卢子琅没能弄到,毕竟他的影响力并不大,卢子钰安慰他,“弄不到就算了,我来想办法。”

  大型织机弄不到,小型的和家庭用的还是能弄到,可以先试一下这种原生态亚麻纤维到底能不能织布。

  经过试验,纯亚麻布和别的掺了棉线和丝线的亚麻布织了出来,卢子钰又是看又是捏,还让何馨和那些地主太太们看了,都觉得这些布料很好。

  卢子钰还拿到杭州让穆婉做了一些毛巾,衣裳等等在雅颐居试用一下,也拿一些当礼物给客户,看看市场反应,回馈过来,杭州那些夫人太太都很感兴趣,觉得这些料子很不错。

  既然大家,特别是有能力消费的人接受这种料子,那卢子钰就能和那些县令谈这些野生亚麻种植的事情了。

  三个县令面面相觑,不是不愿意,而是,这玩意真能行,看着就是野草啊。

  卢子钰道,“我可以签契,保价收购,但是你们也得签契,就是种出来的这种麻只能卖给我。”

  这个问题不大,那就试试?

  起步阶段,也不用种很多,三个县试上百来亩就足够了。

  卢子钰忙着筹备纺织厂。

  除了需要留种的亚麻,其他野生亚麻已经开始收购了。

  卢子钰也要从杭州等地购买生丝和棉花,这个工程比较大,前期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好在主要支柱雅颐居日进斗金,菌菇生意也能赚一些,支持这里足够了。

  纺织厂开始建造,织布机也在陆续订购中,因为拿不到大型织布机,卢子钰就蹲在工厂里和匠人们讨论如何改进她手里的织布机,哪怕有一点点改进也好。

  邓大通继续给卢子钰寻摸管理者,这回卢子钰要女的,“纺织作坊开起来也是女工多,这回男的不需要多少。”

  虽然是封建古代,底层老百姓对男女大防不像贵族这么严格,毕竟对他们来讲肚子最重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大小姐,不是老百姓家的女孩子。

  好在现如今卢子钰也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她只要提出可行性计划,然后银子到位,这一切就能创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