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33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难不成是她没那个眼力,所以才看不出来?

  初心看到宋红玉的表情,忍不住发笑,提醒道,“嘴巴的确像老四。”

  宋红玉又仔细辨认了一会儿,似乎好像真有点儿像?

  “先把孩子给我抱着,老四进去替你媳妇收拾收拾。”

  初心从稳婆手里接过小孙女,指挥宋昌永进产房照顾小王氏。

  她是亲自生养过的,所以对照顾新生儿也有一些经验。

  小王氏娘跟女婿一起帮着小王氏收拾好后,初心才把孩子抱进去,让小王氏给孩子喂奶。

  等孩子吃饱后,初心的饭也做好了。

  小王氏这会儿哪有胃口吃饭,累得只想睡觉。

  初心让她多少吃点儿,肚子里攒点食儿再睡。

  小王氏本来没有什么食欲,看到初心端进来的饭菜,嘴巴里立刻开始分泌口水。

  小王氏也不敢吃太多,吃了个五六分饱,就躺下休息了。

  小王氏娘见女儿平安生产,也告辞回去了。

  毕竟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同样离不得人。

  小王氏开始坐起月子,平时饮食起居,都有专门的婆子照顾,宋昌永只要没事,也都会陪在一旁帮忙。

  初心虽然没伺候小王氏坐月子,但是每天都会过来看上一眼,叮嘱两句。

  期间宋昌永较劲脑汁的给女儿取名字,宋家的族中的规矩,女孩不一定要随字辈,像宋红玉就没有随字辈取名。

  昌字辈取女孩儿名不太好听,所以宋红玉就没跟着四个哥哥的名字往下取,而是另取了一个名字。

  宋昌永的女儿,按照字辈排序,是奕字辈。

  宋昌永觉得这个字辈好听,也就没打算给女儿另取名字,直接奕字辈后面再加一个字。

  他认字不多,却还是把他仅有认识的字翻来覆去琢磨了一遍,最后选中了一个珍字。

  孩子的名字就定下叫宋奕珍,小名珍珍。

  珍珍生下来第二天,宋昌永就回了趟宋家村,算是报喜,顺便跟族老商量上族谱的事情。

  洗三这天,初心没请多少人,除了小王氏的娘家人,就是马大娘了。

  宋昌平和李氏夫妻也带了些礼上门恭贺,至于周氏和王氏,则借口走不开就没来。

  主要这次洗三要是上门,肯定得送礼,到时候办满月酒又得送礼,一下子送两份,多亏得慌。

  珍珍的满月酒初心倒是发了不少请柬,除了宋家村的那些亲戚,像金老大夫以及在县城定居后熟识的一些邻居也都请了。

  满月酒就摆在宋昌永跟小王氏住的院子里,他们的院子大,能摆三桌,堂屋里还能摆两桌,足够容纳的下请的人。

  满月酒的席面也是从酒楼订的现成的,体面又精致,比自己做的要方便许多,只不过要花些银钱而已。

  摆酒当天,院子里自然是一片热闹场景。

  宋昌永兄弟几个平日里虽然联络不多,感情也不似儿时那样深厚,但在这种场面上,到底还惦记着是亲兄弟,一起帮着宋昌永招待亲戚朋友。

  小王氏刚出月子,抱着珍珍跟亲戚见过面后,就带着珍珍回屋里休息了。

  小孩儿睡眠都比较多,没一会儿珍珍就开始打哈欠。

  小王氏哄睡了珍珍,听到外面热闹喜庆的声音,不免为自己前段时间的多思多想而感到懊恼羞愧。

  刚生下女儿那几天她还有些忐忑,认为婆婆会不会因为她头胎生了个女儿而不高兴。

  毕竟她婆婆可是一连生了四个儿子以后,才生的宋红玉。

  可是后来,她看到婆婆对珍珍的喜爱,以及对她的殷殷叮嘱,她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怀孕怀糊涂了。

  她嫁进宋家一年多,亲眼见过婆婆是怎么对小姑子的,比起宋昌永这个儿子,明显宋红玉这个女儿更得婆婆的喜欢。

  何况自己的女儿珍珍出生后,婆婆特地找银楼打了成套的银首饰,不仅有沉甸甸的银锁,还有四个银手镯和银项圈。

  这一套下来,可不便宜。

  小王氏记得宋昌永说过,他三嫂生下龙凤胎的时候,婆婆也只给了两个银锁。

  至于周氏和王氏生产的时候,更是一个铜子儿都没有。

  小王氏因此越发宽心,如今见女儿珍珍的满月酒办的如此热闹,不免更加羞愧自己先前的糊涂想法。

  此时,院里劝酒声四起,堂屋里也是笑声不断。

  金老大夫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上了孙子金怀舟,祖孙俩坐在一起,隔着两个位置就是初心。

  至于宋红玉,早在看见金怀舟的时候就躲回了房里。

  金老大夫还特地关心的问了一声,得知宋红玉并没有身体不舒服,而是帮着小王氏照顾孩子时,特地看了眼自己的孙子。

  初心不知道宋红玉和金怀舟在崇善寺的事情,所以对于金老大夫的眼神,也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

  酒过半晌,金怀舟借口出去散散酒气,从酒桌上离开了。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大概6点!

第31章 多子不多福

  宋红玉来找小王氏的时候, 珍珍睡得正香,姑嫂俩便坐到远离床榻的椅子上,挨着头小声说话。

  外面人声鼎沸, 笑声不断, 从屋里透过窗户,隐约可以看到走动的人影。

  小王氏慢慢发现宋红玉有些心不在焉, 她这才抬头注意宋红玉, 发现她时常说着说着就去注意外面的动静。

  她心中纳罕,难不成今天来了什么让宋红玉在意的人不成?

  小王氏暗暗记下这件事,打算回头跟初心透个底。

  姑嫂俩说一阵停一阵, 一直到外面客人散场。

  宋红玉从房里出来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没有客人了, 只有初心和李氏以及聘请来的婆子在收拾残局。

  宋昌永在外面送客, 周氏和王氏趁机跟亲戚们一起回村了。

  这会儿已经未时三刻了, 再耽搁下去, 等回到宋家村, 估计天都要黑了。

  李氏却坚持要留下帮忙, 初心也就没在拦着。

  人多收拾起来也快,等宋昌永和宋昌平送完客回来, 也加入到收拾的行列中。

  打扫的差不多,宋昌平和李氏就要带着一双儿女告辞了。

  临走的时候, 初心给两个孩子赛了些吃的,宋昌永则出去叫了辆车,让车夫把宋昌平和李氏送回去。

  宋昌平和李氏本不想坐车,可看着两个孩子困得打哈欠, 这才接?????受了宋昌永的安排。

  从宋家村赶过来喝满月酒的亲戚们, 估计最早也要傍晚到家, 然而住在县城里的朋友们,却早早到了家中。

  金老大夫一回到家,就开始数落起孙子来。

  “我就知道你不行,红玉那丫头分明故意躲着你,我看还是我亲自上门找红玉娘去提亲,靠你,我还不知道那天能喝上孙媳妇茶。”

  “祖父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又何妨再多等上几个月。”

  金怀舟坐在对面,倒了两杯茶,一杯奉给祖父金老大夫,一杯自己端起饮了一口。

  金老大夫见不得自己孙子永远都是这副不着急的样子,他喝了口茶,气哼哼的说,“好,你不着急,等红玉娘哪天把红玉嫁出去了,我看你还着不着急。”

  金怀舟并未开口,但捏着杯盏的手指,却无声攥紧了一些。

  *

  先前初心就订好了等小王氏生完孩子,给孩子办了满月酒后,就带着宋红玉去一趟府城。

  离开前,初心跟宋昌永交代馄饨铺的事情,她不在的期间,宋昌永每天开门营业。

  小王氏还得照顾孩子,就不用去店里了。

  她们也不会在府城逗留太久,顶多两三天功夫就回来了。

  虽然宋昌永有些放心不下老娘和妹子,但家里边同样需要他照顾,他只好多番叮嘱,让初心和宋红玉一路上小心。

  “娘知道,这次我们是跟着镖局一起过去,回来的时候也是跟镖局一起回来,路上不会出什么问题,至于府城那边就更不会有什么事情了。”

  初心虽然去过的地方不多,但本地县城的风气就很不错,县太爷治下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鲜少有什么恶霸和强权。

  一县尚且如此,更何况上一级的府城。

  次日一早,初心和宋红玉就带上行囊,跟着镖局的车队,出发前往府城。

  虽然走的是官道,但保不齐就有那亡命之徒,跑出来拦路劫道,跟镖局的车队一起,也有个保险。

  车队早上出发,中途除了吃饭解手外,车队就没有歇息过。

  紧赶慢赶,终于在城门关闭前,进入了城内。

  坐在车上,宋红玉还一直回头看那巍峨的城墙,高耸的城墙上还站着身穿盔甲的兵丁,瞧着便让人生出一股安心来。

  车队一路前行,贩夫走卒在街面上为生计奔走,嘈杂的吆喝声形成了一股独特的热闹。

  越往城里走,街两旁的风景就越不相同。

  酒楼林立,店铺聚集,宋红玉感觉自己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娘,府城可真大。”

  这一条街上,数都数不清的店铺,哪像县城,一条街上顶多开个十多家就占满了。

  身为现代人的初心倒没有被府城风景给震惊到,不过比起县城来,府城的确很容易让人看花眼。

  “今天太晚了,明天咱们再出来逛,晚上吃过饭早点睡,明天早点儿起来。”

  宋红玉正要应下,前面赶车的镖师听到初心这话,笑着回道,“不用,府城这边晚上才是最热闹的,婶子要想带你女儿出去玩,就趁晚饭过后的时间,去兴四街那块儿,这会儿应该还有灯会,许多姑娘家都爱去那,热闹着呢。”

  初心倒没想到古代居然还有夜市,看宋红玉明显很感兴趣,就跟镖师打听了兴四街的位置,打算晚上吃过晚饭后,就带宋红玉过去看看。

  车队到了客栈,初心就跟着镖师们进去订房间。

  初心没有打算另外找地方住,跟着镖师们住同一家客栈安全不说,回程的时候也方便一起上路。