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界 第359章

作者:打瞌睡的田园猫 标签: 穿越重生

  段姨娘发愁,“我还在想,我不过是三爷的妾罢了,若我求三爷放了我,我来这里给你做丫头好不好?”

  林闻无语的看着段姨娘。

  冬雪在一边笑道,“姨娘,你这是想抢我的差事啊?”

  段姨娘羡慕的看着冬雪,“还是你这丫头最机灵。”

  林闻道,“别胡说八道了!”

  又对段姨娘道,“耀哥儿眼见就出息了,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不过身份上你总是差了些,安分守己就不会有事。”

  段姨娘垂下脑袋,“我知道了。”

  若林闻还在郑家,她虽然也需守些规矩,到底惬意,如今已经是不能了。

  到了今年夏日,林闻那个养殖地,已经像模像样,家畜还不大,鸡鸭已经长成,小鸡长到一斤多就能吃了。

  如今她没有人管束,便是怎么高兴怎么来,于是带着仆从跑去了郊外。

  养殖庄子上也建了房舍,过去也可以安顿。

  其实她这地报的是贫瘠地,实际上这些地可以算是中等田了,只能说那时候康国公府势大,自己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所以地里种的东西不管是树木还是庄稼,长势也还是不错的。

  庄头也是满脸笑的接待林闻,还道,“附近几家管事来见过东家这些家禽,纷纷询问卖不卖呢。”

  如今养家禽也不容易,普通人家多养几只鸡可能还要缴税,因此农户们便是养鸡,也不敢多养。

  只有那些可以免除税收,或是最起码能免除一大部分税收的人家才敢多养家禽,还因为养家禽也不好养,鸡可以野外自己找吃的,羊要吃草,牛马明着也是吃草,但这些家畜想要养的好,都得加料。

  便是羊,放养得有供羊吃草的土地,还得人手看羊,京郊基本就别想放养了,所以羊一般也是圈养,那还得一个人整天割草回来才能供应两三头羊一天的伙食。

  林闻这里养家畜,还买了糠回来给它们加料呢,她自己也种了不少黄豆,也是牲畜的伙食。

  这些东西,贫民都能拿来果腹,所以养家禽也不是一般人能养的。

  京郊富贵人家别庄多,主人来了不得吃喝?那些管事采买自然就盯上了林闻这里。

  林闻听了后笑,“自然是卖的,我就是天天吃也会吃腻呀,不过现在说这个还早,都还没长成呢。”

  庄头笑道,“这个我也知道,我还让他们看了我们这里牲口的吃食,看到东家让配的那些草药,那些采买们纷纷咋舌呢!”

  现代养殖技术里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牲畜用药,几乎饲料里都有添加,这个林闻是办不到的。

  如今倒也有兽医,只是老百姓自己生病了看医生都不容易,牲畜生了病,若这牲畜是家里的经济来源,那自然也会想法设法去看病,只是到底也不方便。

  鸡鸭这些基本是不会看病的,一般都是牛马才会看病,若家里实在贫困看不起病,也只能放弃,赶紧宰杀了卖肉回一些本。

  林闻给自己养殖庄子里配的草药就是专门请了一个兽医,一个人医学徒,两人商量着给弄的。

  还好那人医没有偏见,否则林闻还得挨骂。

  林闻对他们提出的就是预防,生病了看医生是没办法,但有些病能提早预防啊,本来本草纲目里就有兽医的内容。

  所以她这里会添加草药进饲料里给牲畜吃,庄头就把这个拿出来当卖点,深谙销售技巧。

  林闻自然做了夸奖。

  现在牛羊还小不能吃,鸡鸭已经能上桌了,荷塘里鱼虾也很肥美,林闻颇有些乐不思蜀。

  不过她这个新开的荷塘里鱼并不大,想要大鱼得去那玉泉河才行。

  玉泉河很长,蜿蜒曲折,好些人家的别院就靠着河边修建,或是引水成塘,不过人家引水是为了美化别院环境,不像林闻,直接从实用和经济角度考虑。

  本来来郊外就是散心游玩,林闻忽然想吃酸菜鱼了,于是就要去玉泉河边钓鱼,陪着来的下人们自然人人高兴。

  于是一行人就去玉泉河边,找着好地方,支起遮阴的大伞,开始打窝下饵,林闻只要守着鱼竿就行。

  她在和冬雪商量酸菜鱼得是什么鱼才好吃,两人一致觉得鲤鱼不行,土腥味太重。

  酸菜鱼还得是黑鱼和青鱼才好,鲈鱼也好,只是玉泉河里有没有鲈鱼林闻不知道。

  林闻现在不是郑家主母,因此不可能带一大群人,但为了自己安危着想,她也带了十几个人。

  小安就带了五个护卫,连他就六个了,还有就是丫头婆子,连林闻在一起,一共十二个人。

  这里是京郊,便是有不长眼的,看到林闻那六个护卫也不敢贸然上前。

  也不是林闻一个人钓鱼,鱼竿放了好几根呢,小安也在钓。

  林闻说了,钓上来就加餐,钓不到,“今儿大家就吃鱼食吧!”

  众人都笑了,有个婆子道,“夫人就是爱说笑,其实吧,这鱼食若是拿到外头,还不定多少人抢着吃呢,里头拌了那么多油,又那么香,贫家还吃不起呢!”

  在古代这么多年了,林闻自然知道这里最穷的老百姓是什么样子,可她也爱莫能助,唯一庆幸的就是自己穿越的身份还好,不愁衣食。

  鱼倒是也有,就是鲫鱼多些,想要的青鱼黑鱼不见踪影。

  冬雪道,“鲫鱼汤也好吃。”

  林闻犯倔,“我就要吃酸菜鱼!”

  接着还钓到了一些螃蟹,个头还算大,于是她又改了主意,“香辣蟹也不错!”

  可惜如今小龙虾见不到,否则多快活。

  这时小安那里的鱼竿咬钩了,一下子上来一条十几斤的青鱼,林闻可高兴了,“酸菜鱼有了!”

  上这条青鱼,搅动了河水,一时半刻也没鱼上来,因此大家都围着看鱼,这时候小安忽然看向一边的草丛,“什么人!”

  护卫们留下两个在林闻身边,其余呼啦啦都过去了。

  拨开草丛,里面居然是个六七岁的孩子!

  那孩子是个男孩,白白嫩嫩,雪肤红唇,乌溜溜的大眼睛,此时也警惕的看着众人。

  见是个孩子,大家才放下心。

  林闻皱着眉头,这孩子身上穿的的一件普通青绸外袍,明显不太合身,有些大。

  脚上却是一双缂丝做鞋子,还有金银线绣花,他身上没有任何饰物,露出的手也是嫩嫩的。

  林闻和缓了神情,“小孩,你是谁家的啊?”

  那孩子不作答,依旧警惕的瞪着林闻等一伙人。

  林闻把小安等人叫回来,装作不去注意那孩子,低声吩咐,“看好了,许是附近人家走丢的,等大人来找。”

  于是大家就装作不在意他了,回头去看鱼。

  有只螃蟹不小心跑了出来,小丫头慌忙去抓,林闻叫,“小心夹了手!”

  不动声色看过去,那孩子果然一脸好奇。

  接着冬雪让婆子丫头拿了预备好的糕饼点心出来,林闻吃的是她做的,其余人是厨房里做的。

  林闻一向不克扣下人的吃食,因此便是厨房做的糕饼也很香甜。

  还带了冰饮呢。

  冰窖是去年就准备了的。

  大热天凉凉的吃下去,真是浑身舒坦。

  还有人把杯子贴在脸上取凉。

  那小孩果真就开始咽口水。

  林闻就笑道,“喂,小孩,想不想喝口水啊?”

  也不等他回答,就让冬雪倒了一杯走过去放在草地上。

  甜白瓷的杯子,里面是加了碎冰的饮子,很快杯身上就挂满了水珠。

  这时冬雪还来了一句,“那储冰的坛子盖好啊,要不然一会儿冰就化没了!”

  婆子就答,“盖好了,拿棉被子捂的。”

  这时候林闻就见那孩子走了过来,四下看看,小心走到杯子边,又看了看林闻,林闻冲他笑。

  那孩子终于拿起了杯子,几口喝干,还舒了口气,拿着杯子过来,“多谢……夫人!”

  林闻招招手,“过来坐,这里有点心。”

  感受到了林闻的善意,这孩子顺从的过来了,拿起点心小口吃起来,行动非常文雅,这是个受过规矩教导的孩子。

  林闻又发现他青绸外袍里的内衣是上好的暗花纱,轻薄透气,一般富户都用不起。

  林闻断定这孩子出身既富且贵,很可能是自己跑出来的!

  那孩子吃了两块点心就不吃了,还掏出一块双面绣花的帕子擦嘴,那帕子的料子也极名贵。

  林闻上下打量他,突然道,“你是不是自己从家里偷跑出来的?”

  那孩子吃了一惊,圆圆的眼睛看着林闻,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又赶紧捂住了嘴。

  下人们和护卫们都笑了。

  林闻道,“一看就知道了,你的胆子可真大,要是遇着拐子,也不用你偷跑出来,以后爹娘也见不到了!”

  那孩子不服气,“才不会呢,我穿的这么普通,一看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林闻看着他,“是吗?你以为拐子和你一样傻?”

  那孩子鼓着嘴,“我不傻!”

  见林闻不理他,就道,“那你告诉我,我哪里有问题?”

  林闻看着这个孩子,再次确认,这孩子家境不凡,一般人家六七岁的孩子说话没这么有条理。

  林闻就道,“你浑身上下的破绽都数不过来,你外面这件确实是普通绸衣,只是你或许不知道,老百姓家不要说绸了,便是棉布用的也少,多半是粗布,这是一,你再看看你的鞋子,缂丝的!你的里衣,若我没看错,暗花纱吧?好像是贡品?还有那帕子,外头少说得好几两银子一块,你这行头,你说你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那孩子一边听林闻说,一边慢慢长大了嘴巴,最后有些沮丧,忽然抬头看着林闻,“那若是这些我都改了,是不是就扔不出了?”

  林闻露齿一笑,“并不是啊,你有个最大的破绽是无论如何都改不了的!”

  那孩子,“是什么?”

  林闻叫来一个小丫头,“伸手。”

  那丫头不过十四五,笑嘻嘻的伸出手,那手上有薄茧,肤色微黑。

  林闻道,“看到了,这双手还不是经常做粗活的手呢,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帮父母干活哪可能细皮嫩肉?”

  这是恰好有一个老汉带着孙子经过,林闻就让小安把人叫来。

  祖孙很不安,林闻让拿了一些糕点给他们,把那孩子叫来,“你看看吧,你和他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