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106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初心走过去,把倒在地上的扁担捡起来,“她没叫错,我已经认了她做孙女,以后她就你是女儿。”

  王元宝脸上有点懵,又有点复杂,“这、这怎么行呢?”

  他本来是打算让他娘认大丫做女儿,怎么就变成他女儿了。

  “有什么不行的,以后她就姓王,至于叫什么名字,你这个当爹的自己好好想想。”

  初心也不管王元宝能不能消化,叫上大丫,祖孙俩一前一后进了厨房。

  王元宝看着俩人的背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晚上多了个人,初心多做了两道菜。

  大丫在家里的时候,从来不让上桌,吃饭也是等后娘分配多少就吃多少。

  大部分时候,大丫都只能吃个半饱,逢年过节来了亲戚,才能吃个七八分饱。

  端菜的时候大丫想要帮忙,初心怕她烫着,只让她端三个人的碗筷过去。

  初心跟王元宝坐下后,见大丫站在桌边发呆,便招呼她坐下。

  “咱们家没那么多规矩,赶紧坐下吃。”

  大丫坐到位置上,看着面前大半碗白米饭,以及堆得高高的红烧肉和新鲜菜,擦了擦眼泪,闷头吃了起来。

  三菜一汤,三个人吃的只剩下一点汤底子。

  初心问大丫,“吃饱了吗?”

  大丫舔了舔嘴,重重点了点头。

  初心哪里没看出来大丫还没吃饱,只是大丫以前大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初心也不敢一次让她吃太饱。

  大丫见初心收拾碗筷要去洗碗,忙追过去,“奶奶,让我来洗碗吧,这活我会干,我绝对不会把碗给打碎的。”

  “不用,你去叫你爹,让他把早上泡的豆子拿出来磨上。”

  厨房旁边的棚子下面有一个大石磨盘,往常都是原主成一点点儿的磨,一个人做豆腐到深夜。

  但是现在,初心要教会王元宝怎么做豆腐,以后家里的豆腐生意,就交给王元宝了。

  王元宝本来都打算铺床睡觉,结果听到大丫转告他娘的吩咐,顿时愣在那里。

  大丫在后娘手里待了好几年,别的不会,看眼色还是不错的。

  她看出王元宝不大想干活,便小声说,“奶奶说爹是家里干活最厉害的,家里的营生全指望爹,让我跟在爹身边多学着点。”

  王元宝其实已经不怎么抗拒一个刚买来的小丫头叫他爹,这会儿又被小丫头连吹带捧的,面上不好意思,心里却是受用的。

  “我也没你奶奶说的那么厉害,不过是看多了,慢慢就会了,走吧,你待会儿在旁边看着,我慢慢教你。”

  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子孙满堂

  大丫跟在王元宝身后, 瘦巴巴的小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笑意。

  尽管往日王元宝很少干这种活,但平时他在一旁看的也不少,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为了能给新女儿演示如何磨豆子, 王元宝依葫芦画瓢, 学着他娘往日的步骤,先把泡过一天的豆子先过一遍水, 然后码到磨盘上堆满。

  “大丫, 你在旁边帮我盯着,我喊你,你就用勺子把外面的豆子推进洞里去。”

  大丫重重点头, 拿着勺子在旁边严阵以待。

  推磨盘不仅得要力气,也得讲究个巧劲儿。

  一开始王元宝推的并不顺畅, 不过想到大丫在旁边看着, 便慢慢想着他娘以前是怎么推的, 慢慢的也变得有模有样了。

  大丫站在旁边, 时不时的吹捧几句。

  王元宝虽然有些不好意思, 但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磨盘也推的越发有劲儿。

  这时,大丫才往厨房的方向看了一眼。

  虽然王元宝和初心同样都是她的救命恩人, 但在大丫的心里,更为信赖喜欢初心。

  以大丫的小脑袋瓜子想, 推磨盘这种力气活,自然得交给家里的男人。

  初心是长辈,又是个小脚女人,当然不能太过劳累。

  要不是大丫自己还小, 推不动磨, 也不用找法子哄王元宝这个新爹来干了。

  初心收拾好厨房出来的时候, 就看到王元宝跟大丫父女俩分工合作,干的有模有样。

  大丫眼尖,看到初心后,忙替王元宝邀功。

  “奶奶,爹好厉害,一会儿功夫就磨了小半盆豆子了。”

  初心看到王元宝那龇牙咧嘴,又不敢松开手的样子,笑了笑,“你爹是厉害,往日家里磨豆子的活,都是你爹在干,我说让你爹歇一会儿,你爹都不肯,说就这点活儿他一个人就能干。”

  王元宝本来想歇一歇,可被祖孙俩连番吹捧,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磨下去。

  盆里总共泡了十斤豆子,一斤豆子可以出五斤豆腐。

  每天原主就只做这么多,刚好能卖完。

  一斤豆腐两文钱,刨除豆子的本钱和柴火钱,每天的收入大概在6-70文左右,一个月也就两钱左右。

  虽然看着没多少,但房子是自家的,平时只需买些米油肉菜柴,一年到头,还能攒下一些来。

  王元宝磨豆子的功夫,初心也没闲着,去准备点豆腐用的卤水。

  等豆子磨完,滤完豆渣,就开始下锅里煮。

  磨好的豆子不光能做成豆腐,还能做成豆皮。

  煮豆浆时,面上厚厚的一层就是豆皮,用两根长筷子跳起来,挂好晾晒,等干了以后,又是一道美食。

  先前原主做的那些豆皮,因为数量不多,所以一般都是自家人吃了。

  初心却打算拿来做一样新吃食。

  原主煮豆浆时,一锅只能出两三张豆皮,但初心特地学过,所以一锅出了十张豆皮。

  一张张冒着热气的豆皮被拿到院子里晾晒,剩下的豆浆被装到大盆里,加入卤水点制。

  中途稍微有一点凝固,呈果冻状的时候,初心舀了两碗出来,撒了点白糖进去。

  这也是原主的老传统了。

  每次做豆腐,都要先盛一碗豆花,给儿子王元宝吃。

  只不过这回,吃豆花的人变成了两个。

  王元宝捧着甜豆花,吃的嘴巴直唆气,新鲜的豆花烫得很,但就是这口烫劲儿,才吃着爽。

  大丫是头一回吃甜豆花,甜滋滋的汁水,配合上嫩如鸡蛋的豆花,在她心里已经成为了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

  其余剩下的豆花,则全部倒入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容具中,用细密的纱布包裹住,压上木板,木板上再放上两块大青砖。

  这样压制一夜,豆腐也做成了。

  大丫有些舍不得一次把好吃的甜豆花给吃完,见初心忙的没个停歇,便想过去帮忙。

  “你小人家家的,好好吃你的豆花,这点活没多少,仔细烫着你。”

  王元宝的一碗?????豆花已经见了底,见大丫碗里还有一大碗,便故意说,“你不爱吃豆花的话,那就给我吃吧。”

  大丫看了看王元宝,乖乖把自己的碗递了过去。

  “爹吃吧,爹干活累。”

  王元宝也就是逗逗大丫,哪里真能从她嘴里抢吃的,他忙把碗推回去。

  “我跟你说着玩的,你快吃吧,冷了就不好吃了。”

  大丫听了这话,才开始慢慢把一碗甜豆花给吃完了。

  一家三口忙到半夜,才总算能歇息了。

  夜里大丫跟着初心睡一屋,初心本来还担心大丫换了环境,会睡不着,不想大丫躺上床没一会儿功夫,就睡的喷香。

  次日天微微亮,初心就醒了。

  起床做好早饭,叮嘱王元宝带着大丫别乱跑,便推着独轮车出去卖豆腐了。

  家里的豆皮还没有晒好,现在天气干,要不了三四天功夫就能晒好。

  等豆皮干了以后,她打算做一种新的吃食去买,卖豆腐的活便交给王元宝。

  家里王元宝跟大丫坐在一桌吃饭,他夜里给大丫想了个名字。

  “以后你叫王英好不好?”

  大丫从小没个正经名字,不光是她,抱石村里许多孩子都跟她差不多。

  这会儿她得了新名字,自然高兴。

  “谢谢爹。”

  王英眼睛亮晶晶的,捧着碗想了想,又忍不住说,“爹真有文化。”

  王英不识字,也不知道英字的意思,但是跟大丫一比,就显得庄重体面多了。

  父女两吃过饭,把家里收拾了一番。

  初心卖完豆腐回家,不仅看到了焕然一新的屋子,也知道了新孙女的名字。

  自此以后,王英也算是正式成为了这个家的一份子了。

  因为家里多了个王英,家里就显得干净多了。

  她是个勤快人,在家里根本闲不下来,王元宝又不忍心让她一个小丫头干活,便跟着一起忙活起来。

  人一旦有事情可做,就不会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想一些有的没的了。

  这天,初心见豆皮差不多晒好了,便叫上俩人,要给他们做一样新吃食。

  初心先把豆皮用水泡软,然后用早上新称的肉,加上各种配菜调料,做成了肉馅。

  一张豆皮切成四块,包上和好的肉馅,一个个整齐码在竹子做的蒸架上,然后放进锅里隔水蒸熟。

  王元宝没见过这种吃食,“娘,这是什么吃法,拿豆腐皮包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