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65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反正,顾见山走多远,她就走多远。

  不过,她倒是真不记得春闱这事儿,因为身边也没有学生。

  周围的孩子都不上学了,刘大郎是识字的,现在闲时会看书,他说虽然不考功名当先生,但多看书总不会有错。

  至少签文书的时候不会被骗,不过,他不打算回书院了。

  短短半年,刘大郎就学了不少的东西,对他来说姜棠既像姐姐又像老师。刘家本来打算让刘大郎去拜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喝了敬师茶,以后刘家得把姜棠当亲戚走着,当长辈亲爹尊敬。

  刘大嫂试探着问过,姜棠给拒绝了。

  这样的关系走着她可以闲时带带,忙了就做自己的事,若是拜了师,就多了份责任。

  如今这样就很好了。

  虽然姜棠这样说,可刘家不会因为姜棠不需要就不做,逢年过节了,还是想着送点东西,刘大郎学的也更认真了。

  对刘大郎好学这事儿,姜棠还挺乐见其成的。

  刘大郎已经能赚钱了,他打算多攒点钱,送弟弟去读书。

  刘家二郎已经到了读书的年纪,现在成天就知道吃肉和玩,一点事儿都不懂,刘大郎打算赶早把弟弟送到私塾去。

  御朝重读书,更重视科举,刘大郎希望弟弟有朝一日可以考取功名。

  短短几个月他就明白了读书的好处,若不是姜棠,他们一家还指着父亲的俸禄和母亲祖母绣帕子赚的钱过活。

  正是因为现在的日子好才知道有学问多么有用。

  对刘大郎,姜棠也是拿着当晚辈的,世上不是只有读书科举一条路,慢慢学着就很好了。

  姜棠想着春闱,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各地学子进京,是做生意的好时候。

  不过书院那边的摊子就先别摆了,等过了春闱再说。

  也省着那么多参加春闱的学子心里紧张,再吃小吃,弄得肚子不舒服。

  三天而已,也就几两银子,钱先不赚。

  姜棠觉得有些好笑,在侯府时每月月银就一两,现在,几两银子都是小钱了。

  还是多赚钱的好。

  科举是朝廷广纳贤才的法子,也是寒门子弟为官最简单的途径。

  顾见舟是二十一年的状元,如今是二十四年,不知状元花落谁家。

  原书是围绕陆锦瑶写的,对这些并没有提及,不然姜棠还能去赌坊下个注。赌坊肯定有开设赌局,哪个考生的赔率高,若这位考生真的中了,压这位考生的赚的钱就多,历年因为这个赚钱的不在少数。

  不过,摊子不摆了,可以最后一天去考场外面守着,就弄些温水放着,等考生出来了,定然口渴,喝点热水会舒坦些。

  王氏自然没意见,虽然她也赚钱,但摊子是姜棠的,这点心里还是清楚的。

  不过,这几日也一直有雨,雨势不小,让考生心中沉静,摊子还真摆不成了,

  等三日后,天才放晴,王氏才继续往书园门口摆摊做生意了。

  这还只是小事,姜棠真正想做的是另一件大事,火锅店得添新菜品了,现在正是好时候。

  不过上新菜之前得去庄子一趟。

  因为这场雨,庄子春种耽误了几天,姜棠也没法过去,她再去庄子问,卫氏给了答复。

  他们说愿意做豆腐和粉条,除了给姜棠做的,剩下的时间他们就自己买红薯黄豆,做豆腐和粉条去城里卖。

  没做过这个,头一回儿卖肯定不咋容易,那就慢慢来呗,总比做苦力和在地里刨食强。

  姜棠不指望这个赚钱,全是为了铺子方便,小半天她要的就能做出来,剩下的时间就能自己做自己卖了。

  姜棠现在急着用豆腐,“我明儿让人过来一趟,把东西带过来,顺便教你们,今儿就先把文书签了可好,这儿可有人识字?”

  周正明认识一些,不懂的就找隔壁管事问,在隔壁管事见证下签了文书,包括每日做豆腐不超过五板,湿红薯粉不超过五十斤,这样几家子分着做,确保有余力做自家的再拿去卖。

  而其他的东西比如需要姜棠自己准备红薯和黄豆,庄户不能把方子另卖给别人也都写在了文书里。

  会做豆腐和粉条的人不少,但也有人不会做,方子还是值点钱的。

  文书签好,就去官府过了明路。

  次日,姜棠让刘大郎过来教他们做粉条豆腐,一连用具都给准备好了,自己则是买了几块豆腐,在火锅店里试新菜。

  火锅店一直只有帮工,没有厨子,这回还得请厨子。

  她不想买下人,只能请人来,眼下信得过的人不好找,姜棠打算从铺子帮工里选两个,再请两个帮工,若是以后缺厨子,也有信得过的人。

  姜棠这回想做排骨土豆煲、鸡翅鸡爪煲、猪蹄黄豆煲,外加一个豆腐粉丝煲,为了生意,这几日就请各地考生过来吃饭,考生凭借路引文书可以每日过来不要钱吃一顿,到时候这里面的学生出个状元或是探花,她这煲的名字就可以叫做状元煲探花煲。

  也算结个善缘。

  厨娘的月银多,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若是做的好,日后还能涨。

  不过最开始工钱也不能给太高,不然胃口就大了。

  厨娘只管做菜和炖菜,调料酱汁姜棠自己弄,这样做着极其简单。把东西用砂锅铺好,然后用炉子慢慢地煲,做好了连着砂锅一块儿端上去。

  作坊那边还得等工艺熟了才行,这阵子,就先自己买。

  铺子里火锅还继续卖,时常备着肉就行。

  原本食客还因为天渐暖,身上熏一身羊肉味烟火味不怎么来吃了呢,谁知又听人说,姜氏火锅店出了新菜,不要钱。

  这下,去的食客可不少。

  只是,到了才知道,不是不要钱,而是今年的考生才不要钱。想计较的人都没话说了,御朝人都尊重读书人,哪里会跟读书人计较这些。

  本来打算走,可闻着铺子里飘出来的味道,脚步就挪不动了。

  来吃的考生不少,铺子没名言规定吃什么,但来的要的并非肉煲,而是豆腐粉丝煲。

  读书人气节,就算不要钱的东西,也不好意思不顾脸面,在这儿挑最贵最好的吃。

  书里学的东西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店家不要钱就已经很好了,哪儿能得寸进尺。

  几人吃一份豆腐粉丝煲,一人最多两碗饭,多了就不要了,只是店家实在,盛的饭都是顶尖的,两碗足够吃饱。

  这些日子为了考试,每日温书,考试的时候三日不出来,再加上不少人都是寒门出身,一家人供一个读书人,囊中羞涩,这一顿,才算是吃好了。

  以前火锅店的食客被这副景象惊到了,钱松明等人是换了常服来的,现在过来都要雅间吃。

  他问同僚,这些学子中可有名声大学问好的,同僚说了几个,“这些人学问都不错,这位姜姑娘,可真是个奇才。你看舍了利润,赢了名声,还不影响别人生意。”

  商人多奸,谁会舍得利润让学子们白吃饭,姜姑娘却屡屡做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她店里的吃食本来味道就好,这厢又有不少学子过来吃,定能结个善缘。

  再有他人效仿,也不如了。

  钱松明却觉得未必会亏本,新菜都分大中小份,小份够一个人吃,足够吃饱的,一个小份的豆腐煲十文钱,米饭得另点,两文一碗,十二文钱吃的很好了。

  钱松明就点了一份,暗色的砂锅盛着,给的东西不少。

  上面是煎过的豆腐,切成手指厚四方的小块,一个煲里有八块,用筷子轻轻一掀,下头是细粉条还有白菜萝卜。

  不知道在火上炖了多久,上面红红的辣椒圈,配着浓稠的汤汁,看着分外勾人胃口。

  钱松明不再说话了,他把菜拌了几下,对面坐着的同僚已经吃上了,同僚点的是鸡翅鸡爪煲,这个比鸡块儿的贵不少。

  别人或许不知道原因,但他们这些人知道,贵自有贵的道理。

  简单来说就是好吃,鸡爪软糯,胶质全给炖出来了,跟猪蹄的口感有些像。

  鸡翅事先好像剪过,但二者都不是炖料的味道,而是酱香。

  钱松明的同僚要的是辣口的,鸡爪一分为二,一口一个,然后稍微在嘴巴里抿一抿,就全都化开了。

  而鸡翅的皮还有点焦呢,一锅六个鸡爪两对翅,下面是铺的萝卜和白菜,一锅要一钱银子。

  米饭还得另算。

  穷人爱吃肉,有点小钱的就愿意吃费劲且好吃的。

  鸡块煲两人没要,不过小份的要四十文钱。

  这些中份大份各比前面的贵上四成,量大也够吃。

  钱荣明觉得这豆腐粉丝煲就很好了,然而等同僚分了一个鸡爪,顿时就觉得没那么好了。

  他摇着头道:“叫鸡爪煲不好,应该叫凤爪煲。”

  两人哈哈大笑,结账的时候还和店小二说了这事儿。

  外面客人不少,学生也不少。

  还真不见得亏银子。

  这生意做的,还真令人敬佩头脑活泛。

  第二天,墙上木牌上面的字就换了。

  鸡爪鸡翅煲变成了凤爪凤翅煲,若有人问能不能担起这个名字,姜棠也不虚,名字是别人给的,有什么担不起的。

  等到三月二十,铺子新菜上的第二天,田掌柜还在算账,昨天不仅没亏钱,还赚钱了。

  原本姜棠做这个决定,他心里是不赞同的,毕竟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谁知道未来的状元郎会不会来这儿吃。

  再说了,贵一点的排骨煲和鸡翅煲,那都不少钱呢,毕竟一只鸡就两只爪子两个翅膀,几十个人吃就是好几两银子……

  田掌柜劝了一句,姜棠没听,他就不再劝了。

  他既不是老板,又不是东家,领的是工钱,干嘛多此一举呢。

  原以为会亏不少钱,不少人来这儿吃饭,胡吃海喝,结果吃的都是最便宜的。

  没亏钱,还赚了不少。

  卖的贵的没人点,田掌柜只能说,东家毕竟是东家。

  姜棠可没田掌柜想的那么料事如神。

  她这样做就是想给铺子赢名声,她的确没料到这些考生都吃最便宜的豆腐煲来,不过,这样多吃几天也吃得起了。

  姜棠觉得这些读书人品性都不错,当然,也不能光从这一件事上一概而论就是了。

  上月铺子的利润没年前高,昨儿光利润就有四十六两银子,纯属意外之喜了。

  姜棠这厢把铺子的事放了放,全交给刘大郎,自己则是准备陆英的婚事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