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21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给正院送了四块,剩下四块是姜棠用自己的东西做的,茶叶还是斥巨资托怀兮带的,顾见山竟然不要。

  不要也好。

  吃着小蛋糕和点心,有佩兰分的松子和松子糖,姜棠心情好了不少。

  连晚上做的梦都格外香甜。

  大约是好事都往一块儿赶,次日一早,露竹告诉她以后不必去正院了。

  “夫人胃口恢复了,日后做新鲜吃食了给正院送一份,那就是大娘子的孝心了。”

  姜棠高兴地点点头,不去正院意味着不必早起,不用来回跑,每日能省下两个时辰。不过也意味着她再也拿不到郑氏的打赏,郑氏多大方啊,打赏都是金子起步。

  想起侯府马上就要办春日宴了,姜棠问了句,“大娘子是不是有别的事吩咐我。”

  春日宴人多,应该会需要很多种点心。

  露竹笑着点了点头,她把姜棠叫到耳房,拿出来两本书。不是菜谱,而是稚童启蒙用的书,一本《三字经》,一本《弟子规》。

  姜棠疑惑地看着露竹,“给我的?”

  “大娘子让我闲暇之余教你读书识字。”露竹微微加重了语气,“让你读书识字是看重你,万不可辜负大娘子的一番心意。”

  宴几堂的丫鬟多少都能认些字,怀兮能认能写,所以可以帮陆锦瑶管账管铺子。

  这不仅仅是认字,更意味着重用。倘若姜棠偷懒不认真,大娘子也会失望。

  露竹希望姜棠能认真些,也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机会。

  姜棠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感觉,书页有些泛黄,不知是谁用过的。在御朝,纸贵书更贵,这一本书就得一两多银子。

  姜棠把书抱紧,“请露竹姐姐替我谢过大娘子,我一定好好用功。”

  露竹:“我上午没什么事,你做过早饭就过来。”

  姜棠就差发誓了,“露竹姐姐,我定会好好学的,万不辜负大娘子的苦心。”

  怎么说她也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虽说大学学的是理科,但把认字捡起来应该不难。陆锦瑶让她学识字,正好不必去正院了,时间多的是。

  读书,认字,陆锦瑶可真好。

  ————

  正院早饭是孙大娘和李大娘准备的,做的是郑氏爱吃的酸汤馄饨,给永宁侯准备的是梅菜酱肉包,还有六七种小菜,三种粥。

  就连糖三角豆沙包都有。

  但顾见山一眼就看出这不是姜棠做的。

  姜棠捏的糖三角,三面一样宽,豆沙包上面放一粒红豆,酱肉包上会放梅干菜。

  和那日芋头馅儿的点心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里面是什么馅儿。

  不过,是什么已经无所谓了。

  不过是对一个小丫鬟好奇而已,既然她心有所属,他才不会做棒打鸳鸯的人。

  顾见山夹了一个酱肉包,一口咬了一半,倒也还好,就是味道也差些。

  一顿饭吃完,郑氏用的和平日差不多,永宁侯也吃不出有什么区别来。毕竟怎么调馅儿都是姜棠教的,只是品相上有些差别。

  郑氏看顾见山用的不多,问了句,“怎么,身体不舒服?”

  顾见山:“没有,只是没胃口。父亲母亲你们先用,军营有事,我去看看。”

  郑氏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好在是饭后说的,不然胃口都倒尽了。

  她指着顾见山的背影对永宁侯道:“你看看你的好儿子!”

  永宁侯:“消消气,再吃个酱肉包?”

  吃什么吃,郑氏看着就心烦。

  但一想为了这些事不吃饭,也不值得,等永宁侯又让了一遍,郑氏接过吃了。

  那日之后,顾见山很少着家,晚上回来的晚,回来都已经亥时了。早上走的又早,不到卯时就出门。

  郑氏想和他说说春日宴的事都找不着人。

  府里的绣娘已经把衣裳已经做好了,一套月白色,一套竹青色,但顾见山试都没试一次。

  眼看四月二十五就到了,郑氏还没和顾见山说上三句话。

  四月二十三上午,陆锦瑶带着姜棠来正院和郑氏商量春日宴的事。

  郑氏面色发苦,心道真是冤孽,生个儿子是讨债来的。

  陆锦瑶尚不知发生了何事,把带来的点心、瓷器……这些给郑氏看看。

  点心准备了三样,带馅儿的点心有千层和起酥点心,每样都有三种味道,芋泥,抹茶,还有什么都不加的。

  郑氏拿了一块芋泥糕慢慢吃着,心情逐渐明朗,开始专心致志地听陆锦瑶说。

  陆锦瑶:“瓷器打了三样,第一套叫浮光跃金,第二套叫做雪光,第三套叫杏花雨。”

  陆锦瑶一说完,姜棠就从箱子里把瓷盘拿出来给郑氏看。白瓷盘子里面撒了金箔,星星点点,用来放芋泥糕的。第二套颜色乍一看是白色,仔细看微微发蓝,用来装千层。第三套颜色粉黄,干干净净,看着赏心悦目。

  三套瓷器除了配以不同的勺子、杯盏、碟子,形状也有些许不同。放芋泥糕的口要小些,放千层的口大些。

  总而言之,无一不美。

  放在手里,像是不易得的宝物。

  郑氏啧啧称奇,“真是巧妙,哪家的瓷窑能烧出这么精美的物件来。”

  陆锦瑶看了眼姜棠,笑道:“这都是姜棠的功劳。瓷器的样子是她想的,媳妇只是找人照着样子烧出来。”

  郑氏诧异道:“都是姜棠想出来的,这点心也是她做的,瓷器也是她想出来的样子?”

  姜棠忙道:“奴婢不敢居功。”

  陆锦瑶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若不是有姜棠,这铺子媳妇也开不下去。母亲,姜棠还认字了。若不是亲眼所见,儿媳都不敢相信,竟然有人能这么快就识字读书。”

  陆锦瑶和郑氏说姜棠一夜就读了《三字经》,每日五张大字,进步神速,“见舟都说她才学难得一见。”

  姜棠被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她不过是仗着以前学过,有先机,哪儿有陆锦瑶说的那么厉害。

  陆锦瑶也太会夸人了,七分真三分夸大,她都要信以为真了。

  郑氏道:“你愿意教她是她的福气,有她帮忙也轻快不少。这个孩子前头折腾,如今安安稳稳的,我也放心了。”

  郑氏想起那日韩氏说的话,不说别的,长媳眼光还是不错的。

  陆锦瑶:“是啊,还有两日就是春日宴,我只盼着一切都好。”

  郑氏把盘子放下,笑容也收起来,伸手够了一块点心,“提起这事我就头疼,也不知道成天忙什么,这是我的事吗,是他的事!别人家的郎君要么成亲要么定亲,偏就他,成日在军营,一点都不知道急。”

  郑氏越说越气,虽是生气,但看起来精神极好。

  看来病是真的大好了。

  陆锦瑶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姜棠更是不能插话。

  说起来,郑氏很像以前的家长,而顾见山就是放假在家的大学生。第一天还乍看欢喜,后面就相看两厌了。

  郑氏这回请了安王妃和燕国公夫人,还有几家熟识的夫人作陪。

  嘉阳郡主今年十七岁,还未定亲,安王妃想多留女儿两年。燕国公的小女儿燕茗双今年刚十五,后半年及笄,是个明艳开朗的小娘子。

  后日过来赏花,郑氏想让他们见见。

  侯府花园有面湖泊,这会儿荷花虽然没开,但是荷叶碧绿,荷风荡漾,很是好看。

  帖子是陆锦瑶亲自写的,用的是杏花笺。这会儿,应该已经送到燕国公府和安王府了。

  陆锦瑶听郑氏说顾见山最近早出晚归不回来,多留了一个心眼,“兴许见见就喜欢了。”

  郑氏心道,连姜棠这么漂亮的丫鬟都不多看一眼,他能喜欢什么,喜欢,喜欢铁剑,还是喜欢他那匹亲儿子似的宝贝马!

第19章 当丫鬟的第十九天

  在陆锦瑶看来,顾见山不是良人。府上年轻的管事,只有韩余清一个。

  不管郑氏说什么气话,陆锦瑶都能哄好。临走,点心留在了正院。

  回去的路上姜棠走在后面,遇见不平的路,会提醒陆锦瑶小心一点。

  陆锦瑶道:“不必这么提心吊胆的,我也看着路呢。”

  姜棠应了声好,但还是紧紧盯着。在这里,陆锦瑶是主子她是丫鬟,虽然陆锦瑶有锦鲤命格不可能摔,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况且若是摔了第一个被问责的就是她。

  陆锦瑶不再劝,她今年十八,算起来,姜棠比她还要小三岁,她家中的庶妹也是这般年纪。若不是姜棠被卖到平阳侯府,这会儿该准备议亲出嫁了。倘若家里条件再好些,也会让她读书识字。

  陆锦瑶温声问:“平日读书识字累不累?”

  姜棠摇头说不累,她还收着呢,要不是怕吓到露竹,她还能更快。

  每日花在认字写字的时间不到半个时辰,就是现在写的难看些。

  陆锦瑶又问:“那平日几时睡几时起。”

  姜棠答道:“亥时过半睡,卯时起。”

  陆锦瑶算了算,三个多时辰,略少些。

  回去的一路,问了姜棠吃得如何,睡得如何,有没有心仪的郎君,姜棠摇了摇头,还趁机表了个忠心,“奴婢只想照顾大娘子,等小公子出生了再照顾小公子。”

  陆锦瑶笑道:“我倒巴不得这样。”

  姜棠这姑娘,什么心思都写在脸上。她做菜好吃,还能帮她照顾生意,只是,姜棠到底要成亲嫁人。以前她围着顾见舟,如今看着成亲的心思的倒是淡了。

  在陆锦瑶看来,顾见山不是良人。府上年轻的管事,只有韩余清一个。

  韩余清这人陆锦瑶并不了解,单看做事,很是稳妥。

  这事本来就急不得,且走且看吧。

  回到宴几堂,陆锦瑶进屋看春日宴还有什么缺处,姜棠去小厨房准备中午饭。

  一时半会,小厨房的活丢不了。

  天越来越热,姜棠看陆锦瑶这几日胃口不太好,中午吃酸辣味的烤鱼好了。

  一道烤鱼,再来几道凉菜,米饭吃杂粮芋头饭好了,再配以清热的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