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爸妈卷成首富 第242章

作者:易楠苏伊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他似乎很有经验,帮着张招娣挑了好几个人参。

  张招娣当天就让店家帮忙熬了一锅人参鸡汤,苏以沫年纪小,火力旺,张招娣不让她喝太多,只喝了一小碗,一夜睡到天亮。苏爱国喝得最多,当天晚上流了不少鼻血。

  在这边待在了五天,一行人坐飞机回了鹏城。

第195章

  张招娣忙着照顾生意,苏爱国还没有恢复上班,在家复习功课,苏以沫则是待在家练琴。

  开学之后,苏以沫照常上课,苏爱国忙着上班、学习,张招娣则是忙着工厂的事情。

  很快一学期过去了,考完了试,开始过暑假。

  盛海龙问苏以沫暑假打算去哪玩,苏以沫热得不想动,“哪儿都不好玩。”

  盛海龙有个好主意,“咱们一块去国外旅游吧?”

  苏以沫没那么多钱,谢绝了他的邀请。

  苏爱国这边已经申请了预制课,九月开学,他七月就得递交留学申请,拿到签证,然后在八月中旬去M国。

  张招娣依旧忙得团团转,这天回来后,告诉大家一个不算太意外的消息,“市面上已经出现了SUV。”

  “是哪个品牌的?”苏以沫心里一个咯噔。

  “合资车。”张招娣已经调查清楚了,“定价是35万。对百福是个很大的冲击。”

  百福是个新品牌,许多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个品牌。而合资车不一样,铺天盖地都是合资车的宣传,他们下场,哪怕价格比百福贵了十万,依旧能抢走不少生意。

  苏以沫手撑下巴,“那您打算怎么办?”

  张招娣还在想办法,“我打算再成立一个新品牌,专门做低端。25万的SUV价格能买得起的人还是太少。如果把价格打到十万以下,这个基数起码得翻一百倍。”

  能买得起十万以上车的家庭才是中产阶级,他们的购买力相当惊人。

  苏以沫不太懂,看向爸爸。

  苏爱国摸摸下巴,“如果把价格打到十万,那你用这么好的发动机,可能会亏本。”

  张招娣颔首,“所以我需要把一些贵的材料换掉,再加上用我们自己的生产线,价格应该能便宜不少。”

  苏爱国颔首,“那就试试吧。”

  张招娣这边下了决定就召集工程师们帮忙想办法。这次不是优化,而是换材料。

  这事只能由工程师来做,经过一翻修改后,他们终于把成本价打到三万。

  卖十万,交三成税,一成的4S销售费,除去营销费和运输费,还剩下两成,薄利多销。

  苏以沫瞧了一眼配置,这汽车说实话跟桑塔纳没什么区别,除了宽间更大。改动过的发动机油耗变大,但是谁叫它便宜呢。她叹了口气,“牌子呢?”

  “我新成立了一个品牌--飞龙。”张招娣动作相当快,让工程师们改汽车,她就已经注册好了公司。

  放暑假,苏以沫除了待在家里学习、上课,其余时间都是去4S店看看各个车的销售情况。

  国外品牌有不少都有SUV,只是一直没有进入华国。因为百福上线了SUV,销量不错,这才让国内汽车公司看到了商机,纷纷跟进。

  百福与合资品牌争夺高端客户,国产汽车也开始加入阵营,打算上线SUV。

  而这时张招娣新成立的飞龙汽车首发成功,价格直接被压到十万。

  它的发动机性能更好,价格又便宜,空间又大,看起来比面包车上档次,比私家车多了后备箱的功能,又可以走路段不好的地段,风靡全国。

  第一个月飞龙SUV就卖了1323辆,创下记录。为了生产这款飞龙SUV,张招娣买了生产发动机的设备,将之前百福汽车挣的钱花了近七成。

  张招娣更忙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公司,苏爱国这边倒是不怎么忙。

  随着飞龙SUV上线,百福和合资车的SUV受到了影响。不像过年时那么忙,每个月都能完成任务。

  这天张招娣很晚才回到家,苏爱国还没睡,正在等她回来。将自己的签证拿给她看,“已经办妥了。”

  张招娣接过来,看着留学签证,叹了口气,“什么时候走?”

  “后天。”苏爱国有些不放心,“你一个人照顾小沫行吗?这孩子有些孤单,一到夏天就犯懒,不愿出去,你要多陪她,她放假回来,你最好不要让她一个人吃饭。”

  苏爱国有时候欣慰女儿的懂事,有时候也觉得女儿太过安静。

  张招娣揉了揉眉心,“好,我知道了。”她好奇问,“申请读研成功,你要念几年?”

  “一两年。”苏爱国觉得自己学识不够,“可能要两年。你不会是不放心吧?”

  张招娣摇头,“倒不是不放心,而是怕你学坏,听说那边大1麻是合法的。”

  苏爱国当即保证不可能吸大1麻。

  八月中旬,苏以沫和张招娣一块送别苏爱国。至于他的工作,厂里是停薪留职,等他留学归来再复工。

  对此,厂里不少职工议论纷纷。

  “之前一直以为他是说说的,没想到他真的出国留学了。这么大年纪还折腾什么呀?”

  “是啊,万一没读成,那得花多少钱啊。”

  大多数的评价都不太好,因为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读书,孩子就会反过来拿苏爱国举例,让他们也考个大学试试。

  但是除了工程师们学历高,普通职工都只是小学或初中学历,哪还有机会再深造。说不过孩子,就开始埋怨特立独行的苏爱国。

  这些事情苏以沫和张招娣并不知道,他们并不住在家属区,就算有心人想告诉两人,也找不到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开学,苏以沫上了高二。

  高二开学第一天,学校要求高二学生选择文理科。

  大部分都选了理科,只有三成选了文科。

  盛海龙选的也是理科,他最讨厌背东西,尤其是政治历史。

  苏以沫选的也是理科,虽然她文科也不差,但是她对理科更感兴趣。

  她看向盛海龙,“你爸妈真就不打算让你出国留学啦?”

  提起这事,盛海龙就憋气,“不行。高中毕业申请留学要难很多。如果在那边上高中,申请大学要容易。”

  他把自己去国外旅游,探望那些朋友的事说了,“他们过得特别潇洒。国外要自由多了,还可以参加派对。我们呢?天天都是写不完的作业,我去玩,都得先跟爸妈报备。好无聊。”

  苏以沫耸了耸肩,“有利必有弊。人是自由了,可他们未必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他们走上歧途,一辈子就毁了。你的脑子待在国内,你爸还能保住你。到了国外,你肯定被人坑得渣都不剩。”

  盛海龙不服气,他没那么笨。他碰了碰她的肩膀,“我听说你家又成立了一个汽车品牌?”

  苏以沫一怔,“你怎么知道?”

  她之前没告诉他啊。飞龙又没写着百福的名字。

  盛海龙有些心虚,移开视线,“我就是听说的。怎么样?卖得好吗?”

  苏以沫颔首,“还行。我不怎么过问家里的生意。”

  分班之后,盛海龙依旧是苏以沫的同桌。

  第一堂课,老师就宣布一件事,“学校一个月后会进行月考。成绩好的同学会分班,进入尖子班。”

  尖子班是三百名,总共六个班,跟初中一样。不过只有一个班可以免学费。另外的班级都要自费。

  除了月考,还有其他考试也会调整,这种流动性可以增加竞争,但是同样的,也会让学生还没来得及跟同学熟悉,很快又分开了。

  “高二就开始制造紧张感。”苏以沫不太赞成这种方式,可她也知道自己无权干涉校方的决定。

  相比苏以沫,盛海龙就高兴多了,他几乎是蹦起来,发泄着心中的喜意,“我终于要解放了,再也不用跟你同桌。你知道吗?我跟你坐一块压力真的太大了。”

  这家伙又是班长,他开小差,她会踢他一脚;老师在课上提问,她会举荐他上去答题。总之没有她想不到的招数。偏偏他成绩确实提高不少,他就是跟老师和爸妈诉苦的机会都没有。

  苏以沫听到他不满,面无表情纠正他的错误,“我给你的压力?恐怕是老师吧?他们一眼就能看到你开小差。”

  盛海龙觉得她在推卸责任,“你给的压力不比老师少。”

  苏以沫提醒他,“分班后,你少了我这个同桌,但是老师依旧会让你坐在第一排。毕竟你可是学校的摇钱树,老师肯定要特别关照的。”

  盛海龙满脸惊恐,下意识脱口而出,“这不可能。”

  但是仔细一想,有什么不可能的。他老爸花了那么多钱,坐在第一怎么了?太简单了。

  月考后,盛海龙如愿以偿跟苏以沫分开。

  但是他并没有高兴太久,他依旧分在第一排,他倒也有心理准备。但他郁闷的不是这个。

  这周是大周末,周五放假,盛海龙看到苏以沫走在前头,快跑几步追上她,向苏以沫抱怨,“我的新同桌真的太勤奋了,一天到晚都在学习。我发出一点声响,他都会斜眼瞄过来。你说我爸是打哪找来的奇葩,比你还爱学习。”

  他以前有个错误的认真,总以为学霸才是最刻苦的,可是跟苏以沫同桌,他才发现这世上有一种生物叫学神,不需要往死里学,就能考得很好。也有一种奇葩,明明很努力,一天到晚都在学,可就是考不好。

  “普通班的学生未必不能考上大学。咱们学校每次考试都会变动班级,他还是有机会的。人家并没有破罐子破摔,你千万别打扰人家学习。你就认命吧。”苏以沫同情地拍了拍她肩膀。

  盛海龙愤愤不平。他凭什么这么遭罪!

  苏以沫回到家,一直等到饭点,张招娣同志依旧没回来。

  往常她放假回来,妈妈都会准点到家,今天儿怎么会晚呢?

  苏以沫越想越不对,就给妈妈打了电话,那头关机,没人接听。

  苏以沫问张姨,“我妈让您做她的饭菜了吗?”

  张姨点头,“一大早就叮嘱我做你爱吃的饭菜,说是今天要早点回来陪你吃饭。”

  苏以沫抓了抓头发,那为什么现在还没回来呢。

  等了半个小时,张招娣打个电话向她报平安,说一会儿就回来,让她饿了先吃饭。

  苏以沫不打算一个人吃,等她回来一块用餐。

  张招娣进门后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今天跟盛富聊了一会儿。谈得太投机,晚了一个小时,你肚子饿坏了吧?”

  苏以沫摇头,“没事儿。妈,你们聊什么呢?”

  说着就妈妈分筷子,张姨将饭菜摆上桌。

  张招娣这才讲明事情原委,“盛富打算投资飞龙。”

  苏以沫诧异,“他怎么突然要投资汽车了?煤矿生意不是很火吗?”

  之前她听盛海龙提过他爸好像拿下好几个煤矿,就是一年挖一个,也可以挖好几年吧?

  张招娣也问过他,“他说煤矿资源挖了一个少一个,但是汽车不一样,汽车是工具,每年都有人换新车。源源不断生产。”

  苏以沫仔细一想,好像说得通,“那他投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